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醒神调形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临床研究
1
作者 马晓丽 张思雨 刘清伟 《新中医》 CAS 2023年第18期156-163,共8页
目的:观察醒神调形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并予痉挛期康复方案干... 目的:观察醒神调形针刺法联合常规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06例气虚血瘀型中风后肢体痉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3例,2组均给予控制血压及血糖、调节血脂、防止血小板聚集等基础治疗,并予痉挛期康复方案干预,观察组加予醒神调形针刺法治疗,2组均干预4周。治疗前后评定中医证候评分、上下肢痉挛状态[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分]、肢体运动功能[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测表(FMA)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检测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均方根(RMS)值、脑血管血流速度指标[大脑中动脉(MCA)、后动脉(PCA)、椎动脉(VA)、前动脉(ACA)、基底动脉(BA)]以及血管活性物质指标[血浆内皮素(ET-1)、6-酮-前列环素F1α(6-K-PGF_(1α))、血栓素B_(2)(TXB_(2))、一氧化氮(NO)]。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88.68%,对照组总有效率69.8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肢体麻木、头痛、头晕目眩、肢体颤抖、目珠震动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以上8项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上肢、下肢的痉挛状态均较治疗前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上肢、下肢痉挛状态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FMA评分、M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FMA评分、MBI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RMS值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肱二头肌、股四头肌的表面肌电RMS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MCA、PCA、ACA、BA、VA均较治疗前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MCA、PCA、ACA、BA、VA均快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血清ET-1、TXB_(2)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血清NO、6-K-PGF_(1α)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ET-1、TXB_(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血清NO、6-K-PGF_(1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疗法和康复方案的基础上加用醒神调形针刺法治疗中风后肢体痉挛可有效缓解患肢的痉挛状态,提高患侧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提升脑血管血流速度,改善脑部血液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后肢体痉挛 气虚血瘀证 醒神调形针刺法 运动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脑血管血流速度 血管活性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