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现象治疗方案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李骢 姜铀 +4 位作者 姜妙娜 张善红 李艳静 姜春萌 贾玉杰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04年第10期2514-2517,共4页
目的:观察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octurnalacidbreakthrough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2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例,A组:口服奥美拉唑20... 目的:观察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octurnalacidbreakthrough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之间的关系,探讨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将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32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8例,A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法莫替丁20mg睡前口服;B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2次/d;C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次,1次/d;法莫替丁20mg睡前口服;D组:口服奥美拉唑20mg,1次/d.以上病例均用药5d,于第5d早上8时起连续24h监测其胃内pH值,同时检测Hp.结果:发生NAB者:A组0例,B组1例12.5%,C组1例12.5%,D组5例62.5%;A、B、C组NAB发生率均显著低于D组(P<0.05);8例Hp阴性者中4例(50%)发生NAB,24例Hp阳性者中3例(12.5%)发生NAB,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患者的平均胃内pH值、平均中位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和值夜间平均中位pH值比较,A组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2<0.05vsB,C组,P=0.005<0.01vsD组):B组与C组明显高于D组,B、C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A组pH值<4.0的时间占总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夜间pH值<4.0的时间占夜间检测时间的百分比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05<0.01),而B组与C组明显低于D组(P<0.05=0.03).B、C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D组明显高于其他各组(P=0.02<0.05).结论:老年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单用奥美拉唑治疗多发生NAB,改变奥美拉唑用药方式、剂量;联用高舒达可降低NAB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溃疡 夜间酸突破现象 治疗方案 老年人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剂的应用与夜间酸突破发生的规律 被引量:11
2
作者 樊力红 戴寿军 +1 位作者 王红 李瑜元 《广东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9期2573-2575,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NAB)发生的规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控制NAB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120例随机分配... 目的探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PPI)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其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NAB)发生的规律,以及不同治疗方案控制NAB的疗效。方法将经胃镜确诊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活动期患者120例随机分配入4个治疗组(n=30):A组奥美拉唑20 mg,1次/d口服;B组奥美拉唑20 mg,2次/d口服;C组奥美拉唑40 mg静脉注射,每12小时1次;D组奥美拉唑20 mg,2次/d,雷尼替丁150 mg睡前口服。在第5天对入组患者进行24 h胃内及食管下段pH监测。结果 (1)4组胃内24 h和夜间pH<4所占的时段百分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组与B、C、D 3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B、C、D 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2)4组NAB发生率(A组76.9%,B组23.3%,C组16.7%,D组13.3%)差异有显著性。其中,A组与B、C、D 3组间差异有显著性,B、C、D 3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3)4组间NAB持续时间差异无显著性。(4)4组NAB发生的起始时间均较集中在22:00—0:00。结论增加质子泵抑制剂用量或联用H2受体拮抗剂可使NAB发生率显著下降,但无论哪种治疗方案,NAB一旦发生,其持续时间没有差异,且NAB多发生在凌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 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拮抗剂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夜间酸突破现象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赵宏军 孙新芳 +2 位作者 张晓苹 马阿火 付文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3期3718-3720,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患者应激性溃疡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并探讨防治的方法。