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3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传统煎药工艺的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定性定量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崔业波 马晓静 +1 位作者 王丹彧 马彧 《中国医药导刊》 2023年第6期580-585,共6页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据传统煎药工艺,制备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挥发油和水煎液。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为对照,对上述三者的挥发油定性鉴别;以香... 目的:基于传统煎药工艺,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依据传统煎药工艺,制备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挥发油和水煎液。采用薄层色谱(TLC)法,以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为对照,对上述三者的挥发油定性鉴别;以香附对照药材为对照,对上述三者水煎液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生香附、醋香附及四制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测定方法。结果:在TLC色谱图中,斑点清晰、分离度好。建立的含量分析法,香附烯酮、α-香附酮分别在0.109~1.088μg,0.044~0.444μg的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1.000),平均回收率依次为102.4%(RSD=1.8%)和102.1%(RSD=1.6%)。同一批香附中香附烯酮和α-香附酮含量呈现生香附>醋香附>四制香附的规律。结论:本方法为生香附、醋香附和四制香附质量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四制
下载PDF
醋香附炮制新法 被引量:7
2
作者 杨培民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5期315-315,共1页
关键词 中药 醋香附 炮制新法
下载PDF
某中医医院1010张中药含醋香附处方临床使用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刘特津 梅全喜 +1 位作者 杨东辉 辛晓芳 《抗感染药学》 2017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醋香附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醋香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中药房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含醋香附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用药处方1 010张,按照分类汇总的方法分... 目的:分析医院中药醋香附的临床使用情况,为临床合理有效使用醋香附提供参考。方法:通过计算机系统抽取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中药房2015年1月—2016年3月间含醋香附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用药处方1 010张,按照分类汇总的方法分析其临床使用的相关因素。结果:1 010张含醋香附中药饮片处方中,骨一科、内二科和内五科是中药醋香附用量最多的前3个科室,使用醋香附最多的患者是46~65岁的中老年人群,女性患者醋香附的使用量是男性患者的1.26倍;处方含12味中药的数量537张为最多占53.17%;处方中平均中药味数11味;与中药醋香附配伍使用频率最高的4味中药依次为川芎、白芍、延胡索和木香。结论:中药醋香附在医院临床配伍用药疗效较为显著,也是合理的,它是一味重要的中药,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醋香附 临床用药 相关因素
下载PDF
香附和醋香附HPLC特征图谱及多元统计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袁芮 张超 +3 位作者 苏彤 杨立梅 张学兰 孙秀梅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91-1994,共4页
目的建立香附和醋香附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饮片粉末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Intersil ODS-3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0 nm。运用SIMCA-P ... 目的建立香附和醋香附的HPLC特征图谱,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饮片粉末甲醇提取物的分析采用Intersil ODS-3 C18色谱柱(250 mm×4.6 mm, 5μm);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70 nm。运用SIMCA-P 13.0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结果香附的特征图谱标示出11个特征峰,在此基础上醋香附还标示出1个新的特征峰。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结果显示醋炙对香附特征图谱中化学成分的总体特征产生了显著影响;峰1为醋香附的特有峰,对区分生、醋香附饮片的贡献最大,可作为醋香附的专属性特征标识;醋炙后峰11和峰6的变化呈下降趋势,峰3的变化呈增加趋势,可作为生醋香附的差异性特征标识。归属确认出峰1为5-羟甲基糠醛,峰11为α-香附酮,还初步确定了醋香附中的5-羟甲基糠醛来源于米醋。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香附和醋香附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特征图谱 HPLC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下载PDF
