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4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性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制备高冻融稳定性类蛋黄酱乳液 被引量:6
1
作者 黄子璇 林伟锋 《现代食品科技》 EI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8-225,92,共9页
本文对酸性(pH 3.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AHSPI)的平均粒径(Dh)、表面电位(ζ)、表面疏水性(H0)与溶解度进行了表征与测定,并用酸性(pH 3.0)天然大豆分离蛋白(ANSPI)、中性(pH 7.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HSPI)作为对比分析,同时选... 本文对酸性(pH 3.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AHSPI)的平均粒径(Dh)、表面电位(ζ)、表面疏水性(H0)与溶解度进行了表征与测定,并用酸性(pH 3.0)天然大豆分离蛋白(ANSPI)、中性(pH 7.0)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HSPI)作为对比分析,同时选用了AHSPI代替蛋黄制备高冻融稳定性的类蛋黄酱乳液,探讨了不同蛋白浓度对类蛋黄酱乳液的外观质地、微观结构、流变性质、DSC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HSPI的平均粒径(204.67 nm)及H0(79418)均大于ANSPI与HSPI(pH 7.0),但ζ电位绝对值(35.93 mV)小于ANSPI与HSPI(pH 7.0),溶解度(89.47%)较HSPI(pH 7.0)更好。用AHSPI制备的类蛋黄酱乳液经过3次冻融循环保持稳定的最低浓度可达0.3 wt%,冻融前后乳液结构保持不变,只是乳液粒径的略微增大,流变性质表明类蛋黄酱乳液具有以弹性为主的凝胶网络结构,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油滴粒径逐渐减小,粘弹特性增强。DSC热分析表明: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加,类蛋黄酱乳液的结晶凝固点降低(-18→-28℃),而蛋黄酱即使具有低于冷冻温度(-20℃)的结晶凝固点(-27.89℃),仍发生了冻融破乳现象,类蛋黄酱乳液较好的界面稳定性赋予了其较好的冻融稳定性,为开发一类天然低胆固醇高冻融稳定性的酱类乳液提供了研究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蛋黄酱乳液 酸性热致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 冻融稳定性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过程中热处理及干燥方式对其热聚集行为和凝胶性能的影响
2
作者 谭文浩 郭健 杨晓泉 《现代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39-148,共10页
该研究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收集大豆蛋白沉淀,对其进行分散、热处理和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备获得大豆分离蛋白(SPI)。通过观察该产品的热聚集行为及其所成热致凝胶机械性能,考察热处理和干燥方式对所得产品凝胶性... 该研究以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采用“碱溶酸沉”法收集大豆蛋白沉淀,对其进行分散、热处理和喷雾干燥或冷冻干燥制备获得大豆分离蛋白(SPI)。通过观察该产品的热聚集行为及其所成热致凝胶机械性能,考察热处理和干燥方式对所得产品凝胶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处理使制得大豆分离蛋白多以聚集体的形式存在,导致其溶解性(pH值7.0)分别从79.9%和69.8%下降至35.2%和42.0%。相对于经过热处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未经过热处理制得的大豆分离蛋白其差示扫描量热仪分析图存在78℃和98℃吸热峰;其分散液再次经历热处理后,分散液中蛋白的体积分数约从30%下降至20%,展现出进一步聚集并形成有序结构的趋势;对于质量分数为16%的喷雾干燥大豆分离蛋白(SD-SPI)和冷冻干燥大豆分离蛋白(FD-SPI)样品分散液所制备的凝胶,其断裂应力分别为10.80 kPa和12.50 kPa,显著高于对应HSD-SPI(经热处理)凝胶的3.69 kPa和HFD-SPI(经热处理)的4.36 kPa,但后两者硬度高于前两者。另一方面,干燥方式没有对所得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性质产生显著的影响。可见,大豆分离蛋白制备过程中对大豆蛋白分散液进行升温热处理是影响所得蛋白产品溶解性、聚集行为和凝胶性能的关键步骤。寻找相应的替代工艺有望提高大豆分离蛋白的品质和功能特性,拓展其在食品工业尤其是植物基食品中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处理 喷雾干燥 聚集行为 凝胶性质
下载PDF
