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检测中国人N-乙酰化酶基因型 被引量:7
1
作者 陈冰 李金恒 +1 位作者 黄晶 曹晓梅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49-52,共4页
目的建立简化的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研究中国人N-乙酰化酶(NAT2)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分布。方法用一步法直接检测215名中国健康人NAT2 *5,*6,*7等位基因。结果一步法测定结果与两步法一致。215名健康中国人NAT2 *5,*6,*7 3种突变... 目的建立简化的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ASA),研究中国人N-乙酰化酶(NAT2)多态性等位基因的分布。方法用一步法直接检测215名中国健康人NAT2 *5,*6,*7等位基因。结果一步法测定结果与两步法一致。215名健康中国人NAT2 *5,*6,*7 3种突变型等位基因的基因频率分别为3.3%,24.6%和10.0%。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野生型纯合子、杂合子和突变型纯合子分别为85,96和34人,分别占39.5%,44.7%和15.8%。结论一步法测定NAT2基因准确、方便,为临床个体化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步等位基因特异扩增法 检测 中国人 N-乙酰化酶基因 基因分型
下载PDF
生米卡链霉菌变株丙酰化酶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被引量:2
2
作者 李元 孙亚萍 +2 位作者 石莲英 李晓平 李焕娄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32-36,共5页
麦迪霉素产生菌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变株具有丙酰化酶活性,可以将螺旋霉素转化为丙酰螺旋霉素。为了进行丙酰化酶基因克隆,本实验以质粒pIJ702为载体通过鸟枪克隆法将变株DNA片段克隆至变铅青链霉菌TK54(Streptomy... 麦迪霉素产生菌生米卡链霉菌(Streptomyces mycarofaciens)变株具有丙酰化酶活性,可以将螺旋霉素转化为丙酰螺旋霉素。为了进行丙酰化酶基因克隆,本实验以质粒pIJ702为载体通过鸟枪克隆法将变株DNA片段克隆至变铅青链霉菌TK54(Streptomyces lividanTK54),经薄层层析和高压液相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在转化子中,No.9菌株可以将螺旋霉素转化为丙酰螺旋霉素,这证明丙酰化酶基因已在变铅青链霉菌TK54中克隆并得到初步表达,No.9重组质粒插入DNA片段为4.16kb,经Soutnern杂交表明确实来源于变株。此外还构建了No.9重组质粒的限制酶酶切图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米卡链霉菌 酰化酶基因 克隆
下载PDF
大肠杆菌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及其邻近区域的核苷酸全序列 被引量:8
3
作者 郭礼和 叶增产 +3 位作者 杨钧 王敏 韩恒湘 张其玖 《实验生物学报》 CSCD 1989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我们由E.coli AS1.76克隆了青霉素G酰化酶的基因,并且测定了其全部核苷酸序列。青霉素G酰化酶结构基因是由下述功能片段组成的:(1)编码信号肽(26个氨基酸残基)的78个碱基对;(2)编码α-亚基(209个氨基酸残基)的627个碱基对;(3)编码间隔肽... 我们由E.coli AS1.76克隆了青霉素G酰化酶的基因,并且测定了其全部核苷酸序列。青霉素G酰化酶结构基因是由下述功能片段组成的:(1)编码信号肽(26个氨基酸残基)的78个碱基对;(2)编码α-亚基(209个氨基酸残基)的627个碱基对;(3)编码间隔肽(54个氨基酸残基)的162个碱基对;(4)编码β亚基(557个氨基酸残基)的1671个碱基对。此外,我们还发现起始密码子(ATG)前有个核糖体结合位点和启动子序列以及在终止密码子(TAA)之后有个转录终止信号。与最近发表的青霉素G酰化酶基因的DNA序列比较,同源性达99.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霉素G 酰化酶基因 核苷酸
下载PDF
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的克隆及在螺旋霉产生菌中的表达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以光 金莲舫 +4 位作者 金文藻 张秀华 曾应 徐小敏 姚军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1-14,共14页
从含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初级克隆pCN6C5中,发现并分离了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1J680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66B,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得到表达,其主要产物为4″异戊酰螺旋霉素。以p66B DNA BamHI-BamHI 2.3kb插入片段为探针,... 从含麦迪霉素生物合成基因的初级克隆pCN6C5中,发现并分离了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质粒载体p1J680相连,获得重组质粒p66B,在螺旋霉素产生菌中得到表达,其主要产物为4″异戊酰螺旋霉素。以p66B DNA BamHI-BamHI 2.3kb插入片段为探针,从麦迪霉素产生菌基因文库中获得了另一阳性克隆pCN10F5,Southern分子杂交确定pCN10F5 BamHI-BamHI 8.0kb为同源片段。以pWHM3及pIJ680为载体,获得重组质粒pWF5及p6F5,分子大小分别为15.2kb及13.3kb。通过DNA转化,并经分子杂交实验证明,获得含重组质粒的螺旋霉素产生菌克隆菌株。其主要产物经分离、纯化后,分析其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为丙酰螺旋霉素Ⅲ和Ⅱ。研究还表明,麦迪霉素基因文库中只有pCN10F5 DNA与碳霉素产生菌的4″异戊酰化酶基因同源,提示pCN6C5克隆携带的麦迪霉素4″酰化酶基因与pCN10F5的4″丙酰化酶基因及碳霉素4″异戊酰化酶基因有一定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迪霉素 酰化酶基因 产生菌 表达
