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L-异亮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优化 被引量:11
1
作者 宋文军 陈宁 +2 位作者 魏春 刘淑云 张克旭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7,共4页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 ,定向选育出具有Met-+Ethr+α ABr+AECr 遗传标记的目的突变株ISW330。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 ,并... 根据代谢控制发酵原理 ,经硫酸二乙酯诱变处理 ,定向选育出具有Met-+Ethr+α ABr+AECr 遗传标记的目的突变株ISW330。采用均匀设计法考查了发酵培养基中几种主要成分对L 异亮氨酸发酵的影响 ,通过MATLAB软件获得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比 ,并对该目的突变株的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研究。在最佳条件下该菌株可产L 异亮氨酸 2 0 2 g/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异亮氨酸产生 选育 发酵条件 诱变育种 均匀设计 MATLAB软件
下载PDF
L-色氨酸产生菌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 被引量:14
2
作者 宋文军 陈宁 +6 位作者 王健 谭青乔 刘淑云 张克旭 朱延哲 刘洪平 冯胜华 《无锡轻工大学学报(食品与生物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40-343,356,共5页
基于 3 0L的发酵罐分批发酵实验数据 ,根据已建立的L 色氨酸发酵数学模型 ,应用MATLAB软件对模型进行最优参数估计和非线性曲线拟合 ,得到的结果相对误差较小 ,所建立的分批发酵动力学模型能较好地反映L
关键词 L-色氨酸产生 分批发酵 发酵动力学模型 拟合
下载PDF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选育及发酵培养基的优化 被引量:9
3
作者 吴明霞 邓静 +2 位作者 吴华昌 魏岱旭 陈艺德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CAS 2008年第1期37-40,共4页
将实验室保存UVD-34透明质酸产生菌再进行超声波处理,挑选出了一株透明质酸产量较高的菌,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当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为2%,复合氮源为3%,碳酸氢钠为0.1%时,其透明质酸的产量可达4.59 g.L-1,比优化前提... 将实验室保存UVD-34透明质酸产生菌再进行超声波处理,挑选出了一株透明质酸产量较高的菌,并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初步优化。结果表明当可溶性淀粉质量分数为2%,复合氮源为3%,碳酸氢钠为0.1%时,其透明质酸的产量可达4.59 g.L-1,比优化前提高了1.29倍。该突变株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产生 诱变 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γ-亚麻酸产生菌的原生质体诱变育种 被引量:11
4
作者 李明春 邢来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9-12,共4页
为了提高深黄被抱霉产生γ-亚麻酸的量,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表明采用紫外线(UV)照射45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突变株MH23、MH18和MX26分别比对照株M6-22的γ-亚麻酸产量提高了70.7%、54.1%和53.6%.表明用原生... 为了提高深黄被抱霉产生γ-亚麻酸的量,对原生质体进行了紫外线诱变,实验表明采用紫外线(UV)照射45s,可获得高产突变株,突变株MH23、MH18和MX26分别比对照株M6-22的γ-亚麻酸产量提高了70.7%、54.1%和53.6%.表明用原生质体进行诱变处理是较好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黄被孢霉 原生质体 诱变育种 亚麻酸产生
下载PDF
曲酸产生菌激光诱变效应的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沈卫荣 沈俭 +3 位作者 韩丽萍 江莹 万一 陈锐 《激光生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5-148,共4页
采用经紫外线(UV)、60Co、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得到的黄曲霉曲酸产生菌(UCN7-12),进行激光诱变处理。研究证实在经过UV、60Co、NTG诱变处理后,黄曲霉突变株用He-Ne激光与YAG激光进行诱变处理仍能提高产酸率,其中He-Ne激光辐照处理20m... 采用经紫外线(UV)、60Co、亚硝基胍(NTG)复合诱变得到的黄曲霉曲酸产生菌(UCN7-12),进行激光诱变处理。研究证实在经过UV、60Co、NTG诱变处理后,黄曲霉突变株用He-Ne激光与YAG激光进行诱变处理仍能提高产酸率,其中He-Ne激光辐照处理20min,正变率为12.1%,产量提高约13%。YAG激光辐照处理300sec,正变率16.7%,产量提高18.3%。说明上述两种激光对黄曲霉曲酸产生菌有一定的诱变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产生 激光诱变效应 黄曲霉曲 激光诱变育种
下载PDF
透明质酸产生菌的诱变及种子培养基组成的优化
6
作者 吴泽杰 钟志威 +4 位作者 李华达 何泳欣 刘龙姬 黄小红 邓开野 《食品研究与开发》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57-160,共4页
