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论释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被引量:1
1
作者 贾发义 《沧桑》 2003年第6期40-41,46,共3页
关键词 中国佛教史 释慧远 佛教戒律 《弘明集》 《沙门不敬王者论》 《般若经》 释道安 《出三藏记集》 庐山 本土化
下载PDF
释慧远 被引量:2
2
作者 杜斗城 《敦煌学辑刊》 1983年第0期144-150,共7页
中国佛教史上,僧人取名慧远者很多,就隋朝以前来说,见于史载者便有三人。即庐山慧远(雁门烦楼氏)、江陵长沙寺慧远(籍贯不明)和京师净影寺慧远(敦煌李氏)。庐山慧远为东晋人,是早期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僧人。故多为人们熟知。长沙寺... 中国佛教史上,僧人取名慧远者很多,就隋朝以前来说,见于史载者便有三人。即庐山慧远(雁门烦楼氏)、江陵长沙寺慧远(籍贯不明)和京师净影寺慧远(敦煌李氏)。庐山慧远为东晋人,是早期佛教史上最有影响的中国僧人。故多为人们熟知。长沙寺慧远,为南朝刘宋时人,在佛教史上,没有多少影响。至于本文要谈及的敦煌慧远,虽无庐山慧远之声誉,但也不失为一代高僧,因此,有人把他与庐山慧远相比,称之为“小慧远”。下筒谈其事迹及有关问题,望方家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武帝 释慧远 隋文帝 佛教哲学 净影寺慧远 中国佛教史 庐山 僧人 敦煌 早期佛教
下载PDF
关于释慧远“露骸松下”的一点意见——兼与曹虹先生商榷
3
作者 江林 《中国典籍与文化》 2002年第4期76-78,共3页
佛教徒的丧葬方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佛教徒的丧葬方式是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重要途径。关于东晋高僧慧远的丧葬方式,曹虹《释慧远遗命“露骸松下”的意蕴》一文认为,慧远对葬式的选择有特殊意图和深远意蕴。但是曹文对“露... 佛教徒的丧葬方式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研究佛教徒的丧葬方式是深入了解佛教文化的重要途径。关于东晋高僧慧远的丧葬方式,曹虹《释慧远遗命“露骸松下”的意蕴》一文认为,慧远对葬式的选择有特殊意图和深远意蕴。但是曹文对“露骸松下”没有确切的解释和定义,对慧远丧葬方式的理解也是含糊的。本文作者认为慧远的“露骸松下”只是普通佛教徒的尸陀林法,没有必要过分强调慧远“露骸松下”的特殊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慧远 佛教徒 佛教文化 高僧 丧葬 解释 意见 东晋 商榷 意图
原文传递
释慧远遗命“露骸松下”的意蕴
4
作者 曹虹 《中国典籍与文化》 CSSCI 1999年第2期111-113,共3页
关键词 露骸松下 释慧远 “礼义” 土葬 《高僧传》 佛教 僧人 肉体生命 《孝经》 朱士行
原文传递
“不依国主,则法事难立”质疑 被引量:3
5
作者 夏毅辉 《求索》 CSSCI 2003年第1期215-217,共3页
晋释道安的“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一语 ,是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播情况的总结与批评 ,而实际上他在倡导一种符合古代印度传统的弘法之道 ,即“教化之体 ,宜令广布”。在释道安的传教活动中 ,他不仅要求其学生遵守此原则 ,而且本人也身... 晋释道安的“不依国主 ,则法事难立”一语 ,是对十六国时期佛教传播情况的总结与批评 ,而实际上他在倡导一种符合古代印度传统的弘法之道 ,即“教化之体 ,宜令广布”。在释道安的传教活动中 ,他不仅要求其学生遵守此原则 ,而且本人也身体力行。这一原则终于由他的学生释慧远以《沙门不敬王者论》的醒目论题推出 ,成为中国早期佛教在南方的弘法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道安 释慧远 《沙门不敬王者论》
下载PDF
《高僧传》校点商榷 被引量:3
6
作者 董志翘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1999年第1期5-11,共7页
关键词 《高僧传》 《太平广记》 《大正藏》 鸠摩罗什 标点 胡奴 释慧远 京师 《神仙传》 《史记·货殖列传》
下载PDF
《全晋文》载《昙无竭菩萨赞》作者辨正 被引量:1
7
作者 李谟润 《洛阳大学学报》 2005年第3期27-29,共3页
清人严可均校辑《全晋文》,分别辑录东晋王齐之与释慧远同题之作《昙无竭菩萨赞》。两作在文字、立意上非常雷同,完全可认定同为一首,但严氏及当今学界并未予以辨明。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认真鉴别,根据诗文中所反映的思想与叙述的方式,可... 清人严可均校辑《全晋文》,分别辑录东晋王齐之与释慧远同题之作《昙无竭菩萨赞》。两作在文字、立意上非常雷同,完全可认定同为一首,但严氏及当今学界并未予以辨明。通过对有关文献的认真鉴别,根据诗文中所反映的思想与叙述的方式,可以判定《昙无竭菩萨赞》作者应为释慧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昙无竭菩萨赞 作者 辩正 王齐之 释慧远
