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的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预测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新城 王泽 +2 位作者 朱伟兴 郭飞 朱斌杰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对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预测研究,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并以硫酸沙丁胺醇渗... 目的对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进行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方法将人工神经网络与遗传算法应用于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预测研究,提出了采用遗传算法对人工神经网络进行优化的网络模型建立方法,并以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处方样本的相关实验数据为考察对象,考虑包衣液中的聚乙二醇1500含量(η)包衣膜厚度(δ) 对相关系数(r)各处方8 h的累积释放度(F8)影响,建立了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遗传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结果通过实验测量与GA-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比较,验证了经遗传算法优化的GA-BP神经网络模型对r的预测精度达 97.23%,对F8的预测精度为94.68%。结论由于该模型应用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权值和学习进行优化,从而克服了BP 神经网络训练速度慢,容易陷入局域极小和全局搜索能力弱等弱点,可以用于硫酸沙丁胺醇渗透泵控释片剂释药行为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人工神经网络 优化处方 释药行为预测 硫酸沙丁胺醇 渗透泵控片剂
下载PDF
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2
作者 张建伟 刘力 +1 位作者 王琴 徐德生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73-2278,共6页
目的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 目的制备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流化床包衣法制备微丸。以体外累积释放率为评价指标,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聚丙烯酸树脂(Eudragit S100)、枸橼酸三乙酯(TEC)用量为影响因素,正交试验优化处方。以迷迭香酸含有量为指标,评价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HPMC用量5%,Eudragit S100用量70%,TEC用量20%,所得微丸在pH 7.6 PBS(转运2 h)中累积释放率达90%以上,而在pH 1.0HCl(转运2 h)、pH 6.8 PBS(转运3 h)中未溶出药物。结论夏枯草有效组分结肠靶向微丸可达到体外结肠靶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枯草 有效组分 结肠靶向微丸 体外释药行为 流化床包衣法 正交试验
下载PDF
组合药物植入剂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黄卫东 李胜方 +2 位作者 邹涛 夏贤友 刘颋 《黄石理工学院学报》 2011年第2期25-28,43,共5页
植入式给药系统是直接在病灶部位释药的创新制剂,植入部位药物浓度高,而进入血液的药物浓度很低。制备了含多种药物的植入式给药系统,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左氟沙星更容易释放出来,而利福平释放速度比较慢,可以实... 植入式给药系统是直接在病灶部位释药的创新制剂,植入部位药物浓度高,而进入血液的药物浓度很低。制备了含多种药物的植入式给药系统,对其体外药物释放行为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左氟沙星更容易释放出来,而利福平释放速度比较慢,可以实现利福平先释放,然后左氟沙星开始释放;或左氟沙星先释放,然后利福平开始释放,获得2种药物分阶段释放。通过植入剂释放行为研究揭示,组合药物植入式给药系统相对传统释药方式具有给药效率高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合 植入式给系统 释药行为
下载PDF
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基质中的释药行为比较 被引量:1
4