利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对透明质酸产生菌进行诱变,对种子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确定所用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的用量。结果表明:诱变获得无溶血环的变异株,采用2%淀粉的葡萄糖水解液作为碳源,利用2%蛋白胨和酵母粉的混合有机氮源及0.4... 利用紫外线和亚硝基胍对透明质酸产生菌进行诱变,对种子培养基的组成进行优化,确定所用碳源、氮源、金属离子等的用量。结果表明:诱变获得无溶血环的变异株,采用2%淀粉的葡萄糖水解液作为碳源,利用2%蛋白胨和酵母粉的混合有机氮源及0.4%硝酸钠为无机氮源,MgSO4.7H2O为0.1%,KH2PO4为0.2%,采用1∶1的碳氮比的培养基作为种子培养基,有利于该菌株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质酸产生 诱变 种子培养基 优化
下载PDF
黄色短杆菌L—色氨酸产生菌的选育 被引量:3
7
作者 刘晓婷 檀耀辉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6期6-11,共6页
关键词 黄色短杆菌 色氨酸产生 选育
下载PDF
L—赖氨酸产生菌Au111—2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1
8
作者 苏令鸣 徐所维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12-16,共5页
关键词 赖氨酸产生 选育
下载PDF
L—丙氨酸产生菌德阿昆喻假单胞菌变异株No.68的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许周善 黄育坤 《工业微生物》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4期10-13,共4页
关键词 丙氨酸产生 假单胞菌
下载PDF
一株AEC^(hr)L-赖氨酸产生菌
10
作者 刘复军 《生物技术》 CAS CSCD 1993年第5期25-29,F003,共6页
从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2645菌株出发选育L-赖氨酸产生菌,经分离复壮后,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由添加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和L-苏氨酸的药物平板定向筛选,最后获得了一株L—赖氨酸高产菌E_(16-... 从乳糖发酵短杆菌Brevibacterium Lactofermentum2645菌株出发选育L-赖氨酸产生菌,经分离复壮后,用硫酸二乙酯(DES)诱变处理,由添加S-(2-氨基乙基)—L—半胱氨酸(AEC)和L-苏氨酸的药物平板定向筛选,最后获得了一株L—赖氨酸高产菌E_(16-2)(AHV^(hr)SAM^gAEC^(hr))。进而通过正交试验、工艺条件试验最终获得了该菌株的最佳发酵条件,并考查了在此条件下的L-赖氨酸发酵过程,结果表明该菌具有生长、耗糖、产酸速度快、发酵周期短的明显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 赖氨酸产生 诱发变异
下载PDF
R(-)-扁桃酸脱氢酶产生菌的筛选 被引量:11
11
作者 黄雅燕 肖美添 +3 位作者 李忠琴 孟春 陈晖 郭养浩 《药物生物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23-225,共3页
选用酵母、乳酸菌、粪链球菌、假丝酵母等 4个种属 18种菌株 ,研究其对苯乙酮酸和苯乙酮酸甲酯的不对称还原催化特性。筛选出一株酵母sp .strainby1,对两种底物皆具有较高的转化活性和光学选择性。底物浓度为 10mmol L ,微生物转化 72h... 选用酵母、乳酸菌、粪链球菌、假丝酵母等 4个种属 18种菌株 ,研究其对苯乙酮酸和苯乙酮酸甲酯的不对称还原催化特性。筛选出一株酵母sp .strainby1,对两种底物皆具有较高的转化活性和光学选择性。底物浓度为 10mmol L ,微生物转化 72h后 ,扁桃酸的得率 80 .83% ,对映体过量值e .e .达 95 .5 % ;微生物转化 2 8h后 ,扁桃酸甲酯的得率 92 .11% ,e .e .值达 9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筛选 R(-)-扁桃 R(-)-扁桃甲酯 生物转化 苯乙酮 苯乙酮甲酯 R(-)-扁桃脱氢酶产生
下载PDF
食品加工中赖丙氨酸的产生与控制
12
作者 武玉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自然科学》 2021年第3期22-22,共1页
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中国的经济体系不断变大,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食品加工过程中倘若出现了有害有毒的物质,这会食品安全造成十分大... 现在的世界经济体系当中,中国的经济体系不断变大,中国的经济社会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食品加工行业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在我国的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食品加工过程中倘若出现了有害有毒的物质,这会食品安全造成十分大的危害,因此我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一定要严格把关,做到严格的质量把关。本文主要从食品加工过程中赖丙氨酸的产生的原因以及相应地控制出发,详细分析赖丙氨酸所带给人体的危害,并且就赖丙氨酸的产生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与借鉴,方便我们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减少有毒有害物质的生成,保证我国食品加工行业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品加工 赖丙氨产生 控制对策
下载PDF
提高赖氨酸生产的途径
13
作者 罗明典 《微生物学杂志》 CAS 1987年第1期69-71,共3页
赖氨酸是八大必需氨基酸之一,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饲料工业以及人的保健事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据1981年的统计,全世界生产赖氨酸将近四万吨;90%用于饲料添加剂。日本的赖氨酸生产居首位,占整个赖氨酸生产的60%,而80%以上的赖氨酸制... 赖氨酸是八大必需氨基酸之一,在食品工业、医药工业、饲料工业以及人的保健事业中已得到广泛应用。据1981年的统计,全世界生产赖氨酸将近四万吨;90%用于饲料添加剂。日本的赖氨酸生产居首位,占整个赖氨酸生产的60%,而80%以上的赖氨酸制品销售国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赖氨 日本 生物合成 二氨基己 生化反应 赖氨酸产生 短杆菌属 乳糖发酵短杆菌