干燥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李向红 刘展 +2 位作者 李伟 华欲飞 裘爱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258-261,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干燥方法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控制大豆制品的结构和质构,该文比较了常用的两种干燥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聚集体的分子量分布、粒径分布以及二级结构的影响。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分析结果表明干燥前蛋白... 为了深入了解干燥方法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控制大豆制品的结构和质构,该文比较了常用的两种干燥方法对大豆分离蛋白热聚集体的分子量分布、粒径分布以及二级结构的影响。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分析结果表明干燥前蛋白溶液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聚集体,中间体以及未聚集部分),随着浓度的增加聚集体部分相应增加,冷冻干燥后样品的中间体显著减少,聚集体部分增加明显,喷雾干燥后中间体部分基本消失;激光光散射(LLS)的结果进一步证明干燥后的蛋白质聚集体具有较为均匀的粒径分布且体系的平均粒径增加;红外分析结果显示α-螺旋和无规卷曲都略有降低,但是β-折叠有明显的增加。上述结果表明干燥过程中聚集体体系的结构发生了重组,形成了尺寸较大且分布更为均匀的结构,这对在生产中选择合适的干燥方式,更好的控制大豆分离蛋白的聚集及凝胶结构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冻干燥 喷雾干燥 大豆分离蛋白 聚集体 介观尺度 二级结构
下载PDF
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的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向红 华欲飞 +3 位作者 裘爱泳 李云 杨成 Steve Cui 《中国油脂》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74-77,共4页
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和激光光散射(LLS)研究了由醇洗豆粕制备的不同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100℃,15 min)的分子量分布和粒径分布。SEC-HPLC检测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蛋白溶液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聚集体、中间体及未聚集... 采用体积排阻色谱(SEC-HPLC)和激光光散射(LLS)研究了由醇洗豆粕制备的不同浓度的大豆分离蛋白热诱导聚集体(100℃,15 min)的分子量分布和粒径分布。SEC-HPLC检测结果表明,经热处理的蛋白溶液主要由3部分组成,即聚集体、中间体及未聚集部分;蛋白浓度为1%时,聚集体的百分含量为18.70%;蛋白浓度增加到5%时,聚集体的百分含量增加到54.15%;同时LLS的测定结果表明,蛋白溶液有不均一的粒径分布且体系浓度增加时平均粒径(Rh)由56.5 nm增至144.9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醇洗豆粕 大豆分离蛋白 聚集体
下载PDF
热诱导大豆分离蛋白聚集对谷氨酰胺转氨酶交联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孟少华 马相杰 +8 位作者 赵建生 卜晓彤 李鑫 袁静瑶 杨钰菲 邹神中 傅礼玮 曾茂茂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39-145,共7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基乳液凝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在商品化SPI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热变性和聚集,对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交联蛋白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热变性程度的SPI对...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基乳液凝胶在食品工业中应用广泛。在商品化SPI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热变性和聚集,对谷氨酰胺转氨酶(transglutaminase,TGase)交联蛋白产生影响。为探究不同热变性程度的SPI对TGase诱导SPI乳液凝胶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热处理温度的SPI,研究其乳化性、凝胶强度、持水/油性、凝胶形态,以及SPI浓度、油浓度对SPI乳液凝胶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温度的增加,SPI稳定乳液的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呈显著增加趋势。95℃热处理显著增强了乳液凝胶的凝胶性能,其凝胶硬度是天然蛋白乳液凝胶的2.2倍。对于95℃热处理的SPI乳液凝胶,随着蛋白浓度或油浓度的增大,凝胶强度显著增加,气孔逐渐增大;所有样品均具有优异的持水性和持油性。SPI在经过热变性(95℃)处理后有利于经TGase诱导形成SPI乳液凝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性 大豆分离蛋白 乳化性 乳液凝胶强度 谷氨酰胺转氨酶
下载PDF
酸性偏移结合热诱导对大豆分离蛋白微凝胶结构及其特性的影响
6