作者 王少兵 《中国当代医药》 2010年第29期127-128,共2页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基质中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混合和压膜方法制备载药的聚己内酯片,然后剪切成小片后考察其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并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去甲斑蝥酸钠的释药行为受磷酸缓冲盐浓度以... 目的:比较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基质中的释放行为。方法:采用混合和压膜方法制备载药的聚己内酯片,然后剪切成小片后考察其在不同释放介质中的释药行为,并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去甲斑蝥酸钠的释药行为受磷酸缓冲盐浓度以及缓冲盐中氯化钠浓度的影响,而去甲斑蝥素的释药行为则基本不受其影响。结论:去甲斑蝥素和去甲斑蝥酸钠从聚合物中释药行为差异主要由药物渗透压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甲斑蝥素 去甲斑蝥素酸钠 聚合物 释药行为 渗透压
下载PDF
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7
5
作者 杨毛毛 罗花彩 +3 位作者 沙玫 徐伟 林珠灿 郭素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41-1945,共5页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 目的优化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处方,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熔融-超声法制备固体脂质纳米粒后,以投药量、药脂比、乳化剂(泊洛沙姆188)用量为影响因素,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星点设计-响应面法优化处方。然后,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佳处方为投药量0.48%,药脂比1∶5,乳化剂用量6.6%,所得固体脂质纳米粒混悬液均匀稳定,平均粒径、包封率、载药量分别为(148.2±7.1)nm、(87.27±0.96)%、(12.43±0.49)%,而且其24 h内累积释放率为98.81%,体外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R^2=0.999 5)。结论该方法稳定可行,可用于制备具有缓释特性的藤茶总黄酮固体脂质纳米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藤茶 总黄酮 固体脂质纳米粒 处方 体外释药行为 熔融-超声法 星点设计-响应面法 透析法
下载PDF
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的制备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4
6
作者 薛晶 高苑 +2 位作者 王新蕾 刘芳 郝保华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284-2288,共5页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并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冷溶法制备凝胶。以胶凝温度为评价指标,泊洛沙姆407(P407)、泊洛沙姆188(P188)、白芨多糖用量为影响因素,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再采用HPLC和Franz立式扩散池法评价其体外释药行为。结果最优处方为P407用量18%,P188用量4%,多糖用量0.6%,胶凝温度(37.5±0.3)℃。所得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在48 h内的累积释放率为(65.52±0.63)%,与脂质体及温敏凝胶相比缓释作用更明显。结论甘草酸二铵二元脂质体温敏凝胶可减缓药物在直肠内的释放速率,并增加其滞留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草酸二铵 二元脂质体 温敏凝胶 体外释药行为 冷溶法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 HPLC Franz立式扩散池法
下载PDF
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处方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 被引量:1
7
作者 彭祎婧 罗怀青 +4 位作者 丁劲松 黎绫 赵雅芝 胡明华 马宁 《转化医学杂志》 2021年第5期318-323,共6页
目的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madecassic aci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MA-SLN)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1)采用溶剂乳化挥发-高压均质法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 目的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madecassic acid solid lipid nanoparticles,MA-SLN)并对其体外释药行为进行研究。方法(1)采用溶剂乳化挥发-高压均质法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响应面法筛选制备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的最优工艺及处方,并通过包封率、微观形态、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对其质量进行评价。