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097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称协同开采人工矿柱失稳的突变理论分析 被引量:30
1
作者 陈庆发 古德生 +1 位作者 周科平 苏家红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338-2342,共5页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顶板-人工矿柱协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组合结构的变形协调机制,推导人工矿柱压缩量关系式;基于突变理论,构建人工矿柱突发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失稳的充要条件力学判据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矿柱突发失... 根据材料力学理论,建立顶板-人工矿柱协同作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组合结构的变形协调机制,推导人工矿柱压缩量关系式;基于突变理论,构建人工矿柱突发失稳的尖点突变模型,导出失稳的充要条件力学判据表达式。研究结果表明:人工矿柱突发失稳与刚度比k、介质均匀性系数m具有密切相关性;改变人工矿柱的力学参数和几何参数,可在一定程度上调控顶板的稳定性,这可为采空区应力环境再造和人工矿柱的科学设计提供基本力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工程 协同开 空区 人工矿柱 失稳 尖点突变模型
下载PDF
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与对策 被引量:2
2
作者 毛桂平 杨青成 《临床输血与检验》 CAS 2010年第1期63-64,共2页
关键词 采人 职业倦怠 对策
下载PDF
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量表应用于血站外采人员人格特征及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王海红 傅海军 +1 位作者 李浩孺 金秀国 《中国输血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02-1304,共3页
目的了解血站外采人员的人格特征,为外采人员的配置、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16PF)量表,在浙江省5家中心血站123名采供血岗位外采人员(临床、护理、检验专业)中展开调查,并就不同岗位、是否担任职务、是... 目的了解血站外采人员的人格特征,为外采人员的配置、选拔和培训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评(16PF)量表,在浙江省5家中心血站123名采供血岗位外采人员(临床、护理、检验专业)中展开调查,并就不同岗位、是否担任职务、是否受过奖励、工龄、职称、学历等6个选项做比对。结果采血岗和初筛岗人员比较,4种人格因素"乐群性"、"聪慧性"、"敏感性"、"忧虑性"的得分分别为5.54±1.84 vs 4.75±1.52,6.14±1.86 vs4.58±2.22,6.25±1.59 vs 4.75±1.60,5.30±1.55 vs 6.02±1.62(P<0.05);是否担任职务者比较,3种人格因素"稳定性"、"恃强性"、"敢为性"的得分分别为4.59±0.38 vs 3.83±0.13、3.79±0.39 vs 3.83±0.15、5.25±0.37 vs 4.31±0.14(P<0.05);是否受过奖励者比较,4种人格因素"恃强性"、"兴奋性"、"敏感性"、"忧虑性"的得分分别为5.17±1.65vs 5.88±1.31、6.24±1.91 vs 5.61±1.29、5.48±1.72 vs 4.94±1.10、5.31±1.65 vs 6.19±1.46(P<0.05);工龄等比较年龄越小创造能力越强(P<0.05)。结论 16PF量表应用于血站外采人员的人格特征识别,效果较好,可为血站采供血岗位人员的配置、培训和选拔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外采人 人格特征 卡特尔人格因素测评 供血机构
下载PDF
满族采人参生产中的信仰文化
4
作者 李爽 《满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5-80,共6页
采参是满族传统的采集生产活动,在采参过程中所形成的信仰文化非常丰富,是采参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些从原始渔猎时代延续而来的信仰文化不仅满足了满族采参人的精神需求,也确保了采参活动的规范性、整体性。
关键词 满族 采人参习俗 信仰文化
下载PDF
外采人员职业倦怠自我心理调控及社会支持的探讨
5
作者 赵予 彭兆梅 《中国医药指南》 2012年第8期295-296,共2页
通过对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分析。探讨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预防方法:①自我心理调控;②调动社会支持;③对社会支持的利用等。
关键词 采人 职业倦怠 自我心理调控 社会支持
下载PDF
血站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6
作者 宋润琴 《中国医药科学》 2012年第11期145-145,177,共2页
