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酱卤猪肉煮制过程中品质变化动力学研究 被引量:5
1
作者 魏瑶 邓力 +3 位作者 李静鹏 曾雪峰 李丽丹 赵庭霞 《食品与发酵科技》 CAS 2021年第2期77-83,102,共8页
通过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对酱卤猪肉在煮制过程中的过热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酱卤猪肉在煮制过程中,其颜色、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颜色L^(*)值的z值为47.85℃,Ea值为5... 通过采用动力学的方法对酱卤猪肉在煮制过程中的过热品质因子(颜色、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表明:酱卤猪肉在煮制过程中,其颜色、剪切力和水分含量的变化都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颜色L^(*)值的z值为47.85℃,Ea值为51.31 kJ/mol,颜色a^(*)值的z值为45.05℃,Ea值为54.47 kJ/mol;剪切力的z值为37.04℃,Ea值为66.14 kJ/mol;水分含量的z值为52.63℃,Ea值为46.57 kJ/mol,均大于酱卤猪肉感官成熟品质因子的z值,满足成熟值理论提出的烹饪优化前提。本研究证明了酱卤猪肉在烹饪过程中存在优化空间,动力学参数的测定为酱卤猪肉煮制过程的优化提供了基础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猪肉 煮制 品质变化 动力学
下载PDF
酱卤猪肉中杂环胺的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申霄婵 周宏 +5 位作者 李晓 张羽灵 徐令怡 崔宇倩 綦菁华 王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09-115,共7页
酱卤肉制品为中国传统肉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对酱卤猪肉中影响杂环胺生成因素进行研究,以猪肉为原料,建立正交试验来探讨酱卤加工中卤煮时间、卤煮次数和脂肪含量对于猪肉中杂环胺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卤煮体系中不同调味料... 酱卤肉制品为中国传统肉制品,深受消费者喜爱。为了对酱卤猪肉中影响杂环胺生成因素进行研究,以猪肉为原料,建立正交试验来探讨酱卤加工中卤煮时间、卤煮次数和脂肪含量对于猪肉中杂环胺含量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卤煮体系中不同调味料对杂环胺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因素对极性杂环胺总量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脂肪含量、卤煮次数、卤煮时间;而对非极性杂环胺总量的影响作用从大到小依次为卤煮时间、卤煮次数、脂肪含量。对于杂环胺总量来说,脂肪含量越高,卤煮时间增加,卤煮次数越多,生成杂环胺含量越高,且差异显著(p<0.05)。另外,糖、盐以及香辛料对杂环胺生成均有抑制作用,而酱油和料酒对杂环胺生成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酱卤猪肉 杂环胺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