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索玛花儿一点点在心中绽放——《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采访体会
1
作者 张严平 《新闻传播》 2007年第6期17-18,20,共3页
新闻从业人员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时间久了,有的人觉得新闻资源匮乏,无新闻可写,有的记者却佳作频出;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有的报道平淡无奇,有的人却从中挖出了“金矿”“富矿”,甚至写出了传世之作……如何挖掘和提升事实的新闻价值... 新闻从业人员可能都会有这样的感受:时间久了,有的人觉得新闻资源匮乏,无新闻可写,有的记者却佳作频出;面对同一个新闻事件,有的报道平淡无奇,有的人却从中挖出了“金矿”“富矿”,甚至写出了传世之作……如何挖掘和提升事实的新闻价值,这是每一位记者始终都在面对和苦苦探索的问题。本刊特邀请了几位在新闻采写实践上有着较高成就的记者就此话题谈心得体会,希望透过他们的新闻实践,能给大家一些有益的、可供借鉴的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体会 新闻从业人员 花儿 新闻实践 资源匮乏 新闻事件 新闻价值 心得体会
下载PDF
基层电视新闻记者采访体会 被引量:1
2
作者 徐永超 《传播与版权》 2013年第3期29-30,共2页
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具体的采访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根据采访形式的不同,要掌握不同的采访要领。除此之外,对于采访过程中所得到的素材,记者要学会有效的提取,去粗取精。最后,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学会和采访对... 基层的电视新闻记者在具体的采访工作开始之前,需要做好多方面的准备工作,根据采访形式的不同,要掌握不同的采访要领。除此之外,对于采访过程中所得到的素材,记者要学会有效的提取,去粗取精。最后,在实际采访过程中,记者要学会和采访对象建立起互信的关系,营造和谐自然的采访环境,从而使采访活动收到最佳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电视新闻记者 采访体会 传播效果
下载PDF
为城市增添一抹绿意——《绿色家庭,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采访体会
3
作者 刘春玉 《中国地市报人》 2012年第10期105-106,共2页
2012年5月20日,《揭阳日报·家庭版》发表了一个专题:《绿色家庭,幸福生活从这里开始》,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和喜爱,我接到读者许多祝贺的电话,作为该专题的文字记者、摄影记者,我对这个专题非常有“感觉”。
关键词 幸福生活 家庭版 采访体会 增添 城市 文字记者 摄影记者 “感觉”
下载PDF
新闻采访中如何做到打动人心——第二十三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老兵,回家》采访体会
4
作者 张琳玥 《科技传播》 2015年第8期54 49-,共2页
新闻采访采访要打动人心首先要打动自己,一次触动心灵的采访在采访准备、采访过程、采访方式上都必须有打动人心之处。《老兵,回家》的采访在内容上是旧题材,但是在采访准备中挖掘出了新故事;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从个人拓展到了群体;在采... 新闻采访采访要打动人心首先要打动自己,一次触动心灵的采访在采访准备、采访过程、采访方式上都必须有打动人心之处。《老兵,回家》的采访在内容上是旧题材,但是在采访准备中挖掘出了新故事;在采访过程中,我们从个人拓展到了群体;在采访方式上则选择了真实纪录。从以上三方面,我们构筑起了通达观众内心的桥梁,从而引起了社会各方面对老兵的关注,彰显了媒体人的正能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体会 老兵 回家
下载PDF
和时间交朋友——《金华日报》深度报道《上山第一步世界一大步》采访体会
5
作者 李艳 《中国地市报人》 2022年第1期18-20,共3页
众所周知,记者要广交朋友,除了和人交朋友,还应该和时间交朋友。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深度报道《上山第一步世界一大步》就是和时间交朋友的馈赠。坚持不懈持续跟踪报道20年时间像飞鸟,不知不觉,我写“万年上山”竟已20年。2001年... 众所周知,记者要广交朋友,除了和人交朋友,还应该和时间交朋友。获得第三十一届中国新闻奖的深度报道《上山第一步世界一大步》就是和时间交朋友的馈赠。坚持不懈持续跟踪报道20年时间像飞鸟,不知不觉,我写“万年上山”竟已20年。2001年2月15日,浙江省考古队驻村发掘,2月21日我就在《金华日报》刊发了全国第一篇上山文化深度报道《浦江远古遗址发掘现场初探》。此后,一直跟踪报道到现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报道 中国新闻奖 金华日报 跟踪报道 广交朋友 采访体会 发掘现场