目的探讨血站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血站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职业因素、个人因素、报酬因素和生活压力是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可采取加强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加强... 目的探讨血站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对血站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策略。结果职业因素、个人因素、报酬因素和生活压力是外采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可采取加强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组织氛围,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等策略进行预防。结论缓解血站外采人员的职业倦怠状况,可提高血站的总体形象,使工作质量和身心健康同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站 职业倦怠 采人 应对策略
下载PDF
露天转地采人工境界矿柱法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路峰 尤春安 +3 位作者 栾武臣 杜文 赵坤 吕孝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40-44,共5页
通过ANSYS数值模拟强度折减法,分析了归来庄金矿采用人工境界矿柱法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对比了在人工境界矿柱构建之前、构建过程中和构建之后的边坡稳定性,表明人工境界矿柱具有良好的支撑作用,对归来庄金矿边坡稳定起到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 边坡 稳定性 人工境界矿柱 露天转地
下载PDF
露天转地采人工境界矿柱构建过程中边坡监测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栾武臣 尤志嘉 +3 位作者 路峰 赵坤 杜文 吕孝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4期16-20,共5页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性是矿山生产的安全保证。归来庄金矿采用留设一定厚度的境界矿柱来实现露天开采安全平稳过渡到地下开采。针对归来庄金矿的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形态以及监测目的,提出了以GPS为主的动态变形监测,并结合AN... 露天转地下开采过程中,边坡稳定性是矿山生产的安全保证。归来庄金矿采用留设一定厚度的境界矿柱来实现露天开采安全平稳过渡到地下开采。针对归来庄金矿的工程地质条件、边坡形态以及监测目的,提出了以GPS为主的动态变形监测,并结合ANSYS数值模拟验证该边坡监测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分析得出:境界矿柱形成对边坡有一定支撑作用,边坡整体变形缓慢,符合边坡变形一般规律;27-31线变形量大,应对其进行重点监测,避免边坡滑塌造成的安全事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监测 露天转地 人工境界矿柱 全球定位系统 边坡稳定性预测
下载PDF
采动力学与岩层控制关键理论及工程应用 被引量:4
9
作者 宋振骐 文志杰 +2 位作者 蒋宇静 蒋金泉 石永奎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35,共20页
研究岩体采动力学响应和岩层控制技术对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理论基础。矿山岩体灾害(围岩变形、冲击地压等)频发,其形成-演化-发生全过程与采动力演化分布、岩层运动、开采扰... 研究岩体采动力学响应和岩层控制技术对促进煤炭安全高效开采、保障能源稳定供给具有重要意义,是实现煤炭资源科学开采的理论基础。矿山岩体灾害(围岩变形、冲击地压等)频发,其形成-演化-发生全过程与采动力演化分布、岩层运动、开采扰动和能量演化密切相关。基于实用矿山压力控制理论,提出并阐述了采场岩层控制进展与控制准则,建立了定量分析的力学模型和设计方法,发展了针对性的岩体灾害控制技术,并创新研制了配套试验研究装备。采动力学与岩层控制理论将岩层控制分为采场岩层控制和巷道围岩控制;提出控制或利用采动岩层运动改变致灾条件,给出“给定变形”和“限定变形”准则;调控“3S”因素准则(围岩应力环境、围岩结构属性、围岩支护结构)改变围岩自稳能力。以岩体灾害控制为目标,提出了以“应力主控”为核心的释能主控技术;建立了岩体灾害控制大小原理和弱面判据(安全系数K、冲击危险性系数U);研发了采场矿压机械模拟试验系统、采动力试验系统和蠕变及动力扰动冲击加载试验系统,实现了实验室尺度还原采动力作用下岩体变形-破裂-运动过程,为研究采动力作用下岩体力学响应提供了试验装备;分别从采场岩层控制、地质软岩巷道控制、工程软岩巷道控制及冲击地压控制4个方向进行了工程案例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在工程应用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岩层控制 岩体灾害 “3S”因素 弱面判据 试验系统研发
下载PDF
稠油热采井射孔孔眼应力分析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
10
作者 梁疆岭 杨洪 +3 位作者 苏宏益 林铁军 赵朝阳 但晗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52-158,共7页
