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采后葡萄果实营养对灰霉菌致病性的影响
被引量:2
- 1
-
-
作者
许玲
章炉军
冯琳燕
张晟瑜
-
机构
华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
出处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33-38,共6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0270936
30771505)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6ZR14030)
-
文摘
以采后巨峰葡萄果实(Vitis uinifera L.‘Kyooho’)为试材,从葡萄的营养、pH、贮藏期生理状态以及环境温度对灰霉菌(Botrytis cinerea)生长发育和致病性影响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葡萄果实的营养和pH值适于灰霉菌的菌丝生长和分生孢子萌发。在葡萄营养培养基上灰霉菌与葡萄的其它采后致病菌,如链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镰刀菌(Fusarium sp.)、芽枝霉(Cladodporium sp.)和粉红单端孢菌(Trichotecium roseum)相比具有显著的生长优势。在pH 3.46的葡萄果汁上.灰霉菌分生孢子在0~35℃的温度范围内都能萌发,最适萌发温度为15~24℃,0℃培养48 h后分生孢子仍然有8.7%的萌发率。灰霉菌分生孢子在低温下萌发需要较低的pH条件,存pH 4的葡萄果汁中,4℃培养72 h后萌发率可达90%以上,高于pH 5~7的果汁。葡萄果实贮藏期的生理衰老状态与灰霉菌的侵染力存在着时序关系,即灰霉菌的侵染力随着葡萄果实贮藏期的延长而加强。受灰霉菌侵染后的葡萄果实产生过氧化物酶(POD)和几丁质酶的活性均低于链格孢菌诱导的活性。
-
关键词
葡萄
灰霉菌
采后致病性
果实营养
PH
PR蛋白
-
Keywords
grape berry
Botrytis cinerea
postharvest disease
nutrition
pH
pathogenesis-related protein
-
分类号
S663.1
[农业科学—果树学]
S436.631.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