作者 杨平 徐彩红 +5 位作者 徐昕 王丽娟 朱旺 李佳美 孟宪军 许青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6期152-158,共7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酸性偏移结合热诱导对其进行大豆分离蛋白微凝胶(soy protein isolate microgel,SPIM)化改性,利用荧光光谱、红外色谱、原子力学显微镜等探究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凝胶的微观形态、凝胶特性,考...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通过酸性偏移结合热诱导对其进行大豆分离蛋白微凝胶(soy protein isolate microgel,SPIM)化改性,利用荧光光谱、红外色谱、原子力学显微镜等探究蛋白质的结构变化、分子间相互作用、凝胶的微观形态、凝胶特性,考察热诱导温度(25、45、55、65、75、85℃)对SPIM结构和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SPIM形成过程中二级结构β-折叠相对含量增多,静电相互作用、疏水相互作用、氢键作用参与了微凝胶的自组装;随着热诱导温度的升高,SPIM表面疏水性指数先增加后减小,热稳定性逐渐增强。与单独酸性偏移相比,酸性偏移结合75℃热诱导形成的微凝胶比表面积显著增大(P<0.05),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和持水性显著升高(P<0.05)。酸性偏移结合热诱导是一种有效调控蛋白质微凝胶结构和特性的方法,通过精准控温可以提升微凝胶的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酸性偏移 诱导 微凝胶 凝胶特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的体外消化特性研究
7
作者 李益玲 张昱格 +4 位作者 陈映姗 程赛 朱杰 赵雷 陈旭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7期9-16,共8页
目的探究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的体外消化特性。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材料,通过在pH 2.0条件下调控大豆蛋白形成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采用标准的静态体外消化模型INFOGEST 2.0对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并通过十二烷基硫... 目的探究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的体外消化特性。方法以大豆分离蛋白为材料,通过在pH 2.0条件下调控大豆蛋白形成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采用标准的静态体外消化模型INFOGEST 2.0对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进行体外模拟消化实验,并通过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odium dodecyl sulfate polyacryla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DS-PAGE)、动态光散射仪(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及液相色谱-质谱法(liquid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LC-MS)对不同消化时间的胃肠消化产物的分子质量、粒径及肽段组成进行鉴定。结果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通过消化后被水解为10~15 kDa小分子的肽,其粒径分布由120~800 nm减小至12~120 nm。LC-MS证实消化过程中肽段数量随着消化时间的增加呈阶梯式水解。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胃肠消化不同阶段产物组成具有明显的差异性。结论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在体外模拟消化过程中,在胃/肠阶段中其分子量、粒径及肽段组成均表现出不同的消化行为,这可为大豆产品在消化过程中营养特性的变化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纤维聚集体 体外消化特性 INFOGEST 2.0
下载PDF
高压均质条件下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结构和乳化特性研究 被引量:19
8
作者 郭增旺 郭亚男 +3 位作者 李柏良 江连洲 王中江 刘军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351-358,374,共9页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加热处理(100℃、20 min)制备可溶性热聚集体,分别对其进行高压均质(0、30、60、90、120 MPa)处理,探究高压均质技术(HPH)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结构特性(粒径分布、浊度、骨架结构、二三级结构、疏水性、电位、巯基... 以大豆蛋白为原料,采用加热处理(100℃、20 min)制备可溶性热聚集体,分别对其进行高压均质(0、30、60、90、120 MPa)处理,探究高压均质技术(HPH)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结构特性(粒径分布、浊度、骨架结构、二三级结构、疏水性、电位、巯基)、流变学表征和乳化特性(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压力的高压均质处理可以促进热聚体发生再聚集,使粒径和浊度逐渐增大、骨架结构变密、无序结构增多,并且发生再聚集,其疏水性降低,ζ-电位绝对值和二硫键含量升高,进而导致乳化活性提高;而高压力的高压均质处理会导致热聚集体的二硫键和骨架结构发生大量断裂,分子结构展开,疏水性位点大量暴露,导致疏水性增强、蛋白分子链变短、粒径和ζ-电位绝对值降低,进而导致乳化活性降低。本研究可为大豆蛋白功能性质的改性及高压均质在热聚集体行为调控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聚集体 高压均质 结构特性 乳化特性