下载PDF
慧远因果报应学说与传统感应思想的区别
8
作者 兰梁斌 《华夏文化》 2009年第2期26-27,共2页
关键词 因果报应 传统文化 释慧远 学说 感应 东晋时期 《高僧传》 迷信思想
下载PDF
陶渊明对佛教的态度 被引量:4
9
作者 顾农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1期94-99,共6页
《莲社高贤传》所载陶渊明与高僧慧远法师等人结莲社一事虽与事实不符,但从中仍可反映出渊明对佛教态度的“通性之真实”。他不赞成放弃世俗生活的乐趣入山念佛坐禅,但并不排斥佛教的许多精义。他追求生活与心灵的自由自在,与后来的... 《莲社高贤传》所载陶渊明与高僧慧远法师等人结莲社一事虽与事实不符,但从中仍可反映出渊明对佛教态度的“通性之真实”。他不赞成放弃世俗生活的乐趣入山念佛坐禅,但并不排斥佛教的许多精义。他追求生活与心灵的自由自在,与后来的禅宗宗旨颇切合。由此观之,他的思想境界比慧远法师等人要高明得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对佛教态度 遗民 十八贤 庐山 莲社 西方净土 释慧远 《形影神》 文史研究
下载PDF
试论《庐山记》在山水游记文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兼与张大新先生商榷 被引量:2
10
作者 余如忠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58-61,共4页
虽说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说过“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但对山水真正产生“乐”,并实地去考察它、欣赏它、描摹它,把它写成有真情实感的专门山水记游散文,则是晋南北朝才开始的事。这当中,释慧远的《庐山记》(载清严可均辑《全晋... 虽说孔子早在春秋时期就说过“知(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话,但对山水真正产生“乐”,并实地去考察它、欣赏它、描摹它,把它写成有真情实感的专门山水记游散文,则是晋南北朝才开始的事。这当中,释慧远的《庐山记》(载清严可均辑《全晋文》卷一百六十二)当为首推佳作。这不仅因为这篇描写庐山胜景的文章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因其有特殊的历史地位。释慧远(334—416),俗姓贾,雁门楼烦(今山西省原平县崞阳镇东)人,早年师事东晋高僧释道安。梁慧皎《高僧传》载,慧远“少为诸生,博综六经,尤善庄老”。他是有名的僧人,为当时南方佛教界的领袖人物,因其有出众的天赋,24岁就讲说佛经真义。但是佛理般若实相又实在有些难懂,尽管他反复诠讲,听的人还是越听越不明白。这时,“远乃引《庄子》义为连类,于惑者晓然。”这大概是中国僧人用中国的“土产”——道家学说成功解释佛教教义的早期范例吧。而且,他“虽老,讲论不辍”。这是慧远为什么能赢得佛门弟子“皆肃然增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庐山 释慧远 游记文学 山水游记 发展史 历史地位 山水散文 商榷 雁门楼烦 水经注
下载PDF
《文心雕龙》范注三题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平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3年第4期434-442,共9页
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以其校雠之谨严,引证之详细,释义之精当,材料之翔赡以及评说之深刻,赢得了学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文心雕龙》注释史上划时期的作品。”范注集前人校注之大成,奠后人注书之基石,把《文心雕龙》的研究推... 范文澜先生的《文心雕龙注》,以其校雠之谨严,引证之详细,释义之精当,材料之翔赡以及评说之深刻,赢得了学界的一致好评,被认为“是《文心雕龙》注释史上划时期的作品。”范注集前人校注之大成,奠后人注书之基石,把《文心雕龙》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堪称《文心》研究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里拟从文本清理、材料编纂和问题研究几个角度,对“范注”作一些探讨。一、文本清理校勘是文本研究中的基础工程,也是正确理解文义的必要前提。古语说:“书三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因明学 唐写本 释慧远 问题研究 创作论 儒家思想 引文 研究史 正确理解
下载PDF
