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473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本血吸虫RNA聚合酶转录因子SⅢ-p15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被引量:5
1
作者 包俊英 吴忠道 +1 位作者 徐劲 余新炳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2-104,共3页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 RNA聚合酶 转录延长因子 S - p15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鉴定该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表达序列标签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中获得了 1个 RNA聚合酶转录因子 (S - p15 )全长 c DNA序... 目的 构建日本血吸虫 RNA聚合酶 转录延长因子 S - p15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 ,为进一步鉴定该因子的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表达序列标签法从日本血吸虫成虫 c DNA文库中获得了 1个 RNA聚合酶转录因子 (S - p15 )全长 c DNA序列 ,克隆及序列测定后 ,将该片段正向及反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 pc DNA 3中。重组载体采用氨苄青霉素 L B培养基筛选、双酶切、PCR及测序鉴定。结果 经鉴定 ,S - p15 - pc DNA3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构建成功。结论 构建成功 S -p15 - pc DNA3真核正反义表达载体 ,为下一步鉴定其生物学功能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本血吸虫 转录延长因子SⅢ-p15 反义DNA 真核表达载体 聚合酶转录因子
下载PDF
eIF—4E对大肠腺癌细胞株NF—kB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及与乙酰肝素酶转录调控的相关性研究
2
作者 杨玉捷 张亚历 《胃肠病学》 2002年第B11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EIF-4E 大肠腺癌 细胞株 NF-KB 乙酰肝素酶转录调控 相关性研究
下载PDF
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
3
作者 邓迎春 郭旭光 +3 位作者 牛会敏 任宝红 韩小改 郭瑞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2024年第12期151-157,共7页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 目的建立双重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与荧光逆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有效地检测食品中食源性GⅠ型和GⅡ型诺如病毒的方法。方法根据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基因组保守序列设计引探,经过一系列引探浓度筛选,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和恒温荧光RT-RAA两种检测方法,分别从敏感性、特异性、稳定性、重复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同时将这两种方法应用于实际临床样本检测中,并与GB4789.42—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诺如病毒检验》进行比对验证。结果建立的两种方法特异性良好,敏感性均可达10 copies/μL;双重荧光RT-PCR方法质粒梯度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CV)值在0.1%~1.5%区间,恒温荧光RT-RAA方法CV值在1.0%~10.0%区间,稳定性和重复性显示双重荧光RT-PCR优于恒温荧光RT-RAA检测方法;31份诺如病毒阳性食品核酸样本均能检出,且50份食品盲样检测结果与国标一致。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双重荧光RT-PCR与恒温荧光RT-RAA快速检测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方法,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双重荧光RT-PCR稳定性和重复性好,恒温荧光RT-RAA检测时间短,仅20 min就能完成扩增,可根据不同需求选择一种或两种作为食源性GⅠ型、GⅡ型诺如病毒的检测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荧光逆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恒温荧光逆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GⅠ型诺如病毒 GⅡ型诺如病毒
下载PDF
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T-RAA)快速检测基因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被引量:1
4
作者 陈耀 仲欣雨 +8 位作者 吴陈雨 丁雪 黄璟 王欢莉 范忠军 孙静 陈星逸 余树培 夏文龙 《中国动物检疫》 CAS 2023年第1期121-127,共7页
