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急性脑梗死病人血浆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含量和纤溶酶原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0
1
作者 戚其学 李玉芬 曹云鹏 《微循环学杂志》 2006年第2期72-73,共2页
关键词 血浆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活性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病人 含量 病理生理过程 凝血指标变化 血栓性疾病 凝血系统
下载PDF
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发色底物测定法 被引量:3
2
作者 孙东风 徐光 +3 位作者 蔡旭 王羽雄 宋后燕 诸骏仁 《上海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7年第1期52-53,共2页
关键词 血浆 纤溶酶原活性 发色底物 重组链激酶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溶酶原活性检测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6
3
作者 徐升强 陈峻 胡先泳 《血栓与止血学》 2015年第4期201-202,共2页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 S2000i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及PLG:A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浆D-D水... 目的为探讨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浆D二聚体(D-D)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联合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SysmexC S2000i全自动血凝仪对1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80例健康对照者血浆D-D及PLG:A进行联合检测并进行比较。结果 ACI患者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LG:A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检测血浆D-D及PLG:A水平对了解ACI患者的病情发展和预后判断有重要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D二聚体 纤溶酶原活性
下载PDF
体外反搏对冠心病患者内皮素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王聪霞 孙济川 +2 位作者 田清海 丁抗宁 张进虎 《心功能杂志》 1997年第4期215-217,共3页
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观察ECP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 应用体外反搏(ECP)治疗40例冠心病患者,按病情分为3组,急性心肌梗死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例,稳定型心绞痛22例。观察ECP前后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1(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及其抑制剂(PAI-1)的变化。结果显示:反搏后ET-1含量、PAI-1活性明显下降;t-PA活性明显回升。提示ECP治疗冠心病除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等因素外,还可改变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的活性,从而对ECP治疗冠心病的机理提出了新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体外反搏 内皮素 纤溶酶原活性 组织型
下载PDF
牛乳中纤维蛋白酶及其酶原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 被引量:9
5
作者 张爱霞 张佳程 生庆海 《中国乳业》 2003年第2期39-40,共2页
牛乳中纤维蛋白酶及其酶原活性的测定,以合成色谱底物(V7127)进行的分光光度比色法为最佳方案,因此利用该方法进行研究的也较多。SDS-PAGE、ELISA技术、TCA可溶性氮等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作为分光光度法的辅助手段,以更好... 牛乳中纤维蛋白酶及其酶原活性的测定,以合成色谱底物(V7127)进行的分光光度比色法为最佳方案,因此利用该方法进行研究的也较多。SDS-PAGE、ELISA技术、TCA可溶性氮等各方法,虽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可作为分光光度法的辅助手段,以更好的对纤维蛋白酶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蛋白酶 牛乳 酶原活性 测定方法 分光光度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 酶联免疫吸附技术 三氯乙酸-可溶性氮法
下载PDF
大黄(庶虫)虫丸对小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1α、血栓素B_2含量和纤溶酶原活性、红细胞SOD活性的影响
6
作者 李贵海 姚晓喻 +1 位作者 王树荣 巩海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S1期97-99,共3页
据报道,大黄(?)虫丸的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和体内外抗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我们观察了大黄廑虫丸对小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 F<sub>1α</sub>(6-keto-PGF<sub>1α</sub>)、血栓素... 据报道,大黄(?)虫丸的醇提取物具有显著的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流变性和体内外抗血栓形成的药理作用。我们观察了大黄廑虫丸对小鼠血浆6-酮-前列腺素 F<sub>1α</sub>(6-keto-PGF<sub>1α</sub>)、血栓素 B<sub>2</sub>(TXB<sub>2</sub>)含量及纤溶酶活性的影响,测试了药物对小鼠红细胞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的促进作用,从生物分子水平探讨了大黄(?)虫丸活血祛瘀作用的生物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酶原活性 血浆血栓素 前列腺素 红细胞 超氧化物岐化酶 大黄 小鼠 抗血栓形成 血液流变性 纤溶酶活性
下载PDF
凝血酶原活性检测对各型肝病疗效和预后估计的意义
7