下载PDF
关爱民工 服务民工——《走进民工》专栏采访体会
6
作者 洪加祥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5-27,共3页
2004年6月,纪实性新闻专栏<走进民工>在浙江日报编委会提议并策划下推出.半年多来,栏目不仅受到1500万来浙江务工的外来民工的欢迎,而且受到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并引起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杭州电视台等媒... 2004年6月,纪实性新闻专栏<走进民工>在浙江日报编委会提议并策划下推出.半年多来,栏目不仅受到1500万来浙江务工的外来民工的欢迎,而且受到浙江广大干部群众的支持,并引起国务院有关部委以及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和杭州电视台等媒体的特别关注.大家认为,浙江日报率先在全国党报中开辟民工专栏,热情讴歌民工在改革开放中的伟大作用和创新成就,深切关注一线民工的生存状况,满腔热忱地服务于广大民工,是党报认真实践"三贴近"、改进新闻报道的有益探索,反响热烈,意义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体会 服务 2004年6月 关爱 浙江日报 杭州电视台 新闻专栏 外来民工 干部群众 湖南卫视 浙江卫视 创新成就 改革开放 生存状况 编委会 纪实性 国务院 策划 栏目 媒体 党报
下载PDF
跟踪时代脚步 见证宁波农村三十年变迁——《寻访新地标》采访体会
7
作者 蔡志飞 《声屏世界》 2009年第7期52-53,共2页
三十年前,是农村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而一旦拉开,这个大幕从此再也没有也不会落下。既然是拉开帷幕,当然要有一个或者一群主体来完成这个拉开的过程,并从此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农村,这个主体就是广大的农民。... 三十年前,是农村拉开了中国改革的大幕,而一旦拉开,这个大幕从此再也没有也不会落下。既然是拉开帷幕,当然要有一个或者一群主体来完成这个拉开的过程,并从此在这个舞台上演绎一幕幕历史的活剧。在农村,这个主体就是广大的农民。因此,回眸宁波农村的历史,也就是回眸三十年问发生在宁波广大农民身上的变化历程。农村改革三十年,对农民来说,就是农民人数减少、农民群体分化、农民身份转变、农民财富增加(包括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过程;对农业来说,就是生产方式更加合理、科技含量更加提高、农业产出更加丰富的过程;对农村来说,就是外在面貌迅速改变、城乡二元结构逐步解体、农村与城市渐渐融合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改革 采访体会 宁波 跟踪 变迁 城乡二元结构 物质财富 农业产出
下载PDF
真实的才是具有震撼力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采访体会
8
作者 张严平 《采写编》 2006年第6期59-60,共2页
关键词 采访体会 花儿 震撼力 真实 中国新闻奖 感恩 一等奖 木里县
下载PDF
聊得开 跟得紧 压得住——以一篇省好新闻一等奖作品为例谈采访体会
9
作者 王鹏程 《记者观察(中)》 2018年第3期49-49,共1页
《镇江诞生首张“义工保单”》这篇获得2016年度江苏省报纸优秀作品消息一等奖的文章,其实来自一次“意外收获”。但能够把这份“偶然所得”变成一篇实实在在的好作品,并赢得省级荣誉,其中又确实凝结了强烈的个人主观努力。
关键词 优秀作品 一等奖 采访体会 新闻 偶然所得 主观努力 江苏省 消息
下载PDF
采访接地气价值最大化--"走、转、改"活动采访体会
10
作者 李琦 《辽宁广播电视学刊》 2013年第1期47-47,共1页
2011年8月9日,新闻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笔者参与其中,通过接地气的采访,接触忙碌在一线的普通人,不仅捞到了“活鱼”、开掘了“富矿”,也使新闻报道有了温度,有了真情,多了“人气”,更增大... 2011年8月9日,新闻战线在全国范围内开始了“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笔者参与其中,通过接地气的采访,接触忙碌在一线的普通人,不仅捞到了“活鱼”、开掘了“富矿”,也使新闻报道有了温度,有了真情,多了“人气”,更增大了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价值最大化 采访体会 接地 新闻战线 新闻报道 普通人 文风
下载PDF
报道如鱼 基层如水——在辽宁地矿局第一水文大队的采访体会
11
作者 刘静文 《新闻传播》 2019年第21期89-90,共2页