为建立一种基因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其ORF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及条件优化,建立了基因2型PRRSV的反转录-重组酶介导... 为建立一种基因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的快速检测方法,根据其ORF6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引物筛选及条件优化,建立了基因2型PRRSV的反转录-重组酶介导等温扩增(reverse transcription recombinase-aid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RT-RAA)快速检测方法。结果显示:该方法在40℃恒温孵育25 min即可完成靶序列扩增;特异性强,和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均无交叉反应;灵敏度高,最低检出限为2×10^(0)TCID_(50)/μL,是常规RT-PCR方法的10倍;应用该方法对39份疑似PRRSV感染的临床样品进行检测,检出阳性样品25份,和实验室前期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以上结果说明,本研究建立的RT-RAA检测方法简便快速、特异性强、灵敏度高、临床适用性好,为PRRSV感染的快速诊断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基因2型 转录-重组介导等温扩增 快速检测
下载PDF
端粒酶转录酶及其调节相关蛋白与增殖细胞核抗原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5
作者 高冬霞 吕彧 +4 位作者 吕英志 马彩红 王玉萍 张波 廖松林 《中华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9-322,共4页
目的 探讨端粒酶转录酶 (hTERT)及端粒酶调节相关蛋白 (TRAP)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0 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 (恶性 5 4例 ,交界性 33例 ,良性 19例 )的临床资料 ,行hTERT、TRAP和PCNA ... 目的 探讨端粒酶转录酶 (hTERT)及端粒酶调节相关蛋白 (TRAP)与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0 6例卵巢上皮性肿瘤 (恶性 5 4例 ,交界性 33例 ,良性 19例 )的临床资料 ,行hTERT、TRAP和PCNA 3种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霉素卵白素生物素 (LSAB)法染色。对 87例恶性和交界性患者进行了随访 ,4 5例获结果 ,随访时间为 2~6 0个月。结果 hTERT蛋白的表达在良性 (4/ 19)和交界性 (90 9% ,30 / 33)以及良性和恶性(94 4 % ,5 1/ 5 4 )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均 <0 0 0 1) ,TRAP蛋白的表达在良性 (4/ 15 )和恶性(77 8% ,2 8/ 36 )间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 ;hTERT和TRAP蛋白的表达在卵巢癌Ⅰ、Ⅱ期和Ⅲ、Ⅳ期两组病例中的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P >0 3)。PCNA的表达在良性 (6 9± 5 9) %和交界性 (2 6 4± 17 8) %、良性和恶性 (5 1 8± 2 2 1) %以及交界性和恶性间的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P <0 0 0 1,P <0 0 5 )。 33例交界性患者全部存活 ,5 4例恶性患者中 35例 (6 4 8% )有转移 (包括 5例淋巴结转移 ) ,4例 (7 4 % )死亡。结论 hTERT和TRAP蛋白的表达与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良恶性有关 ,但与其临床分期无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酶转录 增殖细胞核抗原 卵巢上皮性肿瘤 基因表达 端粒调节相关蛋白
原文传递
人端粒酶逆转录酶基因RNAi表达载体的构建、鉴定 被引量:4
6
作者 毛立军 郑骏年 +5 位作者 李望 郑宏祥 刘俊杰 孙晓青 陈家存 温儒民 《徐州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构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方法化学合成能编码针对hTERT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退火处理后克隆到pSilencer1.0-U6 shRNA表达载体的U6RNA聚合酶Ⅲ(PolⅢ)启动子的下游,构建重组RNAi质... 目的构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的RNA干扰(RNAi)表达载体。方法化学合成能编码针对hTERT基因的短发夹RNA(shRNA)序列的寡核苷酸,退火处理后克隆到pSilencer1.0-U6 shRNA表达载体的U6RNA聚合酶Ⅲ(PolⅢ)启动子的下游,构建重组RNAi质粒pSliencer-hTERT。结果经酶切电泳及测序分析证实,目的序列成功插入到预计位点。结论已成功构建pSliencer-hTERT载体,为进一步研究其对端粒酶活性的抑制作用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NA干扰 短发夹RNA 人端粒酶转录 重组质粒
下载PDF
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 被引量:46
7
作者 赵晶 张致平 +1 位作者 陈鸿珊 陈湘红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7-71,共5页
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赵晶张致平陈鸿珊陈湘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近年发现由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zoratum),三棱三... 金丝桃素与乙基金丝桃素的全合成及对人免疫缺陷病毒逆转录酶的抑制活性赵晶张致平陈鸿珊陈湘红(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北京100050)近年发现由贯叶金丝桃(Hypericumperzoratum),三棱三叶金丝桃(H.triquetri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素 乙基金丝桃 合成 免疫缺陷病毒 转录