作者 孙亚臣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2期141-142,共2页
目的检测各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评价肝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各型肝病病人215例.结果各型肝病病人的凝血酶原活性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下降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结论检测凝血酶原活性能... 目的检测各型肝病患者的凝血酶原活性,评价肝病的疗效和预后.方法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各型肝病病人215例.结果各型肝病病人的凝血酶原活性都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并且下降的程度与病情的严重程度成正相关性.结论检测凝血酶原活性能准确地了解病人的肝功能,对判断各型肝病的疗效和预后的估计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病 凝血酶原活性 肝细胞合成 凝血因子 疗效估计 预后估计 活性检测
下载PDF
检测老年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活性的临床价值
8
作者 孙亚臣 《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1年第3期234-235,共2页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活性(FⅡ:CA)与老年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老年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活性105例.结果痰病组正常老年人(≥60岁)、青壮年(≤45岁)的FⅡ:CA有明显差异,老年肝病患者的FⅡ:CA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活性(FⅡ:CA)与老年肝病患者肝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老年肝病患者凝血酶原活性105例.结果痰病组正常老年人(≥60岁)、青壮年(≤45岁)的FⅡ:CA有明显差异,老年肝病患者的FⅡ:CA明显低于健康老年人.结论老年肝病患者应及时检测FⅡ:C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肝病 凝血酶原活性 血浆 血浆
下载PDF
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重症肝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活性的研究
9
作者 张吉林 宋玉国 +1 位作者 张生昌 傅平平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9年第4期34-35,共2页
目的:评估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在重症肝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了100例献血员和115例重症肝病患者的FⅡ:CA,并同步检测预示重症肝病的其他指标。结果:FⅡ:CA正常参考范围(85.0-... 目的:评估血浆凝血酶原活性在重症肝病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巨齿蛇毒发色底物法检测了100例献血员和115例重症肝病患者的FⅡ:CA,并同步检测预示重症肝病的其他指标。结果:FⅡ:CA正常参考范围(85.0-131.0)%,重症肝病患者的FⅡ:CA与正常对照及预示重症肝病的其他指标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血酶原活性 重症肝病 ECVCSA
下载PDF
凝血酶原活性与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关系
10
作者 孙亚臣 黄河 +1 位作者 程国昌 王慧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8-38,共1页
目的:研究凝血酶原活性与肝硬化病人预后的关系。方法:巨齿蛇毒显色底物法检测36例肝硬化肝功能C级病人。结果:死亡与存活病人的凝血酶原活性有显著差异。结论:凝血酶原活性检测对肝硬化病人的预后评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活性 预后
下载PDF
凝血酶原活性对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意义
11
作者 孙亚臣 黄河 程国昌 《吉林医学院学报》 1998年第1期36-37,共2页
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活性(FⅡ:CA)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巨齿蛇毒显色底物法检测肝硬化肝功能A、B、C、级患者FⅡ;CA例。结果:肝硬化肝功能A、B、C级之间FⅡ:CA有显著的差异。病情越严重FⅡ:CA... 目的:评价凝血酶原活性(FⅡ:CA)对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巨齿蛇毒显色底物法检测肝硬化肝功能A、B、C、级患者FⅡ;CA例。结果:肝硬化肝功能A、B、C级之间FⅡ:CA有显著的差异。病情越严重FⅡ:CA越低。结论:FⅡ:CA是评价肝硬化患者肝功能的一个良好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凝血酶原活性 凝血酶原时间
下载PDF
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α)、血浆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和纤溶酶原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张静 孙胜利 《海军医学杂志》 1995年第1期29-31,共3页
测定了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 LP(α)、OX—LDL 及 PLG,同时测定 TG、TC、LDL—CH、HDL—CH、GF,发现Ⅱ型糖尿病组(NIDDM)与对照组比较,除 HDL—CH 外,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认为Ⅱ型糖尿病患者 AS 与 LP(α)、OX—LDL、PLG 密切相关,提... 测定了3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 LP(α)、OX—LDL 及 PLG,同时测定 TG、TC、LDL—CH、HDL—CH、GF,发现Ⅱ型糖尿病组(NIDDM)与对照组比较,除 HDL—CH 外,各项均有显著性差异。认为Ⅱ型糖尿病患者 AS 与 LP(α)、OX—LDL、PLG 密切相关,提示在临床上注意观察其含量,这对 NIDDM 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具有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Ⅱ型糖尿病 脂蛋白(Α) 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 纤溶酶原活性
