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菌种选择在发酵乳产品酸度调控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1
作者 卓玉凤 王瑞云 《中国食品工业》 2024年第2期126-128,共3页
本文以乳制品尤其是发酵乳产品为研究对象,针对乳品行业中酸度调控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开展了以菌种选择为基础的优化策略研究。首先,通过对多种常见乳酸菌进行筛选和对比,找出了最适合于乳品发酵的优质菌种。随后,通过优化菌种比例和... 本文以乳制品尤其是发酵乳产品为研究对象,针对乳品行业中酸度调控的重要性及现存问题,开展了以菌种选择为基础的优化策略研究。首先,通过对多种常见乳酸菌进行筛选和对比,找出了最适合于乳品发酵的优质菌种。随后,通过优化菌种比例和发酵条件,较好地调控了发酵乳产品的酸度。此外,研究还显示,优选的菌种在保持产品质量的同时,能降低生产周期,为企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结果证明,通过细菌种类选择和比例优化,可以更好地控制乳酸菌发酵乳品的酸度,提升产品口感和质量,同时也为实际制作提供了相应的策略依据。从长远看,这将有助于推动乳制品行业的发展,提高乳制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菌种选择 发酵乳产品 酸度调控 优化策略 乳制品质量提升
下载PDF
复合酸度调控剂对犊牛生长性能、血气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屠焰 孟书元 +3 位作者 刁其玉 齐东 周怿 云强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A02期42-46,共5页
探讨代乳粉中添加复合酸度调控剂对0~3月龄犊牛生长性能、血气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乳液pH值为6.2和5.0的代乳粉。每个处理6头犊牛,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0、14、28、42、56d测定每头犊牛的体重、体尺,每日记录每... 探讨代乳粉中添加复合酸度调控剂对0~3月龄犊牛生长性能、血气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分别饲喂乳液pH值为6.2和5.0的代乳粉。每个处理6头犊牛,分别在试验开始后的0、14、28、42、56d测定每头犊牛的体重、体尺,每日记录每头犊牛代乳粉和开食料供料量和剩料量,观察每头犊牛的粪便形态和评分,并分别在0、14、42d采血测定血气指标。试验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犊牛各阶段的平均日增重有所提高,其中0~14、14~28、28~42、42~56d分别提高了5.6%、45.9%(P<0.05)、11.9%、5.8%;试验全期两组间平均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差异皆不显著(P>0.05);全期腹泻率试验组比对照组降低了13.9%,但差异不显著(P>0.05);28d体长指数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开始(0d)和饲喂42d时各组间犊牛血气指标皆无差异(P>0.05);饲喂14d时试验组血液的pH值(P<0.05)、氧饱和度(P<0.05)、氧气分压、实际剩余碱储、标准碳酸氢盐浓度皆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代乳粉中添加复合酸度调控剂后28d前对犊牛产生了一定作用,可提高14~28d阶段犊牛日增重,降低28d体长指数,并有降低腹泻率的趋势;犊牛血液的pH值、SO2升高而PCO2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代乳粉 复合酸度调控 生长性能 血气指标
下载PDF
酸度调控剂的体外评价及其在犊牛代乳粉中的应用 被引量:4
3
作者 屠焰 周怿 +2 位作者 云强 符运勤 刁其玉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4-18,共5页