东汉、六朝儒学在江西地区的传播和发展 被引量:1
12
作者 欧阳小桃 《江西社会科学》 CSSCI 1994年第11期98-100,24,共4页
东汉、六朝儒学在江西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欧阳小桃儒学,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儒学在一个地区传播和发展的情形,对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 东汉、六朝儒学在江西地区的传播和发展欧阳小桃儒学,代表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价值,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研究儒学在一个地区传播和发展的情形,对深入了解这一地区的文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历史上,江西地区曾是人文会苹之区,孕育了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西地区 儒学 传播和发展 《后汉书》 《晋书》 《宋书》 《礼》 《易》 释慧远 《五经》
下载PDF
慧远大师的念佛法门 被引量:1
13
作者 向学 《佛学研究》 2007年第1期67-73,共7页
一、慧远的生平 据慧皎的《高僧传·释慧远传》、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远传》、《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张野《远法师铭》、陈舜俞《庐山记》卷三、志磬《佛祖统记》卷二十六《十八贤传·慧远传》等所载,是生于东... 一、慧远的生平 据慧皎的《高僧传·释慧远传》、僧祐的《出三藏记集·慧远传》、《世说新语·文学篇》注引张野《远法师铭》、陈舜俞《庐山记》卷三、志磬《佛祖统记》卷二十六《十八贤传·慧远传》等所载,是生于东晋成帝咸和九年(334),卒于东晋安帝义熙十二年(416),享年83岁。谢灵运的《庐山慧远法师诔》说是“春秋八十有四,于义熙十三年秋八月六日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慧远 法门 念佛 大师 出三藏记集 世说新语 高僧传 谢灵运
下载PDF
浅议陶渊明诗文系年的“语调相关”说
14
作者 石中颖 魏正申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70-75,共6页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作为写给陶俨等五个儿子的事实上没有成为遗嘱的遗嘱篇,因其篇旨的特殊性,不时引起论陶家的关注。探讨其系年,自然成为重点课题。千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研判,基本有系年于51岁和56岁宋受禅之后,57岁、59岁两种... 陶渊明的《与子俨等疏》,作为写给陶俨等五个儿子的事实上没有成为遗嘱的遗嘱篇,因其篇旨的特殊性,不时引起论陶家的关注。探讨其系年,自然成为重点课题。千多年来,经过学者们的研判,基本有系年于51岁和56岁宋受禅之后,57岁、59岁两种观点。 系年于陶公51岁说之由,从陶渊明作品的内证看有两点。其一,疏文中有言:“吾年过五十”,按通常理解,定为五十刚过较为合适。其二,疏文中的“汝辈稚小家贫”,最小的儿子陶佟当不超过十五六岁,与《命子》、《责子》等篇之叙相吻合。从有关陶渊明史传的外证看,颜延之《陶征士诔》称:“年在中身,疢维痁疾”,指明陶渊明五十岁左右,有热无寒之疟病经常发作,这与疏文中“吾年过五十,……病患以来,渐就衰损”的情况相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诗文系年 调相 《礼》 语调 陶渊明诗文 江州刺史 最小的儿子 年谱简编 释慧远
下载PDF
关于最早题咏庐山的诗
15
作者 罗龙炎 《九江师专学报》 1998年第2期46-48,共3页
关键词 庐山 诗歌 《豫章诗话》 释慧远 《游庐山》
下载PDF
陶渊明的生活与思想
16
作者 郑文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78年第5期35-41,共7页
陶渊明的生活,可以分为两期;他的思想,也可分为两期。在四十一岁以前是前期,在四十一岁以后是后期。 就前期说,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一、他的家境比较困难,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记载。但有... 陶渊明的生活,可以分为两期;他的思想,也可分为两期。在四十一岁以前是前期,在四十一岁以后是后期。 就前期说,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一、他的家境比较困难,在《五柳先生传》中有“环堵萧然,不蔽风雨,短褐穿结,箪瓢屡空”的记载。但有时“静寄东轩,春醪独抚”(《停云》),有时“袭我春服,薄言东郊”(《时运》);有时“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余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陶渊明 刘裕 谬说 “化” 崇信佛教 桃花源 思想 《论语》 释慧远 保持形体