(2)配制羟基积雪草酸溶液为对照考察两种剂型中羟基积雪草酸的体外释放及透皮行为。结果(1)优化处方为羟基积雪草酸230.87 mg,山嵛酸甘油酯300 mg,P 188与T-80用量比为1∶1。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透射电镜下呈球状或类球状,平均粒径为(226.8±11.2)nm,PDI为(0.19±0.08),Zeta电位为(-25.11±3.24)mV。呈淡蓝色乳光,包封率84.1%,载药量21.5%。(2)两种剂型中羟基积雪草酸的体外累积释放24 h是75.63%,而溶液剂在4 h时已达97.36%;经皮稳态渗透速率分别为0.9754和0.6185μg·cm^(-2)·h^(-1),皮内滞留量分别为(5.73±0.32)和(2.73±0.56)μg/cm 2。结论羟基积雪草酸固体脂质纳米粒使难溶性的羟基积雪草酸体外释药显缓释特征,且皮肤渗透及皮内滞留量较溶液剂有显著提高,为下一步研制纳米凝胶剂打下了良好基础,有望成为治疗增生性瘢痕的一种新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基积雪草酸 固体脂质纳米粒 Box-Behnken响应面法 体外释药行为
下载PDF
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的优化及其体外释药行为 被引量:6
8
作者 杨宁辉 付金芳 曹伶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954-1958,共5页
目的优化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Na Cl、聚氧乙烯N8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以聚氧乙烯N80、... 目的优化蛇床子素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行为。方法以Na Cl、聚氧乙烯N80、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单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以聚氧乙烯N80、聚氧乙烯N60K、致孔剂(聚乙二醇4000)用量及包衣增重为影响因素,累积释放度综合评分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双层渗透泵控释片制备工艺。然后,比较这2种渗透泵控释片的体外释药行为。结果单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为Na Cl用量105 mg/片,聚氧乙烯N80用量95 mg/片,增塑剂用量8%,包衣增重6.5%,综合评分16.3;双层渗透泵控释片最佳处方为聚氧乙烯N80用量150 mg/片,聚氧乙烯N60K用量70 mg/片,致孔剂用量8%,包衣增重4.0%,综合评分13.5。单层、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行为均符合零级方程,后者累积释放度高于前者。结论蛇床子素双层渗透泵控释片体外释药更完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蛇床子素 渗透泵控 制备 体外释药行为 正交试验
下载PDF
伊维菌素释药行为与介质中溶解度相关性研究
9
作者 胡紫霞 熊丹 +4 位作者 鲁蒙蒙 杨世壮 雷萌桐 蔡进忠 潘保良 《中国兽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4-107,共4页
为阐明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Ivermectin Solid Dispersion,IVM SD)释药行为与介质中溶解度的相关性,先测定伊维菌素在不同比例复合介质中的溶解度,然后研究释药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IVM溶解度越大,IVM SD中IVM的释药现象... 为阐明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Ivermectin Solid Dispersion,IVM SD)释药行为与介质中溶解度的相关性,先测定伊维菌素在不同比例复合介质中的溶解度,然后研究释药行为。结果表明,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大,IVM溶解度越大,IVM SD中IVM的释药现象越明显,初始释放速度越大;在不同溶解度介质中,初始释放速度和溶解度之间具有指数相关性,S=0. 2471e1. 4372v,R2=0. 8629,证实IVM SD中IVM的释放速率和溶解度之间具有正相关性。这为IVM SD长效混悬注射剂的介质和辅料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伊维菌素固体分散体 释药行为 溶解度 动力学模型 机制
下载PDF
原料药粒径对盐酸普萘洛尔渗透泵片释药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刘石磊 谢向阳 +2 位作者 黄何松 梅兴国 李宝才 《中国药房》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36-438,共3页
