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福松教授以酸甘化阴法论治男科疾病的临床经验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健 孙志兴 +5 位作者 周玉春 章茂森 王庆 陈赟 黄新飞 刘涛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23年第3期4-7,共4页
概述酸甘化阴法的定义、渊源及历代医家的发展,总结徐福松教授男科临床应用酸甘化阴法的经验,结合验案,提出四诊合参、重视典型的舌苔脉象,准确辨证,明辨阴阳,才能更好地应用酸甘化阴法。
关键词 酸甘化阴 乌梅甘草汤 徐福松 男科 临床经验
下载PDF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药食同源品种山茱萸-炙甘草药对的心肌保护作用
2
作者 冀迅 梁慧 +5 位作者 时洋凯 张瑜 任梦娇 余黎 魏凯峰 刘涛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954-960,共7页
各种心肌损伤因素造成的相关疾病往往预后不佳,且用药疗程较长,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酸甘化阴治法对慢性心肌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筛选,发现药食同源品种山茱萸-炙甘草药对可改善心肌损伤。故从酸甘化阴理论... 各种心肌损伤因素造成的相关疾病往往预后不佳,且用药疗程较长,是临床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研究发现,酸甘化阴治法对慢性心肌病有显著疗效,通过文献研究和实验筛选,发现药食同源品种山茱萸-炙甘草药对可改善心肌损伤。故从酸甘化阴理论角度,对山茱萸-炙甘草保护心肌、缓解心肌损伤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更好地指导山茱萸-炙甘草在临床中的使用以及为药食同源品种的研究开发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山茱萸 炙甘草 心肌损伤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在儿童抽动障碍治疗中的应用
3
作者 唐阳雷 赵琼 +2 位作者 赵梦洁 霍碧岫 周鸿雲 《中国民间疗法》 2023年第21期9-12,共4页
酸甘化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该文基于“肝常有余”“肝主筋膜”理论,阐述小儿抽动障碍的病机,芍药甘草汤具有养血滋阴、敛肝柔肝、缓急舒筋之功,符合小儿抽动障碍病机。该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酸甘化阴法在小... 酸甘化阴法广泛运用于临床,其代表方为芍药甘草汤。该文基于“肝常有余”“肝主筋膜”理论,阐述小儿抽动障碍的病机,芍药甘草汤具有养血滋阴、敛肝柔肝、缓急舒筋之功,符合小儿抽动障碍病机。该文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探讨酸甘化阴法在小儿抽动障碍治疗中的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抽动障碍 肝风 瘛疭 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
下载PDF
酸甘化阴治法探赜 被引量:3
4
作者 王少华 《浙江中医杂志》 2006年第2期63-65,共3页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其常用药物有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甘草、人参、熟地黄、麦冬、山药等,临床可根据病情与各药的归经、性味选择配伍。在具体运用酸甘化阴法... 酸甘化阴是酸味与甘味药物配伍应用,藉以增强滋阴养血、生津补液药效的一种治法。其常用药物有白芍、乌梅、山萸肉、五味子、木瓜、甘草、人参、熟地黄、麦冬、山药等,临床可根据病情与各药的归经、性味选择配伍。在具体运用酸甘化阴法时,尚须留意凉润与温润之分,并酌情参入苦味坚阴、苦温燥脾之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中医治法 临床经验 酸甘化阴 治法 配伍应用 甘味药物 养血 常用药物 山萸肉
下载PDF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乌梅喷雾剂对放射性口干症的研究 被引量:17
5
作者 谢秀荣 邱圣红 陈佩仪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2140-2143,共4页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喷雾剂对放射性口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某三甲医院放疗科64例诊断为头颈部肿瘤合并放射性口干症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喷雾剂对放射性口干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实验,将某三甲医院放疗科64例诊断为头颈部肿瘤合并放射性口干症的患者采用信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32例;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给予对照组纯净水喷雾,试验组乌梅喷雾剂喷雾,收集并比较两组受试者RTOG分级、VAS评分、静态唾液流率。结果:喷雾后VAS评分显示,试验组1~3分占70.0%,4~6分占30.0%,无7~10分者;对照组分别占16.7%、73.3%、10.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2 min静态唾液流率分别为(0.74±0.636)和(0.66±0.339)2 min/m 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乌梅喷雾剂可明显改善患者主观口干感,且具有刺激唾液分泌的作用,其制作方便、价格低廉、无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乌梅 放射性口干症 头颈部肿瘤
下载PDF
酸甘化阴配伍法探析 被引量:15
6
作者 李冀 赵伟国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91-792,共2页
以张仲景芍药甘草汤为例,分析了酸甘化阴配伍法的含义,并举多位医家对酸甘化阴法的运用加以分析,总结规律,为临床应用提供借鉴。
关键词 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 配伍方法 中医理论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治疗干燥综合征 被引量:24
7
作者 陈浩 陈湘君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05年第3期22-23,共2页
40例干燥综合征患者运用酸甘化阴法治疗6个月。结果:口眼干燥症状缓解,SchirmerⅠ试验和含糖唾液试验的积分明显降低,提示本法对干燥综合征疗效确切。
