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酯酰转移酶A2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
作者 张闻宇 张素华 《重庆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1期61-63,共3页
关键词 酯酰辅酶 A: 胆固醇转移酶 A 代谢综合征 血脂异常
下载PDF
高脂和高果糖饲料喂养大鼠肌细胞内长链酯酰辅酶A的含量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任路平 宋光耀 +2 位作者 刘娜 吕秀芹 叶冀明 《基础医学与临床》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047-1048,共2页
近年来研究表明,高果糖摄入可引起机体的胰岛素抵抗(IR),并与代谢综合征联系紧密,而骨骼肌中脂肪酸代谢异常及细胞内脂质含量增加可引起骨骼肌IR,继而全身IR,
关键词 胰岛素抵抗 肌细胞内 高果糖 酯酰辅酶A 饲料喂养 长链 大鼠 高脂
下载PDF
高果糖喂养对大鼠骨骼肌内长链酯酰辅酶A含量的影响
3
作者 任路平 宋光耀 +3 位作者 臧莎莎 刘颐轩 李玲 陈树春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4年第10期35-38,共4页
目的观察高果糖饮食喂养对大鼠骨骼肌内长链酯酰辅酶A(LCACoA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肌细胞内LCACoAs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高果糖组,每组20只。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高果糖... 目的观察高果糖饮食喂养对大鼠骨骼肌内长链酯酰辅酶A(LCACoAs)含量的影响,并探讨高果糖饮食喂养大鼠肌细胞内LCACoAs与胰岛素抵抗(IR)的关系。方法 Wistar雄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及高果糖组,每组20只。对照组进食普通饲料,高果糖组饮食中果糖占总热量34.5%。喂养8周,测定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肌肉甘油三酯(TG)及肌细胞内LCACoAs的含量,正常葡萄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测定葡萄糖输注率(GIR),并用RT-PCR法测定脂酰辅酶A合成酶1(ACS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高果糖组的FBG和FINS浓度、肌内TG和LCACoAs含量、ACS1的基因表达均明显增高,而GIR明显降低(P<0.01);TG和LCACoAs含量与GIR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高果糖饮食可引起机体IR及肌肉LCACoA的堆积,肌肉LCACoA增多与ACS基因表达增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链酯酰辅酶A 甘油三 胰岛素抵抗 骨骼 大鼠 Wistar
下载PDF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在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丁一峰 舒飞 +2 位作者 谢斌辉 何晓 刘清泉 《现代肿瘤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4期4549-4553,共5页
肿瘤发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癌症自身代谢重编程,影响癌细胞三大代谢途径,促进改变细胞的增殖生长状态,并促进癌症的增殖,转移和侵袭。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s 1,ACAT1)在多数肿瘤细胞中都有表达,... 肿瘤发生发展的共同因素是癌症自身代谢重编程,影响癌细胞三大代谢途径,促进改变细胞的增殖生长状态,并促进癌症的增殖,转移和侵袭。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A: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s 1,ACAT1)在多数肿瘤细胞中都有表达,并通过影响脂质代谢,或者通过不同的调控通路,扰乱胆固醇的稳态,或促使糖酵解的发生,或通过影响免疫细胞的活化状态,改变肿瘤的免疫环境,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出的多种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1抑制剂可以用于治疗多种肿瘤。本文将对ACAT1在多种肿瘤中的作用特点及其目前的研究状况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酰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1 胆固醇 癌症 机制
下载PDF
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王晓微 高明明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CAS 2018年第7期685-690,共6页
胆固醇对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有关。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催化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在细胞内胆固醇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多种疾病治疗干预的药物... 胆固醇对细胞的存活至关重要,胆固醇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等的发病机制有关。酯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催化细胞内胆固醇的酯化,在细胞内胆固醇的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是多种疾病治疗干预的药物靶点。本文将对ACAT对胆固醇代谢的作用及其与疾病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固醇 酯酰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 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退行性疾病
下载PDF
