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一线二线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亨 蒋元强 +4 位作者 沈云峰 陆米则 王菱菱 庄芸 杨国华 《河北医学》 CAS 2017年第10期1591-1594,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C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二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其中尼洛替尼用药41例,达沙替尼用药23例;二代TKI中一线用药13... 目的:探讨二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4例CML患者为研究对象,均接受二代络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其中尼洛替尼用药41例,达沙替尼用药23例;二代TKI中一线用药13例,二线用药51例,随访6~54个月,中位随访18个月;观察整体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CCyR率、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MMR率及随访总生存率(OS)、无事件生存率(EFS);同时比较一线、二线治疗反应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访截止时继续二代TKI治疗43例,死亡14例,停药2例,失访2例,更改用药方案3例;整体治疗反应:CHR率98.44%,MCyR率64.06%,CCyR率59.37%,MMR率43.75%;整体生存情况:患者OS、EFS均随病程延长而下降。一线治疗CCyR率、MCyR率、MMR率均明显高于二线治疗(P<0.05);尼洛替尼、达沙替尼用药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尼洛替尼、达沙替尼二代TKI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疗效明确,预后良好,安全性较好;二代TKI一线治疗CML相比二线治疗效果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络氨激酶抑制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1
2
作者 毕铭洋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9期14-16,共3页
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50例老年CML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代酪氨酸激... 目的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ML)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50例老年CML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一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治疗,观察组采用TKI-Ⅱ——尼洛替尼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临床疗效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分别为(68.10±2.66)%、(1.55±0.13)、(40.11±4.60)%,均高于对照组的(58.97±2.64)%、(1.23±0.15)、(35.45±4.6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92.0%、92.0%、88.0%、44.0%,均高于对照组的68.0%、48.0%、52.0%、1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Ⅰ~Ⅱ级、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KI-Ⅱ治疗老年CML的临床效果显著,不仅能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还能改善临床指标,且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 酪氨激酶抑制 尼洛替尼 伊马替尼
下载PDF
盐酸对早期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冷向军 王康宁 +2 位作者 杨凤 端木道 周安国 《饲料博览》 2000年第9期10-14,共5页
采用48头平均体重 5. 25kg的 28±1日龄断奶杜 ×长大杂交仔猪,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中分别添加 1%NaHCO3, 1%柠檬酸钠;0.6%、 1.2%、 2.4%HCl, 2.4%HCl+2. 0... 采用48头平均体重 5. 25kg的 28±1日龄断奶杜 ×长大杂交仔猪,在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对照组)中分别添加 1%NaHCO3, 1%柠檬酸钠;0.6%、 1.2%、 2.4%HCl, 2.4%HCl+2. 04% NaHCO3和 2. 4% HCl+ 2. 38%柠檬酸钠,以研究盐酸对早期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和体内酸碱平衡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断奶后头2周内,0.6%HCl提高日增重6.2%(P<0.10),降低了腹泻率; 2. 4% HCl降低日增重 14. 2%(P<0. 10),腹泻率有轻微增加,在此基础上添加2.04%NaHCO3或2.38%柠檬酸钠,日增重得到改善,其中柠檬酸钠效果优于NaHCO3。1%NaHCO3降低日增重 11. 3%(P<0. 10),增加了腹泻率。 2. 4% HCl使尿液 pH值、[HCO3]-下降(P<0.01),尿中氧N含量和占总排泄N的比例上升(P<0.05),有代谢性酸中毒趋势发生,但这种酸中毒趋势可为添加NaHCO3或柠檬酸钠所缓解。0.6%HCl和1%NaHCO3或柠檬酸钠对体内酸碱平衡没有影响,但1% NaHCO3或柠檬酸钠使尿液 pH值上升(P<0. 10),[HCO3]-上升(P<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断奶仔猪 生产性能 碱平衡 酸代剂
下载PDF
第三代EGFR-TKI在局部晚期/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网状Meta分析
4
作者 陈伟 邢文忠 +4 位作者 缪菊连 姜坤 陈春梅 杨艳青 普艳姣 《海峡药学》 2024年第10期62-68,共7页
目的表皮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治疗的主要选择,第3代TKI是已上市最新的EGFR-TKI药物。本研究的网状M... 目的表皮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EGFR-TKI)是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一线治疗的主要选择,第3代TKI是已上市最新的EGFR-TKI药物。本研究的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NMA)对比第3代TKI和标准EGFR-TKI治疗(Standard-of-care EGFR-TKI,SOC)之间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The 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关于第3代TKI一线治疗晚期NSCLC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截至2023年04月04日)。RevMan 5.3进行质量评估,使用R(版本4.2.0)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5项RCT,共计1,800名患者。与SOC相比,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在第3代TKI中明显延长(HR=0.44~0.50,P<0.05),其中伏美替尼(Furmonertinib,Fur)提示较上级。在疾病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中奥希替尼(Osimertinib,Osi)提示较上级;Fur在3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率(Grade 3 or above adverse events,≥3AE)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率(Serious adverse events,SAE)中提示较低不良反应风险。于PFS进行人群分析,在小于65岁(男性/无脑转移/ECOG评分0/ECOG评分1/Ex19del突变)患者中,Fur的排序第一。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Fur一线治疗NSCLC的优于其它第3代TK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激酶抑制 奥希替尼 阿美替尼 伏美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网状meta分析