目的:研究原料药粒径等对盐酸普萘洛尔渗透泵片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批号盐酸普萘洛尔及同批号重结晶前、后的原料药均按相同处方制备成渗透泵片,考察药物体外释放情况及释药24h后衣膜形态;并对上述不同原料药的粒径分别以光学... 目的:研究原料药粒径等对盐酸普萘洛尔渗透泵片释药行为的影响。方法:取不同批号盐酸普萘洛尔及同批号重结晶前、后的原料药均按相同处方制备成渗透泵片,考察药物体外释放情况及释药24h后衣膜形态;并对上述不同原料药的粒径分别以光学显微镜和激光粒度分析仪进行证实。结果:以原料药粒径较小的渗透泵片释放完毕后衣膜变形,且不能维持零级释放,原料药粒径较大的渗透泵片结果与之相反。不同原料药经仪器证实粒径确有差异。结论:原料药的粒径可影响制备的渗透泵片的释放行为,提示性状稳定的原料药的合理选择在制剂过程中不可忽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径 原料 渗透泵片 盐酸普萘洛尔 释药行为
原文传递
药物释药系统产品市场与中药复方释药系统 被引量:12
11
作者 冯怡 徐德生 +2 位作者 洪燕龙 张宁 马越鸣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0期1669-1670,1688,共3页
作者从世界药物释药系统市场和中药复方释药系统研究概况出发,提出了中药复方释药系统新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期采用制剂技术,将中药复方配伍理论和作用通过改变复方中效用组分的不同释药行为得到最大限度的体现和发挥。
关键词 复方系统 复方配伍 单元 释药行为
下载PDF
近红外光谱技术测定复方丹参脉冲片衣膜厚度及其与体外释药时滞相关性的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潘德城 罗晓健 +3 位作者 宋小玲 龚明 胡锦芳 任翔 《中国药师》 CAS 2022年第5期898-904,共7页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无损测定复方丹参脉冲片包衣膜厚度的方法,并进一步对衣膜厚度与体外释药时滞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厚度脉冲片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因子数进行优... 目的:采用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分析技术,建立快速、无损测定复方丹参脉冲片包衣膜厚度的方法,并进一步对衣膜厚度与体外释药时滞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方法:采集不同厚度脉冲片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对光谱的预处理方法、建模波段、主因子数进行优选,采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方法(PLSR)建立包衣膜厚度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不同的方程拟合释药时滞及衣膜破裂时间与衣膜厚度的相关关系。结果:所建包衣膜厚度的近红外光谱定量校正模型相关系数r为0.9927,内部交叉验证均方根误差(RMSECV)为3.35μm,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为4.15μm。释药时滞及衣膜破裂时间与衣膜厚度的相关性以二项式拟合效果最优。结论:本试验所建中药脉冲片包衣膜厚度测定方法快速、无损、可靠,可进一步应用于评价及指导脉冲制剂的体内外释药行为研究和中药生产包衣过程的在线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红外光谱 包衣膜厚度 复方丹参脉冲片 偏最小二乘回归法 释药行为
下载PDF
氧化魔芋葡甘聚糖胃漂浮骨架片的制备与体外释药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光英 龙晓燕 +1 位作者 徐宁 严全 《中南药学》 CAS 2020年第3期373-379,共7页
目的制备合适浓度的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KGM)胃漂浮骨架片。方法以OKGM为骨架材料,盐酸环丙沙星为模式药物,利用溶胶-凝胶法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OKGM胃漂浮骨架片。以迟滞时间和续漂时间为指标评价漂浮性能,以药物累积释放率评价释药行为... 目的制备合适浓度的氧化魔芋葡甘聚糖(OKGM)胃漂浮骨架片。方法以OKGM为骨架材料,盐酸环丙沙星为模式药物,利用溶胶-凝胶法及冷冻干燥技术制备OKGM胃漂浮骨架片。以迟滞时间和续漂时间为指标评价漂浮性能,以药物累积释放率评价释药行为,通过形貌、孔隙率、数学模型拟合及溶胀行为探讨释药机制。结果浓度为2%~8%的OKGM骨架片立即起漂,续漂时间<24 h;OKGM浓度≥20%,不能形成胃漂浮骨架片;浓度为10%~18%的OKGM骨架片立即起漂,续漂时间>24 h。模拟体外释药结果表明:浓度为10%~18%的OKGM骨架片24 h累积释药率<90%,在扫描电镜(SEM)下呈空间网络结构,孔隙率为(86.039±4.05)%^(71.802±11.63)%;浓度为10%~14%的OKGM骨架片释药以药物扩散为主,浓度为16%~18%的OKGM骨架片以骨架溶蚀为主;溶胀与溶蚀达平衡时,溶胀比为308.03%~629.75%。结论浓度为10%~18%的OKGM骨架片兼具良好的漂浮性能和药物缓释性能,浓度越大缓释效果越明显,可通过控制OKGM浓度来控制药物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魔芋葡甘聚糖 盐酸环丙沙星 胃漂浮骨架片 漂浮性能 释药行为
下载PDF
鞣花酸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制备及口服药动学行为研究
14
作者 张亚林 郭志刚 +2 位作者 王丹凤 黄涛 崔锋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3期4350-4360,共11页
