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信阳红茶采制技术
- 1
-
-
作者
宋琪
庸安磊
秦祖海
-
机构
信阳市平桥区农经站
信阳市平桥区农技站
信阳市种子管理站
-
出处
《种业导刊》
2023年第2期45-48,共4页
-
文摘
为优化豫南茶区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茶叶资源、促进茶农增收,研制、生产信阳红茶。鲜叶采摘、萎凋、揉捻和发酵等是信阳红茶的高效采制技术,生产出的信阳红茶色、香、味俱全,适合信阳环境,值得推广。
-
关键词
信阳红茶
采制技术
鲜叶采摘
萎凋
揉捻
发酵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英红九号金毛茶采制技术
被引量:3
- 2
-
-
作者
黄国资
赖兆祥
-
机构
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1年第11期25-26,共2页
-
文摘
英红九号品种系广东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采用无性系选种技术育成的优质高产的大叶早芽良种,品种芽叶粗壮多毫,产量对照云南大叶增产29.76%,亩产干茶200kg以上。2007年起用英红九号一芽一叶初展鲜叶作原料,研究配套工艺技术,开发出英红九号金毛茶红茶,该产品的品质为外形紧结秀直、金黄色、毫多、锋苗好;香气甜香馥郁毫香显、汤色橙红明亮、滋味甜醇爽滑。目前该类产品价格每公斤2000元以上,产品供不应求。现将英红九号金毛茶采制技术介绍如下。
-
关键词
英红九号
采制技术
金黄色
毛茶
广东省农科院
配套工艺技术
产品价格
茶叶研究所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漳平水仙茶饼采制技术概述
被引量:4
- 3
-
-
作者
张文锦
朱留刚
孙君
-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14年第4期43-47,共5页
-
基金
农业部福建茶树及乌龙茶加工科学观测实验站建设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专题(201303094-08)
+2 种基金
福建省科技计划重大专项课题(2012NZ0002)
2014年度福建省公益类科研专项优势领域项目(2014R1101014-3)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创新团队专题
-
文摘
水仙茶饼属于乌龙茶类中的紧压茶,是漳平县最富特色,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该产品别具一格,加工工艺独特,香高味厚形方正,产业化前景看好。根据水仙茶饼品质特征要求及其加工工艺流程,针对福建水仙梗梢壮、节间长、叶张大而厚、色浓绿、含水量高却不易失水,表皮层较薄又易损伤红变、不耐摇的品种特性,系统地总结了水仙茶饼的采制技术,归纳提炼了水仙茶饼加工过程中各工序的技术参数、操作要领及注意事项,为水仙茶饼优质加工提供技术参考;并结合漳平茶业发展现状,提出了技术创新要点及发展建议。
-
关键词
水仙茶饼
乌龙茶品质
采制技术
技术创新
-
Keywords
Shuixian brick tea
Quality of Oolong tea
Harvesting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ies
Technique innovation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不同品质风格安溪铁观音采制技术
被引量:2
- 4
-
-
作者
黄东方
-
机构
福建省安溪县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8年第7期20-21,共2页
-
文摘
安溪铁观音色泽乌油润,砂绿明显,表面带白霜,呈“香蕉色”或“芙蓉色”,富有光泽,条索肥壮,卷曲紧实,沉重似铁,具有“青蒂绿腹蜻蜓头”的外形;汤色清澈绿黄或金黄明亮;香气清香馥郁、鲜爽、悠长持久,带有兰花香、桂花香、奶油香、花生仁味、鲜酸味或青酸味等特色;滋味鲜醇甘爽,音韵明显;叶底肥厚软亮,叶面波状,呈绸面光泽,
-
关键词
安溪铁观音
采制技术
品质风格
花生仁
光泽
花香
酸味
芙蓉
-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闽北水仙采制技术
被引量:1
- 5
-
-
作者
张文锦
王先日
-
机构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福建省建瓯市小桥镇经作站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
文摘
较全面地介绍了闽北水仙鸟龙茶采制技术。
-
关键词
采制技术
质量
闽北水仙乌龙茶
福建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桂花树底茶的手工采制技术
- 6
-
-
作者
汪荣灶
欧阳顺根
-
机构
上饶职业技术学院婺源校区
婺源县紫阳镇人民政府
-
出处
《农业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76-276,共1页
-
-
关键词
桂花树
贡茶
采制技术
手工
婺源县
江西省
大城市
茶园
-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TS971
[轻工技术与工程]
-
-
题名小叶条形苦丁茶采制技术
- 7
-
-
作者
申东
胡华健
刘晓霞
-
机构
贵州省茶叶科学研究所
