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董其美运用酸苦平肝法辨治肥胖相关高血压之经验
1
作者 毛晨晗 龙丹 +1 位作者 沈建平 王新东 《江苏中医药》 CAS 2023年第6期11-14,共4页
肥胖相关高血压患病率高,危险性大,血压控制难,且患者常伴头晕头痛、肢体倦怠乏力等不适。董其美老师认为本病以肝郁脾虚、痰湿内蕴为致病之本,肝火湿热、冲逆上扰为起病之变,提出“以味统方、酸苦平肝”的治则治法,并创制芩草平阳方进... 肥胖相关高血压患病率高,危险性大,血压控制难,且患者常伴头晕头痛、肢体倦怠乏力等不适。董其美老师认为本病以肝郁脾虚、痰湿内蕴为致病之本,肝火湿热、冲逆上扰为起病之变,提出“以味统方、酸苦平肝”的治则治法,并创制芩草平阳方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附验案1则以佐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胖相关高血压 以味统方 酸苦平肝 芩草平阳方 名医经验 董其美
下载PDF
酸苦降气法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郭建辉 冯崇廉 +3 位作者 沈文斌 陈文裕 宁卫兵 丛鹏 《吉林中医药》 2012年第12期1241-1243,共3页
目的:评价酸苦降气法(自拟酸苦降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受试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二甲双胍片500 mg/次,每日3次;阿卡波糖片50mg/次,每日3次,餐中服)... 目的:评价酸苦降气法(自拟酸苦降气汤)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受试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按简单随机法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单纯口服西药治疗(二甲双胍片500 mg/次,每日3次;阿卡波糖片50mg/次,每日3次,餐中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自拟酸苦降气汤(黄连、知母、泽泻、牡丹皮、五倍子等,日1剂,早晚分服)。分别检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结果:治疗后2组FPG、2hPG及HbA1c均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组2hPG(8周、12周)、HbA1c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结论:"气的升降"理论对揭示2型糖尿病发病机理和指导用药具有理论意义,酸苦降气法通过改善2型糖尿病患者气机升降失常而达到较理想的降糖效果,坚持应用有长期获益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苦降气法 中医病机 2型糖尿病 中医药疗法 气机升降 临床研究
下载PDF
酸苦克甘方对糖尿病大鼠胰岛β细胞形态、功能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叶翔 张太阳 汪朝振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4年第10期2437-2439,I0015,共4页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经验用中药方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β细胞形态、功能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的T2DM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中药汤剂治疗组(分常... 目的:评价临床常用经验用中药方剂对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胰岛β细胞形态、功能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将小剂量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的T2DM动物模型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中药汤剂治疗组(分常规剂量组与高剂量组),治疗4周,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空腹血清胰岛素、C肽,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治疗后光镜下观察胰岛细胞组织。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空腹血糖、血清胰岛素均有有不同程度下降,其中常规组较高剂组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C肽均有升高,其中常规剂量组上升较明显。与盐水模型组相比,常规组及高剂组ISI呈上升趋势。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治疗组胰腺组织胰岛细胞数量及炎症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酸苦克甘方能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的T2DM动物模型的空腹血糖及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并能增加C肽值,增加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功能。使胰岛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炎性细胞明显减少,可以促进胰岛β细胞再生和修复,延缓或阻止胰岛β细胞的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苦克甘方 2型糖尿病 链脲佐菌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酸苦克甘方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4
作者 汪朝振 张太阳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71-72,共2页