烯酯酰辅酶A水解酶1过表达对小鼠低淋巴道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P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梅 宋波 +2 位作者 王波 张军 唐建武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37-340,共4页
目的探讨烯酯酰辅酶A水解酶1(Eehl)过表达对小鼠低淋巴道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P体外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Echl表达水平与肝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将pcDNA3.1(+)-Echl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分... 目的探讨烯酯酰辅酶A水解酶1(Eehl)过表达对小鼠低淋巴道转移潜能肝癌细胞株Hca-P体外增殖生长、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Echl表达水平与肝癌淋巴道转移潜能的关系。方法将pcDNA3.1(+)-Echl重组质粒和空载体pcDNA3.1(+)分别稳定转染Hca-P细胞,通过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目的基因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在获得过表达Echl的P‰。细胞株和实验对照组P空载体细胞株后,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分裂增殖能力,Transwell迁移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评估Echl过表达对Hca-P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PEch1,组和P空载体组细胞中Echl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3.21±0.43和1.44±0.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9)。PEch1组、P空载体组和未经处理的Hca-P组(P组)细胞中Ecbl蛋白表达水平分别为0.140±0.005、0.088±0.003和0.078±0.0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ch1,组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高于P空载体组和P组(P〈0.05)。Transwell迁移实验显示,PEch1组、P空载体组和P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143.00±7.25)个、(95.73±3.88)个和(106.67±3.54)个,PEch1组与P空载体组和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Transwell侵袭实验显示,PEch1组、P空裁体组和P组穿膜细胞数分别为(77.20±5.46)个、(46.34±4.35)个和(49.80±5.21)个,PEch1组与P空载体组和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Ech1过表达可以显著促进Hca-P细胞增殖,增强其迁移和侵袭能力。Ech1有望成为临床基因治疗肝癌的靶点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酯酰辅酶A水解酶1 基因表达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侵 肿瘤转移
原文传递
多种酯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戚莉君 张金 郭军红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6年第19期2921-2924,共4页
多种酯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是一种脂肪酸、氨基酸及胆固醇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3种临床类型。MADD多是由于电子转移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目前... 多种酯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MADD)是一种脂肪酸、氨基酸及胆固醇代谢障碍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多样,可分为3种临床类型。MADD多是由于电子转移黄素蛋白(ETF)或电子转移黄素蛋白脱氢酶(ETFDH)的基因突变而导致的。目前研究发现MADD基因突变谱庞大,异质性强,突变形式复杂。本文主要对MADD基因型与表现型相关性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种酯酰辅酶A脱氢酶缺乏症 ETF基因 ETFDH基因 基因型 表现型
原文传递
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快速特异鉴定假单胞菌和伯克霍尔德氏菌(R)-3-羟基酯酰载酯蛋白-辅酶A转酰基酶基因(英文) 被引量:2
8
作者 郑重 陈金春 +2 位作者 田鸿磊 贝锋锋 陈国强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9-24,共6页
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因其可以以葡萄糖等廉价底物直接发酵生产PHA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积累中长链PHA的假单胞菌中 ,由phaG基因编码的 (R) 3 羟基酯酰载酯蛋白 辅酶A转酰基酶 (P... 聚羟基脂肪酸酯 (PHA)是一类具有广泛应用前景的可降解生物塑料。因其可以以葡萄糖等廉价底物直接发酵生产PHA而日益受到重视。目前的研究表明在积累中长链PHA的假单胞菌中 ,由phaG基因编码的 (R) 3 羟基酯酰载酯蛋白 辅酶A转酰基酶 (PhaG)起关键作用 ,但目前为止对该蛋白还知之甚少。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建立了一种快速、特异鉴定phaG基因的方法 ,应用该方法成功地从两株积累不同PHA的假单胞菌Pseudomonasstutzeri 1317和Pseudomonasnitroreducens0 80 2中分别克隆得到phaG基因 ,并在phaG基因突变株PseudomonasputidaPHAGN 2 1中表达成功。同时 ,还首次报道了从非假单胞菌菌株BurkholderiacaryophylliAS 1 2 74 1中鉴定得到phaG基因 ,提示PhaG介导的中长链PHA合成途径作为一种通用的代谢模式在细菌中广泛存在 ,为进一步实现从廉价的非相关底物合成中长链PHA提供了必要的分子生物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羟基脂肪酸 (R)-3-羟基蛋白-辅酶A转基酶 聚合酶链式反应 Pseudomonas stutzeri(施氏假单胞菌) PSEUDOMONAS nitroreducens(硝基还原假单胞菌) Burkhohteria cadophylli(麝香石竹伯克霍尔德氏菌)