到基层采访,是很多采编人员常常会遇到的事情,但是一不小心也容易因为时间短、被采访者内向等问题而流于形式化。仅仅走马观花,仅仅拿回一堆资料闭门造车,仅仅听一家之言就打道回府……都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珍贵的素材和信息,也会让走... 到基层采访,是很多采编人员常常会遇到的事情,但是一不小心也容易因为时间短、被采访者内向等问题而流于形式化。仅仅走马观花,仅仅拿回一堆资料闭门造车,仅仅听一家之言就打道回府……都无法获得我们想要的珍贵的素材和信息,也会让走基层失去了意义。在多年的工作中,我的体会是一定要深入一线,和被采访者交朋友,急他们所急,想他们所想,才能写出内容饱满充实的稿件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报道如鱼 基层如水 采访体会
下载PDF
怎样讲好典型人物的故事——第25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做好事“潜伏”27年“炎黄”终于找到了》系列报道的采访体会
12
作者 胡琦 钱英洁 《新闻与写作》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78,共3页
一名无锡全市寻找多年而不得的神秘人物,在2014年年底,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突然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共同关注。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同样白热化的新闻“战役”中,无锡日报立足于“快”,更立足于“深”,牢牢占据先发... 一名无锡全市寻找多年而不得的神秘人物,在2014年年底,以一种戏剧化的方式突然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引起了诸多媒体的共同关注。在这场没有硝烟却同样白热化的新闻“战役”中,无锡日报立足于“快”,更立足于“深”,牢牢占据先发、独家和深度的优势,一组系列报道不仅收获各界好评,更引领和推动了媒体报道的进程,中央和省级媒体持续跟进,《做好事“潜伏”27年“炎黄”终于找到了》(以下简称“炎黄”)入选“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在第25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该报道获得文字系列一等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新闻奖 系列报道 典型人物 一等奖 采访体会 炎黄 作品 故事
原文传递
真实的才是具有震撼力的——《索玛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采访体会 被引量:1
13
作者 张严平 《新闻战线》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采访体会 花儿 震撼力 真实 中国新闻奖 第十六届 感恩 一等奖
原文传递
采访突发性新闻的体会
14
作者 邓开贵 《新闻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29-30,共2页
关键词 突发性新闻 重大新闻 新闻采访 采访体会
下载PDF
在采访中捕捉真实——《巡线在云端》采访体会
15
作者 赵坤现 《电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58-59,共2页
《红旗飘飘》之《巡线在云端》节目在《新闻联播》播出后,许多看过片子的人问我:云南那么美,怎么还有如此艰苦的地方?我回答:片子里的风景一样很美,只不过,那些巡线队员们艰难跋涉的身影更多地占据了大家的视线。我8岁的儿子问... 《红旗飘飘》之《巡线在云端》节目在《新闻联播》播出后,许多看过片子的人问我:云南那么美,怎么还有如此艰苦的地方?我回答:片子里的风景一样很美,只不过,那些巡线队员们艰难跋涉的身影更多地占据了大家的视线。我8岁的儿子问得更直接:原始森林里的那些马蜂和毒蛇咬到你了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体会 《新闻联播》 《红旗飘飘》 原始森林 播出 节目
原文传递
厚积薄发 追求精品——几件获奖作品的采访体会
16
作者 周国昌 《新闻窗》 2010年第4期96-97,共2页
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获取新闻事实,成就新闻作品。可以说,采访是记者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 作为一名记者。就是要通过自己的采访活动获取新闻事实,成就新闻作品。可以说,采访是记者工作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采访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报道的成败。美国《塔尔萨论坛报》记者鲍勃·福尔斯曼曾说:“笔下的功夫不强照样能当一名出色的记者,但不善于进行访问是绝对当不好记者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体会 厚积薄发 获奖作品 精品 名记者 新闻事实 采访活动 新闻作品
