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花蓟马成虫昼间交配习性和聚集信息素释放节律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晓维 孙冉冉 +2 位作者 章金明 张治军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439-1446,共8页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对我国蔬菜和花卉等作物具有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应用蓟马聚集信息素进行西花蓟马监测和防治,本试验在室内对西花蓟马昼间交配习性、雌雄互作和雄成虫聚集信... 【目的】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是一种毁灭性的世界性入侵害虫,对我国蔬菜和花卉等作物具有重大威胁。为了更好地应用蓟马聚集信息素进行西花蓟马监测和防治,本试验在室内对西花蓟马昼间交配习性、雌雄互作和雄成虫聚集信息素释放节律进行研究。【方法】通过单独配对和群体配对两种方法研究西花蓟马成虫在光照阶段的第1,4,8和12小时4个不同时间的交配行为;采用显微摄像系统研究西花蓟马雌雄成虫间4个不同时间的互作节律;采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质联用仪分析西花蓟马雄成虫聚集信息素两种组分neryl(S)-2-methylbutanoate和(R)-lavandulyl acetate在4个不同时间的释放节律。【结果】西花蓟马成虫在光照阶段的4个不同时间内的交配率、交配历期(持续时间)、雌雄互作次数和雄成虫对雌成虫的交配尝试次数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说明交配行为和雌雄互作行为不具有明显的节律性。西花蓟马雄成虫聚集信息素具有引诱活性的neryl(S)-2-methylbutanoate在光照阶段的这4个不同时间的释放率不存在显著差异,其释放节律与西花蓟马成虫的交配相关行为相一致。另一种不具有引诱活性的组分(R)-lavandulyl acetate在光照阶段的这4个不同时间释放率具有显著差异,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本研究证实了西花蓟马成虫在室内光照条件下交配相关行为不存在明显的节律性,其聚集信息素主要引诱成分neryl(S)-2-methylbutanoate的释放亦无明显的节律性。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西花蓟马聚集信息素不同组分的行为调控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为合理高效地应用聚集信息素进行西花蓟马田间种群动态监测和防控提供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花蓟马 交配行为 雌雄互作 聚集信息素 释放节律
下载PDF
虫害诱导家榆挥发物的日释放节律分析
2
作者 程彬 陈平 +2 位作者 任立伟 鹿永强 鹿永斌 《吉林林业科技》 2015年第2期18-22,共5页
以家榆为试验对象,分析挥发物的组分与日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家榆的挥发物共有24种化合物,包含有醇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等。挥发物的释放存在昼高夜低的现象,在上午时释放量会迅速增加,到中午达到最大,然后在下午、晚上逐渐减少;在由... 以家榆为试验对象,分析挥发物的组分与日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家榆的挥发物共有24种化合物,包含有醇类、烷类、酯类和萜烯类等。挥发物的释放存在昼高夜低的现象,在上午时释放量会迅速增加,到中午达到最大,然后在下午、晚上逐渐减少;在由明转暗时,挥发物的释放有一个短暂的爆发。挥发物的日夜释放节律与害虫天敌的活动规律相符,可能是植物发挥主动防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虫害 家榆 挥发物 释放节律
下载PDF
雌性大鼠离体垂体前叶内在促黄体生成激素释放节律性现象 被引量:8
3
作者 谢衷明 毛全福 +2 位作者 徐美红 顾佩德 谢衷洁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649-656,共8页
众所周知,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以脉冲形式驱使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生成激素(LH),但垂体前叶本身释放LH的形式却遭忽略。直到MarcoGambacciani(1987)[1]和谢(1987)[2]才发现人和大鼠离体垂体的LH释放呈节律性。... 众所周知,下丘脑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以脉冲形式驱使垂体前叶释放促黄体生成激素(LH),但垂体前叶本身释放LH的形式却遭忽略。直到MarcoGambacciani(1987)[1]和谢(1987)[2]才发现人和大鼠离体垂体的LH释放呈节律性。本文目的在于进一步证实是否确实存在LH释放的内在节律。取出SD雌性大鼠垂体后,经Tc-199培液灌流,在整个120min的实验过程中,每5min收集一次0.5ml的灌流液,由放射免疫测定出的LH值经消除趋势后,再用时间序列的潜周期分析法、极大熵MaximumEntropy方法检验和检测出LH中的周期性节律。实验结果为:(1)不同生殖激素条件下LH释放的内在节律不同。动情前期组的释放频率(F,min/cycle)与振幅(A,ng/ml)最高,其次为去卵巢组;最低的是哺乳期组。(2)多肽激素或甾体激素能改变LH释放的内在节律性。(3)Verapamil和EGTA能使动情前期组的内在节律变慢。本工作表明垂体前叶LH释放的内在节律随生殖内分泌条件而异,并受外源性激素的影响,推测这种节律可能有Ca2+的参与。垂体前叶LHn释放的内在节律的真正生理意义还不清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前叶 释放内在节律 促黄体生成激素
下载PDF
电子鼻zNose^(TM)构建棉花挥发物指纹图谱及被害棉花挥发物释放节律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潘洪生 赵秋剑 +3 位作者 赵奎军 张永军 吴孔明 郭予元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68-473,共6页