下载PDF
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慢病毒表达载体的构建 被引量:7
8
作者 梁旭竞 陈小佳 +4 位作者 金玲 李丽玲 汤绍辉 陈友鹏 杨冬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2931-2936,共6页
背景:外源性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可重建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永生化。目的:采用慢病毒载体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克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编码区全序列,同时选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目的基因表达标志物,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慢病毒表达载体。设... 背景:外源性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可重建端粒酶活性,诱导细胞永生化。目的:采用慢病毒载体作为基因转移载体,克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编码区全序列,同时选用绿色荧光蛋白作为目的基因表达标志物,构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慢病毒表达载体。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单一样本观察,于2007-06/2008-03在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及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BABE-puro-hTERT质粒由Robert Weinberg教授惠赠,质粒pDONR221,pLenti6/V5-DEST,ccdBSurvival,Stbl3及293FT细胞由暨南大学生物工程研究所提供。方法:以pBABE-puro-hTERT质粒为模板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取目的基因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包含酶切位点BglⅡ、HindⅢ),通过BP反应克隆至pDONR221,以质粒pEGFP-N1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反应法获取目的基因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包含酶切位点HindⅢ,BgⅢ),通过酶切及连接反应形成pDONR221-hTERT-EGFP。采用LR重组酶将pDONR221-hTERT-EGFP和pLenti6/V5-DEST进行重组反应,形成pLenti6/V5-DEST-hTERT-EGFP。将pLenti6/V5-DEST-hTERT-EGFP与包装质粒混合,利用脂质体共转染293FT细胞。主要观察指标:通过酶切、聚合酶链式反应及测序验证重组质粒pDONR221-hTERT-EGFP和pLenti6/V5-DEST-hTERT-EGFP是否构建成功。包装重组慢病毒,应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报告基因绿色荧光蛋白在293FT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测序发现慢病毒入门载体pDONR221包含目的基因hTERT1547位点存在点突变(原碱基A变成G),通过定点突变技术成功诱变并鉴定慢病毒表达载体pLenti6/V5-DEST-hTERT-EGFP成功构建。转染后的293FT细胞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强绿色荧光。结论:实验成功构建了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和绿色荧光蛋白融合基因的慢病毒表达载体,为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稳定转染提供快速、简洁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转录 绿色荧光蛋白 慢病毒载体
下载PDF
人参总RNA提取方法及反转录酶的比较 被引量:6
9
作者 张涛 韩梅 +1 位作者 刘翠晶 胥苗苗 《江苏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34-37,共4页
为了探索人参根、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以多年生人参根、叶片为材料,比较7种提取方法的总RNA质量。结果表明:除改良CTAB法对人参根总RNA的提取效果不明显,其余方法均能从人参根、叶片中提取、分离到总RNA,其中RNAPure高纯总RNA快速提取... 为了探索人参根、叶片总RNA的提取方法,以多年生人参根、叶片为材料,比较7种提取方法的总RNA质量。结果表明:除改良CTAB法对人参根总RNA的提取效果不明显,其余方法均能从人参根、叶片中提取、分离到总RNA,其中RNAPure高纯总RNA快速提取试剂盒法能提取到完整性较好、纯度较高的总RNA,琼脂糖凝胶电泳显示的条带清晰完整,根中RNA的D260 nm/D280 nm为1.87,RNA浓度为351.8 ng/μL;用Reverse Transcriptase M-MLV(RNase H-)试剂盒、Prime Script Reverse Transcriptase试剂盒、Go ScriptTM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试剂盒对提取的总RNA进行反转录,其中用Go ScriptTMReverse Transcription System试剂盒反转录后进行PCR扩增,琼脂糖凝胶电泳条带较亮,证明转录效果较好。经反转录、PCR证明,提取的总RNA适用于后续的分子试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 叶片 总RNA 提取方法 转录