下载PDF
对香豆酰辅酶A酯生物合成及纯化方法 被引量:2
9
作者 潘琛 任百光 盖颖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20-124,共5页
木质素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化合物之一。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是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催化苯丙烷类合成途径第1步的关键酶。本文以其底物之一——对香豆酰辅酶A酯为例,以现有的辅酶A酯合成纯化的文献报道为参考,介绍经过整合... 木质素是绿色植物生长发育所需的重要化合物之一。肉桂酰辅酶A还原酶(CCR)是在木质素合成过程中,催化苯丙烷类合成途径第1步的关键酶。本文以其底物之一——对香豆酰辅酶A酯为例,以现有的辅酶A酯合成纯化的文献报道为参考,介绍经过整合改进并不断试验而得到的CCR底物的合成与纯化方法。从大肠杆菌中提取出来的重组酶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4CL)用于合成CCR底物,这比从植物组织中提取更易获得。提纯后的4CL可以在-80℃下保存3、4个月。4CL反应后的产物在2个不同梯度下通过C18反相柱进一步纯化,并用高效液相色谱仪监测。在整个纯化过程中,所有用于装载对香豆酸和对香豆酰辅酶A酯的容器都用锡箔纸完全包裹起来。最后提纯出来的产物用质谱和核磁共振检测。检测的结果表明,提纯出来的辅酶A酯单一性非常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香豆辅酶A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 C18反相柱 高效液相色谱 质谱 核磁共振
下载PDF
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ACS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中的作用及潜在价值
10
作者 崔建 陈烨 +5 位作者 何丽 鲍颖 董少娟 朱丹霞 吴骏 崔梦莹 《癌变.畸变.突变》 CAS 2024年第4期298-304,共7页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潜在价值。方法: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ACSL1基因在AML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包(以最... 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数据分析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ACSL1)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作用及潜在价值。方法:使用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PIA)数据库分析ACSL1基因在AML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中的表达水平。使用R包(以最优截断值10.73为高、低表达的分界)survminer绘制ACSL1高、低表达组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分析ACSL1基因表达与AML患者生存率之间的相关性。使用R语言中timeROC包绘制ACSL1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究ACSL1基因对正常和AML患者的诊断效率。通过单基因富集分析(GSEA),明确ACSL1基因的作用通路。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确定ACSL1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OS)之间的关系。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建立预后模型,确定ACSL1是否为AML的独立预后因素以及验证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ACSL1在AML患者中的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对AML具有诊断意义,且ACSL1高表达组患者生存较差,预后不良(P=0.045)。ROC曲线显示,ACSL1诊断AML患者1、2、3年生存时间的曲线下面积(AUC)均大于0.6,说明ACSL1预测准确率较高。富集分析表明,ACSL1主要通过脂肪酸降解、脂肪酸代谢等途径在AML发生和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单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和ACSL1表达水平是影响AML患者总生存率的高风险因素(HR>1,P<0.05),多因素Cox分析显示年龄、染色体异常分数、基因突变分数是AML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结论:脂肪酸代谢相关基因ACSL1在AML中高表达,在多个致癌通路和脂肪酸代谢通路中富集,与不良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AML的潜在治疗靶点和预后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髓系白血病 脂肪酸代谢 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1 预后分析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硫唑嘌呤对RSL3诱导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的影响
11
