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31篇文章
< 1 2 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胰淀素作用于背外侧被盖核胆碱乙酰转移酶神经元调节小鼠体重
1
作者 曹晓娟 刘昊东 +10 位作者 李鹏辉 李嘉成 樊奇 王星 李彩琴 杨子程 郭永清 陈玉洁 张小宇 海日汗 杜晨光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3185-3192,共8页
胰淀素(amylin)作用于背外侧被盖核(lateral dorsal tegmental nucleus,LDT),诱导减肥和抑食效应,并激活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IBAT)产热。多种食欲激素受体与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 胰淀素(amylin)作用于背外侧被盖核(lateral dorsal tegmental nucleus,LDT),诱导减肥和抑食效应,并激活背肩胛棕色脂肪组织(interscapular brown adipose tissue,IBAT)产热。多种食欲激素受体与胆碱乙酰转移酶(choline acetyltransferase,ChAT)神经元共同定位于LDT中,以调节饱腹感和能量消耗。然而,LDT的ChAT神经元是否参与胰淀素介导的体重调节作用尚待探索。作者拟通过免疫荧光检测小鼠LDT中原癌基因蛋白(c-Fos)和ChAT神经元的表达,逆行示踪技术确认LDT的下游神经核团,神经元损伤试验分析胰淀素作用的神经机制。结果显示:腹腔注射胰淀素显著降低小鼠体重,并显著促进LDT和臂旁核(PBN)中c-Fos和ChAT神经元表达。ChAT和神经型一氧化氮合成酶(nNOS)神经元在LDT、PBN和迷走神经背侧核(DMV)中共表达。逆行示踪试验证明LDT向PBN神经元发送神经投射。此外,损伤LDT和PBN神经元可降低胰淀素的减肥效果。LDT是连接PBN的能量平衡调节中枢,ChAT神经元参与介导胰淀素的体重调节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 胆碱转移 胰淀素 下丘脑 背外侧被盖核
下载PDF
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 被引量:1
2
作者 姚有榕 魏强强 +1 位作者 罗正理 王刚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15期71-74,共4页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 目的 观察血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中青年股骨颈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9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第七十二集团军医院接受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的83例中青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其术后6个月是否发生股骨头坏死分为发生组(20例)、未发生组(63例)。比较血清ChAT和基线资料,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明确血清ChAT和相关指标与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关系,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评估血清ChAT与相关指标对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结果 发生组血清ChAT、一氧化氮(NO)水平低于未发生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hAT(OR=0.811,95%CI:0.716~0.918)与NO(OR=0.845,95%CI:0.732~0.976)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ChAT对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为0.760;NO对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预测价值较低,曲线下面积为0.679。结论 血清ChAT、NO是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且血清ChAT对其术后出现股骨头坏死具有良好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颈骨折 胆碱转移 切开复位内固定术 股骨头坏死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在肿瘤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陈雪 罗添 魏超君 《基础医学与临床》 2024年第2期256-259,共4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作为磷脂胆碱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可通过脱酰基-再酰化来介导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细胞膜磷脂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骨架发生重塑。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可通过加速肿瘤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作为磷脂胆碱代谢途径中的关键代谢酶,可通过脱酰基-再酰化来介导磷脂酰胆碱的合成,使细胞膜磷脂组成成分发生改变,导致细胞膜骨架发生重塑。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可通过加速肿瘤细胞膜磷脂成分的改变、或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细胞周期相关等肿瘤驱动基因相互作用影响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以及肿瘤细胞的耐药性,促进肿瘤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胆碱转移1 磷脂胆碱代谢 磷脂 肿瘤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在恶性肿瘤中的机制研究进展
4