目的制备鞣花酸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ellagic acid-loaded self-micelle solid dispersion,EA-SMSD),考察体外释药情况及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以EA-SMSD自组装形成胶束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沉降率为指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A-S... 目的制备鞣花酸自胶束化固体分散体(ellagic acid-loaded self-micelle solid dispersion,EA-SMSD),考察体外释药情况及口服药动学行为。方法以EA-SMSD自组装形成胶束的包封率、载药量和沉降率为指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优化EA-SMSD处方工艺。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自组装胶束的微观形貌,X射线粉末衍射法(XRPD)分析鞣花酸在EA-SMSD粉末中的晶型,透析袋法考察EA-SMSD在水及模拟胃、肠液中释药情况。以鞣花酸原料药为参考,比较EASMSD口服药动学行为。结果EA-SMSD最佳处方:Soluplus与鞣花酸用量比为7.8∶1,制备温度为50℃,制备时间为1.6 h。自组装形成胶束的包封率为(94.62±1.12)%,载药量为(10.57±0.24)%,沉降率为(2.19±0.09)%,粒径为(68.90±6.87)nm,ζ电位为(-13.11±1.02)m V。鞣花酸以无定型形式存在于EA-SMSD粉末中,EA-SMSD在水及模拟胃、肠液中释药行为符合Weibull模型,且储存稳定性高。药动学结果显示,EA-SMSD达峰时间(tmax)延后至(5.15±0.98)h,达峰浓度(Cmax)提高至4.03倍,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提高至6.03倍。结论EA-SMSD制备工艺简单,可显著增加鞣花酸相对口服吸收生物利用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鞣花酸 自组装胶束 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 释药行为 动学 生物利用度
原文传递
区域定位药控载体魔芋微球的合成制备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汪超 吴思思 +3 位作者 陈玫 罗星奇 杨清清 姜发堂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07年第2期89-92,共4页
采用纯化魔芋葡甘聚糖复配黄原胶,在水溶液中物理共混合成了粘度和韧性均较佳的凝胶块,进一步用干法和湿法分别制备了魔芋微球,运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不同分散剂下的魔芋微球粒径,最后以魔芋微球作为药物释放的载体,初步探讨了体温... 采用纯化魔芋葡甘聚糖复配黄原胶,在水溶液中物理共混合成了粘度和韧性均较佳的凝胶块,进一步用干法和湿法分别制备了魔芋微球,运用激光粒度分布仪分析了不同分散剂下的魔芋微球粒径,最后以魔芋微球作为药物释放的载体,初步探讨了体温下肠液和胃液中药物尼莫地平(NMP)的释放特性.实验结果显示:干法制备的魔芋微球在二甲亚砜中团聚现象较少,平均粒径为6.08μm;在液体石蜡中,湿法制备了粒径小且均匀的魔芋微球,粒径为2.98μm;释药实验中,药物缓释效果明显,释放时间超过24 h以上.魔芋微球的研究为制备药物通用区域定位缓控释载体提供了新的可借鉴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魔芋微球 合成 粒径 释药行为
下载PDF
喷雾干燥法制备右美沙芬的口服液体缓释制剂 被引量:2
16
作者 黄霁 乔飞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0年第9期30-31,共2页
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右美沙芬的口服液体缓释制剂。方法以喷雾干燥法制备药物树脂缓释微粒,之后制成缓释混悬剂。并以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自制缓释混悬剂和市售品的含量和释放度,最后以相似因子法对2种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行为的评价... 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右美沙芬的口服液体缓释制剂。方法以喷雾干燥法制备药物树脂缓释微粒,之后制成缓释混悬剂。并以高效液相法(HPLC)测定自制缓释混悬剂和市售品的含量和释放度,最后以相似因子法对2种制剂进行体外释药行为的评价。结果喷雾干燥法制备的缓释混悬剂,含量、释放度均符合市售品的质量标准,且体外释药行为与市售品无显著差异。结论喷雾干燥法也是一种制备口服液体缓释制剂的优良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氢溴酸右美沙芬 离子交换树脂 喷雾干燥法 释药行为
下载PDF
银杏内酯组分自微乳释药系统的制备及各成分溶出行为相似度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丹 田燕 +1 位作者 张振海 贾晓斌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1期3798-3804,共7页