下载PDF
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结构表征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冬梅 范志军 +1 位作者 安然 王中江 《现代食品》 2020年第10期153-155,共3页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热诱导聚集体的形成降低了大豆蛋白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了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无序性。60℃和80℃热诱导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形成使大豆蛋白结构更趋于“包埋态”,而100℃热诱... 本文研究了热处理对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结构影响。结果表明:热诱导聚集体的形成降低了大豆蛋白β-折叠结构含量,增加了大豆蛋白二级结构的无序性。60℃和80℃热诱导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形成使大豆蛋白结构更趋于“包埋态”,而100℃热诱导大豆蛋白热聚集体的形成使大豆蛋白更趋于“暴露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聚集体 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
下载PDF
亚麻籽胶-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微滴聚集体的制备及其流变特性 被引量:7
10
作者 王旭 马宁宁 +5 位作者 李昕 凌月 许朵霞 肖俊松 曹雁平 孙宝国 《中国食品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93-100,共8页
基于异型聚集效应,考察亚麻籽胶(FG)与大豆分离蛋白(SPI)乳状液微滴形成异型微聚集体的理化特性。采用微射流分别制备亚麻籽胶(0.6%)乳状液与SPI(1%)乳状液微滴,通过异型聚集形成不同组成的微聚集体,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Lumisizer稳定... 基于异型聚集效应,考察亚麻籽胶(FG)与大豆分离蛋白(SPI)乳状液微滴形成异型微聚集体的理化特性。采用微射流分别制备亚麻籽胶(0.6%)乳状液与SPI(1%)乳状液微滴,通过异型聚集形成不同组成的微聚集体,分别采用动态光散射、Lumisizer稳定性分析仪、光学显微镜、剪切流变与微流变技术分析微聚集体的粒径、Zeta-电位、稳定性、微观结构和流变特性。随着FG乳状液微滴含量的增加,Zeta-电位绝对值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表明异型微滴间产生静电吸附作用;乳状液微聚集体的粒径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FG乳状液微滴含量为60%时粒径最大,且乳状液不稳定性指数较低,稳定性较好;同时,微聚集体的宏观黏性指数(MVI)和弹性指数(EI)均得到显著提高;微观结构表明:形成具有特定三维空间网络结构的微聚集体。本研究为开发食品脂质替代物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麻籽胶乳状液 大豆分离蛋白乳状液 异型聚集 聚集体 微流变
下载PDF
热变性程度对谷氨酰胺转氨酶诱导大豆分离蛋白凝胶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赵建生 马相杰 +7 位作者 孟少华 徐姣 李鑫 邹神中 江玉琴 袁静瑶 曾茂茂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99-105,共7页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质不一,会影响最终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诱导形成的凝胶类产品。为探索不同结构SPI对酶诱导蛋白凝胶的影响,制备了不同... 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d,SPI)由于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工艺不同导致其结构和性质不一,会影响最终谷氨酰胺转氨酶(glutamine transaminase,TG酶)诱导形成的凝胶类产品。为探索不同结构SPI对酶诱导蛋白凝胶的影响,制备了不同热变性程度的SPI,研究其蛋白组成、表面疏水性、溶解性、粒径分布以及凝胶强度、持水性和凝胶形态。结果表明,热处理加剧SPI亚基的解离与聚集,并导致SPI的表面疏水性增强、溶解性下降,同时,粒径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升至95℃后减小。SPI凝胶强度在85℃时最低,而在95℃时最高。对于95℃热处理SPI的凝胶,随着蛋白浓度的增大,凝胶强度增大,气孔增多;随着TG酶浓度的增加,凝胶强度增大,而持水性在TG酶浓度为1.80 U/g时达到最低,同时气孔较多;50℃培养的SPI凝胶强度高于4℃培养样品。结果表明,大豆蛋白一定程度的热变性(尤其95℃热处理)有利于经TG酶诱导形成蛋白凝胶,这为工业生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处理 大豆分离蛋白 聚集体 谷氨酰胺转氨酶 凝胶强度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不同种聚集体的界面性质及其在冰淇淋中的应用研究
