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N-取代-1,8-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物的合成 被引量:3
1
作者 汪波 梁智博 +1 位作者 刘正阳 许遵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72-76,共5页
选用KF/Al2O3作催化剂,从1,8-萘二甲酸酐出发分别合成了3取代及4取代两个系列18个N-取代-1,8-萘二甲酰亚胺类荧光物。
关键词 酰亚胺化反应 萘二甲 荧光物质 合成
下载PDF
降冰片烯与N-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
2
作者 赵立群 田波 李悦生 《沈阳化工学院学报》 CAS 2001年第3期161-165,共5页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自由基引发剂 ,以降冰片烯 (NBE)、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马来酸酐 (MA)和环己胺 (CHA)为主要原料 ,分别利用降冰片烯、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自由基共聚合 ,降冰片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官能团酰亚胺化反... 以偶氮二异丁腈 (AIBN)为自由基引发剂 ,以降冰片烯 (NBE)、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CHMI)、马来酸酐 (MA)和环己胺 (CHA)为主要原料 ,分别利用降冰片烯、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自由基共聚合 ,降冰片烯和马来酸酐共聚物的官能团酰亚胺化反应合成降冰片烯和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的共聚物 .并利用红外光谱对两种方法合成的聚合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 ,同时考察了降冰片烯和N 环己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分子量及分子量分布情况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冰片烯 N-环已基马来 自由基共聚物 酰亚胺化反应 共聚物
下载PDF
硫代-1,8-萘酰亚胺的合成及表征
3
作者 张鉴锋 黄天宝 +1 位作者 钱旭红 王清春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215-216,201,共3页
用3种硫代-1,8-萘酐与胺进行酰亚胺化反应合成3种硫代-1,8-萘酰亚胺。产物结构经过IR,1H-NMR,MS表征。
关键词 酰亚胺化反应 硫代萘 合成 硫代萘酐
下载PDF
苯并咪唑型聚酰亚胺的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 被引量:1
4
作者 秦熠填 尹倩 +1 位作者 王旭 刘向阳 《高分子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29-940,共12页
随着航空航天、微电子和柔性显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对高性能聚酰亚胺(polyimide,PI)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而在众多改性PI中,含苯并咪唑杂环的PI因苯并咪唑环不对称的电荷分布、催化活性、可形成氢键,以及可进一步衍生反应性的特点,展... 随着航空航天、微电子和柔性显示等领域的快速发展,其对高性能聚酰亚胺(polyimide,PI)的性能要求不断提高。而在众多改性PI中,含苯并咪唑杂环的PI因苯并咪唑环不对称的电荷分布、催化活性、可形成氢键,以及可进一步衍生反应性的特点,展现出优异的结构可设计性、力学性能、耐热性、热尺寸稳定性以及功能性,因此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含苯并咪唑结构单元的PI结构与性能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苯并咪唑环对聚酰胺酸(poly(amide acid),PAA)缩聚反应、酰亚胺化反应、分子间相互作用、聚集态结构,以及PI复合材料表/界面性能等的影响,并对含苯并咪唑型PI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咪唑 结构与性能 酰亚胺化反应 聚集态 表/界面
原文传递
新型原油流动性改进剂的合成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徐功娣 《现代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3期37-40,共4页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苯乙烯 (ST)和马来酸酐 (MAn)的共聚反应和酰亚胺化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全面的原油流动性改进剂 ,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 :聚合反应时n(MAn)∶n(ST)∶n(MMA) =1∶1∶2 ,反应温度 1 0 0℃ ,反应时间 3h ,引发剂用量... 利用甲基丙烯酸甲酯 (MMA)、苯乙烯 (ST)和马来酸酐 (MAn)的共聚反应和酰亚胺化反应合成一种新型全面的原油流动性改进剂 ,并得出最佳反应条件 :聚合反应时n(MAn)∶n(ST)∶n(MMA) =1∶1∶2 ,反应温度 1 0 0℃ ,反应时间 3h ,引发剂用量针对每摩尔MAn为 0 .2g ;酰亚胺化反应使用二甲苯作为共沸剂 ,反应时间 1 0~ 1 1h ,十八胺用量针对每摩尔MAn为 0 .5mol,产物的降粘率可达 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油流动性 改进剂 合成 反应条件 MMA ST MAN 共聚反应 酰亚胺化反应
下载PDF
Bifunctional fluorescent probes for hydrogen peroxide and diols based on a 1,8-naphthalimide fluorophore
6
作者 SUN Wei MA Zhao +3 位作者 LI Jing LI WenHua DU LuPei LI MinYong 《Science China Chemistry》 SCIE EI CAS 2013年第10期1440-1445,共6页
This report discloses a series of naphthalimide-based bifunctional fluorescent probes for hydrogen peroxide and diols.As a result,these molecules not only demonstrated high turn-on fluorescent response and good select... This report discloses a series of naphthalimide-based bifunctional fluorescent probes for hydrogen peroxide and diols.As a result,these molecules not only demonstrated high turn-on fluorescent response and good selectivity towards hydrogen peroxide over other relevant reactive oxygen species,but also displayed different responses to diols.Therefore,these fluorescent probes could be served as sensitive,selective and practical chemosensors for both hydrogen peroxide and diols under physiologicallike condi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8-NAPHTHALIMIDE bifunctional fluorescent probe hydrogen peroxide DIOL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