下载PDF
第三代EGFR-TKIs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5
作者 何婧怡 吴芳 胡春宏 《肿瘤防治研究》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938-945,共8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第一、二代EGFR-TKIs可有效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NSCLC,EGFR第20号外显子的T790M突变是第一、二代EGFR-TKIs的主要耐...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s)是具有EGFR基因敏感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第一、二代EGFR-TKIs可有效治疗EGFR敏感突变的NSCLC,EGFR第20号外显子的T790M突变是第一、二代EGFR-TKIs的主要耐药机制。以奥西替尼为代表的第三代EGFR-TKIs治疗耐药后出现T790M突变的患者疗效显著,给晚期肺癌患者带来更多的生存获益。然而第三代EGFR-TKIs仍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本文对第三代EGFR-TKIs治疗晚期NSCLC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第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激酶抑制 奥西替尼 非小细胞肺癌 耐药机制
下载PDF
二代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熊婷 胡婕 《肿瘤药学》 CAS 2023年第3期332-337,共6页
目的研究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年随访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4)和死亡组(n=11),所有患者均因伊... 目的研究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9年9月我院收治的45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2年随访后的生存情况分为生存组(n=34)和死亡组(n=11),所有患者均因伊马替尼耐药或不耐受而采取二代TKI治疗。比较不同分期患者TKI的治疗效果[完全血液学反应(CHR)、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主要分子生物学反应(MMR)]及生存情况,分析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克隆演变的类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相关特征,将有差异的信息纳入COX回归分析模型,进行量化赋值,明确引起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慢性期患者CHR、CCyR、MMR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进展期患者(P<0.05),慢性期患者2年生存率(91.67%)明显高于进展期患者(57.14%)(P<0.05)。细胞遗传学检验显示,染色体克隆演变发生率为35.56%,染色体克隆演变类型主要以+8为主、-7/7q-次之,发生率分别占染色体克隆演变发生总数的20.00%和6.67%,均为单体克隆演变。死亡组年龄≥60岁、二代TKI治疗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处于进展期、乳酸脱氢酶(LDH)≥1000 U·L^(-1)、染色体克隆演变患者的比例均显著高于生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二代TKI治疗时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进展期、LDH≥1000 U·L^(-1)、染色体克隆演变是引起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二代TKI治疗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在使用二代TKI治疗时染色体克隆演变类型主要以+8为主,可能缩短患者生存期,年龄、二代TKI治疗时进展期、LDH水平等因素均可能影响患者的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染色体克隆演变 酪氨激酶抑制
下载PDF
第三代EGFR-TKIs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耐药机制及应对策略 被引量:5
7
作者 秦闪闪(综述) 常建华(审校)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913-916,共4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靶向治疗相对于传统化疗具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耐药现象不可避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TKIs)靶向治疗相对于传统化疗具有很大的优势,已成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EGFR敏感突变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然而,耐药现象不可避免地发生。EGFR第20号外显子的T790M突变是第一、二代EGFRTKIs的主要耐药机制。第三代EGFR-TKIs,如AZD9291、CO-1686等可克服T790M耐药,并在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的治疗效果,然而,第三代EGFR-TKIs的耐药同样不可避免,该文就第三代EGFR-TKIs的耐药机制及目前的应对策略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非小细胞肺癌 第三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激酶抑制 耐药机制
下载PDF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7
8