作者 王婷 林宁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4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是LPCAT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增殖...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1(lysophosphatidylcholine acyltransferase 1,LPCAT1)是LPCAT家族成员之一,作为磷脂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其在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肝癌、胃癌和食管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呈异常表达,并与肿瘤恶性增殖、迁移和侵袭密切相关。LPCAT1已被多项研究证实其可以作为一种具有泛癌特性的恶性肿瘤潜在的早期诊断生物学标志物以及治疗靶点。该文就LPCAT1在恶性肿瘤中的作用机制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血磷脂胆碱转移1 恶性肿瘤 磷脂代谢 生物学标志物 治疗靶点
下载PDF
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调控内皮细胞激活
5
作者 张汉宁 张成虎 武宗寅 《系统医学》 2024年第2期1-4,21,共5页
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Arch,AA)... 目的探究溶血磷脂酰胆碱酰基转移酶3(Lyso-PL Acyltransferases 3,LPCAT3)在湍流(Oscillatory Flow,OSS)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中的作用。方法于2020年11月—2023年6月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分离5只C57BL/6雄性小鼠的主动脉弓(AorticArch,AA)及胸主动脉(ThoracicAorta,TA),用于提取mRNA检测LPCAT3的表达。将原代内皮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Static)和研究组(OSS),检测LPCAT3的mRNA水平。同时,敲减LPCAT3,验证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VCAM-1)、细胞间黏附因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mRNA表达。结果与胸主动脉(1±0.42)相比,小鼠主动脉弓LPCAT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2.03±0.5)明显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研究组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2.72±0.72)(3.04±0.56)相比,OSS+siLPCAT3组其VCAM-1及ICAM-1表达明显降低为(1.31±0.4)(1.81±0.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这意味着抑制内皮细胞LPCAT3能够明显减少湍流介导的炎症因子的表达。结论LPCAT3能够调控湍流介导的内皮细胞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皮细胞 炎症 溶血磷脂胆碱转移3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胆碱乙酰基转移酶的动态变化 被引量:33
6
作者 张立红 周永翠 王玉良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15-1217,共3页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V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VD大鼠模型,在7、15 d、1、2、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水迷宫检...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与学习记忆功能的动态变化,探讨V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双侧颈总动脉反复夹闭再灌注,同时腹腔注射硝普钠建立VD大鼠模型,在7、15 d、1、2、4个月等时间点,采用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变化,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形态学改变及ChAT表达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各时间点的逃逸潜伏期(EL)比假手术组均明显延长(P<0.01);海马区锥体细胞数比假手术组明显减少(P<0.01);免疫组织化学观察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表达均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而且随造模手术后时间的延长,以上变化逐渐加重,与水迷宫EL呈负相关(r=-0.937,P<0.05)。结论缺血再灌注后,海马胆碱能神经元进行性缺失与ChAT活性降低可能是VD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胆碱转移 学习记忆 大鼠
下载PDF
针刺对去卵巢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田淑君 尹岭 +5 位作者 孙锦平 田庆华 祖英秋 郑一 李毅 李玉荣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98-502,共5页
本工作旨在探讨雌激素对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影响和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去卵巢大鼠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调整作用。实验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针刺组(OVX+AC)。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 本工作旨在探讨雌激素对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影响和电针刺激“足三里”穴对去卵巢大鼠脑内乙酰胆碱生成的调整作用。实验选用成年Wistar雌性大鼠,将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INT)、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针刺组(OVX+AC)。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血中雌二醇含量,采用RT-PCR方法获得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mRNA的逆转录表达产物——cDNA,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方法检测,并通过原位杂交方法观察海马ChAT mRNA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然后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进行统计分析。实验结果显示:去卵巢组大鼠体内雌激素水平明显降低,脑内ChAT mRNA的RT-PCR产物和海马ChAT mRNA阳性表达产物的平均面积、平均积分光度值均明显减少,与对照组和针刺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去卵巢针刺“足三里”穴组与去卵巢组相比,大鼠血中雌激素水平明显升高,脑内ChAT mRNA RT-PCR产物明显增多,海马的ChAT mRNA表达阳性神经元增多。以上结果提示:脑内ChAT基因表达与体内雌激素水平有密切关系,去卵巢后针刺“足三里”穴对ChAT的调节作用可能是针刺增强脑内乙酰胆碱含量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雌激素 胆碱转移(ChAT)