下载PDF
miR-1182调控胃癌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分子机制及其对迁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丹 郝宁波 +5 位作者 唐波 吕沐瀚 谢睿 胡长江 汪苏敏 杨仕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4-1077,共4页
目的研究miR-1182在胃癌细胞中调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机制及对其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胃癌细胞MKN28中转染miR-1182类似物,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iR-1182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 目的研究miR-1182在胃癌细胞中调控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uman telomerase reverse transcriptase,hTERT)的机制及对其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胃癌细胞MKN28中转染miR-1182类似物,qRT-PCR检测转染后细胞miR-1182的相对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后细胞hTERT的表达变化;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182与hTERT mRNA的结合位点,双荧光素酶实验分析miR-1182对hTERT mRNA的作用机制;Transwell实验检测转染miR-1182类似物对MKN28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 qRT-PCR表明miR-1182组的miR-1182的相对表达量(10.168±2.645)明显高于对照组(1.008±0.167)(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胃癌细胞系中过表达miR-1182后,hTERT的蛋白水平下调。双荧光素酶实验表明miR-1182可与hTERT mRNA的ORF区结合,且其主要结合部位为hTERT mRNA的ORF-1;在Transwell迁移实验中,miR-1182类似物转染细胞后,miR-1182组穿膜细胞数为(23.333±4.509)/视野,对照组穿膜细胞数为(71.000±4.582)/视野,miR-1182组细胞迁移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R-1182通过与胃癌细胞hTERT的ORF区结合,从而在转录后水平抑制hTERT的表达,并发现其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端粒转录 miR-1182 胃肿瘤 肿瘤转移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5种养殖石斑鱼的神经坏死病毒 被引量:32
11
作者 陈信忠 苏亚玲 +3 位作者 龚艳清 黄丽莎 俞秀霞 苏永全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02-207,共6页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神经坏死病毒(Nervousnecrosisvirus)是导致多种海水鱼类神经性病害的致病原。发病及死亡的石斑鱼除了表现神经异常症状外,无明显的临床病症,体表及内脏组织也未发现明显病变及寄生虫感染。2003年4~8月,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从福建南部人工养殖的5种石斑鱼即紫石斑鱼(Epinepheluslanceolatus)、马拉巴石斑鱼(E.malabaricus)、青石斑鱼(E.awoara)、赤点石斑鱼(E.akaara)和云纹石斑鱼(E.moara)中检出5个神经坏死病毒分离株。检测了76份石斑鱼样品,这些石斑鱼NNV病毒的平均感染率约为90%。对这些病毒的RT-PCR产物421bp核酸进行了测序和序列分析,其相同的序列超过99%。将这些序列与GenBank的石斑鱼(Epinephelusspp.)神经坏死病毒相关基因序列作比较,同源性在97%以上。对神经坏死病毒在石斑鱼体内的分布也进行了分析,在脑和眼组织的检出率最高,部分病鱼的肝、脾和肾组织也能检出病毒。结合流行病学特征,可确认神经坏死病毒为该传染病的主要致病原。RT-PCR方法是检测NNV等病原的一种理想的诊断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下载PDF
火龙果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序列的克隆及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彭磊 吴艳 +3 位作者 刘小翠 杨鵾 范付华 文晓鹏 《果树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86-195,共10页
【目的】克隆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序列并分析其特性,为火龙果遗传变异和进化研究提供新的信息。【方法】根据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红肉和白肉火龙果及其突变体中扩增出430 bp左右的目标片段... 【目的】克隆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反转录酶(RT)序列并分析其特性,为火龙果遗传变异和进化研究提供新的信息。【方法】根据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保守区设计简并引物,从红肉和白肉火龙果及其突变体中扩增出430 bp左右的目标片段,回收、克隆、测序获得RT序列,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RT-PCR检测其转录活性。【结果】共获得82条RT序列,其中有55条序列发生终止密码子突变,5条序列发生移码突变;经RT序列对比,火龙果与水稻、拟南芥有较高的同源性;3条RT序列具有转录活性。【结论】火龙果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RT序列具有高度异质性,部分序列具有转录活性,与其他物种存在反转录转座子的横向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火龙果 Ty3-gypsy类反转录转座子 转录 异质性 转录活性
