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应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3
1
作者 冯学问 陈智才 +1 位作者 钟根龙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397-404,共8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直接动脉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的安全性及预后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7年4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接受静脉溶栓桥接动脉取栓或直接动脉取栓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1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24 h内是否使用替罗非班治疗分为替罗非班组(30例)和对照组(85例)。参照欧洲协作性急性卒中研究(ECASS)Ⅱ标准评估24 h内的出血转化,治疗后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超过2分定义为预后不优。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是否独立影响患者出血转化和3个月临床预后。结果: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替罗非班治疗不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OR=0.437,95%CI:0.168~1.132,P>0.05);患者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136,95%CI:1.014~1.273,P<0.05)、血管再通(OR=0.060,95%CI:0.010~0.365,P<0.01)、高血压(OR=4.233,95%CI:1.320~13.570,P<0.05)和起病至治疗时间(OR=1 006,95%CI:1.001~1.011,P<0.05)与临床预后不优独立相关,而替罗非班治疗与临床预后不优无独立相关性(OR=1.923,95%CI:0.536~6.568,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血管内治疗后使用替罗非班不会增加出血转化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闭塞性疾病/药物疗法 脑缺血/治疗 血栓溶解疗法 酪氨霞龟/ 类似物和衍生物 血小板膜糖蛋白类/拮抗剂和抑制剂 出血/预防和控制 预后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