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48
1
作者 杨振意 薛立 许建新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5264-5274,共11页
采石场的开采严重破坏了植被和土壤,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岩石斜坡,造成宏观景观支离破碎和极端的环境条件,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由于自然恢复所需时间长久,人工恢复被广泛应用于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自然演替过程是采石场生态重建的理论... 采石场的开采严重破坏了植被和土壤,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岩石斜坡,造成宏观景观支离破碎和极端的环境条件,限制了植物的生长。由于自然恢复所需时间长久,人工恢复被广泛应用于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自然演替过程是采石场生态重建的理论基础,自然演替理论可以为人工恢复措施提供指导。植物群落演替的早期阶段,非生物因素起主要作用,随着演替的推移,生物因素的重要性增强。邻近自然植被的土壤和繁殖体通过外力的扩散,对恢复起重要作用。除了非生物和其他的限制,先到达恢复地的物种竞争能力的变化能决定了演替过程。演替过程中的干扰因素往往成为演替重要的驱动力。裸露岩石斜坡的物理稳定性对植被恢复有重要影响,有机废物的使用和施肥可以影响恢复演替的方向和生物多样性。播种一定的植物能够改变恢复演替方向,加速演替过程。乡土物种适应了当地气候,能够促进演替。随着修复时间的延长,土壤有机质含量,植被覆盖度和物种丰富度不断增加,土壤微生物生物量随之增加。开展不同地区采石场植物种类的选育、研究乡土物种的功能特性、土壤微生物群落和酶的变化、植被演替过程的定位研究、植物种间的竞争关系、自然演替和人工恢复的比较研究、探索经济高效的采石场生态重建方法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生态重建 人工恢复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下载PDF
黄石采石场废弃地植物的生长与光合特性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卢广超 许建新 +3 位作者 薛立 杨振意 吴彩琼 邵怡若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78-85,89,共9页
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景区的采石场废弃地设置种植槽、挡土墙和飘台3个固定样地,研究了植被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人工措施2年后,各样地的植被覆盖度达100%,各样地植物的高生长速率明显要快于地径生长速率;各样地的植物叶片气体交... 在湖北省黄石市铁山景区的采石场废弃地设置种植槽、挡土墙和飘台3个固定样地,研究了植被的生长和光合特性。结果表明:人工措施2年后,各样地的植被覆盖度达100%,各样地植物的高生长速率明显要快于地径生长速率;各样地的植物叶片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多存在显著差异;根据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可知,植物地径年平均生长量与蒸腾速率呈正相关,与初始荧光呈负相关,年平均高生长量与胞间CO2浓度呈正相关,与初始荧光呈负相关;种植槽的夹竹桃的光合效率较高,插田泡的实际光量子效率高,二者的地径和高生长较快,可以成为种植槽的优选树种;挡土墙和飘台的大叶女贞和小叶女贞的光合效率较高,地径和高生长较快,可以成为挡土墙和飘台的优选树种;挡土墙的樟树适应开阔的采石场废弃地高光照条件,可以成为挡土墙的参考树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植物生长 光合特性 种植槽 挡土墙 飘台
下载PDF
黄石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土壤变化 被引量:4
3
作者 邵怡若 许建新 +3 位作者 薛立 杨振意 吴彩琼 卢广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2-89,共8页
以黄石市黄荆山的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在种植槽、挡土墙和飘台设置3个固定样地,测定其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大,毛管空隙度、非毛管空气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减小。各样地土... 以黄石市黄荆山的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在种植槽、挡土墙和飘台设置3个固定样地,测定其在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特性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3个样地的土壤容重显著增大,毛管空隙度、非毛管空气度、总孔隙度和毛管持水量均减小。各样地土壤pH减小或稳定,有机质、全N、全P、碱解N、有效P、有效K的含量增加,全K的含量减小,土壤脲酶、磷酸酶活性增大,过氧化氢酶活性在挡土墙和飘台的增大,而在种植槽减小。2013年飘台的有机质、氮、有效磷含量,土壤脲酶和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大于种植槽和挡土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生态恢复 土壤 样地 湖北黄石
下载PDF
采石场废弃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杨旭 曾庆春 +2 位作者 白涛 尹晓蛟 王丽珍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6期167-171,共5页
为探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黄石市黄荆山采石场废弃地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多花木蓝纯林、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刺槐纯林、刺槐×盐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 为探明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对黄石市黄荆山采石场废弃地4种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多花木蓝纯林、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刺槐纯林、刺槐×盐肤木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状与土壤微生物数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及微生物数量在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混交林的土壤水分、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喝速效钾含量均高于纯林,纯林土壤的全氮及速效氮含量均高于混交林;各植被恢复模式下微生物数量依次为细菌>固氮菌>放线菌>真菌,混交林的微生物总数、真菌、细菌、放线菌数量高于纯林,纯林的固氮菌数量高于混交林;各类群微生物数量与土壤pH、有机质及速效钾含量均呈较好的相关性;综合考虑,不同恢复模式下土壤理化性状和微生物数量分布特征,多花木蓝-小叶女贞混交林能更好地改善土壤环境质量,植被恢复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植被恢复模式 土壤微生物 土壤理化性状 黄石 湖北
下载PDF