下载PDF
不同发育阶段人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比较 被引量:4
13
作者 刘德伍 黄培信 +3 位作者 毛远桂 陈剑平 蓝蔚 王联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0期10025-10029,共5页
目的:目前已知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多种成体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而端粒酶反转录酶对端粒酶活性起关键作用。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少儿、成人3种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发... 目的:目前已知端粒酶活性的丧失及其增殖相关基因表达的改变是造成多种成体干细胞体外复制和扩增受限的主要原因,而端粒酶反转录酶对端粒酶活性起关键作用。体外分离培养人胚胎、少儿、成人3种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对比观察不同发育阶段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的差异。方法:实验于2005-09/2007-04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烧伤研究所完成。①对象:因创伤等原因致意外流产的妊娠24~26周龄胎儿皮肤标本,4~12周岁少儿及25~45岁成年人烧伤整形植皮手术剩余皮片标本,分别由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烧伤科提供,产妇与烧伤患者对治疗及实验均知情同意,实验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②实验方法:取胎儿、少儿和成年人的全层皮肤,用胰蛋白酶和EDTA联合消化法分离表皮,胶原快速贴附法纯化人表皮干细胞,用未黏附的角质细胞作为对照,以含表皮生长因子、角质细胞无血清培养液组成的表皮干细胞培养基进行体外培养。③实验评估:通过β_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培养细胞进行鉴定,计算克隆形成率。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法和图像定量分析法检测3种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差异。结果:①细胞生长特征:分离培养的人表皮干细胞呈明显克隆性生长,克隆形成率高于角质细胞对照组(P<0.05)。②表皮干细胞的鉴定:细胞克隆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后,β_1整合素、角蛋白19、p63均呈阳性表达。③端粒酶反转录酶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定量表达:不同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端粒酶反转录酶均呈阳性,但表达强度不同,人胚胎>少儿>成人。3种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平均吸光度值和阳性面积值均随年龄增加而逐渐降低,人胚胎>少儿>成人(P<0.05)。结论:人胚胎、少儿、成人皮肤来源的表皮干细胞均有端粒酶反转录酶表达,其表达强度依次减弱。提示诱导和增强端粒酶反转录酶的表达对维持表皮干细胞在体外自我更新和增殖能力可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干细胞 端粒转录 发育阶段
下载PDF
端粒酶反转录酶活化与p53金属蛋白酶-9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发生的影响 被引量:6
14
作者 杨廷桐 李秀杰 +3 位作者 武俊芳 张艳芳 李磊 刘欣欣 《新乡医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p53、金属蛋白酶-9(MMP-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HE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4例NSCLC组织进行检测,探讨NSCLC发生的分子机制及诊断的可能性。结果(1)hTERT ... 目的探讨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p53、金属蛋白酶-9(MMP-9)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发生的内在联系及其作用。方法应用原位杂交、HE及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对104例NSCLC组织进行检测,探讨NSCLC发生的分子机制及诊断的可能性。结果(1)hTERT mRNA、p53、MMP-9在NSCLC中均有较高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3.08%,69.23%,84.62%。(2)hTERT mRNA在鳞癌中表达为64.71%,腺癌中为88.89%(2χ=6.997,P<0.01)。(3)p53与hTERT mRNA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651,P<0.05),二者的阳性共表达为53.85%,一致性表达为65.40%。p53与MMP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477,P<0.05),二者的阳性共表达为53.85%,一致性表达为53.85%。hTERT mRNA与MMP-9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性(r=0.671,P<0.01),二者阳性共表达率为71.15%,一致性表达率为75.00%。结论p53、hTERT mRNA、MMP-9具有协同促进NSCLC发生的作用;hTERT mRNA的表达与NSCLC的类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人端粒转录 P53 金属蛋白-9