针对稠油热采井生产过程中,射孔井段套管频繁出现损伤断裂的问题,基于弹塑性和热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注汽—焖井—生产过程射孔套管有限元热力学耦合模型,对各阶段射孔套管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不同射孔参数下射孔套管... 针对稠油热采井生产过程中,射孔井段套管频繁出现损伤断裂的问题,基于弹塑性和热力学理论,采用有限元方法建立注汽—焖井—生产过程射孔套管有限元热力学耦合模型,对各阶段射孔套管应力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开展不同射孔参数下射孔套管强度影响规律分析。研究表明:生产过程中射孔孔眼位置出现明显应力集中现象,在温差及内外压差等共同作用下,注采前期套管应力最大可达498.16 MPa,并逐渐产生塑性失效现象,当注采作业完成时,套管塑性失效现象最严重;随着射孔相位角增大,射孔密度对Mises应力值的影响逐渐减小,而套管孔眼最大应力与射孔相位角成反比关系。该研究对延长稠油热采井射孔套管使用年限和保障正常生产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稠油热 套管损伤 射孔孔眼 套管强度 应力集中
下载PDF
深井松软围岩煤巷采动增跨效应及防控技术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方田 刘超 +2 位作者 翟景辉 张洋 牛滕冲 《采矿与岩层控制工程学报》 E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76-86,共11页
针对深井松软煤巷围岩变形严重、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城郊煤矿LW21106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采动巷道增跨模型,揭示了采动增跨效应演化机理。通过构建巷道顶板横纵弯曲梁模型,指出顶板横向受力、巷道等效跨度、煤岩强度是... 针对深井松软煤巷围岩变形严重、巷道支护困难等问题,以城郊煤矿LW21106工作面沿空巷道为工程背景,建立了采动巷道增跨模型,揭示了采动增跨效应演化机理。通过构建巷道顶板横纵弯曲梁模型,指出顶板横向受力、巷道等效跨度、煤岩强度是巷道围岩损伤破坏的主控因素,提出了采动增跨效应防控对策并进行工业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受采动影响,巷道经历“初始围岩稳定—围岩裂隙发育扩展—围岩剪切破坏加剧—等效跨度增加”过程;巷道顶板最大正应力与应力集中系数、顶板等效跨度、巷道断面尺寸及埋深成正相关关系;巷道顶板在高应力环境下易发生拉剪破坏,增加顶板锚索数量以及锚索预紧力有利于增强顶板初期完整性。基于巷道变形破坏主控因素,提出“围岩加固–卸压–强化支护”协同防控策略;针对现场条件,采用煤柱侧向切顶+注浆加固并对破碎区域补充锚索强化支护的防控技术。现场监测结果表明,煤柱帮最大移近量为18.89cm,顶板下沉量为25.86cm,两帮移近量为29.65 cm,有效控制了煤巷围岩变形,为深井松软围岩巷道变形控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井 松软围岩 动增跨效应 主控因素 协同防控
下载PDF
基于投影寻踪模型的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评价方法 被引量:2
12
作者 刘晨 冯其红 +2 位作者 何逸凡 张先敏 周文胜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7-144,共8页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 影响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因素极其复杂,且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异明显,常规方法多以剩余油饱和度或剩余油储量丰度等单一指标评价剩余油潜力,难以有效指导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在充分考虑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影响因素的基础上,综合表征储层非均质性、剩余油可采储量规模、水淹状况以及油水分流能力的差异,构建了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指标体系,并考虑不同指标对剩余油可采潜力控制程度的差异,将加速遗传算法与投影寻踪模型相结合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客观权重,从而构建了剩余油可采潜力指数,形成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新方法。以渤海Q油田南区主力产层NmIL砂体为例,开展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可采潜力量化评价,结果表明,新方法可综合表征不同区域位置的储层物性、可采储量丰度和油水分流能力对剩余油可采潜力的影响,实现了主力产层NmIL砂体剩余油可采潜力分布的差异化定量评价,优势可采潜力区域刻画明显,将其作为NmIL砂体下一步井网加密调整潜力区域,以精准指导加密水平井的部署,为特高含水油藏剩余油挖潜提供了一种全新的分析方法与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高含水期 剩余油 潜力指数 投影寻踪 优势潜力丰度
下载PDF