北京门头沟采石场废弃地造林树种生长状况调查 被引量:1
5
作者 石丽丽 赵廷宁 +1 位作者 王雄宾 谷建才 《中国水土保持科学》 CSCD 2013年第1期109-113,共5页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探讨不同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措施,作者对门头沟采石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中实施6年后的乔木、灌木树种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建立树种适应性指数的基础上,对11种树种在门头沟采石场废弃... 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是环境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为了探讨不同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措施,作者对门头沟采石场不同植被恢复措施中实施6年后的乔木、灌木树种生长状况进行了调查,在建立树种适应性指数的基础上,对11种树种在门头沟采石场废弃地适应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灌木类型适应性普遍高于乔木树种类型,各乔木、灌木适应性差异显著;2)乔木适应性表现为黄栌>银杏>油松>火炬>侧柏>桧柏+侧柏混交林>杜仲>国槐,灌木适应性表现为桃树>丁香>连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恢复 树种 适应性 采石场废弃地
下载PDF
采石场废弃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类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赵方莹 程小琴 《林业科技开发》 2010年第5期26-30,共5页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对门头沟区采石场废弃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并结合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了该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将42个样方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结合采石场自然...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对门头沟区采石场废弃地自然恢复植物群落进行了数量分类,并结合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研究了该地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中多样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将42个样方划分为9个群落类型。结合采石场自然恢复年限,将不同群落类型划分为不同的演替阶段,分别为草丛群落阶段、草丛群落向灌丛群落过渡阶段、灌丛群落阶段。在废弃地植物群落形成与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指数随之增加,但其分布的均匀程度先增加后减小。这些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生态自我修复在实践上是可行的,但要对规划和布局等提供更多依据,仍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WINSPAN分类 物种多样性 自然恢复植被 采石场废弃地
下载PDF
保定市西部山区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对策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田帅 刘猛 +1 位作者 刘辰琛 霍晶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第6期99-101,共3页
以保定市西部采石场为例,对采石场废弃地的现状、问题及生态恢复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主要包括渣场、坑口迹地、岩壁、边坡形式,存在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占用(破坏)土地等问题;基于当地环境及恢复成本,... 以保定市西部采石场为例,对采石场废弃地的现状、问题及生态恢复的对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主要包括渣场、坑口迹地、岩壁、边坡形式,存在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占用(破坏)土地等问题;基于当地环境及恢复成本,应选择适合当地条件、具有经济效益(部分)的植被,采用穴植、筑巢、植生槽、植生袋、植被毯复绿等措施,以实现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该研究对于保定市西部采石场废弃地生态恢复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生态恢复 对策 保定市
下载PDF
井陉县采石场废弃地自然演替初期植被特征研究 被引量:3
8
作者 张栓堂 石丽丽 +1 位作者 李洁 王雄宾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7期116-117,144,共3页
[目的]分析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为人工辅助其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井陉县不同恢复年限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群落特征、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自然演替2 a采石平台和自然演... [目的]分析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自然恢复过程,为人工辅助其生态恢复提供依据。[方法]在对河北省井陉县不同恢复年限采石场废弃地进行植物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群落特征、物种组成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自然演替2 a采石平台和自然演替2 a道路边坡的植物群落结构相似,物种组成较简单,以1年生草本为主,且物种多样性低;自然演替11 a采石平台和自然演替13 a道路边坡物种多样性较演替2 a标准地有较大提高,物种以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结论]自然演替13 a道路边坡植被明显好于自然演替11a采石平台植被,通过改善采石废弃地的立地条件,遵循植被的演替规律,可以加快其植被演替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自然演替群落 植被结构特征
下载PDF
采石场废弃地的景观设计策略研究
9
作者 郭瀚阳 陈楚文 刘志高 《山西建筑》 2020年第24期138-140,共3页
采石场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在矿业废弃地改造中具有典型意义。基于对采石场废弃地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研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提出包含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水系修复的自然景观设计策略和包含场所精神的挖掘... 采石场伴随着人类文明而产生,在矿业废弃地改造中具有典型意义。基于对采石场废弃地特征和地域文化的研究,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提出包含地质灾害隐患防治、地形重塑、土壤重构、植被重建、水系修复的自然景观设计策略和包含场所精神的挖掘、工业遗留物的运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的人文景观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采石场废弃地 景观设计