作者 吕素娟 朱焕玲 +5 位作者 李向龙 任薇如 郑素萍 吴俣 牛挺 刘霆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87-291,共5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econd-generation TKI)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接受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97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患者为慢性期,2... 目的回顾性分析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second-generation TKI)治疗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ML)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近十年来在我院门诊接受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97例CML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1例患者为慢性期,26例为加速期,10例为急变期。74例患者于伊马替尼(IM)耐药或不耐受后接受二代TKI治疗,其中57例患者接受尼洛替尼(NIL)治疗,17例患者接受达沙替尼(DAS)治疗;20例患者诊断后即接受二代TKI治疗,其中19例患者接受NIL治疗,1例患者接受DAS治疗;还有3例患者接受二代TKI合并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及化疗等治疗。治疗期间定期监测患者血液学、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反应,评价治疗反应及疗效,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生存分析。结果随访结束时总完全血液学缓解(CHR)率、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率、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和主要分子生物学缓解(MMR)率分别为97.9%、63.9%、60.0%、44.3%,其中除CHR率外,MCyR、CCyR、MMR率慢性期患者均优于进展期(加速期+急变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1年、2年、3年和5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0.6±3.0)%、(80.1±4.5)%、(77.5±5.0)%和(64.6±9.3)%;1年、2年、3年和5年无事件生存(EFS)率分别为(81.1±4.0)%、(64.4±5.3)%、(56.4±6.0)%和(46.2±8.2)%;1年、2年、3年和5年无进展生存(PFS)率分别为(87.4±3.4)%、(73.2±4.9)%、(68.9±5.5)%和(57.4±8.7)%,其中慢性期患者总OS、EFS和PFS率均优于进展期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代TKI一线治疗获得CHR、MCyR、CCyR、MMR率分别是100%、95%、95%、70%,二线治疗获得的则分别是97.3%、56.8%、48.6%、36.5%,其中除CHR率外,MCyR、CCyR、MMR率一线治疗均优于二线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代TKI治疗CML疗效及预后较好,且一线较二线治疗、慢性期较进展期更能使患者明显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髓细胞白血病 酪氨激酶抑制 尼洛替尼 达沙替尼
原文传递
二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在肺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牛飞玉 周清 吴一龙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7期2016-2020,共5页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发现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 TKIs)在敏感突变阳性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是肺癌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与标准化疗相比,EGFR TKIs显著...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的发现和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 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s,EGFR TKIs)在敏感突变阳性肺癌患者中的应用,是肺癌治疗史上里程碑式的进展。与标准化疗相比,EGFR TKIs显著地延长了这类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但所有患者都不可避免地会对EGFR TKIs产生耐药。为了克服耐药问题,应运而生的新型EGFR TKIs在作用靶点、结合方式以及临床疗效上均有一定程度的创新和突破,因而被称为"二代EGFR TKIs"。本文就二代EGFR TKIs在肺癌中的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GFR酪氨激酶抑制 肺癌 AFATINIB dacomitinib T790M
原文传递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晓 李彩霞 +6 位作者 吴小津 叶璐 刘红 马超 马金凤 顾彩红 吴德沛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129-133,共5页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Ⅱ)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Ph+)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行allo-HSCT的高危Ph+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8例(加速期...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Ⅱ)联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Ph+)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17例行allo-HSCT的高危Ph+白血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慢性髓性白血病(cML)8例(加速期1例、急变期7例),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h+ALL)9例。在allo-HSCT前后给予尼洛替尼或达沙替尼治疗,观察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植人,粒系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2(10~14)d,巨核系重建的中位时间为15(11~23)d。7例患者发生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其中I~Ⅱ度6例,Ⅲ度1例;6例发生慢性GVHD,均为局限型;无致死性GVHD发生。17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3~60)个月,11例无病生存,6例复发,其中5例死亡。结论TK-Ⅱ联合allo-HSCT可有效提高高危Ph+白血病患者的缓解率,减少allo-HSCT后复发,从而有助于提高高危Ph’白血病的治疗成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激酶抑制 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费城染色体
原文传递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一线治疗进展及选择策略 被引量:6
11
作者 邱少伟(综述) 王建祥(审校) 《国际输血及血液学杂志》 CAS 2011年第3期265-269,共5页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累及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疾病,而伊马替尼的问世给CML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些年来,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是一种累及多能造血干细胞的获得性疾病,而伊马替尼的问世给CML的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近些年来,伊马替尼耐药和不耐受的问题已经凸显出来,而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这部分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并有逐渐取代伊马替尼成为一线治疗的趋势,国际上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试验来评价其作为一线治疗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激酶抑制 尼罗替尼 达沙替尼 一线治疗