东海OBN和三维DAS-VSP数据的联合采集与处理方法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少华 苟量 +8 位作者 余刚 刘海波 张昊 曹中林 陈沅忠 何光明 吴俊军 王熙明 王艳华 《石油物探》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0-44,共15页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海洋地震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井地联合地震数据的采集,推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井地或井海联合地震勘探是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与三维DAS-VSP勘探相结合... 近年来,光纤传感技术已经应用于地面地震数据、海洋地震数据、井中地震数据和井地联合地震数据的采集,推动了光纤传感技术在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井地或井海联合地震勘探是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与三维DAS-VSP勘探相结合形成的三维立体地震勘探方法,利用井海联采的三维DAS-VSP数据,可以获得地下井周围准确的时深关系、地层速度、反褶积算子、球面扩散补偿因子、吸收衰减因子、各向异性参数和井筒周围的高分辨率构造成像,这些参数可以基于井驱处理提高陆地或海洋三维地震数据的处理质量。在中国东海某OBN数据勘探中首次开展了井下套管内铠装光缆同步采集的三维DAS-VSP数据的处理方法研究以及成像处理。首先,采用常规的三维VSP数据成像处理技术对三维DAS-VSP数据进行常规处理,具体处理流程包括:观测系统定义、预处理、初至拾取、静校正、振幅补偿、反褶积、波场分离、速度分析与建模和利用上行反射波进行井周围地层的构造成像;然后,再根据海上三维DAS-VSP数据下行多次波的特点,研发了海上三维DAS-VSP数据的下行多次波成像技术,扩展了三维DAS-VSP数据成像范围,提高了三维DAS-VSP数据成像的整体质量。与本工区早期的三维OBC数据成像结果相比,本次三维DAS-VSP数据的下行多次波成像结果表明,井周围三维构造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改进,大幅度扩展了成像范围;新采集的OBN数据和三维DAS-VSP数据的成像结果展示了更为详细和较高分辨率的构造成像,基于新的成像资料,对储层顶部和储层内流体的识别与追踪变得更加容易和清晰。井海联采技术生产效率高且成本低,既能快速获得三维DAS-VSP数据及成像,还能对三维海洋地震数据进行井驱提高分辨率处理。此外,三维OBN或OBC数据和三维DAS-VSP数据还能够进行融合处理,实现井地或井海同步采集数据的联合偏移成像,可以大幅度提高三维海洋地震数据的成像品质,值得在有条件的地方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纤 分布式 DAS-VSP OBN OBC 多次波偏移
下载PDF
基于开采高度对工作面覆岩裂隙演化影响的钻孔瓦斯抽采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赵洪宝 高璐 +3 位作者 程辉 荆士杰 王乐 陈超男 《矿业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35-445,共11页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对层间瓦斯运移起主导作用,研究覆岩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对于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至关重要。以甘肃省魏家地矿西2107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模拟软件建立不同采高的数值模型,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工作面覆岩近... 采动覆岩裂隙演化规律对层间瓦斯运移起主导作用,研究覆岩裂隙发育分布规律对于提高瓦斯抽采效率至关重要。以甘肃省魏家地矿西2107综采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采用UDEC模拟软件建立不同采高的数值模型,利用分形几何理论分析了工作面覆岩近场裂隙演化与不同开采高度的关系,确定了钻孔瓦斯抽采最优工作面高度,并通过理论经验公式、覆岩裂隙窥视情况与现场瓦斯抽采结果对其验证。结果表明:采动裂隙总数随着采高增大而增大,但不同阶段增大的幅度皆不相同,覆岩裂隙不断向覆岩四周呈“伞状”发育;不同开采高度的工作面覆岩近场裂隙均经历产生、扩张贯通、压实稳定的3个阶段,且采高越大,压实区范围越小,适当增加采高,有助于提高覆岩瓦斯抽采效果;当采高选择4 m时,顶板裂隙在位于10 m与40 m位置处的裂隙发育密度与范围均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该区域与布置高、低巷双位一体的协同抽采巷最佳位置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斯抽 裂隙发育 数值模拟 分形效应
下载PDF
采动岩体损伤与断层冲蚀协同致灾时空演化机制 被引量:2
15
作者 姚邦华 李硕 +4 位作者 杜锋 李振华 张勃阳 曹正正 王戈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212-2221,共10页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向深部延伸,断层突水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基于采动诱发断层突水相关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采动岩体损伤破裂−破碎岩体(断层)冲蚀协同致灾的突水概念模型,推导了2种介质的渗透性演化方程,系统性构建了工... 随着我国煤矿开采向深部延伸,断层突水成为威胁煤矿安全生产的重大灾害之一。