方法将入选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4组,每组20例。A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B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40 mg,1次/d;C组:口服(或胃管内灌注)奥美拉唑片20 mg,2次/d;D组:静脉滴注奥美拉唑40 mg,2次/d+静脉滴注西咪替丁600 mg,1次/晚,于第6天早上监测患者24 h胃内pH值。结果 (1)D组患者无NAB发生,A组只有1例发生,C组有3例,B组有5例,D组NAB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1);(2)4组患者的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24 h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显著高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及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显著低于B、C组(P<0.01)。24 h平均胃内pH值及24 h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平均胃内pH值D组高于A组(P<0.05),夜间平均胃内pH<4.0时段占24 h的百分比D组低于A组(P<0.05)。(3)A、B、C、D 4组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率依次为5%(1/20)、20%(4/20)、15%(3/20)和0,4组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应激性溃疡的发生率B组>C组>A组>D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中单用奥美拉唑标准剂量多发生NAB,增加奥美拉唑用药次数、剂量及联用西米替丁可以降低NAB的发生,有利于应激性溃疡的预防及患者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性溃疡 脑梗死 夜间酸突破
下载PDF
睡前加服H_2-受体拮抗剂抑制夜间酸突破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8
4
作者 潘涛 王一平 +1 位作者 刘芙成 吴宗英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06年第6期416-420,共5页
目的继2004年系统评价之后,对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抑制夜间酸突破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8种相关中文期刊和所获文献的参考文... 目的继2004年系统评价之后,对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抑制夜间酸突破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再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临床对照试验资料库、MEDLINE、EMbas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手工检索8种相关中文期刊和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全面收集全世界关于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抑制夜间酸突破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并按照Cochrane协作网的方法进行系统评价。结果仅有2篇随机对照交叉试验包括32例受试者符合纳入标准,由于这2个研究在设计及药物的剂量和疗程存在较大差别,无法进行Meta分析,仅进行定性的系统评价。这2个研究对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抑制夜间酸突破的疗效没有一致性的结论。结论基于目前的证据尚不能确定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能有效抑制夜间酸突破的发生,还需要大样本、高质量,且随访时间足够的随机对照试验来提供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2-受体拮抗剂 夜间酸突破 COCHRANE系统评价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现象的治疗对策──附55例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王红 李瑜元 +2 位作者 聂玉强 沙卫红 戴寿军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539-541,共3页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夜间酸突破现象(NAB)的情况和寻求解决的措施。方法:内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55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11例。Ⅰ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晨起顿服;Ⅱ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Ⅲ组奥美拉唑40mg,每日2次... 目的:了解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夜间酸突破现象(NAB)的情况和寻求解决的措施。方法:内镜确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55例,随机分为5组,每组11例。Ⅰ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晨起顿服;Ⅱ组奥美拉唑20mg,每日2次口服;Ⅲ组奥美拉唑40mg,每日2次静脉注射;Ⅳ组在Ⅰ组用药的基础上加雷尼替丁150mg晚睡前服;Ⅴ组在Ⅱ组用药的基础上加雷尼替丁150mg晚睡前服。5组于用药治疗第五日连续24小时监测胃内pH值并作比较。结果:与Ⅰ组相比,后4组的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均显著升高(P<0.05)。夜间pH<4.0的时间百分比Ⅰ组犤3.56~60.2(32.2)犦较Ⅱ组犤0.3~23.0(4.6)犦明显增高(P<0.05)。NAB发生率,Ⅰ组(64%)明显高于其它4组(18%、0、27%、0)(均为P<0.05)。幽门螺杆菌(Hp)阴性的病人NAB发生率显著高于Hp阳性的病人(42%比17%,P<0.05)。结论: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人加大奥美拉唑剂量及在使用前者的基础上夜间睡前加服小剂量雷尼替丁,均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Hp阴性病人的NAB发生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现象 治疗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奥美拉唑 雷尼替丁 NAB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现象分析与治疗 被引量:8
