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食品包装用纸中酵母菌计数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被引量:3
- 1
-
-
作者
吕志敏
于佳
管宁
-
机构
青岛市产品质量检验技术研究所
-
出处
《检验检疫学刊》
2020年第1期47-49,共3页
-
文摘
本文以食品包装用纸为基质,利用整体法评定酵母菌总数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以探讨一种新的评定微生物测量不确定度方法。依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 4789.15-2016《食品微生物学检验霉菌和酵母菌总数测定》和RB/T 151-2016《食品微生物定量检测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指南》对酵母菌总数进行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结果显示,在置信水平95%时,本实验食品包装用纸中酵母菌总数检测结果的扩展不确定度U为0.24 log10。实验结果报告为1.4×10^6~4.4×10^6 CFU/g。由此得出,本文对测量不确定度作出评估的整体法简单快捷,适用于食品包装用纸关于酵母菌的日常质量控制与监测。
-
关键词
酵母菌计数
测量不确定度
整体法
-
Keywords
Yeast Count
Evaluation of Measurement Uncertainty
Holistic Method
-
分类号
TS207.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
-
题名药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能力验证结果与分析
- 2
-
-
作者
孙乃霞
郭社民
-
机构
濮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濮阳市药品安全研究与评价重点实验室
-
出处
《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
2024年第2期35-37,共3页
-
文摘
为分析药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能力验证结果,提高实验室检测霉菌和酵母菌的能力,本文依照NIFDC-PT-446能力验证作业指导书,及《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中微生物计数法,测定2份样品的霉菌与酵母菌总数。结果显示,2份样品的|Z|均小于2,为满意结果。表明本实验室具有药品中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的检测能力。
-
关键词
药品
霉菌与酵母菌总数计数
能力验证
-
Keywords
Drug
Total Mold and Yeast Count
Proficiency Testing
-
分类号
R446.5
[医药卫生—诊断学]
-
-
题名药品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替代培养基验证
被引量:2
- 3
-
-
作者
石琳
杜蓉
李学兴
-
机构
云南省玉溪市食品药品检验所
-
出处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59-863,共5页
-
文摘
目的:探讨在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的微生物计数法中,若因沙氏葡萄糖琼脂培养基上生长的需氧菌使霉菌和酵母菌计数结果不符合微生物限度要求时,是否可以采用孟加拉红培养基来替代。方法:根据药品微生物检验替代方法验证指导原则验证此方法的准确度、精密度、专属性、定量下限、线性和耐用性。采用参数统计技术来分析以上实验结果。结果:孟加拉红琼脂对霉菌和酵母菌具有专属性;准确度的回收率均大于70%;精密度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要求;定量下限与药典方法无显著差异(P>0.05);线性相关系数均高于0.95。以上参数均达到药典要求。结论:当需氧菌生长过多影响霉菌和酵母菌计数时,可以采用孟加拉红琼脂来代替沙氏葡萄糖琼脂进行霉菌和酵母总数测定。
-
关键词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替代方法
孟加拉红培养基
回收率
相对标准偏差
卡方检验
-
Keywords
mold and yeast count
substitution methods
rose Bengal medium
recovery rate
RSD
Chi-square test
-
分类号
R917
[医药卫生—药物分析学]
-
-
题名酮康唑乳膏的霉菌和酵母菌检查方法适用性试验
- 4
-
-
作者
陈爱青
-
机构
海南金贝康制药有限公司部门质量部
-
出处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122-122,共1页
-
文摘
消除酮康唑乳膏的霉菌和酵母菌计数中的抑菌作用。方法:采用薄膜过滤法;加试验菌回收并且计算回收率。结果:菌回收率比值在0.5-2之间。结论:薄膜过滤法可消除药品中抑菌物质的干扰。
-
关键词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方法适用性试验
抑菌
回收率。
-
分类号
R548.5
[医药卫生—心血管疾病]
-
-
题名离心弃沉淀处理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影响的考察
被引量:10
- 5
-
-
作者
张光华
郑小敬
余立
-
机构
北京市药品检验所
-
出处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CAS
2007年第2期42-45,共4页
-
文摘
目的:通过对供试液经500r/min离心5min后,考察细菌、霉菌和酵母菌在上清液及沉淀中的分配情况及对药品微生物限度检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药用淀粉为供试品制备供试液,分别加入各验证菌,将其离心后对上清液和沉淀物分别进行细菌、霉菌和酵母菌的计数并与未经离心处理的供试液进行对比。结果:离心后分布在上清液中的细菌、霉菌和酵母菌数少于沉淀物中,细菌的回收率小于40%,霉菌和酵母菌回收率小于5%。结论:供试液经500r/min离心5min后取上清液弃沉淀的处理方式影响药物菌落计数的准确性,使结果明显偏低,是一种需改进的方法。
-
关键词
离心
细菌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上清液
回收率
-
Keywords
Centrifugation
Bacteria. fungi and yeasts count