全文增补中
生米卡链霉菌丙酰化酶基因定位及其核苷酸序列测定
5
作者 崔丽微 李元 刘伯英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3年第6期561-571,共11页
我们已往的工作已经确定在重组质粒pIJM9中,生米卡链霉菌来源的4.16kb插入DNA片段带有丙酰化酶基因,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基因在4.16kb插入片段中的位置,我们以BamHI对pIJM9进行酶切,在此基础上进行缺失重组亚克隆,在所获得的转化子中,No.5... 我们已往的工作已经确定在重组质粒pIJM9中,生米卡链霉菌来源的4.16kb插入DNA片段带有丙酰化酶基因,为了进一步确定该基因在4.16kb插入片段中的位置,我们以BamHI对pIJM9进行酶切,在此基础上进行缺失重组亚克隆,在所获得的转化子中,No.5转化子含重组质粒pIJM95,分子量为5.0kb,插入DNA片段为0.53kb。以No.5转化子对螺旋霉素进行生物转化实验,其转化产物经薄层层析,生物显迹,高压液相色谱及质谱(FAB)分析表明,与标准丙酰螺旋霉素一致,这说明No.5转化子具有将螺旋霉素生物转化为丙酰螺旋霉素的能力,丙酰化酶基因位于重组质粒pIJM95 0.53kb插入DNA片段上。 DNA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片段G+C含量为68.2%,70多种限制性内切酶具有酶切位点。从No.54至No.393核苷酸有一开放阅读框架,编码一个122个氨基酸的多肽,起始密码子为ATG,终止密码子为TG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化酶基因 DNA 序列分析
下载PDF
HD2基因调控拟南芥下胚轴发育的功能研究
6
作者 吴羚阁 陈功春 林娟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4-185,共12页
为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2基因在拟南芥下胚轴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野生型(Col-0)、HD2突变体以及过表达植株为材料,研究其在1/2MS以及1/2MS+100 mmol/L甘露醇培养中下胚轴的表型特征,并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 为探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2基因在拟南芥下胚轴发育中的调控作用,本研究采用野生型(Col-0)、HD2突变体以及过表达植株为材料,研究其在1/2MS以及1/2MS+100 mmol/L甘露醇培养中下胚轴的表型特征,并结合转录组测序数据进一步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四种过表达株系下胚轴长度较Col-0长,伸长百分比为7.1%~19.5%,差异显著;甘露醇处理后,过表达植株下胚轴较Col-0更长,伸长百分比为14.6%~32.8%,差异更加显著,缩短幅度也更小.hd2a/hd2b和hd2a/hd2c双基因突变体植株在有无甘露醇时,下胚轴长度均显著短于Col-0,但干旱胁迫后变短幅度无明显增加.转录组数据揭示,HD2基因调控光合系统响应基因影响植株暗形态建成反应,从而影响下胚轴发育.甘露醇处理后,HD2基因诱导产生非生物刺激响应因子,帮助下胚轴抵抗不良环境.综上所述,HD2基因在拟南芥下胚轴发育中承担重要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南芥 下胚轴 转录组 干旱胁迫 HD2去乙酰化酶基因
下载PDF
敲除hdac8基因对斑马鱼低温耐受能力的影响
7
作者 史雪灵 罗军涛 +2 位作者 罗贝贝 韩兵社 张俊芳 《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64-971,共8页
为探究敲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基因(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斑马鱼(Danio rerio)低温耐受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学、生理和生化等方法,研究了低温(8℃)短期胁迫下hdac8基因敲除(hdac8^(-/-))斑马鱼和野生型(WT)斑马鱼的组织损伤、... 为探究敲除组蛋白去乙酰化酶8基因(histone deacetylase 8,hdac8)对斑马鱼(Danio rerio)低温耐受能力的影响,采用组织学、生理和生化等方法,研究了低温(8℃)短期胁迫下hdac8基因敲除(hdac8^(-/-))斑马鱼和野生型(WT)斑马鱼的组织损伤、氧化应激相关指标及其凋亡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hdac8^(-/-)斑马鱼的半数致死时间(LT50)明显缩短,hdac8^(-/-)斑马鱼的LT50为14.5 h,WT斑马鱼的LT50为21.5 h;HE染色显示,低温胁迫下,hdac8^(-/-)斑马鱼鳃丝、肝脏和骨骼肌相较于WT斑马鱼损伤更加严重;28℃下,WT和hdac8^(-/-)斑马鱼的活性氧(ROS)、丙二醛(MDA)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0.05),而hdac8^(-/-)斑马鱼的ATP水平则显著降低(P<0.05);低温胁迫下,hdac8^(-/-)斑马鱼的ROS和MDA水平显著高于WT斑马鱼(P<0.05),而ATP水平则显著低于WT斑马鱼(P<0.05);RT-qPCR显示,28℃下,hdac8^(-/-)斑马鱼caspase3基因表达显著上调(P<0.05),其他抗氧化与凋亡相关基因无显著性变化(P>0.05);低温胁迫下,WT和hdac8^(-/-)斑马鱼sod、cat、caspase3、caspase9和bax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且hdac8^(-/-)斑马鱼的这5种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WT斑马鱼(P<0.05)。研究表明,敲除hdac8基因显著降低了斑马鱼的低温耐受能力,并促进了低温氧化应激损伤和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斑马鱼 组蛋白去乙酰化8基因 低温耐受 氧化损伤 细胞凋亡