6
作者 罗雁 金玉坤 陆伟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6年第6期402-404,共3页
夜间酸突破现象(NAB)是指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情况下,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上8时)胃内pH值小于4.0的时间持续超过60min,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夜间激活的质子泵数量较少、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高、幽门螺杆菌(H.pylori... 夜间酸突破现象(NAB)是指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PPI)的情况下,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上8时)胃内pH值小于4.0的时间持续超过60min,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可能与夜间激活的质子泵数量较少、夜间迷走神经兴奋性高、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以及代谢酶CYP2C19的基因类型等因素有关。NAB与酸相关性疾病密切相关,治疗对策可根据不同疾病的pH值,选择PPI联合应用H_2受体阻滞剂(H_2RA)、增加PPI剂量、调整给药方式等不同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剂 H2受体阻滞剂 幽门螺杆菌 夜间酸突破 治疗
下载PDF
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陈吉 王忠 +1 位作者 瞿启芬 高美丽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08年第3期250-252,共3页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与食管酸暴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每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其中1组睡前加服雷尼替丁150mg,疗程1周。两组治疗前后行24h食... 目的探讨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夜间酸突破(NAB)与食管酸暴露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GER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6例,每组给予埃索美拉唑20mg,每日2次,其中1组睡前加服雷尼替丁150mg,疗程1周。两组治疗前后行24h食管pH检测及食管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埃索美拉唑组,加服雷尼替丁组治疗后夜间胃pH小于4.0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7%、15%,显著低于治疗前90%、90%,后者夜间胃pH小于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前者(P<0.05)。加服雷尼替丁组NAB发生率为15.1%,埃索美拉唑组为34.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夜间食管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计34例Hp阳性中有7例(20.5%)发生NAB,而18例Hp阴性者中10例出现NAB(55.6%,P<0.05)。结论在胃食管反流中,中国人NAB发生率较低,食管酸抑制和症状控制不依赖于NAB的消除程度,NAB与Hp感染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 夜间酸突破 埃索美拉唑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的临床意义和治疗措施 被引量:9
8
作者 周鸿 吕宾 《国际消化病杂志》 CAS 2010年第5期263-266,共4页
夜间酸突破现象(NAB)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复杂,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酸相关性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控制夜间酸突破是成功治疗上消化道酸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挑战,目前对其治疗主要以每日2次PPI联... 夜间酸突破现象(NAB)在应用质子泵抑制剂的人群中有很高的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复杂,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酸相关性疾病有密切的联系。控制夜间酸突破是成功治疗上消化道酸相关性疾病的重要挑战,目前对其治疗主要以每日2次PPI联合睡前加服H2受体拮抗剂(H2RA)的方案为主,但疗效短暂。近年来对于NAB现象已有一定的认识,但仍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更多大样本的临床研究以寻求更好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 临床意义 发生机制 治疗措施
下载PDF
质子泵抑制药与组胺H_2受体阻断药联合防治夜酸突破进展 被引量:5
9
作者 刘晓伟 曾繁典 谭诗云 《医药导报》 CAS 2016年第11期1208-1211,共4页
