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9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释教三字经》考述
1
作者 华海燕 《新世纪图书馆》 CSSCI 2017年第10期83-88,共6页
《释教三字经》最初乃由明末聚云禅派初祖吹万广真创作,其后该书由民国高僧印光改写,遂广为流传,吹万本《释教三字经》反而湮灭。苏州大学图书馆近期发现吹万广真原著之《释教三字经》刻本,今拟对该书版本进行考证,比较其与印光改写之... 《释教三字经》最初乃由明末聚云禅派初祖吹万广真创作,其后该书由民国高僧印光改写,遂广为流传,吹万本《释教三字经》反而湮灭。苏州大学图书馆近期发现吹万广真原著之《释教三字经》刻本,今拟对该书版本进行考证,比较其与印光改写之本的区别,发掘原本的价值和对佛教界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教三字经》 吹万广真 版本
下载PDF
元代的诸路释教总统所 被引量:3
2
作者 陈高华 《文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09-431,共23页
有元一代,佛教兴盛。朝廷设置了专门机构,管理佛教事务。在中央,设置了总制院(後改宣政院)和功德使司。总制院(宣政院)以下,设有诸路释教都总统所,管理“汉地”佛教事务。但是,《元史.百官志》中有关宣政院的记载,完全没有... 有元一代,佛教兴盛。朝廷设置了专门机构,管理佛教事务。在中央,设置了总制院(後改宣政院)和功德使司。总制院(宣政院)以下,设有诸路释教都总统所,管理“汉地”佛教事务。但是,《元史.百官志》中有关宣政院的记载,完全没有提到释教总统所,因而过去常被论者忽略。近年颇有研究着作涉及这个佛教管理机构,但有关论述似还有进一步探讨的余地。本文拟就此提出一些看法,希望有助於这个问题的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统 释教 《元史.百官志》 元代 管理机构 专门机构 佛教 设置
下载PDF
走进学生心灵 用爱诠释教育的真谛
3
作者 王海龙 《北京教育研究》 2006年第2期46-47,共2页
我是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我用真诚的爱心,走进学生的心灵,解读着教育,解读着孩子,和孩子们共同努力,一同打造一个充满爱,有活力的,充满希望的美好世界,用爱诠释着教育的真谛。
关键词 心灵 学生 释教 农村小学 班主任 解读 孩子 爱心
下载PDF
释教的赋体书写:南北朝“释类赋”源起、策略和意义论
4
作者 彭安湘 周昌梅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45-151,共7页
赋与宗教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并常被作为传达释教思想的重要载体。现存子部、集部文献中收录的南北朝"释类赋"共有11篇,这种"文字之因缘"与南北朝时期文士和僧人的交游风气相关。为了达到阐释佛学教义的目的,僧人... 赋与宗教有着较为紧密的关联,并常被作为传达释教思想的重要载体。现存子部、集部文献中收录的南北朝"释类赋"共有11篇,这种"文字之因缘"与南北朝时期文士和僧人的交游风气相关。为了达到阐释佛学教义的目的,僧人和文士采用了不同的书写策略。前者自觉揉合佛教讲经、唱导、论辩的艺术表现手法;后者虽在赋题、物象、场景及旨意上关涉释教,但在表现手法上更多地是"文随时变":一将赋序与赋文相结合,二将理趣与情境相结合。作为一种新型的辞赋类型,南北朝"释类赋"对当时与后世的辞赋创作及其创作意识上的反思,影响不可轻忽,故在古代赋学史上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释类赋” 释教 生成源起 书写策略 赋学意义
原文传递
聚云吹万《释教三字经》(原本)校注
5
作者 姚彬彬 《宗教研究》 2020年第1期155-164,共10页
校注说明:聚云吹万禅师(1582-1639)撰有《释教三字经》,旨在为初学者介绍佛教基本历史与教义之用。《吹万禅师语录》中所载之《行状》谓吹万"说《三字经》,以修童稚之训"6。后又有敏修长老为之作注,流传二百余年。清末印光法... 校注说明:聚云吹万禅师(1582-1639)撰有《释教三字经》,旨在为初学者介绍佛教基本历史与教义之用。《吹万禅师语录》中所载之《行状》谓吹万"说《三字经》,以修童稚之训"6。后又有敏修长老为之作注,流传二百余年。清末印光法师(1861-1940)又加润色修订,坊间通行至今。杨仁山居士曾论及印光本与吹万原本之别,"正文改十之三,注释改十之七,原本编为两排者,改而为一排。考据精详,文辞圆润,超胜旧作"7云云。今人王孺童则介绍说,印光"又托吹万之名为之作序。于今所见明本,即印公重治之本,而吹万之原本,实不存矣。"8王氏这个判断显然颇武断,吹万之原本,晚清时印光、杨仁山等皆曾见过,迄今不过百年之久,且《释教三字经》系佛教蒙学读物,流传广泛,依情理推测,自应不至全然亡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仁山 印光法师 《三字经》 孺童 蒙学读物 释教三字经》 校注
原文传递
统领释教 大元国师青玉印
6
作者 马永会 《西藏人文地理》 2010年第2期10-11,共2页
在西藏博物馆“元明清玉器精品展”展厅内.展示的第一件文物就是这件“统领释教大元国师青玉印”。该印为八思巴文,青玉质地.玉质温润.印背精雕细刻有一对卧龙.配红色丝绶带(有磨损)。
关键词 释教 统领 国师 西藏博物馆 八思巴文 元明清
原文传递
“释俗交响”之初阶——中国早期佛教音乐浅识 被引量:15
7
作者 项阳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6-86,共11页
