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氯喹抑制LPS和CpG 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丁国富 王良喜 +1 位作者 周红 刘玮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9-11,共3页
目的 观察氯喹对脂多糖(LPS)和CpG 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hPBMC)。先用LPS和CpG DNA刺激hPBMC分泌TNF-α、IL-6,再加入不同浓度氯喹进行拮抗,... 目的 观察氯喹对脂多糖(LPS)和CpG DNA诱导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从新鲜人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hPBMC)。先用LPS和CpG DNA刺激hPBMC分泌TNF-α、IL-6,再加入不同浓度氯喹进行拮抗,观察其量效关系;在不同时相点加入氯喹观察时效关系;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促炎细胞因子的含量。采用甲基四唑蓝(MTT)法检测氯喹对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 氯喹在50μg/ml时显著抑制LPS和CpG DNA刺激hPBMC释放TNF-α和IL-6(P<0.01)。若先给氯喹,则其拮抗细胞因子释放的作用非常显著(P<0.01),提前给予LPS或CpG DNA,再给氯喹时也可观察到显著拮抗作用(P<0.05)。氯喹浓度小于100μg/ml时对细胞活性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氯喹对LPS和CpGDNA诱导人外周血hPBMC释放促炎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喹抑制LPS CPGDNA 诱导 人外周血 单个核细胞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下载PDF
高迁移率族蛋白B1对小鼠巨噬细胞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峰 姚咏明 +2 位作者 董宁 于燕 盛志勇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19-122,共4页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ng/m1)HMGB1的刺激,... 目的观察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0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经不同质量浓度(0、1、10、100、1000ng/m1)HMGB1的刺激,于不同时间点(0、6、12、24、48、72h)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细胞TNF-α、IL-10及ICAM-1mRNA表达的变化,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0以及sICAM-1蛋白水平的变化。数据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1~1000ng/ml的HMGB1作用24h,可使巨噬细胞的TNF-α、ICAM-1基因表达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1000ng/ml HMGB1的作用最强,呈剂量一效应关系。而IL-10仅在1000ng/ml HMGB1作用时表达有所增加。以100ng/ml的 HMGB1作用不同时问后,培养上清液TNF-α与sICAM-1的浓度48h达高峰(P〈0.01),呈时间一效应关系,HMGB1对巨噬细胞TNF-α的分泌呈“双峰”特征,而IL-10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一定浓度的HMGB1可诱导巨噬细胞合成、释放促炎细胞因子与黏附分子,具有显著的促炎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迁移率族蛋白B1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小鼠巨噬细胞 黏附分子表达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 sICAM-1 ICAM-1基因表达 细胞培养上清液
原文传递
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 被引量:4
3
作者 王中群 杨永宗 严金川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216-1217,共2页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蛋白、自由基、感染性微生物、剪切力、高血压、抽烟等损伤因素单独或联合诱导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免疫反应的过程。其间,内皮功能紊乱启动T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血管壁局部浸润,T细胞通过分子模... 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是由脂蛋白、自由基、感染性微生物、剪切力、高血压、抽烟等损伤因素单独或联合诱导内皮功能紊乱进而引发免疫反应的过程。其间,内皮功能紊乱启动T细胞和巨噬细胞向血管壁局部浸润,T细胞通过分子模式识别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热休克蛋白(HSP)和微生物抗原,在局部释放促炎细胞因子,随后巨噬细胞摄取oxLDL形成泡沫细胞,促成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免疫过程的激活可能产生复杂的矛盾效应,一方面通过诱导和维持动脉炎症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另一方面,特定免疫功能的选择性活化可能抑制动脉炎症和动脉粥样硬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脉粥样硬化病变 免疫应答 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内皮功能紊乱 微生物抗原 巨噬细胞 热休克蛋白
下载PDF
外科感染的分类、诊断及防治原则
4
作者 张耀圣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年第17期5-5,共1页
关键词 外科感染 单核-巨噬细胞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非特异性感染 急性症反应 分类 防治 诊断
下载PDF
AG490对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急性期小胶质细胞激活的影响 被引量:4
5
作者 曹健锋 季泰令 +6 位作者 杜爱玲 张兴光 曾现伟 杨斌 李瑜 潘顺 张波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272-275,共4页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防御系统的主要介质,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各种创伤、感染等病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被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炎症... 小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免疫防御系统的主要介质,是创伤性脑损伤后炎症反应不可缺少的部分。在各种创伤、感染等病理状态下,小胶质细胞被激活,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诱导炎症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激活 创伤性脑损伤 AG490 急性期 肿瘤坏死因子 细胞介素-1Β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大鼠
原文传递
白细胞介素-1受体激酶M介导的免疫抑制能增加脓毒症患者的病死率
6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91-191,共1页
机体免疫抑制常以循环血中单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减少为特征,与脓毒症远期病死率相关。在南亚,革兰阴性菌感染导致的类鼻疽病死率高达40%。体外试验和鼠类实验中发现,Toll样受体(TLR)在免疫抑制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荷兰... 机体免疫抑制常以循环血中单核细胞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减少为特征,与脓毒症远期病死率相关。在南亚,革兰阴性菌感染导致的类鼻疽病死率高达40%。体外试验和鼠类实验中发现,Toll样受体(TLR)在免疫抑制信号转导中发挥关键作用。荷兰研究人员采用体外试验研究了类鼻疽患者TLR的表达。34例类鼻疽患者与32例健康志愿者参与研究。测定指标包括血浆细胞因子水平和用于TLR合成的mRNA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远期病死率 脓毒症患者 免疫抑制 细胞介素-1 受体激酶 释放促炎细胞因子 革兰阴性菌感染 Toll样受体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