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酸苦涌泄”及其治痰作用初探
1
作者 谭子屹 王鼎 +1 位作者 余涛 薛汉荣 《中医药通报》 2022年第12期17-19,共3页
“酸苦涌泄”出自《素问》,历代医家对其解读虽多,但仍未能尽释,多以酸苦为阴而有呕吐泄泻之用为论。本文基于原文及古今医家见解,综合分析探讨,提出“酸苦涌泄”应为酸、苦味药具有诱导气机向上、向下、向外,给邪气以出路从而使之排出... “酸苦涌泄”出自《素问》,历代医家对其解读虽多,但仍未能尽释,多以酸苦为阴而有呕吐泄泻之用为论。本文基于原文及古今医家见解,综合分析探讨,提出“酸苦涌泄”应为酸、苦味药具有诱导气机向上、向下、向外,给邪气以出路从而使之排出体外的作用。拓展其含义,扩充酸味药作用,加强医者对祛邪途径的重视,探讨“酸苦涌泄”的治痰作用,主以调气机,开出路,助痰排出,从而为“痰”的治疗提供新思路,提高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苦涌泄 学术探讨
下载PDF
试论“酸”的“涌泄”作用 被引量:2
2
作者 党思捷 谢双峥 《江西中医药》 2014年第4期14-16,共3页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涌吐、利水泄热、生津、消散... 从理论角度阐释"酸苦涌泄为阴",如何达到"涌泄"的作用。通过参考古籍、现代研究成果并结合临床实际,进行分析讨论。认为酸味收敛是中医教学中人为造成的思维定势,酸味不仅能收能敛,亦能涌吐、利水泄热、生津、消散、利咽开音。可见打破思维定势方可全面理解酸味的作用,并更好的指导临床。因此教材中有关酸味的属性特点应该修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收敛 酸苦涌泄为阴
下载PDF
经方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中的应用探析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伟洋 赵玉升 +5 位作者 张美龄 罗娟 赵金莉 钟琪 赵琰 屈会化 《环球中医药》 CAS 2021年第4期683-685,共3页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 经方配伍严谨,组方谴药,丝丝入扣。关于酸味药,后世多认为其功效为收敛固涩,然从《神农本草经》对酸味药功效记载,可看出酸味药多未阐明收涩作用,且本身多数具有利水功效,故经方中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并非起酸收功用。痰饮水湿亦津液所化,若过度攻伐,则有伤津耗气之弊,反而不利水饮祛除。本文从酸甘养阴利水、酸苦涌泄水湿、酸辛通阳化饮三个方面阐释配伍酸味药于水饮病应用之法度,即水盛兼见津亏、阴血不足之证,需用酸味药与甘淡利水之品相合,以养阴利水;酸味药配伍轻清上升的苦味药可涌泄在上、在表之水湿,配伍苦降之药可清泻在里之水湿;辛性走窜,易动气伤津,酸辛合用,温而不燥,使饮化津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方 酸味药 水饮病 配伍 酸苦涌泄 酸甘养阴利水 酸辛通阳化饮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