下载PDF
应用通用引物建立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肠道病毒(英文) 被引量:6
15
作者 张寿斌 廖华 +3 位作者 黄呈辉 谭庆瑜 张炜灵 陈侃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22期33-37,共5页
目的设计通用引物建立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以达到广泛。特异及快速诊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方法在E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5'-UTR)设计二对通用第物,建立RT-n-PCR检测方法,对3种EV和3种非EV标准株以及16... 目的设计通用引物建立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n-PCR),以达到广泛。特异及快速诊断肠道病毒(Enterovirus,EV)感染。方法在EV基因组5'端非编码区(5'-UTR)设计二对通用第物,建立RT-n-PCR检测方法,对3种EV和3种非EV标准株以及165例可疑EV感染的327份临床标本进行检测。结果EV标准株均在电泳中检测到一清晰312bp扩增条带,而非EV标准株则无扩增条带;共有104份标本检测到相应大小扩增条带,阳性率31.8%;147例病例同时检测了粪便和咽拭子,粪便阳性49例,咽拭子阳性44例,其中粪便和咽拭子同时阳性35例,粪便和咽拭子EV阳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例总阳性数64例,阳性率38.8%。结论RT-n-PCR可以准确地检测出肠道病毒,特异性强,用时少,同时检测多份标本可以提高EV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链反应 肠道病毒 通用引物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6
作者 袁宏银 程伏林 +2 位作者 魏正专 杨国樑 陈家宽 《癌症》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1069-1073,共5页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是否有预测预后价值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研究微转移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5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旁及系膜淋... 背景与目的:结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灶是否有预测预后价值目前尚有争议,本文对结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情况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研究微转移对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RT-PCR技术检测56例结直肠癌患者肠旁及系膜淋巴结中细胞角质蛋白CK20mRNA,揭示微转移灶的存在,并与常规病理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进行比较;分析HE染色和RT-PCR检测结果对判定临床病理分期和统计生存率的影响。结果:共检测432个淋巴结,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RT-PCR法淋巴结转移检出率分别为57.2%、62.3%和73.1%。HE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HE染色和RT-PCR法检测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56例患者中,按HE染色结果确定的PN0、PN1和PN2期,其5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80%、60%和50%;通过RT-PCR技术检测,升级后的PN0、PN1和PN2期5年无复发转移生存率分别为100%、61.9%和55.6%,两种方法分析的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E染色未确切指出淋巴结微转移癌;RT-PCR法检测CK20mRNA可以推断淋巴结微转移癌的存在,从而有助于确定结直肠癌临床分期和预测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癌 淋巴结微转移 转录聚合链反应 CK20
下载PDF
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持续性感染 被引量:10
17
作者 李华 杨汉春 +3 位作者 高云 黄芳芳 陈海涛 郭玉璞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3-4,共2页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的特点之一是持续性的感染和病毒血症。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了PRRSV BJ- 4株单独感染 SPF仔猪和接种 PRRSV BJ- 4后再接种猪瘟疫苗不同时间的血清中病毒的存在。结果显示在感染2 4h后的血清样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的特点之一是持续性的感染和病毒血症。本研究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了PRRSV BJ- 4株单独感染 SPF仔猪和接种 PRRSV BJ- 4后再接种猪瘟疫苗不同时间的血清中病毒的存在。结果显示在感染2 4h后的血清样品中就发现有病毒 RNA存在 ,病毒血症至少持续到感染后 37天 ,到第 5 0天时已经消失。 PRRSV BJ- 4感染后再接种猪瘟疫苗的仔猪的 PRRSV病毒血症没有受到影响。这些结果提供了 PRRSV持续性感染的直接证据 ,解释了实际生产中通过引进临床正常但已经感染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猪群造成猪场内病毒的传播和长期感染的存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繁殖呼吸综合征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血清 持续性感染