下载PDF
健脑安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突触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尹军祥 田金洲 +4 位作者 时晶 程龙 魏翠柏 黄启福 王永炎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1094-1096,共3页
目的观察健脑安对血管性疾呆(VD)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脑安口服给药治疗VD大鼠1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大鼠海马ChAT和Syn表达变化,与都可喜(Duxil)对照。结果①各组大鼠海马ChAT和Syn阳性表... 目的观察健脑安对血管性疾呆(VD)大鼠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突触素(Syn)表达的影响。方法健脑安口服给药治疗VD大鼠1月后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测大鼠海马ChAT和Syn表达变化,与都可喜(Duxil)对照。结果①各组大鼠海马ChAT和Syn阳性表达面积比较如下,健脑安组(2 980±786.53)/(2 948.0±811.92)μm2和都可喜组(3 116.6±808.25)/(3 086.5±862.48)μm2均明显高于模型组(1 004±464.4)/(1 704±671.74)μm2)P值均<0.01)。②ChAT免疫组化染色:健脑安组和都可喜组大鼠海马ChAT阳性神经细胞排列较规则,胞浆ChAT阳性染色较明显,可见阳性染色神经纤维,较密集。③Syn免疫组化染色:健脑安组和都可喜组大鼠海马神经细胞周围Syn阳性颗粒密集、染色深,可见少量胶质细胞。健脑安组和都可喜组比较未见有明显差异。结论健脑安具有显著增加VD大鼠海马ChAT和Syn表达的作用,这可能是其改善痴呆认知和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脑安 血管性痴呆 海马 胆碱转移 突触素
下载PDF
针刺耳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4
9
作者 杨琼 戴桃李 +1 位作者 潘娅 陈粲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3期6712-6714,共3页
目的探讨针刺耳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机制。方法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针刺"肾"、"心"耳穴治疗,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免疫反应阳... 目的探讨针刺耳穴治疗血管性痴呆(VD)大鼠的机制。方法四血管阻断法建立VD大鼠模型,造模后针刺"肾"、"心"耳穴治疗,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空间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Ch AT)免疫反应阳性细胞表达。结果针刺耳穴后,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提高(P<0.01,P<0.05),海马Ch 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P<0.05)。结论针刺"肾"、"心"耳穴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可能与其促进Ch AT在脑的表达、保护胆碱能神经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VD) 针刺 耳穴 学习记忆 胆碱转移
下载PDF
益智口服液对老年性痴呆大鼠模型行为学、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及突触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哲 张昱 +2 位作者 刘畅 李华军 田沈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89-191,共3页
目的 观察益智口服液对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和突触的保护作用。方法  Ibotenic 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 AD模型 ,给与不同药物灌胃 ,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 (... 目的 观察益智口服液对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和突触的保护作用。方法  Ibotenic acid定位损伤大鼠脑建立 AD模型 ,给与不同药物灌胃 ,利用水迷宫和跳台观察其行为学改变 ,利用原位杂交、免疫组化及图像分析测定大鼠脑内胆碱乙酰转移酶 (Ch AT)和突触素的表达。结果 益智口服液灌胃组大鼠的学习记忆成绩优于其他组 ,其脑内 Ch AT和突触素的表达也明显增高 (P<0 .0 1 )。结论 益智口服液对中枢胆碱能系统有保护作用 ,能改善认知记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性痴呆模型 Wistar大鼠 胆碱转移 突触素
下载PDF
病理性疼痛对老年雄性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朱雅斌 石翊飒 +1 位作者 丁力 马永丰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48-351,I0002,共5页