作者 叶严珏 汤子怡 +3 位作者 谭钰培 阳诗盈 刘永 尹俐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217-1226,共10页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精母G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RSL3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RS... 目的:探讨硫唑嘌呤(AZA)对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过氧化物酶4抑制剂RSL3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的影响,并阐明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小鼠精母GC-2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处理)、RSL3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RSL3+铁死亡抑制剂(Fer-1)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2μmol·L^(-1) Fer-1处理12 h)、RSL3+低剂量AZA组(给予10 nmol·L^(-1)RSL3处理24h+5μmol·L^(-1)AZA处理12h)、 RSL3+中剂量AZA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10μmol·L^(-1) AZA处理12 h)和RSL3+高剂量AZA组(给予10 nmol·L^(-1) RSL3处理24 h+20μmol·L^(-1) AZA处理12 h)。MTT法检测不同浓度AZA和不同浓度RSL3作用后GC-2细胞活性,采用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GC-2细胞中GSH和GSSG水平,采用丙二醛(MDA)试剂盒检测各组GC-2细胞中MDA水平,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各组GC-2细胞中长链脂酰CoA合成酶4 (ACSL4)、血红素氧合酶1 (HO-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GPX4)蛋白表达水平,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GC-2细胞中ACSL4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5、10和20μmol·L^(-1)AZA组GC-2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0和40μmol·L^(-1) AZA组GC-2细胞细胞活力明显降低(P<0.01),因此AZA作用浓度选择为20μmol·L^(-1)以内。与对照组比较,1、5和10 nmol·L^(-1) RSL3组GC-2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500和1 000 nmol·L^(-1)RSL3组GC-2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5或P<0.01),因此将RSL3作用浓度定为10 nmol·L^(-1)以内。GSH和MDA试剂盒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GSSG和MDA水平明显升高(P<0.05), GSH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RSL3组比较,RSL3+Fer-1组和RSL3+AZA组GC-2细胞中GSSG和MDA水平明显降低(P<0.01), GSH水平明显升高(P<0.01)。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ACSL4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与RSL3组比较,RSL3+Fer-1组和RSL3+AZA组GC-2细胞中GPX4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ACSL4和HO-1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免疫荧光检测,与对照组比较,RSL3组GC-2细胞中ACSL4蛋白表达量明显增多;与RSL3组比较,RSL3+Fer-1组和RSL3+AZA组ACSL4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结论:AZA可以减轻RSL3诱导的小鼠精母细胞铁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铁死亡 精母细胞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 酯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
下载PDF
甘蔗镰孢菌β-酮酯酰-辅酶A还原酶基因FsKCR1功能研究
12
作者 玉权 曾泉 +2 位作者 黄振鑫 陈保善 蒙姣荣 《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83-1294,共12页
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引起的甘蔗梢腐病严重影响了甘蔗的产量和质量。编码β-酮酯酰-辅酶A还原酶(β-ketoacyl-CoA reductase, KCR)的基因与脂肪酸合成有关,并为生物体提供超长链脂肪酸。本文对甘蔗镰孢菌KCR的相关基因FsKCR1... 甘蔗镰孢菌(Fusarium sacchari)引起的甘蔗梢腐病严重影响了甘蔗的产量和质量。编码β-酮酯酰-辅酶A还原酶(β-ketoacyl-CoA reductase, KCR)的基因与脂肪酸合成有关,并为生物体提供超长链脂肪酸。本文对甘蔗镰孢菌KCR的相关基因FsKCR1侵染阶段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利用同源重组与基因互补的方法获得敲除突变体和互补菌株,同时对上述菌株的主要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与野生型菌株FF001和互补菌株Com-△FsKCR1相比,敲除突变体△FsKCR1的生长速率、小型分生孢子产量和萌发速率以及致病力均显著降低。此外,缺失FsKCR1导致菌丝体疏水性下降。脂肪酸组分分析表明,FsKCR1参与调控甘蔗镰孢菌超长脂肪酸的合成。本研究结果为深入解析甘蔗镰孢菌致病机制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蔗镰孢菌 β-酮-辅酶A还原酶 小型分生孢子 致病性
原文传递
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机制研究及与大鼠模型的比较 被引量:10
13