关键词 干燥综合征 酸甘化阴 临床观察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在治疗小儿厌食症中的应用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琼 霍敏俐 《江苏中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6-37,共2页
酸甘化阴是某些酸味药和甘味药配伍后产生临床效应的概括,此法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阴不足致小儿厌食症者当以养阴益胃为主,而酸甘化阴法对其具有独特的疗效。多位医者在养阴中重视“酸甘化阴”理论及其药物的运用,获得满意疗效。
关键词 厌食症 酸甘化阴 儿童
下载PDF
“辛甘化阳与酸甘化阴”阴阳属性解析 被引量:5
9
作者 姚建平 马书娟 《光明中医》 2010年第1期100-101,共2页
关键词 甘化 酸甘化阴 中药基础理论
下载PDF
酸甘化阴治消渴诸家论略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华 《中医药学报》 CAS 1997年第1期9-10,共2页
关键词 消渴 酸甘化阴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治疗阴虚胃痛的体会 被引量:5
11
作者 魏道祥 《山西中医》 2002年第5期60-61,共2页
关键词 虚胃痛 酸甘化阴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 被引量:2
12
作者 辛雪香 《湖北中医杂志》 2007年第6期47-47,共1页
关键词 酸甘化阴 治法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疗效
下载PDF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拟方治疗干燥综合征临床观察
13
作者 张艺凡 王柏山 孙明辉 《光明中医》 2022年第9期1585-1587,共3页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拟用生津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治疗,观察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诊断的气阴两虚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应用生津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拟用生津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治疗,观察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于医院风湿科门诊或住院诊断的气阴两虚证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30例)应用生津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对照组(30例)应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羟氯喹治疗。健康组选自健康体检者30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免疫球蛋白(IgG、IgM、IgA)及T细胞亚群(CD4^(+)、CD8^(+)、CD19^(+)、CD16^(+)56^(+))变化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前免疫球蛋白及CD8^(+)明显高于健康组(P<0.01),CD4^(+)低于健康组、CD16^(+)56^(+)高于健康组(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比较,2组症状评分、IgG、CD8^(+)、CD16^(+)56^(+)降低,CD4^(+)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较对照组症状评分降低,IgG、CD8^(+)、CD16^(+)56^(+)降低,CD4^(+)升高(P<0.05)。结论酸甘化阴理论拟用生津汤联合白芍总苷胶囊能较好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对免疫功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 生津汤 酸甘化阴 燥痹 中医药疗法
下载PDF
徐蕾酸甘化阴法治疗阴虚津亏型干燥综合征
14
作者 徐媚媚 徐蕾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22年第11期135-136,共2页
徐蕾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之阴虚津亏证的产生原因包括津液的生成不足及输布失常两方面,故多与肝、脾、胃密切相关。徐蕾教授推崇“酸甘化阴以治燥”,并提出“治燥不可一味养阴,需养肝柔肝”“必先实脾”的理念。酸可敛阴生津,甘可滋阴益... 徐蕾教授认为干燥综合征之阴虚津亏证的产生原因包括津液的生成不足及输布失常两方面,故多与肝、脾、胃密切相关。徐蕾教授推崇“酸甘化阴以治燥”,并提出“治燥不可一味养阴,需养肝柔肝”“必先实脾”的理念。酸可敛阴生津,甘可滋阴益胃,酸甘配伍,一敛一滋,则能二济其阴,促使脾胃化生阴液,即酸得甘助而生阴,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辨证论治,代表方“三参饮”,临床疗效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干燥综合征 虚津亏 三参饮
下载PDF
基于酸甘化阴理论乌梅喷雾剂改善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3
15
作者 叶景云 张洁婷 陈佩仪 《护理学报》 2017年第20期4-7,共4页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喷雾剂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血液透析室有口渴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 目的基于酸甘化阴理论,探讨乌梅喷雾剂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的有效性。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选取血液透析室有口渴症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60例,通过信封法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乌梅喷雾剂喷雾,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温开水喷雾,收集并比较2组受试者口渴程度评分、唾液静息流率。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及对照组的基线资料及口渴强度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口渴程度评分显示干预组(21.8±1.5)分较对照组(28.7±1.8)分更能有效地降低患者口渴程度(P<0.01)。干预组和对照组2 min静态唾液流率分别为(1.0±0.5)mg/min和(0.3±0.1)mg/min。结论乌梅喷雾剂可有效缓解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口渴症状,提高患者唾液静息流率,较少患者的液体摄入量,从而减轻心血管的负担,对于透析患者健康状况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乌梅 血液透析 口渴