下载PDF
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
13
作者 柳河 孙丛 《中国医药指南》 2018年第12期18-19,21,共3页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格列美... 目的探讨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在饮食和运动干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格列美脲治疗,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FPG、HOMA-胰岛素抵抗、Hb A1c、PAI-1以及T-PA指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PG、HOMA-胰岛素抵抗、Hb A1c、PAI-1以及T-PA指标相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90 d后,两组患者FPG、HOMA-胰岛素抵抗、Hb A1c、PAI-1以及T-PA指标均显著降低,观察组患者FPG、HOMA-胰岛素抵抗、PAI-1、T-PA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 A1c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相比二甲双胍,不但可以显著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还可以缓解胰岛素抵抗,促进血液纤溶系统活性作用,进而延缓动脉粥样向硬化恶化,但是格列美脲对缓解血液纤溶系统活性作用还有待临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格列美脲 二甲双胍 初诊2型糖尿病 纤溶酶原活性
下载PDF
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变化及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5
14
作者 许乐宜 王静予 +4 位作者 孔令军 费智敏 龚帆 王骏 俞晓飞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8年第12期39-43,共5页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 目的分析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FIB)水平及纤溶酶原活性(PLG:A)变化,并探讨其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63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痰湿蒙神型17例、风火上扰型22例、气虚血瘀型24例;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6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受试者、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绘制ROC曲线以评价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结果 (1)研究组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NIHSS评分高于对照组,PLG:A低于对照组(P<0.05)。(2)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NIHSS评分高于痰湿蒙神型、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FIB水平高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LG:A低于风火上扰型急性脑梗死患者(P<0.05)。(3)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血浆D-二聚体(r=0.609)、FIB(r=0.706)水平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正相关,PLG:A(r=-0.718)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呈负相关(P<0.05)。(4)ROC曲线显示,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联合检测诊断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40[95%CI(0.706,0.844)],灵敏度为59.2%,特异度为84.2%,最佳截断值为1.397。结论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均升高,PLG:A均降低;血浆D-二聚体、FIB水平及PLG:A与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有关,且三者联合检测对气虚血瘀型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辨证分型 气虚血瘀 D-二聚体 纤维蛋白原 纤溶酶原活性 神经功能
下载PDF
小剂量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素及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王聪霞 牛小麟 +3 位作者 董新 朱参战 张明娟 丁抗宁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评价小剂量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 1、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心绞痛的机制。方法:选择80例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脉应... 目的:评价小剂量尿激酶对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内皮素 1、组织型纤溶酶原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小剂量尿激酶治疗心绞痛的机制。方法:选择80例心电图负荷试验阳性、动态心电图出现缺血性改变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静脉应用小剂量尿激酶3 d,于治疗前后分别测定内皮素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升高,内皮素 1 及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下降,其变化均具有显著性。结论:小剂量尿激酶可明显调节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内皮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如内皮素 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剂的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内皮素 纤溶酶原活性 尿激酶
