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经》草木起兴的文化发生
1
作者 于沁可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4-60,共7页
从古至今,历代学人一直就《诗经》六义中的'兴'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争论不休,朱熹、郑玄、郑樵、刘勰、钟嵘,近人闻一多等均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顾颉刚先生以歌谣学的眼光看《诗经》,认为'兴'并无意义、唯有起辞协韵作... 从古至今,历代学人一直就《诗经》六义中的'兴'究竟指的是什么而争论不休,朱熹、郑玄、郑樵、刘勰、钟嵘,近人闻一多等均未给出令人信服的解释。顾颉刚先生以歌谣学的眼光看《诗经》,认为'兴'并无意义、唯有起辞协韵作用。但《诗经》中大量以植物起兴的诗句表明,起兴的首句与后文诗句存在语境上的意义关联,而草木也因为民俗采集活动和《诗经》的歌咏逐渐转变为具有特定意义的象征,完成了由物到词、由物质到文化的转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兴” 起兴 《诗经》 采集民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