下载PDF
丙酰螺旋霉素基因工程菌构建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元 刘伯英 +2 位作者 李晓平 杨毓芬 王硕昌 《生物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28-133,共6页
将含有丙酰化酶基因的pIJM9重组质粒转化至螺旋霉素生产菌株S.spiramyceticus获得的转化子,经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分子杂交表明,No.61转化子含有pIJM9重组质粒,其发酵产物经薄层层析,生物显迹试验证明,含有与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Rf值... 将含有丙酰化酶基因的pIJM9重组质粒转化至螺旋霉素生产菌株S.spiramyceticus获得的转化子,经菌落原位杂交和Southern分子杂交表明,No.61转化子含有pIJM9重组质粒,其发酵产物经薄层层析,生物显迹试验证明,含有与丙酰螺旋霉素标准品Rf值相类似的组分,高压液相色谱分析也证明其产物中有与丙酰螺旋霉素保留时间基本一致的成份,质谱分析结果表明产物中含有与丙酰螺旋霉素Ⅱ相同的组分,这说明No.61克隆菌株是能够直接产生丙酰螺旋霉素的基因工程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酰螺旋霉素 转化 酰化酶基因
下载PDF
龙眼HDAC家族成员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李晓斐 张舒婷 +6 位作者 陈晓慧 申序 蒋梦琦 刘蒲东 陈裕坤 林玉玲 赖钟雄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793-807,共15页
【目的】研究龙眼HDAC家族的进化特性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对龙眼HDAC(DlHDAC)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DlHDAC家族在龙眼非胚性及胚性培养物及不同组织器官中... 【目的】研究龙眼HDAC家族的进化特性及其在体胚发生过程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模式。【方法】对龙眼HDAC(DlHDAC)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转录组数据分析DlHDAC家族在龙眼非胚性及胚性培养物及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表达情况,采用qRT-PCR检测龙眼体胚发生过程及不同激素处理下DlHDAC家族的表达模式。【结果】DlHDAC家族可分为RPD3/HDA1、HD2和SIR2亚家族,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显示主要分布于细胞核中。RPD3/HDA1亚家族含有HDAC结构域,HD2亚家族含有C2H2型锌指和Nucleoplasmin结构域,SIR2亚家族含有SIR2结构域。RPD3/HDA1和SIR2亚家族蛋白结构以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为主,HD2亚家族以无规则卷曲为主。DlHDAC启动子序列中包含众多光响应、激素应答、胁迫响应及与植物生长相关作用元件;转录组数据显示DlHDAC家族大部分成员在ICpEC和GE阶段高表达;且在龙眼果实,种子及根中高表达。qPCR分析显示,DlHDA6、DlSRT1-1、DlHDT1和DlHDT3在GE阶段上调表达;在脱落酸(ABA)、茉莉酸甲酯(MeJA)、赤霉素(GA3)和水杨酸(SA)处理下DlHDA8、DlHDA9、lSRT1-1、DlSRT2、DlHDT1和DlHDT3均被不同程度地诱导表达。【结论】DlHDAC在进化过程中保守性与特异性并存,可能参与龙眼果实、种子及根的生长发育过程,并通过响应ABA、SA和GA3的表达来调控龙眼体胚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去乙酰化酶基因 生物信息学分析 基因组鉴定 实时荧光定量PCR
下载PDF
HDAC4基因甲基化对h MSCs向汗腺样细胞诱导转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赵换军 丁路 +2 位作者 付潇潇 王慧英 张翠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360-363,共4页
目的:探讨在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转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甲基化的改变及其对诱导转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体外培养、扩增后,取第三代h MSCs与热休克处理的汗腺细胞进行T... 目的:探讨在诱导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 MSCs)转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4(HDAC4)甲基化的改变及其对诱导转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选取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体外培养、扩增后,取第三代h MSCs与热休克处理的汗腺细胞进行Transwell+诱导因子的共培养。收集诱导后实验组的汗腺样细胞和同期对照组的h MSCs,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飞行质谱(Mass Array)法检测HDAC4基因启动子区Cp G岛甲基化状态的变化,随后采用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10μmol/L)处理实验组h MSCs,对照组为同期培养的h MSCs,RT-PCR测定两组细胞HDAC4基因和癌胚抗原(CEA)基因的m RNA表达量。结果:诱导前h MSCs中HDAC4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较高,探针cg2463009处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为0.901,诱导转分化后汗腺样细胞中HDAC4基因整体甲基化水平下降37%,甲基化程度为0.531;探针cg14823429处Cp G位点甲基化程度由诱导前的0.687下降到0.386。5-aza-CdR处理48 h后,实验组HDAC4基因m RNA表达水平上调,与诱导转分化相关的CEA m RNA同期表达量也增强,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DAC4基因的甲基化参与了h MSCs转分化为汗腺样细胞过程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汗腺样细胞 组蛋白去乙酰化4基因 DNA甲基化