原文传递
微生物饲料在未来水产养殖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友谊 陈礼勇 曹光辛 《中国饲料》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4,共2页
关键词 水产养殖 微生物饲料 微生态饲用添加 活菌制 酸代剂 寡糖
下载PDF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安全性 被引量:4
13
作者 邹银珍 孔银燕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9年第7期62-65,共4页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ML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服用一代酪氨酸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患者61例,服用... 目的探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Ⅱ)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8年1月于广州市白云区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CML患者109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服用一代酪氨酸酶抑制剂(TKI-Ⅰ)伊马替尼患者61例,服用TKI-Ⅱ制剂患者共48例,其中达沙替尼患者27例、尼洛替尼患者21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TKI-Ⅱ组患者累积完全血液学缓解(CHR)、主要细胞遗传学缓解(MCyR)、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主要分子学缓解率(MMR)、5年总体生存率(OS)均高于TKI-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KI-Ⅱ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包括非血液学不良反应、Ⅲ~Ⅳ级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TKI-Ⅰ组,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KI-Ⅱ治疗CML临床疗效显著,可使患者获得相对持久的血液学甚至细胞遗传学缓解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周期,且用药安全性良好,可作为治疗CML的首选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酪氨激酶抑制 临床疗效 安全性
原文传递
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
14
作者 高茹云 谢同济 +1 位作者 韩晓红 石远凯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23年第6期353-362,共10页
奥希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具有高度选择性.尽管第三代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耐药的发生不可避免.耐药机制影响了后续治疗方... 奥希替尼是一种不可逆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对EGFR敏感突变和T790M突变具有高度选择性.尽管第三代EGFR-TKI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取得了良好疗效,但耐药的发生不可避免.耐药机制影响了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精准靶向耐药机制,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更有助于患者临床获益.第三代EGFR-TKI获得性耐药机制主要包括EGFR依赖的耐药机制、旁路替代途径激活及表型转化.部分耐药机制已有较为明确的治疗方式,但更多耐药机制的克服策略尚在探索之中.文章旨在综述第三代EGFR-TKI治疗NSCLC后的获得性耐药机制及克服策略,发现潜在临床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第三表皮生长因子酪氨激酶抑制 奥希替尼 耐药
原文传递
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效果
15
作者 曹燕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医药卫生》 2023年第2期55-57,共3页
总结分析,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使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对其临床临床体征产生影响。方法 随机遴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样本(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到2022年之间),并以简单随机法,从中抽选出20... 总结分析,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在使用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后,对其临床临床体征产生影响。方法 随机遴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样本(患者的收治时间为2017年到2022年之间),并以简单随机法,从中抽选出20例,让20例患者抽签,抽到单数为对照组,抽到双数则为观察组,每组10例。对照组老年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服用一代药物——伊马替尼治疗,而观察组则服用达沙替尼治疗(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比两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指标以及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CD3+、CD4+/CD8+、NK细胞水平对比无显著的差异性:P>0.05;治疗后观察组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各项免疫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另外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但是组间差异性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而言,采取二代酪氨酸基酶抑制剂进行治疗,不仅能够显著提升免疫功能,而且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值得推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酪氨激酶抑制 老年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治疗效果 不良反应
下载PDF