HS-GC-MS法分析醋香附挥发性化学成分 被引量:7
5
作者 杨天歌 倪诗婷 +1 位作者 高旭华 陶欧 《中南药学》 CAS 2021年第5期865-869,共5页
目的通过HS-GC-MS法分析醋香附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确定顶空进样最佳参数,并结合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化学数据库(NIST14.L)对色谱结果进行对此。结果从醋香附挥发性... 目的通过HS-GC-MS法分析醋香附的挥发性化学成分。方法 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确定顶空进样最佳参数,并结合GC-MS联用技术进行成分分析。结合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局化学数据库(NIST14.L)对色谱结果进行对此。结果从醋香附挥发性成分中共检出41个成分,得出醋香附挥发性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烷烃、醇类和酮类等。结论 HS-GC-MS法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醋香附挥发性成分,为醋香附及其他具有气味中药的挥发性成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正交试验
下载PDF
川芎-醋香附药对中7种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郭丽 翟永松 +3 位作者 王敏 许永崧 龚慕辛 吴莎 《北京中医药》 2018年第3期225-229,共5页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醋香附药对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及α-香附酮7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川芎-醋香附药对中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洋川芎内酯H、洋川芎内酯A、Z-藁本内酯、丁烯基苯酞及α-香附酮7种有效成分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方法采用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甲醇(A)-0.1%甲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柱温25℃,检测波长分别为250 nm和286 nm,流速1.0 m L/min。结果 7种有效成分的线性关系良好;各成分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99.6%、98.9%、101.2%、99.4%、100.3%、99.0%,RSD分别为1.7%、1.5%、1.3%、2.3%、2.2%、1.6%、2.1%;其余方法学考察结果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川芎-醋香附药对中7种有效成分的同步测定,同时可为川芎-醋香附药对全面质量评价和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 川芎-醋香附 有效成分 质量控制
下载PDF
基于电子感官技术的醋香附饮片不同炮制程度判别及炮制终点量化研究 被引量:4
7
作者 史亚博 傅饶 +7 位作者 李铭轩 李昱 张玖捌 季德 苏联麟 毛春芹 陆兔林 梅茜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8期5003-5013,共11页
该研究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色泽与气味变化,结合DFA、PLS-DA等多种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饮片并对炮制终点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醋香附饮片明暗度L^(*)逐渐下降,红绿值a... 该研究采用CM-5型分光测色计及Heracles NEO超快速气相电子鼻分析色泽与气味变化,结合DFA、PLS-DA等多种分析方法,识别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饮片并对炮制终点进行量化。结果表明随着炮制程度的加深,醋香附饮片明暗度L^(*)逐渐下降,红绿值a^(*)和黄蓝值b^(*)先增加,炮制8 min时达到最大,随后逐渐下降,并建立了基于颜色参数L^(*)、a^(*)、b^(*)的判别模型(判别正确率98.5%),能对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进行有效区分。通过电子鼻从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中共识别得到26种气味成分,并建立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饮片DFA及PLS-DA模型,结果表明炮制8 min样品能与其他样品显著区分,以VIP>1筛选得到3-甲基呋喃、2-甲基丁醛、2-甲基丙酸、糠醛、α-蒎烯等10个气味成分为区分不同炮制程度醋香附的气味差异标志物,结合色泽及标志性气味成分变化规律确定醋香附最佳炮制时间为8 min。该研究可为醋香附炮制工艺的规范化研究及改进该饮片的质量标准提供科学依据,并为其他中药饮片炮制终点的快速识别与质量控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炮制过程 客观量化 电子鼻 色度值 差异标志物