Supernatant
Recovery
-
分类号
R927
[医药卫生—药学]
-
-
题名酱油的国家卫生微生物标准探析与建议
被引量:2
- 6
-
-
作者
白凤翎
赵丽红
-
机构
渤海大学辽宁省食品质量安全与功能性食品研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4-196,共3页
-
文摘
对酱油的国家卫生微生物现行标准进行分析探讨,重点分析大肠菌群、致病菌和霉菌作为酱油卫生标准的检验意义。建议酱油的卫生微生物学标准体系:将大肠菌群修改为耐热大肠菌群,致病菌修订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增设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
关键词
酱油
微生物标准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大肠菌群
致病菌
-
Keywords
soy sauce
microbiological criteria
moulds and yeasts count
coliforms
pathogenic bacteria
-
分类号
TS264.21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
-
题名熊蜂饲料糖水中微生物数量研究
- 7
-
-
作者
梁铖
宋文菲
苏睿
李杰
-
机构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红河学院
-
出处
《黑龙江畜牧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0,共5页
-
基金
国家蜂产业技术体系项目(CARS-44-SYZ 16)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应用基础研究专项(YJM201807)
云南蚕桑蜜蜂研究专项(2018CF06)。
-
文摘
为了优化熊蜂养殖过程中饲料糖水的制备,提高饲养技术水平,试验检测了不同糖浓度和冷藏时间以及熊蜂取食和自然放置两个处理的糖水中微生物的数量,统计其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并通过多因素方差分析预测最优饲料糖水制备及保质方案。结果表明:加热煮沸后灌装冷藏的糖水中检出细菌,其中大肠菌群每100 g<30 MPN(most probable number),未检出霉菌和酵母菌;糖浓度、冷藏时间及两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影响糖水中的菌落总数(P<0.01);55%的糖水中菌落最少,与60%的糖水差异不显著(P>0.05),但显著低于其他3个浓度(P<0.05)。糖水在4℃保存96 h,菌落总数呈下降趋势,而后增长;60%糖溶液冷藏96 h菌落总数最低,但与55%糖水冷藏48 h及60%糖水冷藏72 h差异不显著(P>0.05);熊蜂取食后糖水中的菌落总数显著(P<0.05)高于对照组,霉菌和酵母菌数量极显著(P<0.01)高于对照组,且增长速度更快。说明加热煮沸冷藏对熊蜂饲料糖水有保鲜作用,60%糖水4℃保存96 h为最佳方案,但熊蜂取食可加快糖水变质速度,饲养中要根据糖浓度选择合适的冷藏及更新时间。
-
关键词
熊蜂
饲料糖水
冷藏
取食
菌落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
Keywords
bumblebee
sugar diet
cold storage
feeding
total bacterial colony count
mold and yeast counts
-
分类号
S894.1
[农业科学—特种经济动物饲养]
-
-
题名增加容量法检测食品增稠剂中菌落总数与霉菌和酵母菌
被引量:1
- 8
-
-
作者
殷茂荣
-
机构
山东省淄博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出处
《卫生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61-862,共2页
-
文摘
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日益关注,对各类添加剂的检测检验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由于增稠剂与水接触后具有粘稠的流变学特点,给实际的检验过程带来诸多不便,本研究利用增大容量的方法(增容法),对增稠剂的菌落总数与霉菌和酵母计数方法研究,并与传统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传统方法对于食品增稠剂样品的稀释不适用,“增容法”不仅保持了方法的灵敏度而且提高了准确度。
-
关键词
增稠剂
菌落总数
霉菌和酵母菌计数
适宜稀释度
增容法
-
分类号
TS207.4
[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科学]
R155.5
[医药卫生—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
-
题名10种常见中药饮片微生物污染相关因素研究
被引量:6
- 9
-
-
作者
沈泓
孙晗
何凯伦
李珏
-
机构
浙江省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
-
出处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317-1321,共5页
-
文摘
目的 探究中药饮片的品种、药用部位和炮制方法与微生物污染之间的关系。方法 依照中国药典方法进行需氧菌总数计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采用SNK检验进行数据分析。采用生化分析及ABI3500基因测序对中药饮片中的嗜热菌进行鉴定分析。结果 需氧菌总数、霉菌和酵母菌总数的lg值分析显示,中药饮片的不同品种、不同药用部位和不同炮制方法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分别以芫花、合欢皮品种,花类药用部位,净制的炮制方法染菌程度最大。中药饮片100℃水浴30 min后基本能够去除耐热菌微生物,但麦冬与芫花中仍能鉴定出嗜热菌。结论 中药饮片的品种、药用部位和炮制方法的差异与微生物污染紧密相关。麦冬与芫花经过煎煮,依然不能完全杀灭嗜热菌。
-
关键词
中药饮片
需氧菌总数计数
霉菌和酵母菌总数计数
SNK检验
耐热菌
-
Keywords
Chinese materia medica decoction pieces
total aerobic bacteria count
total fungi and yeasts count
SNK test
thermophilic bacterial
-
分类号
R927.1
[医药卫生—药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