12
作者 王欣 高育哲 张一凡 《农业科技与装备》 2016年第8期43-46,共4页
在不同p H值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PI)经高温加热形成不同微观结构的聚集体。研究不同种聚集体的界面性质(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化活性),用所制备的聚集体以不同的取代率取代脱脂乳粉制备冰淇淋,并测定冰淇淋的硬度... 在不同p H值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SPI)经高温加热形成不同微观结构的聚集体。研究不同种聚集体的界面性质(溶解性、起泡性、泡沫稳定性、乳化性、乳化活性),用所制备的聚集体以不同的取代率取代脱脂乳粉制备冰淇淋,并测定冰淇淋的硬度和粘度。试验结果表明:用浓度为4%(W/V)的大豆分离蛋白,在p H值为7.0时制备的聚集体的界面性质最佳。将大豆分离蛋白聚集体应用于冰淇淋中,随其取代率的升高,冰淇淋的硬度和粘度升高,当取代率为50%时硬度和粘度达到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聚集体 界面性质 冰淇淋 应用
下载PDF
超声预处理对大豆蛋白聚集体结构和乳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杨 陈凡凡 +1 位作者 王中江 滕飞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66-374,共9页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对蛋白进行预处理,经加热(100℃、20 min)和离心得到可溶性热聚集体(STSPI),以可溶性大豆分离蛋白(SSPI)(原大豆分离蛋白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后离心制备)作为对照,探究热诱导对超声预处理蛋白的结构特性(微... 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采用超声对蛋白进行预处理,经加热(100℃、20 min)和离心得到可溶性热聚集体(STSPI),以可溶性大豆分离蛋白(SSPI)(原大豆分离蛋白溶于磷酸盐缓冲液后离心制备)作为对照,探究热诱导对超声预处理蛋白的结构特性(微观结构、粒径分布、官能团、二三级结构、电位、疏水性)和乳化特性(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STSPI相比,超声预处理再经加热、离心后得到的可溶性蛋白(USTSPI)在超声时间和超声功率为6 min、600 W时,其平均粒径、电位绝对值、蛋白质分散度指数(PDI)和浊度分别下降了273.50 nm、6 mV、0.33和288.2;官能团中羰基和二硫键质量摩尔浓度分别降低了0.26 nmol/mg和0.38μmol/g,游离氨基和游离巯基质量摩尔浓度提高了0.16μmol/mg和0.59μmol/g;α-螺旋和β-转角结构增多,β1结构相对含量降低了11.97个百分点;表面疏水性指数提高了364.78,乳化性指数和乳化稳定性指数提高了123.56 m2/g和360.95 min。这说明对蛋白进行超声预处理后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因热效应导致的蛋白乳化活性降低,可为解决因加热引起蛋白乳化特性降低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蛋白 可溶性聚集体 结构 乳化特性 超声处理
下载PDF
大豆蛋白的可溶性水解物、可溶/不溶性聚集体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简华君 李鹏鹏 +1 位作者 黄小林 陈洁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8-13,共6页
研究了不同形式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包括native、可溶性水解物、可溶/不溶性聚集体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测定了乳化肉糜的弹性模量,香肠的蒸煮得率和质构,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有SPI都显著(P<0.05)提高... 研究了不同形式的大豆分离蛋白(SPI),包括native、可溶性水解物、可溶/不溶性聚集体对乳化香肠品质的影响。测定了乳化肉糜的弹性模量,香肠的蒸煮得率和质构,并利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其微观结构。结果表明:所有SPI都显著(P<0.05)提高了香肠的蒸煮得率。SPI的不溶性聚集体显著提高了肉糜的弹性模量和香肠的质构,香肠结构最为连续致密;SPI的可溶性聚集体对香肠弹性模量和质构没有明显影响,但可见较细腻的网孔状结构;SPI的可溶性水解物很显著地破坏了香肠的质构,结构松散细碎,缺少连续的绳状交联网络结构;native SPI削弱了肉糜的弹性模量,但对香肠质构没有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可溶性水解物 可溶/不溶性聚集体 乳化香肠 环境扫描电镜
下载PDF
碱溶热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溶解度、热聚集和流变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5