原文传递
捕捉重大选题,抢占报道先机——采访外交部部长李肇星的一些体会
17
作者 张娟 《对外大传播》 2006年第12期46-47,共2页
创办十年的香港凤凰卫视,之所以能紧紧地锁住人们的视线,是因为它能报道世人所关心的大事,正如它的总裁刘长乐所言:凡是大事发生的地方,我们都会在那里。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国电视人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重大事件中,主流媒体... 创办十年的香港凤凰卫视,之所以能紧紧地锁住人们的视线,是因为它能报道世人所关心的大事,正如它的总裁刘长乐所言:凡是大事发生的地方,我们都会在那里。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中国电视人在国际上越来越多的话语权。在重大事件中,主流媒体不能缺位。一个有责任担当意识的媒体,总会找到自己关注的领域中所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个敏锐而又有行动能力的记者总会从重要事件中追寻在里面发挥作用的重要人物,一个视野开阔、准备充分的记者,有总能让这个人物讲出他重要的思想,并最终将这种思想在一个平台上放大。《今日中国》中文版副主编在对李肇星的采访中,完成了对这一过程的追求。该文作者知道李肇星在中非论坛上举足轻重的地位,尤其对对外宣传来说,李肇星已成为一个“明星”。这位记者上去了,为自己的刊物捧回了来自上游的清泉。我们把这位记者的采访体会刊登于此,是想让记者朋友,特别是年轻的记者朋友能从中思索出些什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采访体会 李肇星 外交部 《今日中国》 选题 部长 香港凤凰卫视 重大事件
下载PDF
道不尽的张云泉——一个记者的采访手记
18
作者 程少华 《新闻实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14-16,共3页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一次采访活动,成为一次生动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采访张云泉,记者们都被张云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采访背后的故事,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本刊上期已刊登了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体会,这... “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一次采访活动,成为一次生动的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这次采访张云泉,记者们都被张云泉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打动了。采访背后的故事,也同样深深地打动了我们。本刊上期已刊登了新华日报记者的采访体会,这期继续刊登人民日报记者程少华的体会文章,以飨读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记者 采访手记 张云 先进性教育活动 采访活动 人格魅力 采访体会 新华日报 人民日报 刊登 生动 读者
下载PDF
最难忘的一次西藏采访
19
作者 王喜民 《采写编》 2010年第1期54-57,共4页
《进军阿里》一书最近出版后,许多人问及我西藏采访体会,一下子勾起我心中的情感。其实,这些年,我曾6次赴藏区采访。但最难忘的是四年前的一次惊心动魄的采访,因为那一次差一点将命丢在雪域高原……
关键词 采访体会 西藏 雪域高原 出版
下载PDF
创新,是一种积极的人生观
20
作者 郝克远 《青年记者》 2011年第13期45-45,共1页
第二届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评选已经结束,总的感觉是这一届无论是从参与的积极性上,还是从题材的丰富性上,都明显好于上届。特别是一些作品的不落窠臼,新风扑面,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创新意识,感到十分欣慰。刚才听几位同志谈采访体会... 第二届大众青年新闻创新奖评选已经结束,总的感觉是这一届无论是从参与的积极性上,还是从题材的丰富性上,都明显好于上届。特别是一些作品的不落窠臼,新风扑面,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创新意识,感到十分欣慰。刚才听几位同志谈采访体会,更感觉到,这样的成绩是大家努力创新实践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创新 人生观 创新意识 采访体会 创新实践 丰富性 感觉 作者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