原文传递
氧化铝陶瓷膜富集醋香附挥发油的工艺研究
8
作者 周艺 吴倩莲 +5 位作者 刘红波 张浩宇 殷会兰 朱华旭 张悦 唐志书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796-3805,共10页
目的考察100、300、800 nm和1、2μm 5种不同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分离醋香附(vinegar-processed Cyperi Rhizoma)挥发油的工艺,探索陶瓷膜用于中药挥发油分离的可行性,为实现油水混合物的规模化分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 目的考察100、300、800 nm和1、2μm 5种不同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分离醋香附(vinegar-processed Cyperi Rhizoma)挥发油的工艺,探索陶瓷膜用于中药挥发油分离的可行性,为实现油水混合物的规模化分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获得醋香附油水混合物,考察醋香附油水混合物粒径分布、平均膜孔径与稳定膜通量之间的相关性,采用化学需氧量定量评价挥发油截留率,并通过油水分离前后陶瓷膜表面宏观和溶液微观性质的变化来定性验证油水分离效果。结果2种小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平均孔径100、300 nm)在0.10~0.20 MPa压力下挥发油截油率较高,但膜通量低,且易造成膜孔堵塞;2种中等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平均孔径800 nm、1μm)在增加压力后通量显著增加,但挥发油截油率略有降低,分别在0.05 MPa和0.03 MPa时达到最佳分离效果;1种大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平均孔径2μm)在不同压力下通量均较高,但挥发油截油率较低。结论在0.05 MPa和0.03 MPa 2种压力下,800 nm和1μm孔径氧化铝陶瓷膜可实现醋香附油水混合物中挥发油成分的富集,为深入研究陶瓷膜在分离中药油水混合物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油水混合物 氧化铝陶瓷膜 膜通量 挥发油 截留率 水蒸气蒸馏法 化学需氧量
原文传递
醋制香附不同提取部位对肝郁血瘀模型大鼠的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季宁平 周莉江 +3 位作者 严鑫 卢君蓉 王世宇 傅超美 《中药与临床》 2017年第2期57-60,共4页
目的:建立具有中医证候特点的肝郁血瘀大鼠模型,探究醋香附治疗肝郁血瘀的有效物质基础,筛选其疏肝散瘀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外界随机刺激造模法及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的肝郁血瘀造模法,从体征变化、血液流变学两方面指标评价醋香附不同提... 目的:建立具有中医证候特点的肝郁血瘀大鼠模型,探究醋香附治疗肝郁血瘀的有效物质基础,筛选其疏肝散瘀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外界随机刺激造模法及盐酸肾上腺素所致的肝郁血瘀造模法,从体征变化、血液流变学两方面指标评价醋香附不同提取部位疏肝解郁化瘀的药效学差异性,筛选出最佳活性部位。结果:给药后,醋香附不同提取部位组大鼠各项指标均有所改善。体表瘀斑消散、乙酸乙酯组、乙醚组、正丁醇组能显著性降低全血切变率1的水平,乙酸乙酯组亦能显著性减低全血切变率5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石油醚组、乙醚组、正丁醇组可显著性降低血浆粘度及红细胞压积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乙酸乙酯组、水提组只能降低红细胞压积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正丁醇组、水提组可显著性降低血沉方程K值和红细胞聚集指数(与模型组比较,P<0.05);石油醚组能显著性升高全血高切还原粘度(与模型组比较,P<0.05);石油醚组、乙醚组、乙酸乙酯组、正丁醇组、水提组可显著性减低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模型组比较,P<0.05))。结论:乙酸乙酯部位及石油醚部位为醋香附疏肝散瘀的主要有效提取部位,初步认为醋香附是通过降低血液中的血浆纤维蛋白原、降低血液黏度以达到活血化瘀的功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提取部位 有效部位 活血化瘀
下载PDF