下载PDF
谢灵运润改《华严经》的一则资料 被引量:1
17
作者 姜剑云 《文献》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132-132,共1页
关于谢灵运参加编译《华严经》之事,唐代新罗国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云:“夫《华严》大不思议经者,乃常寂光如来于寂场中觉树下与十方诸佛召尘沙菩萨而所说也。龙胜诵传下本满十万偈。东晋庐山释慧远以经流... 关于谢灵运参加编译《华严经》之事,唐代新罗国崔致远《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云:“夫《华严》大不思议经者,乃常寂光如来于寂场中觉树下与十方诸佛召尘沙菩萨而所说也。龙胜诵传下本满十万偈。东晋庐山释慧远以经流江东,多有未备,乃令弟子法净、法领等,逾越沙雪,远寻众经。法领遂至遮拘檗国,求得前分三万六千偈来归。时有佛贤三藏为伪秦所摈,投趾东林。远善视之,驰使飞书,解其摈事。贤后至建康,于道场寺译出领所获偈。南林寺法业笔受成五十卷,则知西天应北天之运,契期金水之年,东林助南林之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严经》 谢灵运 崔致远 释慧远 唐代
原文传递
多角度的综合研究——读曹虹教授的《慧远评传》
18
作者 张煜 《古籍研究》 2002年第4期128-130,共3页
庐山释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荷兰学者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中,称他在“诸多方面均成了启动下一个阶段中国佛教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一阶段中国佛教的最为彻底的终结者”。这并不是夸大其辞。慧... 庐山释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是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人物。荷兰学者许理和《佛教征服中国》中,称他在“诸多方面均成了启动下一个阶段中国佛教的关键,同时也是我们所要研究的第一阶段中国佛教的最为彻底的终结者”。这并不是夸大其辞。慧远所处的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 人物 释慧远 征服 综合研究 时代 多角度 阶段
原文传递
李白咏庐山瀑布诗与香炉峰
19
作者 李文初 《语文月刊》 1999年第6期32-33,共2页
1998年11月12日《羊城晚报》"花地"发表杜宣先生的《东林寺的怀念》一文,开头一段便(?):"东林寺是晋朝慧远法师开创的我国佛教莲宗的祖庙,位于庐山香庐峰下,……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也指的是香炉峰。我见到些注... 1998年11月12日《羊城晚报》"花地"发表杜宣先生的《东林寺的怀念》一文,开头一段便(?):"东林寺是晋朝慧远法师开创的我国佛教莲宗的祖庙,位于庐山香庐峰下,……李白的诗‘日照香炉生紫烟’,也指的是香炉峰。我见到些注文,释为‘太阳照在香炉峰上生出的紫烟’,这是想当然的说法。其实香炉峰旁另一峰即名日照峰,日照峰和香炉峰是并列的。李白诗是说日照香炉二峰上生出紫烟,日照并非太阳照的意思,而是确有此峰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炉 庐山草堂记 李白诗 瀑布 日照 白居易 古今图书集成 太阳 释慧远 文献资料
原文传递
在高僧的光辉之下
20
作者 范子烨 《书品》 2009年第1期77-87,共11页
佛教之进人中土,确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自汉明帝刘庄(27~75)时代白马驮经抵达洛阳,至释道安(312或314~385)立寺于太行恒山,佛教已经在中土稳稳立足。据梁释慧皎(497—554)《高僧传》卷第六《义解三·晋庐山释慧... 佛教之进人中土,确为我国文化史上的一大盛事。自汉明帝刘庄(27~75)时代白马驮经抵达洛阳,至释道安(312或314~385)立寺于太行恒山,佛教已经在中土稳稳立足。据梁释慧皎(497—554)《高僧传》卷第六《义解三·晋庐山释慧远》(下引此传简称为“慧皎《远传》”)所载,苻秦建元九年(373),道安迫于襄阳的政治形势,乃分张徒众,各随所之,于是慧远南适荆州,最后卜居匡庐。远公“化兼道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僧传》 政治形势 释道安 释慧远 文化史 中土 佛教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