下载PDF
“酸甘化阴”论治贫血 被引量:2
16
作者 于孙婉琪 谷梦宇 +4 位作者 何丹迪 张强 赵洋 孙伟正 孙岸弢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5期55-59,共5页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中药方剂的配伍,“五味合化”理论是指导临床利用不同性味中药的合和作用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酸甘化阴”则是该理论的经典治法范例。本文从临床遵循该治法疗效颇佳的贫血疾病为切入点,论述“酸甘化阴”在该类... 中医辨证论治过程中重视中药方剂的配伍,“五味合化”理论是指导临床利用不同性味中药的合和作用治疗疾病的理论基础,“酸甘化阴”则是该理论的经典治法范例。本文从临床遵循该治法疗效颇佳的贫血疾病为切入点,论述“酸甘化阴”在该类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发现,将酸味与甘味的中药合用,甘补酸敛、甘缓酸收,可以发挥这两类药物的合和化生作用,不仅起到促进吸收阴津、阴液、阴精等精微物质的“取汁”作用,而且还能产生促进化生阴血的“变化而赤”功能。“酸甘化阴”理论可为治疗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乃至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提供疗效明确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甘化阴 五味合化 缺铁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中医治疗
下载PDF
“酸甘化阴”法论治变异型心绞痛 被引量:6
17
作者 李碧霞 石磊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2期364-366,共3页
探讨"酸甘化阴"法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辨治思维以及临床运用。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急性发作病机可能与筋脉拘急、阴虚热结有关,治疗以缓急止痛、滋阴清热为要。"酸甘化阴"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之痛... 探讨"酸甘化阴"法用于变异型心绞痛的辨治思维以及临床运用。变异型心绞痛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其急性发作病机可能与筋脉拘急、阴虚热结有关,治疗以缓急止痛、滋阴清热为要。"酸甘化阴"法临床多用于治疗阴虚血亏之痛证、痹证等,运用此法治疗变异型心绞痛亦有奇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异型心绞痛 酸甘化阴 芍药甘草汤
下载PDF
基于“酸甘化阴”白芍甘草配伍药性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李黎丽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探讨在"酸甘化阴"基础上,白芍甘草(炙)配伍的药性变化。方法本研究以饮食不节、疲劳过度、药物损伤三因素结合制备经典脾阴虚模型,引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4-羟基壬烯酸(4-HNE)、8-羟基脱氧鸟苷(8-... 目的探讨在"酸甘化阴"基础上,白芍甘草(炙)配伍的药性变化。方法本研究以饮食不节、疲劳过度、药物损伤三因素结合制备经典脾阴虚模型,引入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氧(ROS)、4-羟基壬烯酸(4-HNE)、8-羟基脱氧鸟苷(8-OHdG)、ATP酶等指标,比较药物干预组与模型组、正常组各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药物干预组肝组织中8-OHdG、ROS含量降低(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肝组织中8-OHdG、ROS显著升高(P<0.01),GSH-Px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血清中ROS含量明显升高(P<0.01);药物干预组血清中GSH-Px升高(P<0.05),ROS含量明显降低(P<0.01)。结论白芍甘草(炙)配伍可以清除氧自由基,增强抗氧化活性,修复脂质过氧化损伤以及DNA损伤,"酸甘化阴"的五味合化反应在脾阴虚模型中得到很好验证,为以五味为主的药性理论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药性 酸甘化阴 白芍 炙甘草
下载PDF
浅析吴鞠通酸甘化阴法之运用
19
作者 周鸿雲 陈炜 +4 位作者 赵琼 林文静 刘茜玮 管志伟 李珊珊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2年第4期37-39,共3页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传统特色治则治法,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酸甘化阴法理论的临床运用颇具特色,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吴氏创立三焦辨证,根据温病上、中、下三焦病邪初、中、后期阴伤程度不同,将顾护津液视为温病治疗第一要义,其使用... 酸甘化阴法是中医学传统特色治则治法,吴鞠通所著《温病条辨》中酸甘化阴法理论的临床运用颇具特色,具有独特的代表性。吴氏创立三焦辨证,根据温病上、中、下三焦病邪初、中、后期阴伤程度不同,将顾护津液视为温病治疗第一要义,其使用贯穿温病治疗始终。吴氏以性味配伍理论为指导,选取生脉散、麦冬麻仁汤、人参乌梅汤等酸甘化阴分治上、中、下三焦病证,同时以灵活多样的酸甘化阴辛甘化阳、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甘化阴辛淡为阳等酸甘化阴复法,适应温病三焦实际存在的寒热虚实夹杂的复杂病机,灵活展现了酸甘化阴法及其复法的临床运用,具有极大的临床指导意义,值得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条辨 酸甘化阴 三焦辨证
下载PDF
浅议“辛甘化阳,酸甘化阴” 被引量:4
20
作者 邵文杰 《河南中医》 北大核心 1989年第3期43-45,共3页
关键词 甘化 酸甘化阴 中药特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