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酸铜电镀液中硫代丙烷磺酸钠
1
作者 孙文慧 秦宇媚 +1 位作者 罗富智 蒋军 《化学分析计量》 CAS 2023年第9期58-62,共5页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酸铜电镀液中硫代丙烷磺酸钠光亮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和3-巯基-1-丙烷磺酸钠(MPS)为标准样品,以配置喷射流电喷雾离子源三重四级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测试仪器,采用... 基于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建立了酸铜电镀液中硫代丙烷磺酸钠光亮剂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以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SPS)和3-巯基-1-丙烷磺酸钠(MPS)为标准样品,以配置喷射流电喷雾离子源三重四级杆的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为测试仪器,采用C_(18)反相色谱柱,乙酸铵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采用硫酸水溶液配制不同浓度梯度的SPS和MPS混合标准溶液,以标准样品的母离子和子离子作为定性定量离子,分别建立SPS和MPS的标准工作曲线,两者的质量浓度在0.05~2 mg/L范围内,标准工作曲线的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9,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96.8%~106.7%,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2.0%(n=6),聚二硫二丙烷磺酸钠和3-巯基-1-丙烷磺酸钠的检出限分别为0.0030、0.0036 mg/L,定量限分别为0.0100、0.0120 mg/L。该方法可应用于电镀工厂对电镀液中微量硫代丙烷磺酸钠光亮剂的检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铜电镀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聚二硫二丙烷磺 3-巯基-1-丙烷磺
下载PDF
酸铜电镀阳极面积对脉冲电镀铜效率的影响
2
作者 陈正军 莫晓锰 +2 位作者 严东华 舒平 李洪斌 《印制电路信息》 2023年第3期24-29,共6页
酸铜脉冲电镀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槽液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镀铜效率逐渐下降。通过对药水浓度、设备阳极和阳极膜状况的分析,经过一系列现场检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终确定阳极磷铜球的面积和大小规格与镀铜效率有密切联系。结果明... 酸铜脉冲电镀在生产过程中,随着槽液使用时间的不断延长,镀铜效率逐渐下降。通过对药水浓度、设备阳极和阳极膜状况的分析,经过一系列现场检查,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最终确定阳极磷铜球的面积和大小规格与镀铜效率有密切联系。结果明示:对于不同大小规格的阳极磷铜球,其阳极面积变化对镀铜效率的显著影响;在生产不同类型尺寸的板件时,相比大直径的阳极磷铜球,小尺寸的阳极磷铜球阳极面积更能保证阴阳极面积比,不会显著导致镀铜效率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脉冲电镀 阳极磷 阳极面积 电镀效率
下载PDF
过冷水动态制冰冷冻法处理酸铜电镀废水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栋 张朝升 +1 位作者 荣宏伟 苟思宇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97-101,108,共6页
电镀中常用的酸铜工艺的水洗废水为强酸性,pH值超过了反渗透膜允许的范围,无法应用反渗透法进行浓缩回用于电镀槽。为此,采用全新的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对酸铜工艺电镀水洗废水进行冷冻法处理。结果表明,一次冷冻结晶冰融水的溶质去除... 电镀中常用的酸铜工艺的水洗废水为强酸性,pH值超过了反渗透膜允许的范围,无法应用反渗透法进行浓缩回用于电镀槽。为此,采用全新的过冷水动态制冰技术,对酸铜工艺电镀水洗废水进行冷冻法处理。结果表明,一次冷冻结晶冰融水的溶质去除率超过90%,可满足一级水洗槽补充水洗水的要求;二次冷冻浓缩液达到电镀槽电镀液浓度的80%,可回用于电镀槽补充电镀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冷水 动态制冰冷冻法 酸铜电镀废水
原文传递
印制电路板电镀铜颗粒缺陷的成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詹世敬 郑凡 江杰猛 《电镀与涂饰》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1期932-934,共3页
针对某印制电路板(PCB)全板电镀后出现呈规律分布的铜颗粒缺陷进行原因分析。从PCB化学沉铜和酸铜电镀两方面分析了铜颗粒的影响因素,结合PCB板镀铜的工艺流程进行对比试验,得出铜颗粒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铜颗粒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 针对某印制电路板(PCB)全板电镀后出现呈规律分布的铜颗粒缺陷进行原因分析。从PCB化学沉铜和酸铜电镀两方面分析了铜颗粒的影响因素,结合PCB板镀铜的工艺流程进行对比试验,得出铜颗粒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了铜颗粒的产生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制电路板 化学沉 酸铜电镀 颗粒缺陷 原因
下载PDF
Influence of alkylpyridinium ionic liquids on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from acidic sulfate electrolyte 被引量:3
5
作者 张启波 华一新 +1 位作者 任艳旭 陈立源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SCIE EI CAS 2013年第8期2096-2102,共7页
The effect of two alkylpyridinium ionic liquids (py-iLs) including N-butylpyridinium hydrogen sulfate (BpyHSO4) and N-hexylpyridinium hydrogen sulfate (HpyHSO4) on the kinetics of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from a... The effect of two alkylpyridinium ionic liquids (py-iLs) including N-butylpyridinium hydrogen sulfate (BpyHSO4) and N-hexylpyridinium hydrogen sulfate (HpyHSO4) on the kinetics of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from acidic sulfate solution was investigated by cyclic voltammetry and potentiodynamic polarization measurements. Results from cyclic voltammetry indicate that these py-iLs have a pronounced inhibiting effect on CuE+ electroreduction and there exists a typical nucleation and growth process. Kinetic parameters such as Tafel slope, transfer coefficient and exchange current density obtained from Tafel plots, lead to the conclusion that py-iLs inhibit the charge transfer by slightly changing the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mechanism through their adsorption on the cathodic surface. In addit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and X-ray diffraction analyses reveal that the presence of these additives leads to more leveled and fine-grained cathodic deposits without changing the crystal structure of the electrodeposited copper but strongly affects the crystallographic orientation by significantly inhibiting the growth of (111), (200) and (311) plan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pper electrodeposition ADDITIVES ionic liquids electrokinetic parameter ADSORP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