中国真实世界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观察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赵慧芳 杨云帆 +8 位作者 刘兵城 黎纬明 许娜 刘晓力 江倩 党惠兵 梁立新 张莉 宋永平 《中华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636-643,共8页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停药患者的无治疗缓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TFR)情况,及二代TKI在TFR方面是否优于伊马替尼(IM)。方法对来自国内8家血液病治疗中心的自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 目的观察真实世界中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慢性髓性白血病(CML)停药患者的无治疗缓解(treatment free remission,TFR)情况,及二代TKI在TFR方面是否优于伊马替尼(IM)。方法对来自国内8家血液病治疗中心的自2013年6月至2021年3月期间停用TKI且有明确停药结局和相对完整临床资料的274例CM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估影响CML患者停药后TFR结局的危险因素。结果274例患者,女性140例(51.1%),停药时中位年龄48(9~84)岁。停药前,172例(62.8%)患者应用IM治疗,102例(37.2%)接受过二代TKI治疗,包括73例IM转换二代TKI者和29例一线二代TKI治疗者。转换二代TKI的原因包括:37例因追求TFR在IM治疗获得深层分子学反应(DMR)期间转换二代TKI、7例因IM不良反应不耐受、29例因TKI治疗未达最佳治疗反应。接受过二代TKI者末次应用TKI类型包括:尼洛替尼96例(94.1%),达沙替尼3例(2.9%),氟马替尼2例(2.0%),1例为二代TKI不耐受再次更换为IM治疗。IM治疗组和二代TKI治疗组在确诊时中位年龄、停药时中位年龄、性别、Sokal评分、TKI治疗前是否应用干扰素、TKI治疗至获得DMR中位时间、停药原因等基线特征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停药前TKI中位累积治疗时间(71.5个月对88个月,P<0.001)、末次TKI中位治疗时间(60个月对88个月,P<0.001)、DMR中位持续时间(58个月对66个月,P=0.002),二代TKI治疗组均较IM治疗组显著缩短。停药后中位随访22(6~118)个月,88例(32.1%)患者在中位6(1~91)个月失去主要分子学反应(MMR),其中53例(60.2%)患者在≤6个月内失去MMR,总体的TFR率67.9%,12个月和24个月的累积TFR率分别为70.5%和67.5%。26例(9.5%)患者发生停药综合征。72例(83.7%)重启TKI治疗患者在中位治疗4(1~18)个月再次获得DMR。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停药前应用二代TKI治疗组患者的TFR率显著高于IM治疗组(77.5%对62.2%,P=0.041)。进一步亚组分析发现,IM转换二代TKI治疗组患者的TFR率显著高于IM治疗组(80.8%对62.2%,P=0.026),二代TKI一线治疗组和IM治疗组TF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9.0%对62.2%,P=0.59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应用二代TKI治疗是影响停药患者TFR的独立预后因素(RR=1.827,95%CI 1.015~3.288,P=0.044)。结论真实世界中,二代TKI治疗较IM治疗使更多的CML患者更早获得更好的TF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药 酪氨激酶抑制 伊马替尼 白血病 髓样 慢性 无治疗缓解
原文传递
Review of gold leaching in thiosulfate-based solutions 被引量:14
17
作者 Feng XIE Jun-nan CHEN +1 位作者 Jian WANG Wei WANG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21年第11期3506-3529,共24页
Numerous non-cyanide leaching lixiviants have been developed,among which thiosulfate is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yanide due to its non-toxicity,low price,high leaching rate and excellent character... Numerous non-cyanide leaching lixiviants have been developed,among which thiosulfate is considered the most promising alternative to cyanide due to its non-toxicity,low price,high leaching rate and excellent characteristics in dealing with carbonaceous and copper-bearing gold ores.The traditional copper−ammonia−thiosulfate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However,with many years of process development,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with this gold leaching system.A series of studies using nickel-,cobalt-and ferric-based catalyst to substitute copper have been conducted with the purpose of reducing the consumption of thiosulfate.A variety of non-ammonia thiosulfate leaching systems including oxygen−thiosulfate,copper−thiosulfate,copper−EDA−thiosulfate,ferric−EDTA−thiosulfate,and ferric−oxalate−thiosulfate leaching systems have been also developed to eliminate the potential side-effect of ammonia.In this review,the basic theory and process development of some main gold leaching systems based on thiosulfate solutions were systematically summarized to illustrate the research status on thiosulfate leaching process.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various additives such as organic ligands containing amino,carboxyl or hydroxy functional groups on gold thiosulfate leaching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The potential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promoting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thiosulfate-based gold leaching systems were also discuss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IOSULFATE GOLD LEACHING ADDITIVES
下载PDF
TK-Ⅱ联合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疗效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斌 《中国医药科学》 2015年第24期39-41,56,共4页