目的:探讨酸苦克甘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发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待模型成功后,再用酸苦克甘方治疗,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常规剂量组、中... 目的:探讨酸苦克甘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发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待模型成功后,再用酸苦克甘方治疗,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常规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后3组分别给药4周后,分别测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各组数据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D和生理盐水组B组相比较,中药常规剂量组A1和中药高剂量组A2的FBG、FINS均有下降趋势(P<0.05),ISI呈上升趋(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酸苦克甘方可以提高大鼠的ISI,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苦克甘方 2型糖尿病 WISTAR大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酸苦涌泄”及其治痰作用初探
5
作者 谭子屹 王鼎 +1 位作者 余涛 薛汉荣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12期17-19,共3页
“酸苦涌泄”出自《素问》,历代医家对其解读虽多,但仍未能尽释,多以酸苦为阴而有呕吐泄泻之用为论。本文基于原文及古今医家见解,综合分析探讨,提出“酸苦涌泄”应为酸、苦味药具有诱导气机向上、向下、向外,给邪气以出路从而使之排出... “酸苦涌泄”出自《素问》,历代医家对其解读虽多,但仍未能尽释,多以酸苦为阴而有呕吐泄泻之用为论。本文基于原文及古今医家见解,综合分析探讨,提出“酸苦涌泄”应为酸、苦味药具有诱导气机向上、向下、向外,给邪气以出路从而使之排出体外的作用。拓展其含义,扩充酸味药作用,加强医者对祛邪途径的重视,探讨“酸苦涌泄”的治痰作用,主以调气机,开出路,助痰排出,从而为“痰”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苦涌泄 学术探讨
下载PDF
酸苦克甘方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汪朝振 叶翔 张太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4年第4期154-155,共2页
目的探讨酸苦克甘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发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待模型成功后,再用酸苦克甘方治疗,随机分成四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中药常规剂量组... 目的探讨酸苦克甘方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用链脲佐菌素诱发以胰岛素抵抗为主的2型糖尿病,待模型成功后,再用酸苦克甘方治疗,随机分成四组:模型对照组、生理盐水组、中药常规剂量组、中药高剂量组,后三组分别给药四周后,分别测空腹血糖、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观察各组数据的改变。结果与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相比较,中药常规剂量组和中药高剂量组的FBG、FINS均有下降趋势(P<0.05),ISI呈上升趋势(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酸苦克甘方可以提高大鼠的ISI,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大鼠的空腹血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苦克甘方 2型糖尿病 WISTAR 大鼠 胰岛素抵抗
下载PDF
酸苦合化熄内风
7
作者 白坤信 《陕西中医函授》 1991年第3期4-5,共2页
用临床验案两则,说明“酸苦合化”为主,是平熄内风的有效法则。此法可使苦寒直泻肝火而无刚燥伤阴之弊,酸苦可达柔肝生津而无恋邪之患的目的,临床用之,甚为有效。
关键词 内风酸苦合化 平肝熄风
下载PDF
叶天士酸苦泄热法探讨 被引量:14
8
作者 彭草云 阮月芳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089-1090,共2页
叶天士将酸苦泄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中,对相关的23个病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主要应用于肝犯胃,暑(暑湿),疟,泄泻、痢、便血,虫、痞等方面。酸苦泄热法有以下3个特点:1该法主要由黄芩、黄连、乌梅和白芍4味药组成,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变... 叶天士将酸苦泄热法广泛应用于各种病证中,对相关的23个病案进行分析发现,该法主要应用于肝犯胃,暑(暑湿),疟,泄泻、痢、便血,虫、痞等方面。酸苦泄热法有以下3个特点:1该法主要由黄芩、黄连、乌梅和白芍4味药组成,根据情况适当加减变化;2酸苦泄热法主要应用于肝胃不和(肝阳或肝热犯胃)及暑或暑湿、湿热为患;3其所针对的症状几乎不离胃肠道,主要有恶心、呕吐、腹胀、腹痛、泄利、便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天士 酸苦泄热法 理论探讨
原文传递
对《内经》中“酸味相佐”的理解和运用 被引量:2
9
作者 田露 肖照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559-560,共2页
《内经》中"酸味相佐"体现在酸味收敛散于诸经之热;酸味收摄肺肾之气;酸甘化阴,酸苦泄热,酸淡润渗3个方面。
关键词 《内经》 酸味相佐 酸甘化阴 酸苦泄热
下载PDF
从气机升降异常论治2型糖尿病 被引量:6
10
作者 郭建辉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2年第4期91-91,98,共2页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中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多从润肺、清里、滋肾着手。目前,中医界对T2DM的辨治大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或偏于因本虚致...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病,其中95%的糖尿病患者为2型糖尿病(T2DM)[1]。T2DM属中医"消渴"范畴。历代认识多基于肺燥、胃热、肾虚,治疗多从润肺、清里、滋肾着手。目前,中医界对T2DM的辨治大多以脏腑辨证为基础,或偏于因本虚致病,或偏于因邪实致病,或合而有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消渴 病因病机 气一元论 酸苦降气法
下载PDF
试论“酸”的“涌泄”作用 被引量:2
11