基于采动诱发断层突水相关研究成果,笔者提出了采动岩体损伤破裂−破碎岩体(断层)冲蚀协同致灾的突水概念模型,推导了2种介质的渗透性演化方程,系统性构建了工作面采动破坏与断层内部颗粒冲蚀协同致灾力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了采动岩体变形破坏、断层内颗粒运移以及渗流通道演化特征,系统性阐释了采动诱发断层突水的渗流灾变时空演化机制。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工作面不断推进,底板采动岩体损伤场与断层冲蚀裂隙相连通,形成了含水层—断层—采动裂隙—工作面的渗流路径,并随着冲蚀时间增加,最终发展成为数条优势导水通道,造成工作面涌水量的急剧增大并发生滞后突水。②随着渗流时间增加,断层内部涌水量、裂隙开度均表现为缓变—突增—稳定3个阶段,冲蚀颗粒体积分数则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③在研究矿区地质条件下,为预防发生断层突水,可采取超前注浆或留设防水煤柱等方法,超前注浆时间应在底板裂隙带连通断层之前,若不采取注浆措施则合理防水煤柱的留设宽度不应低于20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突水 动岩体 冲蚀作用 突水通道
下载PDF
基于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的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静 崔健 +2 位作者 马诗敏 代雅建 朱巍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8-94,共7页
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 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是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开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监测预警工作的重要依据。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与频率比模型相结合构建了采空塌陷危险性评价模型(AHP-PF组合模型)。以沈阳市蒲河-清水矿区为例,考虑了地质条件、地表特征、开采条件等3方面影响因素,选取了第四纪覆盖类型、第四纪松散层厚度、地质构造复杂程度、可采煤层顶板强度指标、煤层倾角、地表沉陷速率、采深采厚比、采空区叠置层数等8个评价指标,利用AHP-PF组合模型计算各指标权重及频率比,最后进行采空塌陷危险性分区。评价结果表明,采空塌陷危险性高区主要集中在采深采厚比小、沉陷速率大及目前仍在开采的区域,该区域是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让的重点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次分析法 频率比 危险性 空塌陷 蒲河-清水矿区 沈阳市
下载PDF
采前氯化钙和水杨酸处理对蟠枣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徐斌 孔娜 +2 位作者 许铭强 张平 张婷 《保鲜与加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6,共6页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_(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_(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 为探究采前处理对蟠枣果实采后贮藏品质的影响,以新疆主栽鲜食品种蟠枣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果实花期、幼果期、膨大期、着色期采用清水(CK)、10 g/L氯化钙(CaCl_(2))、100 mmol/L水杨酸(SA)和10 g/L CaCl_(2)+100 mmol/L SA进行采前喷施处理,采收后置于常温货架贮藏,每天统计果实的转红率、转红指数、腐烂率和失重率,测定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硬度和色泽等指标。结果表明:采前喷施CaCl_(2)、SA和CaCl_(2)+SA均可一定程度上抑制蟠枣的转红和腐烂,使其保持较低的失重率,使果实维持较高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和硬度,保持较好的色泽,其中,10 g/L CaCl_(2)+100 mmol/L SA采前处理效果最佳,常温货架8 d时,果实的转红率和腐烂率分别较对照低23.34个百分点和36.66个百分点,失重率仅为1.68%,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维持在21.47%,硬度为9.45 kg/cm^(2),保持较好的商品性。综上,采前喷施10 g/L CaCl_(2)+100 mmol/L SA能有效保持蟠枣采后贮藏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枣 前处理 常温货架期 贮藏品质
下载PDF
基于上覆岩层应力场和裂缝场演化的采动井套管破断特征及防控对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延河 倪小明 +1 位作者 王保玉 谭学斌 《煤炭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21-231,共11页