质子泵抑制药(PPIs)虽广泛应用,仍难以控制部分患者夜间胃酸分泌高峰,易发生夜酸突破(NAB)现象,致使消化性溃疡(PU)、反流性食管病(GERD)等酸相关疾病病情反复。PPI存在日间抑酸强而夜间弱的现象,而H_2受体阻断药(H_2RA)夜间抑酸效果好... 质子泵抑制药(PPIs)虽广泛应用,仍难以控制部分患者夜间胃酸分泌高峰,易发生夜酸突破(NAB)现象,致使消化性溃疡(PU)、反流性食管病(GERD)等酸相关疾病病情反复。PPI存在日间抑酸强而夜间弱的现象,而H_2受体阻断药(H_2RA)夜间抑酸效果好,二者合用优势互补。研究表明,使用PPI并睡前加服H_2RA较单独应用PPI或H_2RA能更好地控制夜间胃酸分泌,减少或控制NAB发生。但联用效果易受多重因素影响,如个体CYP2C19的活性和H.pylori感染,抑酸药物的效应强度、给药剂量和时机等。鉴于临床合理用药需要,该文综述PPI与H_2RA联合应用防治NAB的现状及机制,逐一分析其影响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防治NAB目前倾向于PPI(标准剂量,bid,早餐前30 min和16:00时)加H_2RA(标准剂量,临睡前)为最有效方案。针对NAB患者,应根据CYP2C19基因活性和H.pylori检测结果,选用合适的PPI+H_2RA组合方案。H_2RA可考虑兼具抑酸和消化道黏膜保护作用的新一代药物拉呋替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子泵抑制药 H2受体阻断药 酸突破
下载PDF
十二指肠溃疡患夜间酸突破现象初探 被引量:2
10
作者 沙卫红 李瑜元 +2 位作者 聂玉强 戴寿军 佘庆珠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 2001年第4期22-24,共3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夜间酸突破现象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例,分别接受①每12h一次静注奥美拉唑40mg(静注1组);②每24h一次静注奥美拉唑40mg(静注2组);③每日二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口...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夜间酸突破现象及其与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随机分为三组,每组8例,分别接受①每12h一次静注奥美拉唑40mg(静注1组);②每24h一次静注奥美拉唑40mg(静注2组);③每日二次口服奥美拉唑20mg(口服组)。均用药5日并于第5天早上7.30时起连续24小时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三组的平均胃内pH、平均中位pH、夜间平均胃内pH、和夜间平均中位pH均升高,以静注1组显著高于其它二组:静注2组的夜间pH<4.0的时间占夜间监测时间的百分比(35.7%±40.3%)显著长于口服组(1.5%±1.9%)和静注2组(1.2±2.3)(p<0.05);静注2组和口服组分别有4例(50.0%)和1例(12.5%)发生NAB,而静注1组无酸突破发生;合计9例Hp阴性中4例(44.4%)发生NAB,15例Hp阳性中只有1例(6.7%)出现NAB(p<0.05)。结论十二指肠溃疡患者中,中国人的NAB发生率低,可能与国人对奥美拉唑高敏感,且Hp感染率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注 十二指肠溃疡 夜间酸突破现象 口服 患者 奥美拉唑 胃内PH HP感染 监测 HP阳性
下载PDF
雷贝拉唑单剂量口服对夜间酸突破及夜间碱化波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罗金燕 牛春燕 +2 位作者 王学勤 朱有玲 龚均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年第5期316-318,共3页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消化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AB)及夜间碱化波(NAKA)的影响。方法:开放、对照研究。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RAB)10mg(n=15)、奥美拉唑(OME)20mg(n=15)及泮托拉唑(PAN)40mg(n=10)单剂... 目的:研究雷贝拉唑对消化溃疡患者夜间酸突破(NAB)及夜间碱化波(NAKA)的影响。方法:开放、对照研究。活动期消化性溃疡病人40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给予雷贝拉唑(RAB)10mg(n=15)、奥美拉唑(OME)20mg(n=15)及泮托拉唑(PAN)40mg(n=10)单剂量口服,健康对照组20例,不服安慰剂,监测24h胃内pH。结果:RAB组NAB的pH均值(1.84±0.55)大于OME(1.15±0.31)及PAN(1.10±0.30)(P均<0.01);RAB组NAKA的持续时间(4.65±1.22)h较OME组(3.22±1.89)h及PAN组(3.15±1.92)h明显延长(P均<0.05),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同时,NAKA均值在RAB组pH(6.41±0.45)较PAN组(6.01±0.92)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RAB10mg单剂量口服能提高NAB的pH、缩短NAB时间、提高NAKA的pH及延长NAKA的持续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贝拉唑 夜间酸突破 夜间碱化波 影响 消化性溃疡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6
12
作者 黄志豪 林昱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0期136-137,共2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NAB)的疗效。方法 23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17例)与治疗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夜间酸突破(NAB)的疗效。方法 235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117例)与治疗组(118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予以对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夜间胃食管pH<4.0的中位时间百分比与NAB发生率以及食管反流症状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应用埃索美拉唑联合雷尼替丁治疗,能够明显减少患者NAB发生率,有效控制胃食管酸症状,提高临床疗效,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埃索美拉唑 雷尼替丁 胃食管反流 夜间酸突破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附30例检测报告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斌 徐少勇 +1 位作者 杜勇 宋军 《新医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9-80,共2页