下载PDF
小分子干扰RNA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基因对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璐 简玉洛 +3 位作者 李钢 赵丽 孟宝玺 马富廉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83-486,共4页
目的观察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予以30nmol/L阴性siRNA)... 目的观察沉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DAC1)基因对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凋亡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人皮肤鳞状细胞癌细胞株(A431)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阴性对照小干扰RNA(siRNA)组(予以30nmol/L阴性siRNA)、siRNA组(予以30nmol/LHDAC1siRNA)。siRNA转染48h后,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3组细胞HDAC1、p21和细胞周期蛋白(Cyclin)E的表达;噻唑蓝(MTF)法检测阴性对照组和siRNA组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3组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结果转染HDAC1siRNA48h后A451中HDAC1mRNA表达量为0.22±0.04,显著低于空白对照组(1.01±0.05)和阴性对照siRNA组(1.03±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 lot显示HDAC1和CyclinE表达减少(P〈0.05),而p21表达增加(P〈0.05);MTr法检测显示细胞增长抑制率增加呈时间依赖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细胞阻滞于G2/M期(P〈0.05),细胞凋亡增加(P〈0.05)。结论HDAC1siRNA能抑制A4S1HDAC1的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蛋白去乙酰化1基因 皮肤鳞状细胞癌 RNA干扰 增殖
原文传递
供体细胞来源和TSA处理对牦牛iSCNT胚胎重编程的影响 被引量:5
12
作者 熊显荣 高川 +3 位作者 符梅 李键 字向东 钟金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4,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和TSA处理对牦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Interspecies nuclear trans-fer,iSCNT)胚胎的影响。【方法】以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分别以牦牛50日龄胎儿及6和18月龄个体成纤维细胞为供体,构建牦牛iSCNT胚胎,研究供... 【目的】探讨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和TSA处理对牦牛异种体细胞核移植(Interspecies nuclear trans-fer,iSCNT)胚胎的影响。【方法】以黄牛卵母细胞为受体,分别以牦牛50日龄胎儿及6和18月龄个体成纤维细胞为供体,构建牦牛iSCNT胚胎,研究供体细胞来源对牦牛iSCNT胚胎的影响。分别用0(对照),20,40,60和80nmol/L的TSA处理50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12h,构建iSCNT胚胎,比较其发育情况,确定TSA的最佳处理浓度;用最佳浓度的TSA处理50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0(对照),6,12和18h,构建iSCNT胚胎,比较其发育情况,确定TSA的最佳处理时间。用最佳TSA作用时间和浓度处理供体细胞,构建牦牛iSCNT,之后用40和80nmol/L的TSA分别处理iSCNT胚胎6和12h,比较不同处理方式对牦牛iSCNT胚胎发育的影响。采用qRT-PCR方法检测40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h的iSCNT胚胎及40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h且处理iSCNT胚胎12h的iSCNT胚胎去乙酰化酶2(HDAC2)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以不进行TSA处理的iSCNT胚胎为对照。【结果】以50日龄胎儿成纤维细胞作为供体细胞,牦牛iSCNT胚胎的囊胚率最高,但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40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h能显著提高牦牛iSCNT胚胎的囊胚率(30.6%),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用40nmol/L TSA处理牦牛iSCNT胚胎12h组的囊胚率高于80nmol/L TSA处理iSCNT胚胎6h组,2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用TSA处理供体细胞和iSCNT胚胎之后,HDAC2mRNA表达水平降低,且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不同来源的供体细胞对iSCNT胚胎发育的影响不明显;40nmol/L TSA处理供体细胞6h和iSCNT胚胎12h能显著提高牦牛iSCNT胚胎体外发育及重编程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牦牛 异种核移植 胚胎发育 去乙酰化2基因