准确确定出煤矿采动井套管破断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能为井筒长期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以平顶山矿区的二1煤层及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方法,确定出上覆岩层离层段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分析了上覆岩层高... 准确确定出煤矿采动井套管破断特征并提出相应的防控对策,能为井筒长期稳定提供重要保障。以平顶山矿区的二1煤层及上覆岩层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计算与数值模拟软件模拟方法,确定出上覆岩层离层段应力和位移分布规律,分析了上覆岩层高度、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与应力、位移的相关性,拟合出上覆岩层高度、距工作面水平距离与应力、位移的关系式;根据研究区采动井的实际开发经验,确定出最佳布井区域下的套管主要破断类型,结合常用套管力学参数,得出“两场”演化下的套管破断位置及长度等特征;对常用的采动井局部防护技术进行总结,并提出对应的防控对策。结果表明:工作面推进过程中,上覆岩层应力呈现出“波动-线性降低”的变化规律,位移呈现出“几乎未发生变化-类双曲线型”的变化规律。最佳布井区域下的采动井套管主要以拉伸缩径和剪切破断为主,选择施加套管加强件对采动井套管进行加固。研究区地面采动井三开段采用N80套管时,需在煤层上部46 m亚关键层处、54 m软硬互层处分别加设抗拉伸套管加强件和抗剪切加强件;采用P110套管时,需在煤层上部46 m亚关键层处加设抗拉伸加强件。建议研究区地面采动井三开段均采用P110套管,增加采动井的井筒稳定性。该研究成果为平顶山矿区及相似条件下采动井预防套管破断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井 套管破断 防控对策 加强件 上覆岩层组合
下载PDF
考虑采动效应的闭坑矿井水硫酸盐污染规律 被引量:2
19
作者 齐跃明 周沛 +3 位作者 周来 蒋丹 杨雨晴 刘延卓 《煤田地质与勘探》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89-100,共12页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_(4)^(2-)作为特征污染物... 高硫煤矿闭坑后成为埋藏在地表以下深部的产酸污染场,对相邻含水层和周边环境造成了潜在危害,且因采动效应影响和矿井空间分布复杂导致相邻含水层的污染过程与污染程度评价困难。以某闭坑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SO_(4)^(2-)作为特征污染物,考虑多煤层采动裂隙对含水层结构的破坏影响,运用数值模拟技术对闭坑矿区酸性矿井水中SO_(4)^(2-)污染迁移特征进行研究,并分析流体扩散系数对含水层污染物运移的影响。结果表明:SO_(4)^(2-)在二叠系童子岩组砂岩含水层中水平迁移面积随时间增大而增大,增大速率逐渐减小,垂向渗透系数扩大10倍,空间变异性增强;闭坑5、10、15a后,最大水平迁移距离分别为215、414、612m,最大垂向迁移距离分别达到50、65、70m;而扩散系数越大,产酸时间越长,SO_(4)^(2-)迁移距离和污染范围将随之增大,相较于水平方向,垂向上SO_(4)^(2-)浓度变化对扩散系数的敏感度更高。基于模拟结果,结合闭坑矿区实际条件,针对性提出了“源头减量-过程阻断-末端治理”的综合防控与治理方案。研究结果将为该闭坑煤矿酸性矿井水污染治理与防控提供理论基础,也为其他同类矿井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闭坑煤矿 酸性矿井水 硫酸盐 导水裂隙带 动效应 综合防控
下载PDF
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动力响应离散元数值模拟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任连伟 王自强 +2 位作者 邹友峰 顿志林 杨文府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5,共11页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 目的高速铁路穿越采空区场地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为探讨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的动力响应规律,方法利用3DEC离散元软件建立17组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路基数值模型,分析不同列车荷载作用下路基内部的沉降变形和动应力分布规律,对比分析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路基内部动力响应的分布差异,分析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对动力响应分布规律的影响。结果与无砟轨道相比,有砟轨道路基内部的动应力幅值明显更高,但其动应力的衰减速率也更高;动应力、动位移的时程曲线沿着路基深度方向出现不断增大的相位差;路基内部动位移幅值随着荷载作用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大,但增大的速度不断降低,动应力幅值基本保持不变;动应力、动位移幅值与列车轴重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随着轴重增加而线性增大;采空区开采宽度、厚度越大,列车荷载造成的动位移幅值也越大,但当开采宽度大于一定数值后,动位移幅值反而出现减小趋势。结论列车荷载、路基轨道类型和采空区场地的差异都会对路基内部的动力响应分布情况产生影响,研究结果可为采空区场地高速铁路的安全运行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区场地 高速铁路路基 动应力 动位移 离散元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