下载PDF
湖南省采石场废弃地林草生态修复技术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刘斌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1年第4期60-64,共5页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设领域中,采石场废弃地生态修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是重塑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笔者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总结出湖南省采石场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林草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以期为湖南省采石场废弃... 在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建设领域中,采石场废弃地生态修复也是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是重塑稳定的植被生态系统。笔者根据多年的探索与实践,系统总结出湖南省采石场废弃地生态修复技术体系,提出林草生态修复技术模式,以期为湖南省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工程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生态 修复 技术保护 湖南省
下载PDF
巢湖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植被特征及修复建议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晓艳 刘松 +2 位作者 桂柳柳 童芳 郝连安 《环境生态学》 2021年第2期69-76,共8页
选取巢湖市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并结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及周边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自然植被以草丛、灌草丛、天然次生林为主,常见植物有马尾松、侧柏、臭椿、乌桕、山槐、构树、牡... 选取巢湖市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并结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对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及周边植被进行调查。结果表明,研究区域自然植被以草丛、灌草丛、天然次生林为主,常见植物有马尾松、侧柏、臭椿、乌桕、山槐、构树、牡荆、一叶萩、小果蔷薇、白茅等;人工植被有红叶石楠林、圆柏林,效果不理想。通过分析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生态特性,筛选了适合该地区植被修复的物种和植被组合,以期对石灰岩地区植被的修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灰岩采石场废弃地 植被修复
下载PDF
顺义二十里长山采石场废弃地植被与生态状况
12
作者 王丽雯 钟闻博 臧凤岐 《现代园艺》 2017年第12期177-177,共1页
该文以顺义二十里长山地区采石场废弃地为研究对象,以生态恢复过程中的植被分布规律理论为研究依据,通过资料查询、野外调查、数据处理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顺义二十里长山地区采石场废弃地的植被分布规律。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植物群落 物种多样性 优势种
下载PDF
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为例
13
作者 侍柳彤 史常青 +4 位作者 赵廷宁 邱军付 赵艳婷 李庆飞 张玉强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416-1425,共10页
为了解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下的植被恢复效果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石场废弃地共有植物17科32... 为了解采石场废弃地植被恢复效果,以北京市房山区大石窝镇采石场废弃地为对象,通过野外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冗余分析及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不同恢复模式下的植被恢复效果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采石场废弃地共有植物17科32属33种,以草本植物为主,其中禾本科、菊科种类最多,优势种为紫花苜蓿、青蒿、狗尾草等;自然恢复区和未治理区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高但植被覆盖度低,人工修复下的植被覆盖度和生物量高但物种多样性差,且相同恢复模式不同地形的植被恢复效果表现出坡下>坡中>坡上,平地优于坡面;土壤养分与植被盖度、生物量呈正相关,与物种数、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丰富度指数均呈负相关,其中有效磷与植被盖度的相关性最大,而土壤养分主要受到恢复模式的影响;恢复模式对植被恢复效果的影响较大,其对植被盖度影响最大(r=0.940),地形因子的影响较小,坡位和坡度对丰富度指数的影响最大(r=0.633、-0.656)。今后都市周边采石场废弃地进行生态修复时可以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两种模式相结合,同时喷播绿化时可多选取乡土植物种,结合植苗技术,以增加物种多样性、提高群落稳定性。研究结果为今后指导矿山生态修复和改善植被恢复效果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植被恢复 地形因子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采石场生态恢复重建方法及案例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刘碧云 梁素莲 《防护林科技》 2008年第6期31-33,共3页
我国的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景观破坏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文章介绍了石场开采带来的生态危害和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几个采石场生态和景观恢复的成功案例,以期对采石场废弃地... 我国的采石场正面临着十分严重的生态环境退化和景观破坏问题,已经引起了各级政府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文章介绍了石场开采带来的生态危害和生态恢复的技术方法,分析了国内外几个采石场生态和景观恢复的成功案例,以期对采石场废弃地的生态重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石场废弃地 生态恢复 方法 案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