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启动压力对低渗透油藏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的影响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吴华 曾念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13年第4期1-2,9,共3页
建立考虑启动压力的低渗透数学模型,计算出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分析其开发效果。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考虑启动压力采液指数,甚至部分低渗透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含水大于50%)具有一定的提液潜力。低渗透... 建立考虑启动压力的低渗透数学模型,计算出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和含水率关系曲线,应用于实际区块中,分析其开发效果。结果表明:低渗透油藏考虑启动压力采液指数,甚至部分低渗透油藏在中高含水期(含水大于50%)具有一定的提液潜力。低渗透油藏无因次采液指数分为两类:第一类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上升而递减,在含水率超过40%后变得平缓;第二类无因次采液指数随含水率的上升先减小而后又略有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渗透油藏 启动压力 无因次采油()指数 含水率
下载PDF
牛20低渗断块裂缝的分布及对开发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时佃海 陈光梅 +2 位作者 邢正岩 陶国秀 刘峰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0-13,共4页
研究了牛 2 0断块裂缝的分布规律 ;分析了在不同开发阶段裂缝对日产油量、含水率、采油 (液 )指数等开发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牛 2 0断块天然裂缝具多方向性 ,主要以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及北东向为主 ,人工压裂裂缝则主要是追踪天然裂... 研究了牛 2 0断块裂缝的分布规律 ;分析了在不同开发阶段裂缝对日产油量、含水率、采油 (液 )指数等开发效果的影响 .结果表明 :牛 2 0断块天然裂缝具多方向性 ,主要以北西西向、北东东向及北东向为主 ,人工压裂裂缝则主要是追踪天然裂缝形成 ;该区的含水率与采出程度关系曲线呈“S”形 ,水驱特征曲线呈“三段式”的特征 ,实际的要比理论的无因次采油、采液指数减小 2 1%和 19%等 ,充分表征了牛 2 0断块储层为裂缝 -孔隙型油层 .故针对此类型储层 ,应选择分层压裂 ,并选择物性差、含油饱和度高的层限流压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20断块 低渗透油藏 裂缝分布规律 采油()指数 开发效果
下载PDF
大庆油田表外储层渗流特征实验 被引量:18
3
作者 崔悦 石京平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69-72,共4页
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 表外储层渗流特征不同于表内储层。物性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主要为低渗透和特低渗透储层,分别占33.98%和40.79%。渗流特征研究表明,表外储层具有非达西渗流特征,启动压力的存在会影响注水开发;油水两相渗流时,表外储层的束缚水、残余油的饱和度较高,油水两相渗流的共渗范围较小,驱油效率低,由于黏土质量分数较高,水相相对渗透率上升较慢,曲线形态呈现弓背形状。无因次采油(液)指数变化曲线分析结果表明,表外储层依靠提液增加产量的潜力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外储层 非达西渗流 相对渗透率 无因次采油()指数
下载PDF
低渗透间歇生产井生产动态分析与预测方法 被引量:1
4
作者 许显志 马华丽 +1 位作者 何大江 郝鹏 《油气井测试》 2011年第5期13-15,75,共3页
通过分析间歇试采井动态资料,可对低渗透储层间歇生产井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于试采求产过程中流压的波动以及产量很难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动态资料只能用于简单的定性分析产能,不能进行准确的动态预测,造成间歇生产期间大量动... 通过分析间歇试采井动态资料,可对低渗透储层间歇生产井动态变化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由于试采求产过程中流压的波动以及产量很难一直保持稳定状态,动态资料只能用于简单的定性分析产能,不能进行准确的动态预测,造成间歇生产期间大量动态资料不能合理应用。通过引入比采油指数概念,可以分析不稳定渗流情况下油井生产动态,根据动态资料可以对不同工作制度下流压变化趋势进行计算,达到预测间歇生产井生产动态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生产 动态分析 采油()指数 不稳定渗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