下载PDF
痛风患者降“酸”巧用组合拳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国信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8年第7期16-18,共3页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因机体代谢功能异常引起尿酸排泄减少或者尿酸产生过多所造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常常会累及心脏。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人数已达...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因机体代谢功能异常引起尿酸排泄减少或者尿酸产生过多所造成的疾病。其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特征性急性关节炎反复发作、痛风石沉积、痛风石慢性关节炎,常常会累及心脏。目前,我国高尿酸血症及痛风患者人数已达1.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8000万人,痛风已经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而且每年正以9.7%的年增长率迅速增加。尿酸浓度与痛风发生关系密切临床诊疗可知,高尿酸血症是痛风发作的重要因素,且血尿酸浓度与痛风发生关系密切。根据临床数据,5%~12%的高尿酸血症患者最终会发展为痛风。尿酸是人类嘌呤分解的终端产物,因此,“高嘌呤食物要尽量少吃”这个观点,尤其是对于尿酸高的人群,似乎已经成了共识!然而,正确看待嘌呤和尿酸,方能有效预防与治疗高尿酸血症与痛风的发作。从病理角度看,肥胖、饮食和饮酒等为痛风的高危因素,而高蛋白、高嘌呤饮食等为常见的痛风发病诱因。但从生理学角度看,嘌呤是人体必然会存在的成分。嘌呤参与我们能量的供应以及代谢调节,也参与体内辅酶的生成,如果体内没有酶,生理机能就会被彻底打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患者 酸产生 嘌呤代谢紊乱 尿排泄减少 高尿血症 血尿浓度 高嘌呤饮食 机体代谢
下载PDF
致黑脱硫肠状菌生物学特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马长利 姚玉涛 +2 位作者 蔡群英 张志新 边瑞岩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CAS 2005年第5期579-580,共2页
目的:探讨致黑脱硫肠状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致低酸罐头硫化腐败的原因。方法:从硫化腐败的芦笋罐头中分离出1株产生硫化氢的嗜热厌氧芽孢杆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耐热、耐酸碱、毒理等特性的实验。结果:引起芦笋罐头... 目的:探讨致黑脱硫肠状菌的生物学特性及其所致低酸罐头硫化腐败的原因。方法:从硫化腐败的芦笋罐头中分离出1株产生硫化氢的嗜热厌氧芽孢杆菌,对其进行了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以及耐热、耐酸碱、毒理等特性的实验。结果:引起芦笋罐头发生硫化腐败的菌株为致黑脱硫肠状菌。该菌嗜热,严格厌氧,最适生长温度为55℃,pH生长范围为6 2至7 8。能分解胱氨酸产生硫化氢,或利用乳酸盐、丙酮酸盐、乙醇、葡萄糖作为硫酸盐或亚硫酸盐还原的氢受体,生成硫化氢,硫化氢再与铁离子反应生成硫化亚铁,使铁质容器罐头食品变黑,发生硫化腐败。该菌无毒性。结论:罐头加工过程中应严格进行杀菌,并尽快使温度降至43℃以下,警惕由该菌引起低酸性罐头食品发生硫化腐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学特性 实验研究 厌氧芽孢杆菌 最适生长温度 罐头食品 硫化氢 生化鉴定 生长范围 丙酮 亚硫 硫化亚铁 加工过程 腐败 形态学 酸产生 氢受体 葡萄糖 铁离子 无毒性 芦笋 严格
下载PDF
Effects of Different Boric Fertilizers on Growth,Yield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y 被引量:2
16
作者 吴文强 张蕾 +3 位作者 颜芳 李萍 樊晓刚 赵永志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7年第5期827-829,845,共4页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boric fer- tilizer on th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y. [Method] With a strawberry cultivar Hongyan as the test material, water, borax and...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boric fer- tilizer on th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y. [Method] With a strawberry cultivar Hongyan as the test material, water, borax and foliar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was respectively sprayed to the leaves of strawberry four times from the squaring stage on. At the initial flowering stage and mature stage, the plant height, stem diameter, leaf area and petiole length of strawberry were measured; at the harvest time, the single fruit weight of strawberry was measured; and at the mature stage, the VC, sugar and organic acids contents in the strawberry fruit were determined. [Result]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praying of foliar disodi- 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promoted the growth and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plant height and leaf area of strawberry.