目的:研究病理性疼痛对老年雄性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老年雄性SD大鼠450—500g,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麻醉组;B组: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各组再按术前1天、术后第1、7、14天4个... 目的:研究病理性疼痛对老年雄性大鼠海马细胞凋亡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含量的影响。方法:60只老年雄性SD大鼠450—500g,随机分成3组,A组:单纯麻醉组;B组:假手术组;C组:模型组,结扎左侧坐骨神经各组再按术前1天、术后第1、7、14天4个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5只。各组在热痛敏试验检测后,麻醉、灌注、开颅取脑,分别进行流式细胞仪检测、HE染色和CHAT免疫组化分析。结果:①术后第1天C组结扎侧热痛敏实验所致后肢回缩时间数值较基础值明显缩短,第7、14天热痛阈继续呈下降趋势,与A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②C组CA3区锥体细胞数目明显减少(P<0.01)。③C组较A组和B组出现了更多的细胞凋亡(P<0.01)。④C组CHAT阳性细胞数目比A组和B组明显减少(P<0.01)。结论:病理性疼痛可以造成老年雄性大鼠热痛阈的明显下降和海马CA3区锥体细胞明显凋亡以及CHAT阳性细胞数目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疼痛 海马 细胞凋亡 胆碱转移
下载PDF
β-淀粉样蛋白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及脑胆碱乙酰转移酶和生长抑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苗建亭 李柱一 +4 位作者 林宏 雷革胜 荀文兴 宿长军 游国雄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CSCD 2003年第1期23-26,共4页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β 淀粉样肽 (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 ,SOM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1μLAβ1~ 4 0 (10 μg 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 目的 :探讨Meynert核注射β 淀粉样肽 (Aβ)对大鼠学习记忆功能和ChAT ,SOM神经元的影响。 方法 :将1μLAβ1~ 4 0 (10 μg μL)在立体定位仪下注入大鼠右侧Meynert核 ,分别于 1周、4周时测定其学习记忆能力和脑组织中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表达。结果 :Aβ注射 1周后 ,实验组出现学习记忆障碍 ,呈渐进性加重 ,4周时更为显著。在无名质区Meynert核及其边周、海马区和额、顶部皮质区 ,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均有广泛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分布 ,而实验组则减少。在 4周时 ,实验组ChAT及SOM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表达显著减少 ,以Meynert核及其边周最显著。 结论 :Meynert核注射Aβ可使大鼠发生较持久的学习记忆功能障碍 ,Aβ致Meynert核、海马和皮质区的ChAT及SOM能神经元的减少 ,可能是学习记忆功能障碍和痴呆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淀粉样蛋白 学习记忆功能 胆碱转移 生长抑素 阿尔茨海默病 胆碱转移
下载PDF
参芪醒脑方对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贾晓玉 张兰 +5 位作者 罗艺 孔李婷 袁一平 郭兆娟 翟华强 杨翠翠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4期56-61,共6页
目的观察参芪醒脑方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老年痴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1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参芪醒脑方高剂量组、模型... 目的观察参芪醒脑方对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乙酰胆碱酯酶(AChE)含量的影响,探讨其防治老年痴呆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ICR小鼠11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对照+参芪醒脑方高剂量组、模型组、多奈哌齐组和参芪醒脑方低、中、高剂量组。对照组和模型组小鼠给予蒸馏水灌胃,其余各组小鼠给予相应药物灌胃,每日1次,连续14 d。第15日Morris水迷宫实验、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行为学测试开始前20 min氢溴酸东莨菪碱腹腔注射诱发小鼠记忆障碍建立模型。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皮层及海马组织ChAT、AChE蛋白表达。结果 Morris水迷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醒脑方中、高剂量组小鼠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物体识别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对新事物探究能力明显下降、分辨指数明显降低(P<0.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醒脑方各剂量组小鼠分辨指数明显升高(P<0.05,P<0.01,P<0.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组织AChE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参芪醒脑方低、中剂量组小鼠脑皮层ACh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1),参芪醒脑方各剂量组小鼠脑海马组织AChE蛋白表达明显降低(P<0.001),参芪醒脑方各剂量组小鼠脑皮层及海马组织ChAT蛋白表达均未见明显差异。结论参芪醒脑方能明显改善氢溴酸东莨菪碱致痴呆模型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降低脑内AChE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芪醒脑方 阿尔茨海默病 东莨菪碱 胆碱转移 胆碱 小鼠
下载PDF
葛根素对Alzheimer病大鼠海马tau蛋白过度磷酸化及胆碱乙酰转移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4