以体外法评定酸度调控剂,并将筛选出的酸应用在犊牛代乳粉中,以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其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验证体外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体外评价试验采用1%酸溶液pH值及其缓冲性能、降低代乳粉pH值至5.0所需体积、加酸后代乳粉缓冲性... 以体外法评定酸度调控剂,并将筛选出的酸应用在犊牛代乳粉中,以动物饲养试验研究其对犊牛生长性能的影响,从而验证体外评价方法的可行性。体外评价试验采用1%酸溶液pH值及其缓冲性能、降低代乳粉pH值至5.0所需体积、加酸后代乳粉缓冲性能、体外抑菌率5个指标评价甲酸、乙酸、柠檬酸、富马酸、乳酸、盐酸的作用;动物饲养试验分两期进行,试验一设A1、A2、A3组,后两组分别以盐酸调整代乳粉pH值至5.5和5.0;试验二设B1、B2组,B2组以甲酸调整代乳粉pH值至5.0。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重复1头牛。各试验期均为56d,测定犊牛体增重、饲料转化率和腹泻率。1%酸溶液的pH值以盐酸最低;加酸后代乳粉缓冲性能则以乙酸最高;将代乳粉乳液pH值从6.3调整至5.0时,甲酸溶液用量最低;而体外大肠杆菌抑菌率则以盐酸和甲酸效率最高。动物饲养试验表明,与A1组相比,A2、A3组犊牛全期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5.2%、12.1%,A2组的腹泻率降低了29.7%,但差异都不显著(P>0.05)。B2组犊牛的平均日增重在第14~28d显著高于B1组(P<0.05),全期平均日增重提高了10.9%,腹泻率降低了37.5%。在犊牛代乳粉中添加盐酸或甲酸,可改善犊牛生长情况;本研究所采用的体外评价酸度调控剂方法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犊牛 代乳粉 酸度调控 体外评价 生长性能
下载PDF
断奶仔猪日粮酸度调控
4
作者 张宏福 卢庆萍 +3 位作者 杨富林 张莉 方路 张子仪 《饲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4,共4页
关键词 断奶仔猪 日粮系酸力 酸度调控
下载PDF
红壤性水稻土可溶态稀土分布特征及与酸度调控的关系
5
作者 唐南奇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12-215,共4页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母质发育、3种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可溶性稀土(REEs)和稀土总丰度(∑REE),分析了REEs的分布特征及与∑REE的相关,研究了经酸碱调节后土壤REEs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母质发育的供试土壤REEs... 测定了具有代表性的4种母质发育、3种水育型的红壤性水稻土及起源土壤的可溶性稀土(REEs)和稀土总丰度(∑REE),分析了REEs的分布特征及与∑REE的相关,研究了经酸碱调节后土壤REEs与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母质发育的供试土壤REEs平均值依石英闪长岩母质土壤系列、凝灰岩母质土壤系列、黑云母花岗岩母质土壤系列、玄武岩母质土壤系列顺序递减。(2)供试土壤REEs与∑REE的相关不显著。(3)起源土壤剖面中REEs具有明显自上而下增大的趋势,而不同水育型水稻土剖面的REEs分布各有特征,但总的趋势是自上而下减少。(4)经酸度调节后供试土壤的REEs随着土壤pH值的提高而下降,呈显著的幂函数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壤性水稻土 可溶态稀土 分布特征 酸度调控
原文传递
兔消化道酸度与调控 被引量:1
6
作者 林秀华 《畜禽业》 2006年第5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消化道酸度 酸度调控 成年兔 游离状态 生理功能 细胞分泌 盐酸 有机物
下载PDF
聚(2-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co-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凝胶调控Notoginsenoside药物释放效应(英文)
7
作者 李文辉 胡宗球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25-133,共9页
目的研究共聚物2-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co-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凝胶对中草药notoginsenoside为模型药物的调控给药释放效应。方法以辐射共聚和交联法合成的新颖温度/酸度敏感性水溶胶,注入3只大鼠体内以研究中药notoginsenoside在... 目的研究共聚物2-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co-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水凝胶对中草药notoginsenoside为模型药物的调控给药释放效应。