目的基于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制备银杏内酯组分(GC)自微乳释药系统(SMDDS)(GC-SMDDS),并对组分中各成分释药行为进行相似度分析。方法采用平衡溶解度方法筛选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以外观、自微乳粒径、Zeta电位、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 目的基于组分生物药剂学性质制备银杏内酯组分(GC)自微乳释药系统(SMDDS)(GC-SMDDS),并对组分中各成分释药行为进行相似度分析。方法采用平衡溶解度方法筛选油相、乳化剂与助乳化剂;以外观、自微乳粒径、Zeta电位、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的比例、混合表面活性剂与油相比例为考察因素,采用伪三元相图法筛选GC-SMDDS的处方工艺。对自微乳的载药量、粒径分布、Zeta电位、稳定性等进行评价,并借助溶出相似因子、曲线线性回归斜率分析,对组分中成分释药速度与程度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 GC-SMDDS最优处方为聚山梨酯80(T80)与聚乙二醇(PEG)200质量比为4∶1,T80和PEG200的总质量与辛酸癸酸甘油三酯的质量比为9∶1,载药量为100 mg/g,粒径小于40 nm。GC-SMDDS于48 h内在常温、高温及低温状态下稳定性良好,通过相似度分析可知该自微乳系统能自行调节使得各成分之间的释药量相似度达到96.9%,最终基本达到同步释药。结论 GC-SMDDS不仅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还能自主调节各成分的释药行为,使得组分释药保持良好的一致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内酯组分 自微乳系统 释药行为 相似度评价 生物剂学 平衡溶解度:伪三元相图 相似因子
原文传递
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的研制 被引量:14
18
作者 祁小乐 朱家壁 陈盛君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97-101,共5页
本文制备了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30D和Eudragit L30D-55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作为衣膜材料,对不同粒径大小的双氯芬酸钠速释丸芯进行不同增重水平的包衣,并与不同压缩特性和用量比例的缓冲微丸混合,压片。所... 本文制备了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以丙烯酸树脂Eudragit NE30D和Eudragit L30D-55不同比例的混合物作为衣膜材料,对不同粒径大小的双氯芬酸钠速释丸芯进行不同增重水平的包衣,并与不同压缩特性和用量比例的缓冲微丸混合,压片。所得的双氯芬酸钠肠溶微丸型片剂在人工胃液中2 h内累积释放百分数<10%,在人工肠液中1 h内累积释放百分数为(83±2.42)%。结果表明Eudragit NE30D与Eudragit L30D-55以一定比例混合制备得到适合压片的肠溶微丸,硬脂酸制备的缓冲微丸可用于微丸型片剂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溶微丸 微丸压片 释药行为 丙烯酸树脂
下载PDF
聚合物水分散体包衣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燕 朱家壁 郑春丽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382-387,共6页
随着水性包衣技术的推广应用,聚合物水分散体的研究逐渐深入到微观结构和机制研究。本文综述了新型聚合物水分散体的开发和现有水分散体混合应用的情况,并分析了配方因素对释药行为和稳定性的影响。
关键词 聚合物水分散体 包衣 释药行为 混合系统 综述
下载PDF
口服渗透泵制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
作者 沈爱宗 李苑雅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CAS 2015年第2期216-219,共4页
渗透泵是利用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制成的控释释药系统,有着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渗透泵给药系统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其释药行为几乎不会被释放介质的p H值、胃肠蠕动、胃内食物等影响。目前,渗透泵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最为理想的一种... 渗透泵是利用半透膜内外渗透压差制成的控释释药系统,有着明显的零级释药特征。渗透泵给药系统内外释药相关性较好,其释药行为几乎不会被释放介质的p H值、胃肠蠕动、胃内食物等影响。目前,渗透泵制剂已经成为临床应用中最为理想的一种口服控释制剂[1]。随着新剂型、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泵制剂的推陈出新,结构日益完善,迄今为止已有多个产品上市并在临床广泛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渗透泵制剂 口服控制剂 渗透泵片 释药行为 系统 渗透活性物质 包衣膜 系统 机制 胃内食物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