基于模式识别和遗传神经网络算法的醋香附近红外光谱等级评价和含量预测模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邱丽媛 梁泽华 +2 位作者 吴鑫雨 潘颖洁 方剑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3期3818-3830,共13页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S)技术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识别醋香附饮片等级并预测其挥发油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量的质量评价模型,为其他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醋香附的NIRS信息,并建立39... 目的基于近红外光谱(near infrared spectrum,NIRS)技术建立一种能快速准确识别醋香附饮片等级并预测其挥发油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量的质量评价模型,为其他中药材或中药饮片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醋香附的NIRS信息,并建立39批醋香附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指纹图谱,对挥发油中的α-香附酮、香附烯酮进行定量,采用相似度分析、多元统计分析、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聚类分析、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PLS-DA)、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处理数据,划分等级;利用遗传神经网络算法(GA-BPNN)将等级划分结果、α-香附酮含量、香附烯酮含量分别与NIRS信息进行拟合,建立等级预测模型和含量预测模型。结果根据主成分聚类分析法可以将醋香附划分为3个等级,其中一等品6批,二等品8批,三等品25批,PLS-DA分析结果与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一致。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了饮片等级分类经验公式P一等=exp(G1)/[1+exp(G1)]、P二等=exp(G2)/[1+exp(G2)]、P三等=1-P二等,等级预测结果和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一致。利用GA-BPNN建立的醋香附饮片等级预测模型预测准确率达89.74%,模型准确性较好;α-香附酮、香附烯酮回归模型预测集决定系数分别为0.9923、0.9697,能很好地预测醋香附挥发油中α-香附酮、香附烯酮含量。结论采用GA-BPNN所建立的基于近红外技术的醋香附饮片等级评价模型能快速准确地预测醋香附饮片等级,为醋香附及其他中药材或中药饮片质量标准的制定和等级评价模型的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挥发油 等级评价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近红外光谱 模式识别 遗传神经网络算法 Α- 烯酮 质量评价 相似度分析 多元统计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 LOGISTIC回归分析
原文传递
不同炮制方法对醋香附中主要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11
作者 李艳苹 孟辉 +3 位作者 苏海潇 宋晓 袁芮 张超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427-430,共4页
目的测定香附生品和醋香附中总挥发油的提取量以及α-香附酮、香附烯酮的含量,比较不同醋制方法对香附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方法测量香附的含水量和挥发油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 目的测定香附生品和醋香附中总挥发油的提取量以及α-香附酮、香附烯酮的含量,比较不同醋制方法对香附中挥发油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2015年版《中国药典》中的方法测量香附的含水量和挥发油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α-香附酮、香附烯酮的含量。结果与香附生品比较,不同醋香附中α-香附酮的含量均显著性降低,且醋煮蒸品<醋蒸品<醋煮品<醋炙品<生品。与生品比较,醋炙品中香附烯酮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其余3种醋制香附中的含量显著降低;香附烯酮的含量依次为:醋蒸品<醋煮品<醋煮蒸品<醋炙品≈生品。经醋制后,香附中挥发油的含量都有所降低。结论醋炙法为香附的较优醋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总挥发油 Α- 烯酮 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炙品 炮制方法
原文传递
近红外光谱技术快速测定醋香附中α-香附酮的含量 被引量:11
12
作者 曹庆玺 贾灿潮 +2 位作者 黄柳芳 刘喜乐 王东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27-32,共6页
目的:醋香附的含量测定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且未规定具体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评价指标。为解决此问题,探索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测定醋香附中具体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模型... 目的:醋香附的含量测定采用挥发油测定法,检测耗时长、操作复杂,且未规定具体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评价指标。为解决此问题,探索采用先进的检测技术测定醋香附中具体有效成分的含量,结合近红外光谱技术,建立快速、准确的定量分析模型。方法:采用HPLC检测α-香附酮的含量,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0~10min,30%~73%A;10-40min,73%~76%A;40~50min,76%~30%A),检测波长252nm;采用近红外光谱仪采集醋香附的近红外光谱图,以醋香附中α-香附酮的HPLC测量值为参考,建立偏最小二乘法(PLS)定量分析模型。结果:建立了α-香附酮定量模型,模型的内部交叉验证系数(R^2),校正均方差(RMSEC),预测均方差(RMSEP)分别为0.9875,0.0062,0.0072,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204,经验证模型平均回收率101.33%。结论:该方法检测速度快、预测结果准确,可用于快速测定醋香附中α-香附酮的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技术 醋香附 Α- 定量模型 偏最小二乘法 预测均方差 一阶导数