方法以辐射共聚和交联法合成的新颖温度/酸度敏感性水溶胶,注入3只大鼠体内以研究中药notoginsenoside在其体内受控释放性能。共聚物结构和凝胶片断经红外、紫外以及释放药效分析确证。结果2-甲基丙烯酸二甲胺乙酯(DMAEMA)和二烯丙基二甲基氯化铵(DADMAC)为共沸化合物。在标题聚合物中,聚DADMAC电解质的电荷能沿大分子链均匀分布。凝胶的平衡溶胀度(EDS)在载体电荷密度3 %摩尔时最大,而载体电荷密度接近5 %摩尔及其以上时温度敏感性消失。溶液温度、酸度和盐浓度以及凝胶组成和结构能调控notoginsenoside给药释放;用三七(Panax notoginsen,PANS)饱和的水凝胶能有效释放notoginsenoside而呈现出相当好的生物兼容性和具有愈合大鼠伤口的功能。结论靶向药物释放可以通过调节pH,离子强度,溶液温度以及凝胶的组成和结构而有效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聚物凝胶 三七素 温度/酸度调控给药 释放三七药效 生物兼容性
下载PDF
基于GBS技术开展柚类资源群体遗传评价并发掘酸含量相关基因 被引量:1
8
作者 江东 王旭 +3 位作者 李仁静 赵晓东 戴祥生 柳正葳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547-1560,共14页
【目的】弄清我国柚类种质资源的起源与演化、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水平,高效利用柚类自然资源群体发掘与果实重要品质性状相关的基因,为柚类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起源演化和柚类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利... 【目的】弄清我国柚类种质资源的起源与演化、群体遗传结构和多样性水平,高效利用柚类自然资源群体发掘与果实重要品质性状相关的基因,为柚类种质资源群体的遗传结构研究、起源演化和柚类种质创新提供重要的理论及实践依据。【方法】利用国家果树种质重庆柑橘资源圃中保存的具有广泛遗传多样性和不同地理来源的282份柚类资源作为材料,采用EcoR I限制性内切酶消化基因组DNA后构建GBS文库,然后进行Illumina HiSeq PE150二代测序获得短读序列,通过BWA软件将序列映射到柚参考基因组上,利用SAMTOOLS软件鉴定SNP位点。依据SNP的基因分型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和群体结构分析,并采用邻接法构建系统演化树,分析亚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选择23个低酸种质和32个高酸种质构成两个群体进行Fst、XP-CLR分析,同时利用282个柚类种质的基因型数据与果实可滴定酸含量的表型数据进行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果】利用GBS简化基因组测序技术对282份柚类种质进行测序,获得201.66 Gb的原始测序数据,每个样本的平均测序数据量为0.72 Gb,经过测序深度为5×次要等位基因频率>0.01、Miss0.2的筛选条件过滤,最终获得121726个高质量的SNP位点。主成分分析、群体结构分析和聚类分析均表明282份柚类资源可被分为6个亚群,其中柚与‘清见’杂交群体、葡萄柚等橘柚杂种群体可明显区别于其他真正柚类种质。不同地理来源和特定类型的柚类种质在遗传水平上存在明显差异,来源于泰国、越南等东南亚国家的柚类资源形成了较为独特的类群,与国内的沙田柚类、文旦柚类、垫江柚类等群体能够明显区分开。在中国南方的大部分柚类种质中有来自于越南柚的基因渗入,表明越南是柚的原始起源中心。另外,一些来源不清的柚类种质也通过GBS技术得以准确鉴定。Fst、XP-CLR选择性清除分析发现在7号染色体上的强烈选择信号区域中包含有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二氢硫辛酰赖氨酸残基乙酰转移酶(PDH-E2)和铝激活苹果酸转运蛋白(ALMT9),涉及柠檬酸的合成和运输。GWAS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在2号染色体上鉴定了一个与果实酸度高度关联的区域。【结论】GBS技术为研究柚的系统发育和演化提供了一种可靠和高效的方法。本研究表明人工杂交育种、长期人工选择和驯化、地理隔离是形成不同类型柚类种质的驱动力,同时也是导致柚类种质遗传分化和多样性增加的重要原因。通过Fst、XP-CLR选择性清除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鉴定了多个与柚类果实柠檬酸含量相关的候选基因,为柚类的遗传改良和育种提供了重要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BS 柚系统演化 果实酸度调控基因 GWAS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