作者 闫福岭 王雅琼 +1 位作者 鲁国 洪震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1-193,共3页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Alzheimer病(AD)大鼠海马色氨酸404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ser404tau)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组和Pue组;右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 目的探讨葛根素(Pue)对Alzheimer病(AD)大鼠海马色氨酸404位点tau蛋白过度磷酸化(Pser404tau)及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D组和Pue组;右侧杏仁核注射β淀粉样肽(Aβ2535)制备AD大鼠模型,假手术组同样部位注射三氟乙酸;用Y型迷宫检测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Pser404tau阳性细胞及ChAT阳性细胞的表达。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AD组大鼠迷宫试验成绩下降,海马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减少(均P<0.01);(2)与AD组相比,Pue组学习记忆成绩明显提高(P<0.05),Pser404tau阳性细胞数明显降低,ChAT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均P<0.01)。结论Pue明显改善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可能与其抑制tau蛋白过磷酸化反应、减轻胆碱能神经元损伤、增加ChAT活性和功能、催化Ach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ALZHEIMER病 TAU蛋白 胆碱转移
下载PDF
通经补肾复方对铝诱导阿尔茨海默病模型大鼠海马乙酰胆碱酯酶、胆碱乙酰转移酶、乙酰胆碱的影响 被引量:11
15
作者 程书珍 王丽君 +3 位作者 刘恒 王晓梅 刘爱民 骆朋好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673-4674,共2页
目的观察通经补肾中药方对铝诱导的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变化。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分为低、中、高剂量铝饲料组)、中药组(分为低、... 目的观察通经补肾中药方对铝诱导的AD模型大鼠海马组织中乙酰胆碱酯酶(AchE)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及乙酰胆碱(Ach)含量变化。方法选择健康3月龄SD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分为低、中、高剂量铝饲料组)、中药组(分为低、中、高剂量中药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在常规饲料中添加不同剂量A1C13.6H2O喂饲大鼠,持续染毒3个月,制作AD动物模型。中药组大鼠喂饲含铝饲料,并以通经补肾中药方灌胃。上述实验结束后,处死大鼠,取海马组织,测定海马中的AchE和ChAT的活性及Ach含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高剂量铝饲料组大鼠海马中AchE的活性明显增高(P<0.01),ChAT活性明显降低(P<0.01),Ach含量显著减少(P<0.01)。与高剂量铝饲料组比较,中、高剂量中药组大鼠海马中AchE活性明显降低(P<0.01),ChAT活性明显升高(P<0.01),Ach含量明显增加(P<0.01)。结论铝的过多摄入使大鼠海马Ach减少可能是AD发病的机制之一,中药方可提高海马中ChAT活性,抑制AchE活性,增加Ach的含量,改善大鼠中枢胆碱能系统失衡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通经补肾复方 胆碱 胆碱转移 胆碱
下载PDF
知母皂甙元对东莨菪碱所致学习记忆障碍和脑胆碱乙酰转移酶活力降低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勤 胡雅儿 夏宗勤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496-498,共3页
目的:观察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甙元(ZMS)对学习记忆和脑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内一次注射东莨菪碱建立小鼠拟痴呆模型,用避暗法及跳台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用3H-乙酰辅酶A掺入法测定脑组织ChAT活性.结果:ZMS可使东... 目的:观察知母活性成分知母皂甙元(ZMS)对学习记忆和脑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活性的影响.方法:腹腔内一次注射东莨菪碱建立小鼠拟痴呆模型,用避暗法及跳台法测定学习记忆能力,用3H-乙酰辅酶A掺入法测定脑组织ChAT活性.结果:ZMS可使东莨菪碱拟痴呆小鼠在学习记忆实验中的错误次数明显减少,潜伏期显著延长,并能显著增强脑内ChAT活性.结论:ZMS能够提高东莨菪碱拟痴呆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增强脑内ChAT的活性,但是,由于ZMS提高ChAT活性没有明显的量效关系,而且Tacrine也有类似作用,所以很可能不是直接提高ChAT活性,而是通过提高脑M受体密度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母皂甙元 拟痴呆模型 学习记忆 胆碱转移
下载PDF
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吕佩源 宋春风 +3 位作者 樊敬峰 梁翠萍 王伟斌 尹昱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5年第12期1068-1070,共3页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及其mRNA变化的影响,以探讨两者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石杉碱甲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石杉碱甲溶液灌胃,跳台试验... 目的观察石杉碱甲对血管性痴呆小鼠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及其mRNA变化的影响,以探讨两者在血管性痴呆发病中的作用及石杉碱甲对其影响的机制。方法双侧颈总动脉线结,反复缺血-再灌注法制备模型,药物组用石杉碱甲溶液灌胃,跳台试验和水迷宫试验观察其行为学改变,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技术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胆碱乙酰转移酶及其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石杉碱甲明显改善了模型小鼠学习、记忆成绩(P<0.01)。同时,药物组海马的胆碱乙酰转移酶阳性神经元的面密度值为(0.1133±0.0118),高于模型组(0.0827±0.0118);并且药物组和模型组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mRNA阳性神经元的面密度值相比,前者(0.1122±0.0137)也高于后者(0.0798±0.0184)(P<0.01)。而海马两者的表达在药物组与假手术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石杉碱甲改善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记忆成绩与其恢复海马低水平的胆碱乙酰转移酶及其mRNA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胆碱转移 学习记忆 免疫组化