目的探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Ⅱ)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高危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TK-Ⅱ联合allo-HSC... 目的探讨第二代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Ⅱ)甲磺酸伊马替尼联合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48例高危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各24例。观察组给予TK-Ⅱ联合allo-HSCT治疗;对照组给予单纯allo-HSCT治疗。比较两组患者造血重建、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长期存活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急性GVHD总发生率为70.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41.7%(P<0.05)。观察组患者慢性GVHD中局限性发生率为16.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1.7%(P<0.05)。观察组患者慢性GVHD的总发生率为29.2%,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8.2%(P<0.05)。观察组患者2年存活率为62.5%,显著性高于对照组的33.3%(P<0.05)。结论 TK-Ⅱ联合allo-HSCT治疗高危Ph染色体阳性白血病能够有效促进手术的成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与生活质量,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酪氨激酶抑制 亲缘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白血病 PH染色体阳性
下载PDF
Depressing behaviors and mechanism of disodium bis(carboxymethyl) trithiocarbonate on separation of chalcopyrite and molybdenite 被引量:9
19
作者 Zhi-gang YIN Wei SUN +4 位作者 Yue-hua HU Qing-jun GUAN Chen-hu ZHANG Yue-sheng GAO Ji-hua ZHAI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7年第4期883-890,共8页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organic depressant,disodium bis(carboxymethyl)trithiocarbonate(DBT),as a selectivedepressant in copper?molybdenum sulfide flotation separation.Micro-flotation,Zeta potential,FTIR and XPS measu... This work focuses on the organic depressant,disodium bis(carboxymethyl)trithiocarbonate(DBT),as a selectivedepressant in copper?molybdenum sulfide flotation separation.Micro-flotation,Zeta potential,FTIR and XPS measurements were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selective depression mechanism of DBT on chalcopyrite.Zeta potential and FTIR measurementsrevealed that DBT had higher affinity for chalcopyrite than molybdenite and the XPS results of chalcopyrite before and aftertreatment with DBT further proved that DBT adsorbed on chalcopyrite surface.The investig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mechanism ofDBT adsorbing on chalcopyrite is mainly physical adsorption.Locked circuit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and the results showedthat DBT could be considered as a cleaner option in commercial Cu?Mo flotation separation circui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molybdenum sulfide ore disodium bis(carboxymethyl) trithiocarbonate depressant flotation separation physical adsorption
下载PDF
Effects of sodium substitution on properties of LiMn_2O_4 cathode for lithium ion batteries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华军 李向群 +3 位作者 何方勇 李新海 王志兴 彭文杰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SCIE EI CAS CSCD 2010年第6期1043-1048,共6页
Na-doped Li1.05Mn2O4 cathod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sol-gel process.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cyclic voltammetry(CV),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charge-discharge... Na-doped Li1.05Mn2O4 cathode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sol-gel process.The sample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ay diffractometry(XRD),cyclic voltammetry(CV),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spectroscopy(EIS)and charge-discharge measurem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all the samples exhibit the same cubic spinel phase structure without impurity.The lattice constant and unit cell volume decrease with increasing the sodium dopant amount.As the molar ratio of sodium to manganese(x=n(Na)/n(Mn))increases from 0 to 0.03,the initial discharge capacity of the Li1.05Mn2O4 cathodes decreases from 119.2 to 107.9 mA·h/g,and the discharge capability at large current rate and the storage performance decline dramatically,while cycling performance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55℃are improved.The CV and EIS studies indicate that reversibility of Li1.05Mn2O4 cathodes decreases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impedance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the sodium dopant amou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ithium ion battery CATHODE LIMN2O4 SODIUM SUBSTITU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