原文传递
正交试验法优化香附醋炙新工艺 被引量:2
13
作者 黄开云 张晓燕 杨娜娜 《中国药师》 CAS 2013年第4期543-545,共3页
目的:优选香附醋炙的烘烤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α-香附酮和稀醇浸出物的量为考察指标,加权评分,筛选醋炙香附烘烤炮制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香附粉碎过65目筛,加醋20%,浸润1 h,烘烤温度控制在40℃,充分干燥。结论... 目的:优选香附醋炙的烘烤炮制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表设计试验,以α-香附酮和稀醇浸出物的量为考察指标,加权评分,筛选醋炙香附烘烤炮制工艺的最佳条件。结果:香附粉碎过65目筛,加醋20%,浸润1 h,烘烤温度控制在40℃,充分干燥。结论:该工艺稳定可行,适合香附的醋炙加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正交试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醋制香附不同提取部位对肝郁型胃肠功能紊乱大鼠胃肠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20
14
作者 周莉江 严鑫 +4 位作者 季宁平 卢君蓉 王世宇 傅超美 郑亮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74-177,共4页
目的:筛选醋制香附疏肝理气宽中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多种外界刺激结合药物刺激方法复制肝郁型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分别观察醋制香附不同提取部位(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对模型大鼠体质量、腹围指数、胃排空、小肠推... 目的:筛选醋制香附疏肝理气宽中的有效部位。方法:采用多种外界刺激结合药物刺激方法复制肝郁型胃肠功能紊乱大鼠模型,分别观察醋制香附不同提取部位(石油醚、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水)对模型大鼠体质量、腹围指数、胃排空、小肠推进及血浆中胃动素(MTL)、胃泌素(Gas)水平的影响。结果:醋制香附各部位均能不同程度地改善肝郁型胃肠功能紊乱大鼠体质量与腹围指数。乙酸乙酯部位组、正丁醇部位组、水部位组大鼠胃肠功能显著改善,表现为胃残留率显著降低,小肠推进率显著升高(P<0.05);醋制香附各部位组大鼠血浆MTL、Gas水平显著升高(P<0.05)。结论:醋制香附不同部位对肝郁型胃肠功能紊乱模型大鼠的胃肠功能均有一定改善作用,其中水部位、正丁醇部位、乙酸乙酯部位作用较强,可初步认为是醋制香附"理气宽中"的有效部位,推测其中含有促进胃肠动力的有效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提取部位 理气宽中 胃肠运动
下载PDF
炒麦芽、蒲公英、醋制香附回乳作用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英 王丽彦 +1 位作者 李雨晴 周燕 《中华今日医学杂志》 2003年第2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炒麦芽 蒲公英 回乳作用 母乳喂养
下载PDF
不同地区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含量测定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英霞 侯立静 +3 位作者 刘青 王乐静 余会玲 武玉婷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1期59-60,共2页
目的对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50nm。结果α-香附酮在0.0042~0.033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10... 目的对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C18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70:30),柱温:30℃,检测波长:250nm。结果α-香附酮在0.0042~0.0336m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10个地区12批市售香附饮片中α-香附酮含量一般在0.06168%~0.1038%,只有上海购买的炮制品含量较低,为0.03826%。结论本研究为建立香附饮片快速、准确的质控方法,进一步完善其质量标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Α-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基于多指标响应曲面法优选醋炙香附炮制工艺及炮制终点量化研究 被引量:16
17
作者 位玉蝶 李沁 +2 位作者 宋晨鸽 陈天朝 马彦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82-992,共11页