下载PDF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稀土离子对基因序列的体外诱变作用
13
作者 李文彬 盖晓静 +1 位作者 王美娟 刘丽华 《稀土》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42-147,共6页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研究稀土离子对基因序列的体外诱变作用。以克隆在质粒上的乙酰化酶基因做模板进行PCR,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稀土离子,并将PCR产物克隆测序。稀土离子对PCR有影响,当稀土离子的浓度达到1×10^(-3)mol/... 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研究稀土离子对基因序列的体外诱变作用。以克隆在质粒上的乙酰化酶基因做模板进行PCR,在反应体系中加入不同浓度的稀土离子,并将PCR产物克隆测序。稀土离子对PCR有影响,当稀土离子的浓度达到1×10^(-3)mol/L时可以抑制PCR;将诱变后的乙酰化酶基因序列与原序列对比发现,稀土离子可以在体外通过PCR引起基因突变。突变是点突变即由T变为C和由G变为A的转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链式反应 稀土离子 酰化酶基因
原文传递
产氨基葡萄糖工程菌的构建与发酵培养基优化 被引量:2
14
作者 丁振中 冯小海 +2 位作者 张超 史劲松 李恒 《化工管理》 2018年第3期73-75,共3页
本研究将源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的氨基葡萄糖合成酶基因glm S和源自酿酒酵母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基因gan1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24(a)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4(a)-glm S-gan1,并将表达载体... 本研究将源自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BL21的氨基葡萄糖合成酶基因glm S和源自酿酒酵母的Saccharomyces cerevisiae S288C的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基因gan1克隆至表达载体p ET24(a)上,构建了重组质粒p ET24(a)-glm S-gan1,并将表达载体转化入大肠杆菌,获得了可以共表达氨基葡萄糖合成酶和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的重组工程菌E.coli-glm S-gna1。本研究采用乳糖诱导剂诱导工程菌表达外源蛋白,确立了乳糖最佳诱导浓度为5 g/L,培养基未经优化时,工程菌发酵氨基葡萄糖产量为6.2 g/L,比出发菌提高了比出发菌提高了2.88倍。通过对工程菌发酵培养基优化,确立了培养基各成分的最佳用量,即葡萄糖150 g/L,蛋白胨15 g/L,酵母粉20 g/L,甘油4 g/L,Mn Cl220 mg/L。在最佳培养基条件下,工程菌发酵氨基葡萄糖的产量达到31.2 g/L,比优化前提高了4.03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葡萄糖 氨基葡萄糖合成基因glmS 氨基葡萄糖乙酰化酶基因gan1 乳糖诱导剂
下载PDF
Histone Deacetylase Inhibition:An Important Mechanism in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 被引量:1
15
作者 Shan-qi Guo Yi-zhuo Zhang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eh》 CAS CSCD 2012年第2期85-89,共5页
Lymphomas enconlpass a group of malignancies that originate in the lymph nodes or other lymphoid tissues.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especially by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 plays a key role during the occurrence an... Lymphomas enconlpass a group of malignancies that originate in the lymph nodes or other lymphoid tissues. Epigenetic modification, especially by histone deacetylase (HDACs), plays a key role during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lymphomas. Consequently, HDAC inhibitors (HDACIs), a class of gene expression-modulating drugs, have emerged as promising mechanism-based agents for the treatment of lymphomas. This review presents the rationale of HDAC inhibition, describes the epigenetic-based mechanisms of action of HDACIs, discusses their clinical efficiency,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and future developments in this fiel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YMPHOMA histone deacetylases THERAPEUTICS EPIGENOMICS