15
作者 简华君 张海瑞 +1 位作者 黄小林 陈洁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6期101-104,共4页
以大豆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PI),在传统碱溶酸沉法制备SPI的碱溶阶段采用不同程度的热处理(25、50、60、70、80℃),研究了碱溶热处理对SPI溶解度、热聚集和流变性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碱溶热处理破坏了SPI的溶解度,可... 以大豆低温脱脂豆粕为原料提取大豆分离蛋白(SPI),在传统碱溶酸沉法制备SPI的碱溶阶段采用不同程度的热处理(25、50、60、70、80℃),研究了碱溶热处理对SPI溶解度、热聚集和流变性质的影响。其结果表明,碱溶热处理破坏了SPI的溶解度,可溶性部分含有大量由二硫键结合的大分子聚集体。碱溶热处理能提高蛋白弹性模量的同时降低凝胶点温度。适当的碱溶热处理(60℃)不仅能保留较好的蛋白溶解度,还能获得最佳的凝胶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碱溶处理 溶解度 聚集 流变性质
下载PDF
高碘酸钠修饰阿拉伯胶-大豆分离蛋白胶黏剂的热固化行为及胶合板制备工艺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旺 林秋沐 +1 位作者 赵中元 孙世静 《林业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80-86,共7页
以阿拉伯胶(GA)、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氯化亚铁(FC)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种阿拉伯胶-大豆分离蛋白-氯化亚铁胶黏剂(GA-SPI-FC),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碘酸钠(SP)修饰GA-SPI-FC胶黏剂的修饰工艺、热固化行为以及用该胶黏剂... 以阿拉伯胶(GA)、大豆分离蛋白(SPI)为主要原料,通过添加氯化亚铁(FC)为催化剂,制备了一种阿拉伯胶-大豆分离蛋白-氯化亚铁胶黏剂(GA-SPI-FC),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碘酸钠(SP)修饰GA-SPI-FC胶黏剂的修饰工艺、热固化行为以及用该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热压工艺。通过研究SP的添加量和反应时间对胶合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修饰工艺为添加质量分数6%、反应时间9 h;通过测定在不同加热温度下经SP修饰和未修饰的GA-SPI-FC胶黏剂的不溶解率,得出在SP修饰下胶黏剂的固化温度显著降低;通过分别对比经SP修饰和未修饰的GA-SPI-FC胶黏剂的热重分析(TG)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结果可知,经SP修饰后GA-SPI-FC胶黏剂在快速热降解温度和吸热反应温度方面有明显的下降,从而提高了热固化效率。通过衰减全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ATR-FTIR)分析了经SP修饰GA-SPI-FC胶黏剂的反应机理,表明了SP能够氧化GA形成醛基,与SPI的NH 2/OH基团交联形成希夫碱连接。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经SP修饰和未修饰GA-SPI-FC胶黏剂(固化后)微观形貌,经SP修饰后胶黏剂固化表面气孔数量、气孔孔径以及表面平整度都得到改善,微观形貌更加致密。最后,根据以上研究,探索经SP修饰后的GA-SPI-FC胶黏剂制备胶合板的工艺参数,得出热压温度150℃和热压时间10 min条件下,胶黏剂所制胶合板的湿剪切强度为0.78 MPa,满足GB/T 9846—2015《普通胶合板》对Ⅱ类胶合板的要求(≥0.7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阿拉伯胶 压工艺 修饰工艺 固化效率
下载PDF
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Pickering乳液提高β-胡萝卜素的包埋稳定性 被引量:5
17
作者 吴子涵 陈泽平 +3 位作者 刘震宇 季扶云 万世园 郑志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1期152-159,共8页
利用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soy protein isolate fibril,SPIF)制备Pickering乳液,并研究其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d,SPI)经酸热处理可以生成含大量β-折叠结构的SPIF,其乳化活性可达到14.3... 利用大豆蛋白纤维聚集体(soy protein isolate fibril,SPIF)制备Pickering乳液,并研究其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稳定性。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soy protein isolated,SPI)经酸热处理可以生成含大量β-折叠结构的SPIF,其乳化活性可达到14.38 m~2/g,乳化稳定性可达到88.72%,均显著高于SPI。利用SPIF剪切乳化制备Pickering乳液,发现NaCl浓度未超过600 mmol/L时,随着其浓度的增加,SPIF乳液界面蛋白吸附率增加,从而使Pickering乳液稳定性提高。同时,SPIF乳液对β-胡萝卜素的包埋率可达到98.79%。当NaCl浓度为600 mmol/L时,SPIF形成的Pickering乳液中β-胡萝卜素在贮藏第7天的保留率达到最大值81.46%,相比SPI乳液提高了13.2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纤维聚集体 Pickering乳液 Β-胡萝卜素 包埋率