作者 杨润梅 李金莲 +3 位作者 高南南 陈慧敏 蔡大勇 屠宴会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85-289,共5页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 目的建立豚鼠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为豚鼠模型优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高脂饲料诱导法,观察豚鼠和大鼠是否可形成早期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并应用免疫组化和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探讨模型形成机制。结果豚鼠模型组摄入高脂饲料6周后主动脉内膜-中膜明显增厚、内膜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浸润与聚集增多,同时比例为0.40的动物动脉内膜表层进一步发展形成脂纹脂斑病变。而大鼠模型组未见类似病变。机制研究表明,血清脂蛋白(a)[Lipoprotein(a),LP(a)]、胆固醇酯转运蛋白(Cholesteryl ester transfer protein,CETP)、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浓度,肝脏脂酰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yl-CoA:cholesterol acyltransferase,ACAT)活性和主动脉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分化抗原簇-36(Cluster of differentiation36,CD36)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VCAM-1)表达的变化是动脉病理改变的重要机制。结论豚鼠可能是一种模拟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适宜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早期动脉粥样硬化 酯酰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ACAT) 胆固醇转移蛋白(CETP) 脂蛋白(a)[LP(a)] 细胞分化抗原36(CD36) 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 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下载PDF
豚鼠高脂血症模型的建立及机制探讨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李金莲 高南南 杨润梅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15-119,共5页
目的建立豚鼠高脂血症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豚鼠模型和大鼠模型1组用低胆固醇(0.1%)饲料诱导,大鼠模型2组用高胆固醇(1%)饲料诱导,连续诱导4周。第3、4周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及CETP表达,4周末剖取肝脏... 目的建立豚鼠高脂血症模型,探讨模型形成机制并与大鼠模型进行比较。方法豚鼠模型和大鼠模型1组用低胆固醇(0.1%)饲料诱导,大鼠模型2组用高胆固醇(1%)饲料诱导,连续诱导4周。第3、4周分别取血测定血清脂质水平及CETP表达,4周末剖取肝脏检测肝脏FC、TG、ACAT、CYP7A1等指标。动态观察两种动物形成高脂血症状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豚鼠模型组于第3周血清TC、LDL-C、TG分别升高3.92倍、3.75倍和1.24倍,4周末血清CETP表达、肝脏ACAT活性明显增加,但肝CYP7A1水平变化不大。大鼠模型1组经低胆固醇饲料诱导4周,血脂水平变化不明显,模型2组经高胆固醇饲料诱导于第3周血清TC、LDL-C分别升高1.24倍和1.54倍,明显低于同期豚鼠模型组,4周末大鼠两个模型组肝CYP7A1活性显著增强,血清TG、CETP水平、肝ACAT活性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豚鼠对高脂饲料较大鼠敏感,是一种比大鼠更理想的高血脂模型动物,模型形成机制与血清CETP表达、肝ACAT及CYP7A1活性变化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豚鼠 高脂血症 胆固醇转运蛋白 酯酰辅酶A:胆固醇基转移酶 胆固醇7α羟化酶
下载PDF
鲤耐低温候选基因CcSCD全长cDNA的克隆及功能预测 被引量:4
15
作者 常玉梅 徐丽华 +2 位作者 李世国 唐然 梁利群 《水产学杂志》 CAS 2012年第3期1-6,共6页
硬酯酰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参与脂肪酸脱氢反应的限速酶和关键酶,此酶编码基因SCD对增加膜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提高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抗寒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成员。本研究采用cDNA末... 硬酯酰辅酶A脱氢酶(Stearoyl-CoA Desaturase,SCD)是参与脂肪酸脱氢反应的限速酶和关键酶,此酶编码基因SCD对增加膜磷脂的不饱和脂肪酸成分,提高细胞膜在低温下的流动性发挥重要作用,可能是抗寒过程中的关键基因成员。本研究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s of cDNAEnds,RACE)克隆了鲤(Cyprinus carpio)脑组织CcSCD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该基因在低温(6℃)和常温(23℃)条件下的转录表达差异,对其蛋白编码序列的结构和功能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显示,CcSCD基因cDNA全长2618bp,包含一个由324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长度为975bp的阅读框(ORF);蛋白分子进化树显示鲤的SCD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的SCD蛋白同源性最高,相似性达88%;实时荧光定量结果表明,低温刺激下(6℃),CcSCD基因表达水平是常温条件下(23℃)的13.9倍,差异非常显著(P<0.01)。本研究旨在为今后构建表达载体,通过遗传操作等研究手段鉴定其抗寒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酯酰辅酶A脱氢酶 低温 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变化的研究
16