下载PDF
The proliferation inhibition of Hela cells by histone deacetylases- 1 siRNA
16
作者 Na Li Shiying Yu 《The Chinese-German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CAS 2008年第6期365-367,共3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histone deacetylases-1 (HDAC-1) knockdown in Hela cells. Methods: The HDAC-1 protein was knockdowned using siRNA. The expression of HDAC-1 was detected by...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anti-proliferative effect of histone deacetylases-1 (HDAC-1) knockdown in Hela cells. Methods: The HDAC-1 protein was knockdowned using siRNA. The expression of HDAC-1 was detected by Western blotting. Apoptosis was assessed by flow cytometry. The inhibition of cell growth was assesses by MTT assay. Results: HDAC-1 siRNA knockdowned the expression of HDAC-1 protein. HDAC siRNA inhibited the proliferation of Hela cells. HDAC- 1 siRNA induced apoptosis. Conclusion: HDAC-1 siRNA may inhibit the growth of Hela cells by inducing apoptosi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stone deacetylases-1 siRNA cervical cancer APOPTOSIS
下载PDF
龙眼HAT家族的全基因组鉴定及表达模式
17
作者 李晓斐 张舒婷 +4 位作者 申序 张梓浩 陈裕坤 林玉玲 赖钟雄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354-1363,共10页
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HAT)是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共价修饰的组成部分,在表观遗传调控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龙眼HAT基因(DlHAT)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表达模式,基于龙眼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对DlHA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 组蛋白乙酰化酶(histone acetylase,HAT)是组蛋白赖氨酸残基共价修饰的组成部分,在表观遗传调控过程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龙眼HAT基因(DlHAT)家族的生物学功能及表达模式,基于龙眼基因组及转录组数据对DlHAT基因家族成员进行全基因组鉴定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qRT-PCR检测DlHAT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和不同激素处理下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DlHAT基因家族包含6个成员(DlHAC1、DlHAF1、DlHAM1、DlHAG1、DlHAG2及DlHAG3),分布于6条染色体上,均为亲水性蛋白质.亚细胞定位预测显示DlHAT分布于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进化树聚类显示DlHAT家族可分为HAFs、HAGs、HACs和HAMs这4类,其中DlHAGs家族包含GCN5、ELP3和HAT1这3个亚家族;基因结构分析发现DlHAT外显子个数在8-30个不等;DlHAT大部分编码蛋白含有motif1,除HAGs亚家族外HAFs、HACs和HAMs亚家族编码蛋白均含有motif6,其蛋白结构含α-螺旋数及无规则卷曲数较多;DlHAT启动子序列中包含大量光、激素、逆境胁迫及生长发育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DlHAT在龙眼体胚发生早期及不同激素处理下的qRT-PCR分析显示:DlHAF1、DlHAG1和DlHAM1在球形胚阶段表达量较高;除DlHAF外其他成员均响应水杨酸(SA)、茉莉酸甲酯(MeJA)、脱落酸(ABA)和赤霉素(GA_(3))的调控,在SA、GA_(3)处理下均上调表达,且在SA处理8 h时和GA_(3)处理4 h时表达量均显著上调.本研究表明DlHAT在进化过程中存在保守性与物种特异性,且可能通过响应激素调控而参与龙眼体胚发育.该结果可为HAT基因在植物体胚及龙眼中的功能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眼 酰化酶基因 基因组鉴定 表观遗传调控 体胚发生 表达模式
原文传递
微小RNA-10a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脑钠肽的影响
18