采用电子鼻zNose^(TM)对棉花植株常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每类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指数,构建棉花植株常见挥发性化合物特征谱库.采集棉铃虫幼虫取食诱导棉株挥发性化合物,利用电子鼻构建棉铃虫幼虫危害棉株的指纹图谱.比对健康... 采用电子鼻zNose^(TM)对棉花植株常见挥发性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确定每类化合物的相对保留指数,构建棉花植株常见挥发性化合物特征谱库.采集棉铃虫幼虫取食诱导棉株挥发性化合物,利用电子鼻构建棉铃虫幼虫危害棉株的指纹图谱.比对健康棉株与棉铃虫幼虫危害棉株的色谱图及指纹图谱发现,棉铃虫幼虫危害棉株的挥发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比健康棉株的多,而且未去除棉铃虫幼虫的危害处理与去除棉铃虫幼虫的危害处理相比,被诱导挥发物的含量显著升高.通过电子鼻实时监测棉花植株各处理β-蒎烯、β-月桂烯等挥发性化合物的释放节律.结果显示,当棉铃虫幼虫危害棉株2h后,β-蒎烯的释放量明显增加,与对照相比差异显著.β-月桂烯在棉铃虫幼虫危害2h的释放量与对照相比没有显著差异,在棉铃虫幼虫危害24h释放量显著增加.6~8h β-蒎烯和β-月桂烯分别达到各自最大释放量,随后缓慢回落,但仍然保持较高释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鼻 指纹图谱 棉花 植物挥发物 释放节律
原文传递
温度对粘虫产生和释放性信息素规律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汪新文 刘孟英 《昆虫知识》 CSCD 1996年第3期137-138,共2页
在21℃饲养的粘虫雌蛾腺体提取物中Zll-16:Aid含量峰值时间是羽化后第8~9天;25℃是羽化后第4~5天,27℃是羽化后第3~4天。低温不仅推迟了粘虫雌蛾求偶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间,而且降低了腺体中性信息素的滴度。在27℃,粘虫雌蛾腺... 在21℃饲养的粘虫雌蛾腺体提取物中Zll-16:Aid含量峰值时间是羽化后第8~9天;25℃是羽化后第4~5天,27℃是羽化后第3~4天。低温不仅推迟了粘虫雌蛾求偶和释放性信息素的时间,而且降低了腺体中性信息素的滴度。在27℃,粘虫雌蛾腺体中Zll-16:Ald峰值的平均值达15ng;在25℃时为10ng,而在21℃时,只有5ng。由此可见,低温环境明显抑制粘虫雌蛾的性发育,延缓了性成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虫 作物害虫 饲养温度 释放节律 性信息素
下载PDF
Leaf Volatiles from Host Tree Acer negundo : Diurnal Rhythm and Behavior Responses of Anoplophora glabripennis to Volatiles in Field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建光 金幼菊 +2 位作者 骆有庆 许志春 陈华君 《Acta Botanica Sinica》 CSCD 2003年第2期177-182,共6页
The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ash-leaf maple (Acer negundo L.) were examined by adsorption-thermodesorption and GC-MS. Thirty-two compounds, including alcohols, ketones, aldehydes, esters, terpenoids, carboxylic acids, ... The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ash-leaf maple (Acer negundo L.) were examined by adsorption-thermodesorption and GC-MS. Thirty-two compounds, including alcohols, ketones, aldehydes, esters, terpenoids, carboxylic acids, etc. were identified. Th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diurnal rhythm of release of volatile compounds from maple differed in July and in August. In July, the releasing of most volatile compounds reached the peak at 14 o'clock, when in August, the emission of volatile compounds reached the peak at 10 o'clock. Besides diurnal rhythm, there also existed other differences in the releasing of volatiles and their relative contents in July and in August. A possible explanation for this phenomenon is the maturation of leaves, since the sampling conditions were the same both in July and August. At the same time, the response of Anoplophora glabrpennis Motschulsky to volatiles was examined with field bioassay with traps. cis-3-hexen-1-ol was found to be more effective to attract A. glabrpennis than other volatiles released by ash-leaf maple tree in field trapping test. A mixture of 1-butanol, 1-pentanol and 2-pentanol was tested to be the most attractive to A. glabripennis among all tested volatiles. More field trapping tests should be conducte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er negundo Anoplophora glabtipennis VOLATILE diurnal rhythm behavioral response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