-
出处
《茶叶通讯》
2005年第2期10-11,共2页
-
文摘
介绍小叶条形苦丁茶的采摘技术、加工技术的方法及关键。
-
关键词
苦丁茶
采制技术
条形
小叶
采摘技术
加工技术
-
Keywords
Small-leaf Kuding tea
Plucking and making technology
Quality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106.592
[轻工技术与工程—纺织工程]
-
-
题名五峰毛尖茶采制技术
- 8
-
-
作者
龚自明
李传忠
刘付璆
许锡亭
-
机构
湖北省农科院果茶所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农业局
-
出处
《中国茶叶加工》
2000年第2期18-19,共2页
-
文摘
毛尖茶是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主导产品,其加工工艺大同小异,而茶名却千差万别,不利于市场竞争和产业化发展。通过研究总结,确定毛尖茶最佳加工工艺,使金县统一打“五峰毛尖”品牌,促进该县支柱产业的壮大和发展。本文简要闻述了五峰毛尖的品质特点,原料要求及加工工艺。
-
关键词
茶叶
采制技术
加工工艺
五峰毛尖茶
湖北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国色天香”名茶采制技术
- 9
-
-
作者
郑月英
蒋炳芳
-
机构
浙江省临安市农业局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6年第3期22-22,共1页
-
-
关键词
采制技术
名茶
产品试制
茶树良种
市场前景
商标注册
研制工作
森林资源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中国名茶采制技术的形成与发展
- 10
-
-
作者
王镇恒
-
机构
安微农业大学
-
出处
《茶叶通讯》
1999年第2期13-15,共3页
-
文摘
唐代以前关于名茶采制的记述不多。司马相如《凡将篇》中将诧与中草药并列,茶鲜叶经烘干或晒干而为药用,这涉及制茶起源,三国张揖《广雅》所记载的,提及茶鲜叶烘干或晒干,制成茶饼再烘干,把散叶茶改为团茶,使茶叶的品质起了变化,因而扩大了茶叶用途,药用兼饮用...
-
关键词
名茶
采制技术
起源
形成
发展
演变
-
分类号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林中野茶及其采制技术
- 11
-
-
作者
李传忠
严四毛
-
机构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果树茶叶研究所
湖北大悟县三里天然绿色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茶叶通讯》
2010年第3期47-47,49,共2页
-
文摘
1林中野茶
近年来发现我场现有的林中野茶园(6.67hm^2左右。系松鼠将栽培茶园茶种叼人树林自生自长)中所产茶叶外形和内质均优于栽培茶园,受到了启发。为了生产更多更好的无公害高品质茶叶,我们开展了林中茶研究与开发。开发林中茶园就是选择宜茶山林,模仿茶树原生态,去灌留乔,播下茶种,
-
关键词
茶园
采制技术
研究与开发
无公害
栽培
茶叶
茶种
山林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苍南翠龙采制技术
- 12
-
-
作者
夏成鹏
-
机构
浙江苍南县农业局
-
出处
《茶叶机械杂志》
2000年第1期24-24,共1页
-
文摘
苍南翠龙产于浙江省苍南县西部海拔500m左右的山区,这里属中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夏无酷暑(极端最高温度38℃),冬无严寒(最低温度-3.5℃),春暖早,秋凉迟,终年温和湿润;土壤为红黄土,PH值4.5~6.5,土质深厚肥沃,有机质含量3%~5%,山区没有“三废”污染,生态环境优良,因而很...
-
关键词
浙江
苍南翠龙
茶叶
采制技术
-
分类号
TS272.5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武夷星“金眉”采制技术
- 13
-
-
作者
黄枝明
陈泉宾
-
机构
福建省农科院茶科
武夷星茶业有限公司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2期40-40,共1页
-
文摘
武夷星“金眉”以紧直绿、匀为特色,外形紧直、浑圆、锋苗、挺秀、色泽墨绿,香气浓郁高雅,滋味鲜醇,汤色黄绿清澈,叶底嫩匀明亮,沸水冲泡芽芽直立,上、下沉浮。品饮一杯,沁人肺腑,齿颊留芳,茶品十分秀美,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天津、宁波、广东、福建等地,深受消费者的欢迎。
-
关键词
采制技术
金
消费者
肺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束形名优茶采制技术
- 14
-
-
作者
方世辉
-
机构
安徽农业大学茶业系
-
出处
《茶叶科学简报》
1994年第1期37-38,共2页
-
-
关键词
束形名优茶
采制技术
鲜叶采摘
工艺流程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浅谈“空调茶”采制技术及审评要点
- 15
-
-
作者
黄淑惠
-
机构
安溪县农业与茶果局
-
出处
《福建茶叶》
2006年第2期27-28,共2页
-
文摘