作者 牛少辉 张丽华 +2 位作者 简立国 汪涛 李恩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272-1274,共3页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HDAC2) mRNA、脑钠肽(BNP)的表达,并用微小RNA(miRNA,miR)-10a激动剂(agomirs)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缺血... 目的 观察大鼠缺血再灌注后组蛋白去乙酰化酶2基因(HDAC2) mRNA、脑钠肽(BNP)的表达,并用微小RNA(miRNA,miR)-10a激动剂(agomirs)对其干预,探讨其与心肌重塑的关系.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n=15)和缺血再灌注组(n=30),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制作缺血再灌注模型.模型制作成功24 h后,心肌梗死组再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n=15)和miR-10a agomirs干预组(C组,n=15).miR-10a agomirs干预组予以尾静脉注射miR-10a agomirs(80 mg/kg),A组和B组给以阴性对照试剂尾静脉注射,每周1次,持续4周.利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法检测缺血再灌注区HDAC2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BNP蛋白的含量.结果 miR-10a agomirs干预4周后,A、B、C3组心肌HDAC2mRNA相对表达量[HDAC2mRNA/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APDH) mRNA]分别为6.58±0.23×10-5、14.29±2.16×10-5、10.11±1.55 ×10-5.左心重量指数分别为2.10±0.26、2.61±0.11、2.41±0.12.A组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重量指数与B、C组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比较,缺血再灌注区心肌中HDAC2 mRNA的表达,BNP蛋白含量,左心室重量指数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iR-10a可能通过抑制HDAC2 mRNA的表达来抑制BNP的产生,从而改善大鼠缺血再灌注后心肌重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10a 组蛋白去乙酰化2基因 脑钠肽 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心肌重塑
原文传递
Estradiol plays a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lysyl oxidase family genes in mouse urogenital tissues and human Ishikawa cells 被引量:2
19
作者 Wen ZONG Yan JIANG +2 位作者 Jing ZHAO Jian ZHANG Jian-gang GAO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 Biotechnology)》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857-864,共8页
The lysyl oxidase (LOX) family encodes the copper-dependent amine oxidases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connective tissues by catalyzing the crosslinking of el... The lysyl oxidase (LOX) family encodes the copper-dependent amine oxidases that play a key role in determining the tensile strength and structural integrity of connective tissues by catalyzing the crosslinking of elastin or collagen. Estrogen may upregulate the expression of LOXand lysyl oxidase-like 1 (LOXL1) in the vagina. The objec- 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effect of estrogen on the expression of all LOX family genes in the urogenital tissues of accelerated ovarian aging mice and human Ishikawa cells. Mice and Ishikawa cells treated with estradiol (E2)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LOXfamily genes and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IB1 (TGF-β1). Ishikawa cells treated with TGF-β1 also showed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LOXfamily genes. The Ishikawa cells were then treated with either E2 plus the TGF-β receptor (TGFBR) inhibitor SB431542 or E2 alone. The expression of LOXfamily genes induced by E2 was reduced in the Ishikawa cells treated with TGFBR inhibito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E2 increased the ex- prassion of the LOXfamily genes, and suggest that this induction may be mediated by the TGF-β signal pathway. E2 may play a role in regulating the expression of LOXfamily ge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RADIOL Lysyl oxidase family genes TGF-β signal pathway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