作者 李继红 李蓟龙 +6 位作者 杨志东 罗强 赵铁军 贾天军 魏会平 刘继云 姜玲玲 《中国糖尿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91-293,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紊乱状态下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分析112例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脂肪乙酰辅酶A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变化。测定FPG、TC、TG、HDL-C、LDL-C...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脂代谢紊乱状态下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分析112例T2DM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脂肪乙酰辅酶A氧化酶活性及其mRNA表达变化。测定FPG、TC、TG、HDL-C、LDL-C。结果T2DM患者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代偿性加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脂肪乙酰辅酶A氧化酶活性、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活性增加;并且T2DM组过氧化物酶体脂肪酸β氧化的活性与其血清TG、HDL-C、LDL-C之间有直线相关关系。结论脂肪酸β氧化和脂肪乙酰辅酶A氧化酶的活性增加,导致H2O2浓度的升高,这可能是糖尿病心血管并发症发病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 2型 过氧化物酶体 脂肪酸β氧化 酯酰辅酶A氧化酶
下载PDF
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周曼丽 俞赟丰 +1 位作者 冯宇 简维雄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0年第12期76-84,共9页
背景冠心病血瘀证是一个“血瘀证前期”→“亚血瘀证期”→“心血瘀阻证期”流动的过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贯穿始终,而以往对能量代谢的研究局限于病程中的某个阶段,且在缺乏对冠心病血瘀证起始、转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时,这种孤立存在、... 背景冠心病血瘀证是一个“血瘀证前期”→“亚血瘀证期”→“心血瘀阻证期”流动的过程,心肌细胞能量代谢贯穿始终,而以往对能量代谢的研究局限于病程中的某个阶段,且在缺乏对冠心病血瘀证起始、转归整个过程进行研究时,这种孤立存在、缺乏联系的病理学现象并不能诠释心肌能量代谢的特点。因此,探究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能量代谢改变尤为重要。目的分析冠心病血瘀证形成过程中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19年10—12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将3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6只(A组)和模型大鼠24只。A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大鼠高脂饲料喂养7 d后进行维生素D3灌胃(30万U/kg),4 d后再予以维生素D3灌胃(20万U/kg),继续高脂饲料喂养21 d后,死亡4只大鼠,从剩余20只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血瘀证前期组(B组);剩余14只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30 d后死亡2只,从剩余12只大鼠中随机选择6只为亚血瘀证期组(C组);余6只大鼠继续高脂饲料喂养的同时予以皮下多点注射异丙肾上腺素(5 mg/kg),连续注射3 d,1周后记录标准Ⅱ导联心电图,以ST段出现上抬或明显压低(≥0.1 mV)确定成模,为血瘀证期组(D组)。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腹主动脉及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心电图、线粒体超微结构、心肌组织能量代谢酶〔三磷酸腺苷(ATP)、一磷酸腺苷(AMP)、Na^+-K^+-ATP酶、Ca^2+-Mg^2+-ATP酶、酯酰辅酶A合成酶(ACS)、肉毒碱脂酰转移酶(CACT)〕水平。结果B组大鼠体质量减轻,反应渐迟钝,精神倦怠,毛色枯槁无光泽;C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减轻,精神萎靡,蜷缩相拥,活动量少;D组大鼠精神欠佳,易惊,触之狂躁,毛色枯槁无光泽,爪甲紫暗。B组大鼠TC、LDL-C、HDL-C水平高于A组,TG水平低于A组(P<0.05);C组大鼠TC、LDL-C、HDL-C水平高于A、B组,TG水平低于A组(P<0.05);D组大鼠HDL-C水平低于A、B、C组,TC、LDL-C水平低于B、C组,TG水平高于B、C组(P<0.05)。大鼠腹主动脉HE染色结果:B组大鼠动脉内膜出现损伤,内皮细胞肿胀,内膜下及中膜出现明显钙化现象,弹性纤维层被破坏;C组大鼠动脉中膜完全钙化,中膜斑块脱落导致典型的空腔结构;D组大鼠动脉内膜结构破坏,内弹性膜崩解断裂,内、中、外膜三层结构不清晰。大鼠心肌组织HE染色结果:B、C、D组心肌纤维萎缩断裂,胞质呈不规则粗颗粒状,心肌间质水肿,胶原纤维增生。B组大鼠心电图示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及R-R间期大致相同,QRS波波形规律,无宽大畸形;C组大鼠心电图示窦性心律,P波规律出现,P-R间期及R-R间期大致相同,QRS波波形规律,J点无明显改变;D组大鼠心电图未见明显P波,R-R间期大致相同,ST段明显压低,T波低平(>0.1 mV)。B组大鼠线粒体肿胀,部分线粒体嵴结构出现溶解;C组大鼠线粒体嵴结构大部分出现溶解、空泡形成,线粒体出现明显移位、浓缩;D组大鼠线粒体排列紊乱、多数线粒体嵴结构断裂甚至模糊不清。B组大鼠心肌组织AMP、Ca^2+-Mg^2+-ATP酶、ACS、CACT水平低于A组(P<0.05);C组大鼠心肌组织ATP、AMP、Na^+-K^+-ATP酶、Ca^2+-Mg^2+-ATP酶水平低于A组,ATP水平低于B组,ACS水平高于B组(P<0.05);D组大鼠心肌组织ATP、Na^+-K^+-ATP酶水平低于A、B组,AMP、ACS水平高于B组,ATP水平低于C组,AMP、Ca^2+-Mg^2+-ATP酶水平高于C组(P<0.05)。结论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酶参与冠心病血瘀证形成的整个过程。参与代谢相关的酶类中ATP与AMP水平变化最为关键,这将是腺苷活化蛋白激酶(AMPK)通路发挥应激性心肌保护作用的重要信号,同时AMPK通路的激活很可能是触发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其他酶类变化的上游效应分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血瘀证 肌细胞 心脏 能量代谢 腺苷三磷酸 腺苷一磷酸 NA^+-K^+-ATP酶 CA^2+-MG^2+-ATP酶 酯酰辅酶A合成酶 肉毒碱脂转移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