下载PDF
面神经损伤的针刺效应与面神经核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关系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国华 张玉瑶 +1 位作者 王吉锡 孙忠人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65-467,共3页
目的: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又分为术后4个时间点,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家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 目的:揭示针刺促进损伤面神经再生修复的机制。方法:大耳白兔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每组又分为术后4个时间点,应用神经卡压法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观察各组家兔面神经核中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的变化。结果:术后细胞核核仁偏位,术后2、3、4周时模型组胞体肿胀,截面积均明显大于假手术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尼氏体明显减少,随治疗时间延长,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尼氏体增多,其中电针刺激组增多较明显。电针刺激组ChAT于各时间点均明显好于其他对照组,西药组、传统针刺组、电针刺激组均有随治疗时间延长ChAT表达增多的趋势,且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穴位针刺可提高家兔面神经核中ChAT的表达,并对损伤面神经修复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损伤 穴位针刺 胆碱转移 面神经核
下载PDF
抗衰益智方Ⅰ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以及海马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9
作者 韦佳 陆大祥 +1 位作者 戚仁斌 王华东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02-1106,共5页
目的:观察抗衰益智方Ⅰ(KYFⅠ)对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中枢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除正常对照组灌服双蒸水外,中药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灌服相应剂量KYFⅠ,连续灌胃40 d。从第35 d起灌胃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 目的:观察抗衰益智方Ⅰ(KYFⅠ)对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和中枢胆碱乙酰转移酶表达的影响。方法:各组小鼠除正常对照组灌服双蒸水外,中药组(分为低、中、高剂量组)灌服相应剂量KYFⅠ,连续灌胃40 d。从第35 d起灌胃结束后进行Morris水迷宫测试,连续5 d。水迷宫测试结束后检测小鼠海马组织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和乙酰胆碱酯酶(AChE)的活性,并分别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观察小鼠海马ChAT阳性神经元的数量变化以及ChAT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KYFⅠ高剂量组小鼠水迷宫学习成绩较好;同时,KYFⅠ高剂量组小鼠海马组织内ChAT活性明显增高,AChE活力降低;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KYFⅠ高剂量组小鼠海马CA1区ChAT阳性神经元数量增加,ChAT蛋白表达升高。结论:高剂量KYFⅠ可以提高正常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与KYFⅠ抑制小鼠海马组织AChE活性,提高ChAT活性、升高ChAT蛋白的表达,从而促进脑内乙酰胆碱(ACh)的合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习 记忆 海马 胆碱转移
下载PDF
大鼠海马突触体素及胆碱乙酰转移酶的增龄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王蓉 赵志炜 +3 位作者 唐玉 张丽 张兰 李林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6期1571-1573,共3页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1、3、6、12、18、24月龄)大鼠脑海马区突触体素(SY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学习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YP和ChAT在增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6月... 目的观察不同月龄(1、3、6、12、18、24月龄)大鼠脑海马区突触体素(SYP)和胆碱乙酰转移酶(ChAT)表达的变化,探讨其与学习记忆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SYP和ChAT在增龄大鼠海马中的表达水平。结果1-6月龄SYP免疫反应阳性产物逐渐增加,6-18月龄缓慢减少,进入24月龄明显减少,与其他各组相比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ChAT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在1月龄时比较少,3-6月龄时最多,以后明显减少,进入24月龄后,偶见阳性细胞。结论SYP和ChAT在大鼠海马中的表达存在随龄变化,特别是老年期表达量显著降低,可能是导致学习记忆障碍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龄 突触体素 胆碱转移 海马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