本文对佛教音乐传入中国之初梵音与华言之矛盾性进行了解析 ,认为汉晋时代的佛教赞呗属于梵音原样传播为主的时期 ,改梵为秦的举措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中土早期寺庙音乐至少有三种形式 ,这就是释教中人演唱的梵呗赞偈 ;既面向僧尼也更... 本文对佛教音乐传入中国之初梵音与华言之矛盾性进行了解析 ,认为汉晋时代的佛教赞呗属于梵音原样传播为主的时期 ,改梵为秦的举措经历了相当长的阶段。中土早期寺庙音乐至少有三种形式 ,这就是释教中人演唱的梵呗赞偈 ;既面向僧尼也更多面向世人由唱导师所承担的变文、俗讲 ;由“寺属音声人”、“寺足净人”承担的世俗供养音乐。晋唐时期的佛教音乐 ,改梵为秦即是借鉴西域梵呗唱法同适应华言音韵的中土宫商的结合 ,为释俗之交响者。至于供养人所奏唱者 ,更是俗乐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佛教音乐 戒律 音乐形式 释教 梵呗赞偈 变文 唱法 改梵为秦 乐籍制度
下载PDF
中日两国青少年自杀行为比较研究(续)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建军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7-39,共3页
关键词 青少年自杀 日本 佛教 释教 青少年时期 自杀者 自杀手段 中日两国
下载PDF
禅意与诗兴──唐代山水诗创作与禅宗佛理之联系 被引量:3
9
作者 曹颂今 《中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4期16-18,共3页
本文论述了一种诗歌形式,唐代山水诗创作与佛教禅宗思想之间的联系。首先分析了诗的意境和思想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次简要介绍了禅宗的哲学观点和艺术主张;通过二者的对比和参照去透视诗在唐代勃兴的原因,从而试图为唐诗的研究提供... 本文论述了一种诗歌形式,唐代山水诗创作与佛教禅宗思想之间的联系。首先分析了诗的意境和思想所产生的文化背景;其次简要介绍了禅宗的哲学观点和艺术主张;通过二者的对比和参照去透视诗在唐代勃兴的原因,从而试图为唐诗的研究提供一个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水诗 佛教 释教 禅宗思想 诗歌 唐诗 山水诗人 佛理
下载PDF
千年古刹唐慈恩塔院——兴教寺 被引量:2
10
作者 祁今燕 《文博》 2007年第1期50-54,共5页
  我国唐朝佛教学者玄奘,曾是闻名世界的一代宗师.他的墓冢就在现今西安市长安区杜曲的杜陵原上,即唐长安樊川杜曲东南的少陵原畔.站在少陵原上可遥望到靛蓝色的终南山,淡紫色的晨雾中隐隐透出樊川脚下的点点村舍.……
关键词 少陵原 仿木结构 樊川 长安 石棺 灵塔 寺院 菩提心 佛教 释教 终南山 秦岭
下载PDF
欲令诗语妙 无厌空且静──谈王维的修持与诗语 被引量:1
11
作者 陈煜斓 《中州大学学报》 2000年第3期20-22,共3页
诗人以佛教的修持方式与诗的表现手法将禅悟与诗悟融合在一起。松、静、空是他修持的过程,也是他修持的归宿,在澄明寂静的审美体验中,把握着诗悟到禅悟的转化。
关键词 王维 佛教 释教 诗语 禅悟 修持 诗人
下载PDF
“西化”还是“中国化”:从佛教的历史看中外文化的交流与互动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邦维 《民间文化论坛》 2016年第5期31-35,共5页
我想先解释一下题目,首先是'西化'二字。'西化'就是'西方化'。这本来很简单。依照现在的理解,西方是指欧洲、美国,尤其是美国。但我今天讲的'西化'一词中的'西',既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我这... 我想先解释一下题目,首先是'西化'二字。'西化'就是'西方化'。这本来很简单。依照现在的理解,西方是指欧洲、美国,尤其是美国。但我今天讲的'西化'一词中的'西',既不是美国,也不是欧洲。我这里说的西方,是《西游记》中唐玄奘要去的'西方',中国古代又叫作西天、身毒,天笃、天竺,从唐代的玄奘开始,叫作印度。因此,这里的西化,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印度化'。欧美的'西方',有时间的话我也可能讲几句。那留在后面再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中国人 释教 “西化” 佛教传入 印度人 天竺 佛教史 宗教史 中外文化
下载PDF
“向死而在”——佛教、医学与临终关怀 被引量:6
13
作者 李晋 《社会观察》 2007年第9期23-24,共2页
  佛教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  在北美、日本等地,佛教思想早已引起了临终关怀者的注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结合起来.所有世界性的宗教无不预设了解脱的存在,它们都指向对作为终极宿命的死亡本身的超越,但是在西...   佛教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的结合  在北美、日本等地,佛教思想早已引起了临终关怀者的注意,并在一定程度上与现代临终关怀运动结合起来.所有世界性的宗教无不预设了解脱的存在,它们都指向对作为终极宿命的死亡本身的超越,但是在西方人看来,相比于其它宗教,佛教看上去似乎更像是一套专门为死亡所准备的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临终者 佛教 释教 医学 现代医药学
下载PDF
佛教中的树和花 被引量:1
14
作者 白文 《文博》 2007年第4期70-73,共4页
  佛教经典中蕴藏着非常丰富的内容,这些博大精深的教理,承载着释迦的本生故事和前世善行以及对后世的期望.还有对阿弥陀、药师等佛国净土世界的精彩描述.这些内容广博的佛教经典中,具有象征意义的树和花的描述值得我们关注.……
关键词 佛教 印度 菩提树 成道 阿弥陀 无忧树 释教 南亚 榕属 阿输迦树 《阿弥陀经》 莲花座 巴利语 悉达多 西方极乐净土 西方极乐世界 阎浮树
下载PDF
中国人的独特信仰与多元文化 被引量:1
15
作者 刘梦溪 《现代国企研究》 2011年第Z1期88-93,共6页