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was found in root shoot ratio of strawberry between foliar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treat- 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Spraying of boric fertilizer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single fruit weight and yield of strawberry. Compare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spraying of foliar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and borax increased the single fruit weight of strawberry by 20.14% and 4.86% respectively, and increased the yield of strawberry by 17.28% and 4.02%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borax treat- ment and the control group, spraying of foliar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im- proved the quality, i.e., increased the VC content, soluble solids content and sugar- acid ratio in strawberry fruit. The B content in leaf of strawberry was increased after foliar B fertilization. Among the three groups, the B content in leaf of strawberry ranked as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treatment's 〉 borax treatment's 〉 con- trol's. [Conclusion] Spraying foliar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can promote the growth, yield and quality of strawberr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sodium octoborate tetrahydrate STRAWBERRY GROWTH Yield Quality
下载PDF
Effect of Fulvic Acid on 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irect Seeding Rice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晓琳 苏云 +1 位作者 许晓明 李贵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CAS 2013年第7期966-972,共7页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ulvic acid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irect seeding rice (Nanjing 44). MethodThe rice seeds were soaked in 0 (water as a control), 1, 2, 4 and 6 ... Objective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fulvic acid on the growth and yield components of direct seeding rice (Nanjing 44). MethodThe rice seeds were soaked in 0 (water as a control), 1, 2, 4 and 6 g/L fulvic acid (FA) before sowed. Then, the rice morphological indices, leaf chlorophyll content, photosynthesis parameters, root activity and chlorophyll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were measured in the following field studies. Result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the leaf area index, chlorophyll cont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and dry matter weight and some fluorescence parameters such as the maximum photochemical efficiency of photosystem II (PSII) (Fv/Fm), excitation energy capture efficiency of opened PSII reaction center (Fv’/Fm’) and efficiency of the open reaction centre (ΦPS II) increased by different levels at both jointing stage and heading stage of direct seeding rice, whose seeds were soaked by FA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High FA concentration (4-6 g/L)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the