目的将饮片质量评价的主观经验与其化学成分含量的客观指标相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炮制终点的判断进行量化。方法基于Box-Behnken设计醋炙香附炮制工艺,通过德尔菲评价对醋香附不同炮制品的外观性状进行打... 目的将饮片质量评价的主观经验与其化学成分含量的客观指标相结合,多指标、综合评价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并对炮制终点的判断进行量化。方法基于Box-Behnken设计醋炙香附炮制工艺,通过德尔菲评价对醋香附不同炮制品的外观性状进行打分,以德尔菲评价的总得分为主观评价指标,以粗纤维、α-香附酮、圆柚酮、总黄酮、5-羟甲基糠醛(5-HMF)、总挥发油的含量为客观评价指标,采用CRITIC权重赋值法将主客观指标相结合,响应面法优选醋炙香附最佳炮制工艺。通过测定饮片的物性参数与色度,建立物性参数、色度与化学成分含量之间的相关性,找到与其内在化学成分含量相关性最多的指标,并用其量化炮制终点。结果醋炙香附的最佳炮制工艺:加米醋25%,使用带刻度的喷壶均匀喷洒在药材表面,每次喷洒5 mL,喷洒12次,闷润8 h至药材内无白心,140℃炮制7 min。pH值、氧化值均与色度L^(*)、b^(*)、ΔE^(*)(L^(*)为亮度,b^(*)为黄蓝色度值,ΔE^(*)为总色值)值具有显著负相关,吸水率与L^(*)、b^(*)、ΔE^(*)值具有显著正相关;粗纤维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显著负相关,与相对密度呈显著正相关;α-香附酮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与L^(*)、b^(*)、ΔE^(*)值呈显著负相关;圆柚酮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极显著负相关,与L^(^(*))值呈显著正相关;总挥发油含量与pH值、氧化值呈显著正相关,与L^(*)、b^(*)、ΔE^(*)值呈显著负相关。结论优选的醋香附炮制工艺合理可行;推测香附在醋炙时将其pH值、氧化值分别控制在4.462~4.678、21.076 8~22.429 2,醋香附饮片整体状态即可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醋香附 炮制工艺 响应曲面法 物性参数 BOX-BEHNKEN设计 质量评价 量化 德尔菲评价 粗纤维 Α- 圆柚酮 黄酮 5-羟甲基糠醛 挥发油 CRITIC权重赋值法 色度
原文传递
浅谈中药醋制作用 被引量:1
18
作者 徐海萍 林汉钦 杨阿敏 《海峡药学》 1997年第S1期134-134,共1页
关键词 降低毒性 治疗作用 五灵脂 《金匮要略》 《雷公炮炙论》 《本草纲目》 《伤寒论》 中药炮制学
下载PDF
HPLC测定不同产地香附及醋炙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 被引量:23
19
作者 李英霞 陆永辉 +1 位作者 冯文 邢丽芹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56-58,共3页
目的:对不同产地香附及醋炙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木犀草素在0.040 8~0.367 2μg线性关系良好,r... 目的:对不同产地香附及醋炙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使用C18柱,以甲醇-0.2%磷酸水溶液(55∶45)为流动相,柱温30℃,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50 nm。结果:木犀草素在0.040 8~0.367 2μg线性关系良好,r=0.999 4。8个产地香附中木犀草素的含量以泰安产的最高,达57.35μg·g-1,除云南产的较低(17.82μg·g-1)外,其余产地均在22.00μg·g-1以上。香附炮制后木犀草素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建立了HPLC测定香附及炮制品中木犀草素含量的测定方法,并探讨了香附醋炙前后木犀草素含量的变化,为探讨香附醋炙的科学内涵提供了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犀草素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
原文传递
不同片型规格对醋炙香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武玉婷 李英霞 慈倩倩 《四川中医》 2011年第5期58-59,共2页
目的:研究不同片型规格对醋炙香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香附药材加工成不同片型,经醋炙后,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片型对醋炙香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醋炙后总黄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醋中厚片和醋薄片提高率最高,... 目的:研究不同片型规格对醋炙香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方法:将香附药材加工成不同片型,经醋炙后,以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不同片型对醋炙香附总黄酮含量的影响。结果:醋炙后总黄酮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以醋中厚片和醋薄片提高率最高,醋小粒提高率最低,醋切片比醋颗粒含量提高幅度大。结论:不同片型规格对醋制香附中总黄酮含量有一定影响,醋中厚片和醋薄片中总黄酮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厚度(或粒度) 总黄酮 含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