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露天矿采区接续方案优选 被引量:3
1
作者 查振高 李克民 +1 位作者 马力 肖双双 《中国煤炭》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31-35,共5页
为了更加科学的优选采区接续方案,根据影响采区接续的主要因素,选取了生产剥采比稳定性与大小、累计剥采比、内排空间、采区协调性和运输功5个指标建立了露天矿采区接续优选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采区接续优选模型。针... 为了更加科学的优选采区接续方案,根据影响采区接续的主要因素,选取了生产剥采比稳定性与大小、累计剥采比、内排空间、采区协调性和运输功5个指标建立了露天矿采区接续优选指标体系,构建了基于Delphi-TOPSIS法的采区接续优选模型。针对霍林河露天煤矿采区划分特点,提出了采区接续方案并采用Delphi-TOPSIS模型进行优选,确定了最佳采区接续转向方案并证明了方法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采区接续 Delphi-TOPSIS法 优化模型
下载PDF
露天矿重新拉沟采区接续方案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永军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5年第7期10-13,共4页
以某露天矿为例,对各个采区接续方案进行分析,最终确定重新拉沟过渡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转向过渡期间剥采比、过渡时间、过渡期间剥离物综合运距等技术要素,确定最佳采区接续位置,为类似露天矿采区接续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露天矿 采区接续 位置确定
下载PDF
魏家峁露天煤矿采区接续问题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琼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0年第2期16-17,共2页
以魏家峁露天煤矿生产实践为例,介绍了该矿在采区接续上存在的问题,并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保证魏家峁露天煤电一体化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区接续
下载PDF
魏家峁露天煤矿采区接续问题的研究
4
作者 张琼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9年第4期30-32,共3页
以魏家峁露天煤矿生产实践为例,介绍了魏家峁露天煤矿在采区接续上存在的问题,并做了详细的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对保证魏家峁露天煤电一体化正常生产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区接续
下载PDF
露天煤矿采区接续方案 被引量:13
5
作者 刘光伟 李成盛 于渊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59-64,共6页
在大型近水平及缓倾斜煤田露天开采时,通常划分多个采区依次开采。在新旧采区接续时,存在采区转向过渡方式选择、采区接续位置确定、接续期间开拓运输系统布置、接续期间工程量搭配等技术难点。本文以蒙东能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西二号露... 在大型近水平及缓倾斜煤田露天开采时,通常划分多个采区依次开采。在新旧采区接续时,存在采区转向过渡方式选择、采区接续位置确定、接续期间开拓运输系统布置、接续期间工程量搭配等技术难点。本文以蒙东能源控股有限责任公司西二号露天煤矿为例,分析了4种采区转向过渡方式,确定采用直角缓帮转向的过渡方式进行采区转向过渡。采用露天矿SMCAD软件进行三维地质建模,交互式设计工作帮,模拟工程位置,精确计算相应的工程量,提出了4种两个采区间的接续方案,揭示了4种方案的工程量搭配和过渡时间等变化规律,综合分析确定了合理的采区接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三维地质建模 采区接续
原文传递
接续采区煤层厚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浅析
6
作者 王飞 杨宏科 孙慧 《山东煤炭科技》 2023年第5期187-190,共4页
崔木煤矿23盘区南部煤层的厚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接续工作面的部署,通过三维地震、补充勘探等勘查手段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了区内3煤层的厚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3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形态为向斜轴部较厚,而背斜轴部较薄或... 崔木煤矿23盘区南部煤层的厚度变化直接影响着接续工作面的部署,通过三维地震、补充勘探等勘查手段并加以综合分析,研究了区内3煤层的厚度变化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研究发现:3煤层厚度变化较大,呈现形态为向斜轴部较厚,而背斜轴部较薄或缺失。该变化规律主要受古地貌(构造)控制,基底三叠系地层起伏变化所致,充分揭示了基底构造控煤的影响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续 厚度变化 控制因素
下载PDF
河曲露天煤矿首采区末期全留沟内排方案
7
作者 张宇 马宁 +2 位作者 吕贵龙 马力 罗科 《煤炭工程》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21-127,共7页
针对河曲露天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的问题,对比了重新拉沟、缓帮留沟和扇形转向三种接续方式的优缺点,确定采用缓帮留沟方式。综合考虑二采区开采程序要求及留沟对内排运输系统、原煤运输系统、运距变化等影响,揭示了内排方式对剥采系... 针对河曲露天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的问题,对比了重新拉沟、缓帮留沟和扇形转向三种接续方式的优缺点,确定采用缓帮留沟方式。综合考虑二采区开采程序要求及留沟对内排运输系统、原煤运输系统、运距变化等影响,揭示了内排方式对剥采系统的影响规律,计算了不同开采方式的二次剥离和运输成本,构建了总费用模型。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得出全压帮内排剥离物料对运输距离较小,同时内排空间能够完全释放,但会导致二采区开采过程中与首采区接触的西端帮大量的二次剥离量,而全留沟内排开采二次剥离量较少,但是由于留沟的影响,使得内排空间无法完全释放,增加了剥离物料的转排费用,同时外排剥离物料需要征地,整体开采费用较高。综合对比两种开采方式,推荐采用全留沟内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采区接续 全留沟内排 全压帮内排