目的:探讨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早、晚1次口服,其中1组睡前加服法莫替丁40 mg,疗程1周.两组治疗前后行24小... 目的:探讨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ex disease,GERD)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给予奥美拉唑20 mg早、晚1次口服,其中1组睡前加服法莫替丁40 mg,疗程1周.两组治疗前后行24小时食管和胃pH检测及食管症状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奥美拉唑组、加服法莫替丁组治疗后夜间胃的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分别为32%、10%,显著低于治疗前95%、95%(均为P<0.05);后者夜间胃的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显著低于前者(P<0.05);加服法莫替丁组夜间酸突破发生率为33%,奥美拉唑组为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服法莫替丁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分别为19(7~41)、12(4~27),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奥美拉唑组则分别为20(7~41)、13(4~27),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前后的夜间食管pH小于4的中位时间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夜间酸突破是一种用很强的抑酸治疗也不能良好控制的胃孤立现象;食管酸暴露和症状控制不依赖于夜间酸突破的消除程度,可能依赖于控制反流的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 食管 法莫替丁 服法 暴露 临床意义 治疗前 差异 程度 百分比
下载PDF
埃索美拉唑干预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酸突破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董雪梅 夏时海 +1 位作者 周秀 曹占良 《武警医学》 CAS 2006年第5期351-353,共3页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干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GERD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1/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d;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干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GERD)的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之间的关系。方法GERD患者随机分为5组,每组10例,分别接受:A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1/d;B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d;C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早1次,口服高舒达20 mg,晚1次;D组:口服埃索美拉唑40 mg,2/d,睡前口服高舒达20 mg,1次;E组:口服高舒达20 mg,2/d。均用药7 d并于第7天早上8时起连续24 h监测其胃内pH值。结果5组患者的平均胃内pH值、平均中位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和夜间平均中位pH值均有不同程度升高,B、C、D组升高明显,显著高于A、E组(P<0.05);A、E组夜间pH<4.0的时间占夜间监测时间的百分比显著高于B、C、D组(P<0.05);埃索美拉唑2次用药组仅有1例NAB发生(2.0%),显著低于1次用药组(P<0.05)。结论GERD患者NAB的发生与埃索美拉唑剂量、用药方法、是否加用高舒达及Hp感染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夜间酸突破 埃索美拉唑 高舒达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的影响 被引量:2
15
作者 莫非浩 刘达云 吴曙粤 《内科》 2008年第4期586-589,共4页
关键词 酸突破 胃食管反流病 质子泵抑制剂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 被引量:1
16
作者 翟真真 王春梅 吴战军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7期55-57,共3页
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NAB)是litPeghini^[1]等学者于1998年提出,指在应用PPI的情况下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上8时)胃内pH〈4R持续时间超过60min的现象。十余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现象的临床意义、发生率、... 夜间酸突破(nocturnal acid breakthrough,NAB)是litPeghini^[1]等学者于1998年提出,指在应用PPI的情况下夜间(当晚22时至次日早上8时)胃内pH〈4R持续时间超过60min的现象。十余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对此现象的临床意义、发生率、治疗等做了大量的研究,至今在许多问题上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但NAB的发现。对指导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待我们进一步去研究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 综述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现象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骢 姜春萌 姜铀 《国外医学(消化系疾病分册)》 2003年第5期288-290,共3页