作者 党思捷 谢双峥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4期14-16,共3页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涌吐、利水泄热、生津、消散...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涌吐、利水泄热、生津、消散、利咽开音。可见打破思维定势方可全面理解酸味的作用,并更好的指导临床。因此教材中有关酸味的属性特点应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涌泄 收敛 酸苦涌泄为阴
下载PDF
乌梅酸收酸泄初探 被引量:4
12
作者 贾祥文 刘淑敏 陈宪海 《现代中医药》 CAS 2015年第1期43-44,共2页
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性酸收,少有言及酸泄者。然笔者在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时发现叶氏常运用乌梅和川连相伍治疗湿热性疾病,并称之为"酸苦泄热"。若把乌梅理解为其性酸收,二陈汤作为治痰名方,方中乌梅... 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历代医家多认为其性酸收,少有言及酸泄者。然笔者在研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时发现叶氏常运用乌梅和川连相伍治疗湿热性疾病,并称之为"酸苦泄热"。若把乌梅理解为其性酸收,二陈汤作为治痰名方,方中乌梅若用来治疗实证,似与"实者泻之"治法相悖,可见乌梅作为味酸之品,单纯理解为酸收实有不妥之处。故结合乌梅在方剂中配伍运用和叶氏验案中应用阐述乌梅实为酸泄而非酸收之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梅 酸收 酸泄 酸苦泄热
下载PDF
经方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伟洋 赵玉升 +5 位作者 张美龄 罗娟 赵金莉 钟琪 赵琰 屈会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83-685,共3页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若过度攻伐,则有伤津耗气之弊,反而不利水饮祛除。本文从酸甘养阴利水、酸苦涌泄水湿、酸辛通阳化饮三个方面阐释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应用之法度,即水盛兼见津亏、阴血不足之证,需用酸味药与甘淡利水之品相合,以养阴利水;酸味药配伍轻清上升的苦味药可涌泄在上、在表之水湿,配伍苦降之药可清泻在里之水湿;辛性走窜,易动气伤津,酸辛合用,温而不燥,使饮化津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酸味药 水饮病 配伍 酸苦涌泄 酸甘养阴利水 酸辛通阳化饮
下载PDF
吐法用药析要 被引量:3
14
作者 刘新 张国泰 杨建宇 《中国民间疗法》 2000年第8期6-6,共1页
关键词 吐法用药 中医药疗法 涌吐药 酸苦涌吐药
下载PDF
品析郁达夫小说的酒色酒味
15
作者 魏杨斌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1期92-94,共3页
郁达夫,以独特的浪漫情怀和忧郁的神采在文坛被熟知,而他的嗜酒,同样在文坛众所皆知。郁达夫小说中"酒"意象的出现频率达到82%之多,而这其中的酒色酒味是值得品析的。郁达夫小说的酒色是非理性状态下一种创作无意识和白日梦... 郁达夫,以独特的浪漫情怀和忧郁的神采在文坛被熟知,而他的嗜酒,同样在文坛众所皆知。郁达夫小说中"酒"意象的出现频率达到82%之多,而这其中的酒色酒味是值得品析的。郁达夫小说的酒色是非理性状态下一种创作无意识和白日梦的创作技法的体现,其中表达的情感早已超过了颓废气息的层面,内蕴着对于爱情的渴望,当这样对爱强烈的憧憬却遭受了现实的巨大冲击,自然地酿造了一杯酸苦的爱情之酒,这种浓郁的酸苦之味正是郁达夫生活中求爱不得的苦涩滋味,这也正是郁达夫小说的酒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郁达夫小说 酒色 酒味 无意识 酸苦
下载PDF
笑得月亮弯了腰
16
作者 刘畅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3期64-65,共2页
岳燕,网易北京虚拟社区"甜酸苦辣版"版主。
关键词 岳燕 网易北京虚拟社区 “甜酸苦辣版”版 计算机网络
下载PDF
食醋治感冒
17
作者 敏涛 《现代农业科学》 1996年第3期35-35,共1页
中医认为,食醋性温味酸苦,具有开胃、养肝、散瘀、止血、止痛、解毒、杀虫等功效。现代医学认为,食醋能消除疲劳、调节血液的酸碱平衡、帮助消化、增强肝肾功能、扩张血管、降血压、预防衰老。
关键词 食醋 预防衰老 酸碱平衡 酸苦 现代医学 降血压 流行性感冒 消除疲劳 扩张血管 肝肾功能
下载PDF
出国路上的遭遇
18
作者 董秉弟 《华人时刊》 1994年第3期20-20,共1页
不久前,旅意华侨叶先生回温州探亲,途经青田,专程到我家探望。他离开故乡8年了,跟我谈起当年一家漂洋出国途中的种种遭遇,真是咸酸苦辣,什么滋味都尝过。 以下就是叶先生自述——
关键词 叶先生 酸苦 希腊旅游 摇摇头 对我说 这一天 申请出国 除夕之夜 工艺美术品 去住
下载PDF
Oxymatrine liposome attenuates hepatic fibrosis via targeting hepatic stellate cells 被引量:27
19
作者 Ning-Li Chai Qiang Fu +4 位作者 Hui Shi Chang-Hao Cai Jun Wan Shi-Ping Xu Ben-Yan Wu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1期4199-4206,共8页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rg- Gly-Asp (RGD) peptide-labeled liposome loading oxy- matrine (OM) therapy in CCI4-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METHODS: We constructed a rat model of CCh- ...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otential mechanism of Arg- Gly-Asp (RGD) peptide-labeled liposome loading oxy- matrine (OM) therapy in CCI4-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in rats. METHODS: We constructed a rat model of CCh- induced hepatic fibrosis and treated the rats with dif- ferent formulations of OM. To evaluate the antifibrotic effect of OM, we detected levels of alkaline phospha- tase, hepatic histopathology (hematoxylin and eosin stain and Masson staining) and fibr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of matrix metallopeptidase (MMP)-2, tis- 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 (TIMP)-I as well as type I procollagen via 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 To detect cell viability and apop- tosis of hepatic stellate cells (HSCs), we performed 3-(4,5)-dimethylthiahiazo(-z-yl)-3,5-diphenytetrazoli- umromide assay and flow cytometry. To reinforce the combination of oxymatrine with HSCs, we constructed fluorescein-isothiocyanate-conjugated Arg-Gly-Asp peptide-labeled liposomes loading OM, and its targeting of HSCs was examined by fluorescent microscopy. RESULTS: OM attenuated CCh-induced hepatic fibro- sis, as defined by reducing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344.47± 27.52 U/L vs 550.69 ± 43.78 U/L, P 〈 0.05), attenuating liver injury and improving collagen deposits (2.36% ± 0.09% vs 7.70% ±0.60%, P 〈 0.05) and downregulating fibr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that is, MMP-2, TIMP-1 and type I procollagen (P 〈 0.05). OM inhibited cell viability and induced apoptosis of HSCs in vitro. RGD promoted OM targeting of HSCs and en- hance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OM in terms of serum alkaline phosphatase (272.51 ± 19.55 U/L vs 344.47 ± 27.52 U/L, P 〈 0.05), liver injury, collagen deposits (0.26%± 0.09% vs 2.36% ± 0.09%, P 〈 0.05) and downregulating fibrosis-related gene expression, that is, MMP-2, TIMP-1 and type I procollagen (P 〈 0.05). Moreover, in vitro assay demonstrated that RGD en- hanced the effect of OM on HSC viability and apoptosis. CONCLUSION: OM attenuated hepatic fibrosis by in- hibiting viability and inducing apoptosis of HSCs. The RGD-labeled formulation enhanced the targeting effi- ciency for HSCs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XYMATRINE Arg-Gly-Asp peptide Hepaticstellate cell Hepatic fibrosis Target therapy
下载PDF
Kinetics of COD Removal in a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in the Presence of 2,4,6-Trinitrophenol (Picric Acid) 被引量:7
20
作者 沈锦优 何锐 +3 位作者 王连军 韩卫清 李健生 孙秀云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6期1021-1026,共6页
An empirical model for COD removal in a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in the presence of 2,4,6-trinitrophenol (TNP) was developed, which related effluent COD to influent COD or hydraulic loading rate along the b... An empirical model for COD removal in a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BAF) in the presence of 2,4,6-trinitrophenol (TNP) was developed, which related effluent COD to influent COD or hydraulic loading rate along the bed height. The overall reaction rate for substrate biodegradation could be described as pseudo first order. The experimental data of COD removal against reactor height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parameters in the empirical model. The COD concentration at different reactor height was expressed as a function of in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and hydraulic loading rate, ln(C0/C)=0.124H/QC0^0.77 and ln(C/C0)=-5.63H/L^0.94, respectively, under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The models may be used to predict the COD removal profiles along the reactor height at different hydraulic loading rates and influent COD concentration for design, selection and sizing of BAF.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ological aerated filter empirical model picric acid BIODEGRAD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