下载PDF
大豆分离蛋白热性质及其空间构象对表面疏水性的影响 被引量:22
18
作者 吴海波 齐宝坤 +6 位作者 江连洲 李杨 冯红霞 曹亮 马文君 丁俭 王瑞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42-46,共5页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 采用差示量热扫描(DSC)法和荧光光谱法对不同品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进行分析,探讨大豆蛋白的热性质和空间构象对其表面疏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的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与表面疏水性存在显著负相关,即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的Td值、△H值越小,表面疏水性越大。原因是△H值越低,分子相对伸展使疏水性残基暴露较多,导致蛋白质具有相对较大的表面疏水性。荧光光谱表明6种大豆分离蛋白具有典型的色氨酸发射光谱,荧光峰峰位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不同品种的大豆分离蛋白随着荧光峰峰位数值和峰强越大,色氨酸残基的微环境极性越强,表面疏水性越高。这与大豆品种密切相关,埋藏在内部的疏水基团的暴露是导致表面疏水性增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性质 DSC 荧光光谱 表面疏水性
下载PDF
不同热处理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红外光谱分析 被引量:35
19
作者 李杨 王中江 +5 位作者 王瑞 隋晓楠 齐宝坤 韩飞飞 毕爽 江连洲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04-109,共6页
本文研究不同温度、时间热处理下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的热稳定性及红外光谱,探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品浓度的差异对变性温度(T_D)和变性焓变(ΔH)的影响不明显,未经加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中7S和11S球蛋白变性温度... 本文研究不同温度、时间热处理下不同浓度大豆分离蛋白的热稳定性及红外光谱,探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样品浓度的差异对变性温度(T_D)和变性焓变(ΔH)的影响不明显,未经加热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中7S和11S球蛋白变性温度分别为74.2℃和93.7℃。相比于未处理的蛋白质样品,热处理使α-螺旋结构增多,β-折叠结构减少。80℃热处理下,α-螺旋结构及β-转角结构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而β-折叠结构含量则先减少后增加。在2%蛋白浓度、90℃热处理条件下,随着处理时间的增长,α-螺旋结构及β-折叠结构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无规卷曲结构则呈现相反的变化趋势。无论何种蛋白浓度下,11S球蛋白在90℃热处理45 min时的变性增大了无规卷曲结构含量,同时降低了β-转角结构及β-折叠结构组分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稳定性 红外光谱
下载PDF
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解离 被引量:5
20
作者 赵谋明 源博恩 +1 位作者 罗东辉 赵强忠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27,40,共7页
研究了不同pH值下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超速离心电泳、溶解性、荧光光谱及二级结构的变化及其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亚基解离的机理.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解离主要是由分子间静电斥力导致的,... 研究了不同pH值下大豆分离蛋白的Zeta电位、超速离心电泳、溶解性、荧光光谱及二级结构的变化及其规律,并进一步探讨了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亚基解离的机理.结果表明:酸性条件下大豆分离蛋白的亚基解离主要是由分子间静电斥力导致的,而且大豆球蛋白的解离程度远大于β-大豆伴球蛋白;溶液pH值在2.0~3.0之间时,Zeta电位达到最大值;大豆分离蛋白在pH值为2.0,3.0时发生解离,在pH值为3.0时解离程度达到最大,且与中性条件下的情况相比,其平均粒径提高了1.1倍,二级结构中无规则卷曲含量提高了15.7%,荧光光谱最大吸收波长增大了4.3 nm,pH值的进一步降低会导致解离程度的下降;而在pH值为1.0,7.0时大豆分离蛋白未发生解离;未解离的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随离心转速的提高大幅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分离蛋白 酸性条件 亚基解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