下载PDF
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主要上呼吸道病毒 被引量:8
18
作者 居丽雯 蒋露芳 +3 位作者 甘愉 周联娣 姜庆五 谈兆麟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05-307,共3页
目的 建立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A型、B型等主要上呼吸道病毒的方法 ,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及对甲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在上海地区人群感染、... 目的 建立用多重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mRT -PCR)检测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A型、B型等主要上呼吸道病毒的方法 ,以快速检测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毒及对甲型、甲亚型、乙型流感病毒在上海地区人群感染、流行情况调查。方法 采用经MDCK细胞接种培养的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和Hep - 2细胞接种培养的RSVA型、B型标准毒株病毒液 ,以及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和RSVA型、B型混合毒株病毒液 ,使用 5组引物 ,分别为HA1- 5a1和HAl- 3a1(甲 1型流感病毒 )、HA3 - 5a1和HA3 - 3a1(甲 3型流感病毒 )、NP- 5b1和NP - 3b1(乙型流感病毒 )、RSVAF和RSVAR(RSVA型 )、RSVBF和RSVBR(RSVB型 ) ,经mRT -PCR ,琼脂糖凝胶电泳 ,于紫外灯下观察上述病毒特异核苷酸条带。结果 甲 1型、甲 3型、乙型流感病毒 ,RSVA型、B型分别在 43 1,2 10 ,3 90 ,3 3 4,183bp处出现清晰的 5条DNA条带。 结论 应用 5组引物 ,mRT -PCR可用于快速检测临床上呼吸道感染标本中的流感病毒和RSV ,并可对其进行分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重逆转录聚合链反应 流感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
下载PDF
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果树RNA病毒 被引量:29
19
作者 侯义龙 张开春 +3 位作者 胡文玉 吴禄平 林珂 尹淑萍 《病毒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71-73,共3页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 为调查主要果树携带苹果褪绿叶斑病毒 (ACLSV)、苹果茎沟病毒 (ASGV)、苹果茎痘病毒 (ASPV)和李属坏死环斑病毒 (PNRSV)的情况 ,以指示植物为试材 ,优化了四种病毒的逆转录 -聚合酶链式反应 (RT—PCR)检测体系。使用该优化体系检测了苹果树、樱桃树、桃树中携带上述四种病毒的情况。结果 :建立了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成本低的RT—PCR检测体系 ;同时又证明主要果树被这几种病毒单独感染和复合感染的程度均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录-聚合链式反应 优化 果树病毒 检测 RNA病毒
下载PDF
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人端粒酶反转录酶及其启动子的影响 被引量:9
20
作者 范钰 张尤历 李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2006年第5期413-415,共3页
目的:观察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表达及其启动子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榄香烯乳的抗癌机制。方法:以榄香烯乳处理胃癌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癌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 目的:观察榄香烯乳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人端粒酶反转录酶(hTERT)表达及其启动子的影响,以深入了解榄香烯乳的抗癌机制。方法:以榄香烯乳处理胃癌细胞,分别采用实时定量PCR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癌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将携带hTERT启动子和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至胃癌细胞株SGC7901细胞中,2 h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榄香烯乳,孵育48 h后,分别检测其报告基因萤虫素酶活性。结果:榄香烯乳处理后,胃癌SGC7901细胞hTERT mRNA和蛋白水平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下调。榄香烯乳处理组萤虫素酶活性下降,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榄香烯乳可能通过下调hTERT启动子活性,抑制hTERT表达,从而抑制胃癌细胞端粒酶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榄香烯乳 胃肿瘤 端粒 人端粒转录 启动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