夜间酸突破现象在各类人群中都有着极高的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复杂,参与因素较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及人种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均有重要的相关性。NAB的存在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酸相关性疾病的症状及疗效密... 夜间酸突破现象在各类人群中都有着极高的发生率,其发生机制复杂,参与因素较多,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情况及人种的不同等诸多因素均有重要的相关性。NAB的存在与消化性溃疡出血、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等酸相关性疾病的症状及疗效密切相关。本文将对NAB发病机理、其与酸相关性疾病的关系及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 现象 分析 质子泵抑制剂 消化性溃疡出血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现象的中医病机与治疗 被引量:1
18
作者 王利 韩水军 曹继刚 《新中医》 CAS 2016年第9期1-2,共2页
夜间酸突破(NAB)现象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Hp感染等存在一定的关联。NAB的发生机制不清楚,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从五行生克、子午流注理念来讨论NAB的产生机理,并运用针灸和中药汤剂相结合... 夜间酸突破(NAB)现象的发生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与反流性食管炎、Barrett’食管、Hp感染等存在一定的关联。NAB的发生机制不清楚,至今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从五行生克、子午流注理念来讨论NAB的产生机理,并运用针灸和中药汤剂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辨证施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间酸突破 病因病机 中医疗法 子午流注 五行生克 辨证论治
下载PDF
夜间酸突破对胃食管反流病的影响机制和治疗 被引量:2
19
作者 孟凡冬 于中麟 《中国消化内镜》 2008年第9期97-100,共4页
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往往以抑酸为主体,而抑酸治疗往往又伴随一个较长的疗程。众所周知,胃酸是具有其生理作用的,长期的抑酸治疗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抑酸药物如何用?联合用药还是单独用药?剂量多少?疗程多长?这些问题为众多... 胃酸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往往以抑酸为主体,而抑酸治疗往往又伴随一个较长的疗程。众所周知,胃酸是具有其生理作用的,长期的抑酸治疗必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危害。抑酸药物如何用?联合用药还是单独用药?剂量多少?疗程多长?这些问题为众多消化科医师所困惑!也有不少读者来信来电,希望《中国消化内镜》能刊载一些如何正确使用抑酸药物的指导性文章。基于此,《中国消化内镜》邀请了多位消化领域知名专家就上述问题进行了座谈,共同提出了"适度抑酸"这一概念,并于2008年2、4、6、8、10、12期《中国消化内镜》上特辟专栏,就这一概念进行探讨和交流。此专栏拟请专家撰文与读者分享自己的临床经验,希望对广大临床医师在抑酸治疗方面能提供借鉴和帮助,同时也提供一个供广大读者讨论的平台,如广大读者在抑酸治疗方面有自己独到的看法或不同的临床心得,欢迎给编辑部来信或来电,《中国消化内镜》期待您的参与!此栏目得到了众多消化内科专家和安斯泰来制药(中国)有限公司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感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食管反流病 治疗 夜间酸突破 相关性疾病 药物 生理作用 单独用药 联合用药
下载PDF
艾普拉唑对夜间酸突破的治疗和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曹蕾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胃内pH的影响,研究其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治疗措施。方法胃镜确诊DU病人30例,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艾普拉唑10mg,每日晨起口服1次;B组:艾普拉唑20mg,每日分2次口服(晨起及下午4时);C组:... 目的探讨艾普拉唑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胃内pH的影响,研究其夜间酸突破(NAB)现象及治疗措施。方法胃镜确诊DU病人30例,分为3组,每组10例。A组:艾普拉唑10mg,每日晨起口服1次;B组:艾普拉唑20mg,每日分2次口服(晨起及下午4时);C组:艾普拉唑20mg,每日分2次口服(晨起及下午4时)+法莫替丁40mg临睡前口服。所有病人用药治疗第5天连续24小时监测胃内pH值。结果与A组pH(4.8±0.6;4.6±0.8﹚比较,B组、C组病人平均胃内pH值、夜间平均胃内pH值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夜间pH<4.0的时间百分比A组(28.4±28.9﹚明显增高﹙P<0.05)。NAB发生情况A组5例,较B组2例,C组0例明显增多(P<0.05)。结论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艾普拉唑的抑酸作用强,抑酸作用随剂量增加呈递增现象,在使用艾普拉唑基础上夜间睡前服用法莫替丁,能明显减少NAB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夜间酸突破 艾普拉唑 法莫替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