利用空调器调控做青间温湿度,采用轻摇,长时间凉青的低温做青技术制作的夏暑茶,人们习惯地称之为“空调茶”。与自然条件下制作的传统夏暑茶相比,“空调茶”品质大大提高,表现为:香气较高,滋味醇和,苦涩味减弱或消除,汤色黄绿不暗红。高档“空调茶”甚至可与春茶相媲美。“空调茶”的审评仍按六大因子进行。审评时尤应注意其“发酵”变色程度(即叶底和茶汤颜色),香气的纯正持久性及滋味的纯异、浓淡、厚薄、爽涩程度等。若带有青草气、苦涩味,绿汤绿叶等特征则质量为差。
-
关键词
空调茶
采制技术
品质特征
审评要点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龙井茶的采制技术
被引量:2
- 16
-
-
作者
胡兆康
-
机构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出处
《中国茶叶》
2006年第2期29-29,共1页
-
文摘
龙井茶是指以原产地域范围内采摘的茶树鲜叶。按传统工艺技术在原产地域范嗣内加工而成的一类扁形炒青绿茶。龙井茶按原产地分。可分为西湖龙井、钱塘龙井和越州龙井;按感官品质分,可以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和五级6个等级,其中特级龙井茶外形扁平光润、挺直尖削,干茶色泽嫩绿鲜润,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甘爽,汤色嫩绿明亮,叶底芽叶细嫩成朵、匀齐。龙井茶优异品质的形成是独特的生态环境,优良的茶树品种和精湛的加工技术综合作用的结果。笔者根据多年炒制龙井茶的实践经验,对龙井茶炒制技术提出一些浅见。
-
关键词
龙井茶
采制技术
原产地域
感官品质
茶树品种
炒制技术
炒青绿茶
工艺技术
西湖龙井
干茶色泽
-
分类号
TS27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蟾酥的采制技术
被引量:2
- 17
-
-
作者
袁敬
-
机构
山东省临沂药材采购供应站
-
出处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2001年第8期675-675,共1页
-
-
关键词
蟾酥
中药
采制技术
过筛
干燥
-
分类号
R282.740.2
[医药卫生—中药学]
-
-
题名尤溪县特色工夫红茶的采制技术
被引量:2
- 18
-
-
作者
陈天志
-
机构
福建省尤溪县农业局茶叶技术推广站
-
出处
《中国茶叶》
2012年第12期16-17,共2页
-
基金
福建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
-
文摘
工夫红茶是中国特有、独具风格的红茶产品,也是传统出口茶叶商品,曾一度垄断了整个世界红茶市场。随着内销红茶比重连年上扬,工夫红茶内销市场也日趋火爆,工夫红茶的再次崛起,为闽中腹地-尤溪县茶业创造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利用当地丰富的主栽良种福云6号、梅占等为优质鲜叶原料,借鉴名优绿茶的加工工艺进行尤溪特色工夫红茶制作,探讨在烘干与造型工艺相结合,创新开发出具有眉形、螺形等各种特色外形的高档红茶,达到汤色橙红或红亮、香高味醇的新型高端特色工夫红茶的品质特征,促进更多高档新产品抢占市场。
-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尤溪县
采制技术
茶市场
出口茶叶
福云6号
鲜叶原料
加工工艺
-
分类号
TS272.52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香山早1号”茶树品种特性及栽培采制技术
被引量:2
- 19
-
-
作者
陈中泽
谢继金
-
机构
二门县林特局
台州市经济作物总站
-
出处
《茶叶》
2005年第2期95-96,112,共3页
-
文摘
春茶开采期与乌牛早相当或比乌牛早迟1~2天,属于特早TG茶树品种;单位面积树冠的春茶芽叶萌发密度和产量略高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春茶的茶多酚含量低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酚/氨比明显低于乌牛早和福鼎大白茶,是加工扁型和单芽名优绿茶的优质品种。“香山早1号”茶树品种对倒春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
-
关键词
茶树
香山早1号品种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采制技术
-
Keywords
Tea cultivar
quality
chemical composition
hardness
famous tea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TS272.4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会东山地青花椒栽培技术与采制技术
被引量:5
- 20
-
-
作者
黄平
-
机构
四川省会东县铅锌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
出处
《四川农业科技》
2015年第11期25-27,共3页
-
文摘
1山地青花椒用途 会东山地青花椒是一个野生青花椒品种,是人们根据野生青花椒的主要用途和生物学特性,从众多野生青花椒中经选育栽培而成的一个新品种。产品主要是青花椒穗果,穗果多以串型或束型开花结果,结果相对集中,呈砣型,穗果由穗壳和种子组成,穗壳含有营养价值很高的挥发油,可提供芳香油,可作为食品、菜肴等的调味品,也是提取香精的原料,
-
关键词
青花椒
采制技术
山地
栽培
生物学特性
开花结果
营养价值
新品种
-
分类号
S573.9
[农业科学—作物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