cultivated rice leaf area index, chlorophyll content, net photosynthetic rate, stomatal conductance, transpiration rate and dry matter weight by 10.32% -22.88% , 5.88% -13.11% , 12.16% -26.84% , 11.43% -88.46% , 10.63% -21.63% , 18.49% -19.68% , respectively, thereby improving the physiological function and light energy transform efficiency of rice at the growth stage. With FA concentration increasing, the yield, effective panicles, grain number per panicle and seed setting rate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by 17.52%-18.71%, 3.46%-3.85%, 6.30%- 6.51% and 7.82%-8.69% respectively. ConclusionSoaking rice seed with FA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rice competitiveness at early growth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ulvic acid Direct seeding ric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Yield components
下载PDF
A discussion on producing agro-residue composites with isocyanate resins 被引量:2
18
作者 顾继友 高振华 《Journal of Forestry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02年第1期74-76,84,共3页
With the urgent shortage of forest resource in China, using agro-residues as raw materials of composit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gro-residue is the most potential fiber resource, which is helpful to sustainable... With the urgent shortage of forest resource in China, using agro-residues as raw materials of composite become increasingly important. Agro-residue is the most potential fiber resource, which is helpful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posite industries in China. Based on a great deal of researches, this paper summarized and discussed some problems in using agro-residues as raw materials of composites, including raw material preparation, hot-pressing, bonding technology, preventing composite from going moldy. It is proposed that to manufacture the composite of rice straws or wheat straws, the isocayante resin is a suitable adhesive, and the appropriate technologies, bonding, and treatment measures are also need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ro-residue Isocyanate resin Composite Problems existing
下载PDF
“帝王病”痛风
19
《双足与保健》 2010年第5期6-9,共4页
罪魁祸首当属尿酸过高 在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尿酸产生,同时也有等量尿酸排出体外,以保持平衡状态。由于现代都市年轻白领压力过大,加班熬夜生活没规律,还嗜食烟、酒、咖啡、洋快餐等大量的酸性食品,久而久之,造成体内酸碱失... 罪魁祸首当属尿酸过高 在正常人体内,每天都会有尿酸产生,同时也有等量尿酸排出体外,以保持平衡状态。由于现代都市年轻白领压力过大,加班熬夜生活没规律,还嗜食烟、酒、咖啡、洋快餐等大量的酸性食品,久而久之,造成体内酸碱失衡,尿酸浓度增加,进而就形成了痛风。但并非每个尿酸过高的病人都会有痛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 尿浓度 平衡状态 性食品 碱失衡 正常人 酸产生 洋快餐
下载PDF
痛风或与肠道功能相关
20
《广州医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72-72,共1页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英国《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刊文称,他们发现痛风不光是肾脏排出尿酸的功能降低所致,肠道排出尿酸功能的降低也是一个致病原因。痛风是由于嘌呤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持... 日本一个研究小组日前在英国《自然一通讯》杂志上刊文称,他们发现痛风不光是肾脏排出尿酸的功能降低所致,肠道排出尿酸功能的降低也是一个致病原因。痛风是由于嘌呤合成代谢增加、尿酸产生过多或因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持续处于高尿酸血症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道功能 痛风 尿升高 高尿血症 肠道排出 致病原因 合成代谢 酸产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