下载PDF
黑岱沟露天矿吊斗铲工艺采区转向接续过程
8
作者 王微 宛春野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13年第2期41-42,45,共3页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煤矿吊斗铲工艺是国内独有开采工艺,以生产成本低、工作效率高而著称。本文介绍黑岱沟露天煤矿吊斗铲开采工艺在露天矿采区转向时的接续过程。
关键词 吊斗铲 露天煤矿 转向接续
下载PDF
马莲台煤矿采区划分及井田开拓方案优化 被引量:1
9
作者 徐永良 《甘肃科技》 2016年第7期13-14,43,共3页
针对马莲台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结合矿井开拓现状,通过详细分析矿井最新提交的生产补充勘探报告,提出矿井原批复的采区划分及井田开拓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采区划分和开拓方案的思路,从技术、安全等方面分析比较,确定了本次矿井... 针对马莲台煤矿地质构造复杂的特点,结合矿井开拓现状,通过详细分析矿井最新提交的生产补充勘探报告,提出矿井原批复的采区划分及井田开拓方案存在的问题,以及优化采区划分和开拓方案的思路,从技术、安全等方面分析比较,确定了本次矿井采区划分及井田开拓优化设计方案。该方案对矿井中、后期的生产和接续有着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划分 开拓方案 地质构造 采区接续
下载PDF
露天煤矿采区转向接续期间剥采工程优化 被引量:15
10
作者 宋子岭 王肇东 范军富 《科技导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50-54,共5页
近水平煤层露天煤矿划分成多个采区按顺序开采,上一个采区开采即将结束转向下一个采区开采时,需要做好两个采区在转向过渡期间的剥采工程优化安排,以保证转向过渡顺利。本文以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开采期间剥采工程为例... 近水平煤层露天煤矿划分成多个采区按顺序开采,上一个采区开采即将结束转向下一个采区开采时,需要做好两个采区在转向过渡期间的剥采工程优化安排,以保证转向过渡顺利。本文以平朔安家岭露天煤矿首采区向二采区转向开采期间剥采工程为例,提出了缓帮L型转向方案、缓帮扇形转向方案、重新拉沟开采转向方案,采用方案比较法分析比较了3个转向方案的生产剥采比、转向过渡时间、剥采运距及经济效益等,确定采用L型转向方案。在采区接续工程位置确定研究中,提出了多种两个采区V-P曲线接续方案,分析不同接续方案的生产剥采比、过渡时间等的变化规律,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转向过渡方案,并对两个采区的逐年剥采工程量进行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煤矿 采区接续 工程优化
原文传递
平朔东露天矿原煤破碎站布置优化
11
作者 赵彦合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20年第4期61-63,67,共4页
目前平朔东露天矿原煤主要通过原煤巷道运输至选煤厂,针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原煤巷道采区间接续困难和巷道掘进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将运煤胶带改为明胶带;通过对破碎站布置不同水平总费用的分析,优化原煤破碎站布置水平。结果表明:将... 目前平朔东露天矿原煤主要通过原煤巷道运输至选煤厂,针对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的原煤巷道采区间接续困难和巷道掘进成本高的问题,提出将运煤胶带改为明胶带;通过对破碎站布置不同水平总费用的分析,优化原煤破碎站布置水平。结果表明:将破碎站布置于地表较合理。给出了采区间胶带的接续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天矿 原煤巷道 破碎站 明胶带 采区接续
下载PDF
潞安新疆公司露天矿原煤转载方式优化设计
12
作者 杨成虎 《露天采矿技术》 CAS 2009年第3期18-18,20,共2页
就我矿引入汽车开采工艺后,原煤开采在坑内的倒运及转载方式进行了方案对照,在兼顾铁道、汽车开采环节能力均衡和采区接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原有铁道系统的优势和汽车开采的灵活性,优化了原煤在坑内倒运及转载方式,最终提高了综合采... 就我矿引入汽车开采工艺后,原煤开采在坑内的倒运及转载方式进行了方案对照,在兼顾铁道、汽车开采环节能力均衡和采区接续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原有铁道系统的优势和汽车开采的灵活性,优化了原煤在坑内倒运及转载方式,最终提高了综合采煤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倒运 转载 环节能力 采区接续 综合运距
下载PDF
对济宁三号矿井井型和工作面个数的建议
13
作者 赵育元 徐锦梁 《煤矿现代化》 1996年第3期11-14,共4页
本文对济宁三号井设计500万t的井型进行复议。以丰富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严谨科学地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实际出发,就矿井储量、开采条件、服务年限、采区接续和工作面个数提出修订井型和工作面个数的意见。意见认为,为了矿井... 本文对济宁三号井设计500万t的井型进行复议。以丰富的地质勘探资料为依据,严谨科学地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资源实际出发,就矿井储量、开采条件、服务年限、采区接续和工作面个数提出修订井型和工作面个数的意见。意见认为,为了矿井当前利益和长远发展效益相统一,井型降为300~400万t/年为宜;投产工作面个数保持3_上、3_下煤层适当比例,3_上煤层布置2~3个工作面,方能经济合理地利用矿井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型 储量 采区接续 工作面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