原文传递
用于测定尿激酶原活性的纤溶板法的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被引量:2
16
作者 刁劲翩 沈忠耀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3-347,共5页
作为测定尿激酶原活性的常用方法之一的纤溶板法具有灵敏度高 ,可直接显示测量结果的特点。可是这种方法也有人为影响因素多和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传统的纤溶板法的自动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构建了一套数字图像... 作为测定尿激酶原活性的常用方法之一的纤溶板法具有灵敏度高 ,可直接显示测量结果的特点。可是这种方法也有人为影响因素多和测量准确度低的问题。本文描述了一种基于传统的纤溶板法的自动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技术 ,构建了一套数字图像处理和分析系统。应用这套系统测定不同浓度的尿激酶原标准品 ,所获得的结果接近 3个操作员的测量结果的平均值 ,而且所回归的标准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比传统方法的测量结果平均高出 0 0 1,提高了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同时由于整套系统采用了半自动的操作方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溶板法 溶酶圈 尿激酶 数字图像处理 酶原活性 测定 溶血栓药
原文传递
不合格标本对凝血酶原活性的影响及对策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艳梅 金菊凤 +1 位作者 刘玉晶 姜文娟 《实用护理杂志》 1998年第3期151-152,共2页
在配合医疗进行凝血酶原(FⅡ)活性检测研究中发现,一些因素常使抗凝血标本发生凝血、溶血和反复冻融现象,从而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经观察研究后,本文总结出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证明:标本的合格率不... 在配合医疗进行凝血酶原(FⅡ)活性检测研究中发现,一些因素常使抗凝血标本发生凝血、溶血和反复冻融现象,从而影响该项检测结果的精确性。经观察研究后,本文总结出各环节的影响因素及其采取的相应措施,结果证明:标本的合格率不仅大幅度提高,而且保证了检测结果的精确性、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标本 凝血酶原活性 影响 措施
原文传递
肝硬化血浆D-二聚体及纤溶酶原活性观察
18
作者 秦桂香 李朝瑛 +2 位作者 郭银燕 胡继春 杨小红 《首都医药》 2001年第7期50-50,共1页
肝硬化患者纤溶系统活性增强常常是引起临床出血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肝功能受损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检测肝硬化患者血浆D-二聚体及纤溶酶原活性变化,以探讨肝硬化患者外周血纤溶紊乱发生的某些机制及检测指标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 肝硬化 血浆D-二聚体 纤溶酶原活性 临床诊断
原文传递
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与细胞外基质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9
作者 陈少强 杨瑞铭 +2 位作者 张更 徐榕清 黄焱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5-407,i0001,共4页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与视网膜微血管外基质降解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眼压升降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再灌注。实验组分缺血1-2 h再灌注1-2 h各组。各组视网膜测...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时大鼠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活性与视网膜微血管外基质降解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眼压升降法造成视网膜缺血后再灌注。实验组分缺血1-2 h再灌注1-2 h各组。各组视网膜测试TPA的活性,并用免疫组化法对视网膜微血管外基质作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染色。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大鼠视网膜TPA的活性随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延长而显著升高;实验组的Ⅳ型胶原、层粘连蛋白和纤维粘连蛋白阳性染色平均单位面积显著地小于正常对照组,阳性染色呈不连续线状的微血管数显著地多于正常对照组。结论: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视网膜TPA的活性升高,使微血管外基质降解,破坏血-视网膜屏障,导致视网膜结构和功能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大鼠 视网膜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活性 细胞外基质 动物模型
下载PDF
血浆D二聚体与纤溶酶原活性联合检测判断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临床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杨丰 《医药论坛杂志》 2017年第3期F0003-F0004,共2页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脑部动脉出现硬化,形成血栓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血液、血管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均可引起脑动脉狭窄,甚至堵塞,而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临床研究显... 急性脑梗死(ACI)是由脑部动脉出现硬化,形成血栓而导致脑供血不足,引起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血液、血管及血液动力学异常均可引起脑动脉狭窄,甚至堵塞,而常见的危险因素为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临床研究显示,脑梗死的病理基础常伴有血管栓塞与动脉粥样硬化,故ACI患者体内凝血功能与纤溶活性常出现异常情况。本研究通过观察患者体内血浆D二聚体与纤溶酶原活性变化情况,分析两者检测结果对判断患者预后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浆D二聚体 纤溶酶原活性 急性脑梗死 预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