中国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多元一体,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很晚才形成,所以不容易出现这个要解体那个要解体。中国怎么可能解体?它是命定地连在一起的华夏圣土。文化,宽泛一点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 中国文化从北到南、从东到西,多元一体,是长时间形成的,不像有些国家那样很晚才形成,所以不容易出现这个要解体那个要解体。中国怎么可能解体?它是命定地连在一起的华夏圣土。文化,宽泛一点的定义,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狭隘一点的定义,应包括知识、宗教、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 中国人 文化传统 中国传统社会 儒家思想 乾隆皇帝 多元一体 湖湘文化 佛教 释教 北京 祭神
下载PDF
呼吁“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1
16
作者 叶小文 《中国报道》 2007年第5期48-49,共2页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对宗教做出的又一内涵丰富的全新阐述。我国是一个尊重宗教的国家,受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等因素影响,宗教自身能否和谐,...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发挥宗教在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积极作用”,是对宗教做出的又一内涵丰富的全新阐述。我国是一个尊重宗教的国家,受历史和现实、国际和国内等因素影响,宗教自身能否和谐,能否与社会其他方面和谐,不仅关系到宗教能否健康发展,而且关系到整个社会能否健康运行。国家宗教事务局局长、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会长叶小文的文章《呼吁“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对于我们了解宗教文化及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和谐世界” 中华宗教文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宗教事务局 文化底蕴 佛教 释教
下载PDF
“合而不同”的儒释道 被引量:1
17
作者 楼宇烈 《现代国企研究》 2011年第8期88-91,共4页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是儒、释、道三家,三种文化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以儒治国"到"以佛治心"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干。历史上,中国政府的基本制度、政治制度确实都是按照儒家的治国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结构是儒、释、道三家,三种文化结合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从"以儒治国"到"以佛治心"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主干。历史上,中国政府的基本制度、政治制度确实都是按照儒家的治国理念构建的。当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释教 儒家文化 因果观 我这一辈子 儒、释、道 生命观 道家 以儒治国 中国传统思想
下载PDF
《尘埃落定》与藏传佛教文化 被引量:1
18
作者 李建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06年第4期20-21,共2页
关键词 《尘埃落定》 尘埃落定 阿来 小说 佛教 释教 傻子 藏传佛教文化
下载PDF
佛教与朱光潜人生艺术化的美学观——从朱光潜和弘一法师的交往谈起 被引量:1
19
作者 宛小平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5年第11期12-13,共2页
现代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受到佛学很深的影响。他的“人生艺术化”美学观的形成就和与弘一法师的交往有关,在欧洲留学期间,他深入研究了悲剧理论,包括佛教和悲副的关系。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又探讨了佛学对中国诗艺的影响。
关键词 朱光潜 佛学 佛教 释教 弘一法师 李叔同(1880-1942) 人生艺术化 美学观
下载PDF
敦煌壁画艺术价值的再认识 被引量:1
20
作者 陆峰 《美与时代(美学)(下)》 2004年第7期14-15,共2页
敦煌佛教艺术创始于公元366年,终于1368年,延绵了整整一千年。印度佛教艺术经过中亚、西域传至敦煌,南朝汉化的佛教艺术亦通过中原沿着“丝绸之路”传至敦煌,东西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中国式的敦煌艺术。敦煌壁画的内容较广泛,充... 敦煌佛教艺术创始于公元366年,终于1368年,延绵了整整一千年。印度佛教艺术经过中亚、西域传至敦煌,南朝汉化的佛教艺术亦通过中原沿着“丝绸之路”传至敦煌,东西文化在此交汇融合,逐步形成中国式的敦煌艺术。敦煌壁画的内容较广泛,充分表现出了中国古代画家的创造精神、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技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壁画艺术 壁画 艺术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代画家 佛教 释教 飞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