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形义统一角度谈《说文解字》重出字组
1
作者 郭敬燕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 2013年第3期91-95,共5页
本文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收集到的39组重出字组,从形义统一的角度重新考察这些重出字组,判定其是否为重出字。分三种情况论述:第一,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第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出字,《说文》... 本文根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收集到的39组重出字组,从形义统一的角度重新考察这些重出字组,判定其是否为重出字。分三种情况论述:第一,确实是重出字,《说文》没有必要重复收;第二,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重出字,《说文》重复收自有道理;第三,有些重出字组无法考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出字 重出字 形义统一 本义
下载PDF
从楚简新出字的“同字异词”看《说文解字》中的“重出字” 被引量:3
2
作者 蒋德平 《辞书研究》 2016年第3期11-19,共9页
作为一种字书的编纂体例,《说文解字》"重出字"颇值关注,然而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楚简新出字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国时期楚国文字。将楚简新出字中的"同字异词"现象与《说文解字》"... 作为一种字书的编纂体例,《说文解字》"重出字"颇值关注,然而却一直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相关的研究也不是很多。楚简新出字是真正意义上的战国时期楚国文字。将楚简新出字中的"同字异词"现象与《说文解字》"重出字"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说文解字》"重出字",究其实质,就是地域性造(用)字差异所形成的"同字异词"现象。许慎编纂《说文解字》,借助"重出字"这一体例,要解决的是古文字材料中地域性文字差异或者说是战国时期国别性文字差异中的"同字异词"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简新出 《说文解 重出字
下载PDF
浅议《说文解字》中的重出字 被引量:1
3
作者 张艳存 张艳龙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1期58-59,共2页
《说文解字》中的同部或异部某两个形体相同的字——重出字共38处,从出现原因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因辗转传写而造成的同部误增字、因既从A又从B而出现的异部重出字、异体字造成的异部重出字、同形字四类前两类属于误增,宜删,后两类重出字... 《说文解字》中的同部或异部某两个形体相同的字——重出字共38处,从出现原因的角度分析可分为因辗转传写而造成的同部误增字、因既从A又从B而出现的异部重出字、异体字造成的异部重出字、同形字四类前两类属于误增,宜删,后两类重出字各有其用,宜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重出字
下载PDF
《等音》版本研究——兼析《等音》中的重出字 被引量:1
4
作者 池挺钦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9期146-148,共3页
《等音》是清初云南学者的一部重要的韵学著作,现存版本众多,唯原本不可见,因此,如何对待各种版本的差异和确定其可靠性,就成为研究《等音》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论文对三种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高奣映的《等音声位合汇》最为可靠,并... 《等音》是清初云南学者的一部重要的韵学著作,现存版本众多,唯原本不可见,因此,如何对待各种版本的差异和确定其可靠性,就成为研究《等音》的基础性工作之一。论文对三种版本进行对比分析后,认为高奣映的《等音声位合汇》最为可靠,并通过著作中在不同音位上重复出现的30个字进行归类分析,进一步证明了这个观点。同时,这30个重出字还反映出另外两个情况:当时的入声韵正处于消失的过程中;因为"角音"在官话中已经不存在,作者难辨"角音"和"徵音"的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等音》 版本 重出字
下载PDF
《说文解字》重出字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峰 孙丽娜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07年第1期70-73,共4页
《说文解字》因为后人在传抄中的误改或误增,以致产生很多重出字.本文试将重出字分为四类进行完全归纳、考证。这四类分别是:第一,两个篆文相同者;第二,一个字是篆文,而另一个字是某个篆文的或体,也就是一个篆文与另一个篆文的或体相同... 《说文解字》因为后人在传抄中的误改或误增,以致产生很多重出字.本文试将重出字分为四类进行完全归纳、考证。这四类分别是:第一,两个篆文相同者;第二,一个字是篆文,而另一个字是某个篆文的或体,也就是一个篆文与另一个篆文的或体相同;第三,两个字的古文相同;第四,某个篆文与另一个字的古文、籀文或俗体相同.同时,文章也对重出字的各种原因进行了必要的说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说文解 重出字 篆文 或体 古文 籀文 俗体
下载PDF
宋本《玉篇》重出字调查 被引量:2
6
作者 何瑞 《中国文字研究》 2005年第1期173-179,共7页
本文通过对宋本《玉篇》的284组重出字分析,找出在字书中重出的原因及选字编排中的特点,从而对宋本《玉篇》字数得出较准确的统计,试论《玉篇》收字体例、编排特点及在字典史上的作用和对后世字书的影响。
关键词 宋本《玉篇》 重出字 同部 异部
下载PDF
《篆隶万象名义》重出字初探 被引量:2
7
作者 吕浩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2期34-39,共6页
本文通过对《篆隶万象名义》中100对重出字的探讨,说明了《篆隶万象名义》的性质、特点,讨论了学术界对《篆隶万象名义》的一般认识问题。
关键词 《篆隶万象名义》 重出字 性质 特点
下载PDF
论非形声字的归部及《说文解字》部首的形成 被引量:18
8
作者 薛克谬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7年第3期84-91,共8页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该书以首创部首为世人瞩目。全书收篆字9353个,字数虽多,但“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分别归入540个部首,使汉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科学系...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字典,同时也是一部重要的文字学著作。该书以首创部首为世人瞩目。全书收篆字9353个,字数虽多,但“杂而不越,据形系联”,分别归入540个部首,使汉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形成科学系统。汉字,尤其是其中的非形声字,是怎样归入部首的呢? 《说文》部首又是怎样形成的呢?这是《说文》研究工作中需要解决的重要理论问题。本文拟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归部 部首 形声 会意 《说文》 义符 重出字 象形 《说文解 小篆
下载PDF
元代小令阳声韵部研究——《元代小令集》用韵研究之一 被引量:2
9
作者 马重奇 《福建电大学报》 1999年第3期46-49,64,共5页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瑰宝之一。元代戏曲运动的特点,一是它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一是元曲属于一种新兴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也就是元曲语言的口语化和语音的规范化。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云:“乐府之盛,之备、之... 元曲是中国文学史上瑰宝之一。元代戏曲运动的特点,一是它的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一是元曲属于一种新兴的语言艺术,雅俗共赏,也就是元曲语言的口语化和语音的规范化。元代著名音韵学家周德清《中原音韵·自序》云:“乐府之盛,之备、之难,莫如今时。其盛,则自缙绅及闾阎歌咏者众。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用韵研究 阳声韵 小令 《广韵》 寒山 张可久 张养浩 重出字 周德清
下载PDF
大都剧韵所见《中原音韵》两韵并收字
10
作者 邓兴锋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109-119,131,共12页
《中原音韵》中两韵并收字的读音性质;一直是北音学界探讨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在将蒙元大都曲家所有杂剧(包括残剧)的用的作了穷尽式的研究之后,钩稽出其中的两韵并收字作独立的考察,并进行了多项统计。论文在更为科学的方法... 《中原音韵》中两韵并收字的读音性质;一直是北音学界探讨的难点问题之一,本文作者在将蒙元大都曲家所有杂剧(包括残剧)的用的作了穷尽式的研究之后,钩稽出其中的两韵并收字作独立的考察,并进行了多项统计。论文在更为科学的方法论基础上补充和修正了前人的结论,如文中证实东庚组并收字确实是很少兼押入两韵的,但否定了该组并收字是以叶入庚青为常的看法等。大都杂剧的用韵在元代最具代表性,更能反映《中原音韵》音系,因此摆脱就《中原》本身而研究《中原》的研究模式,而改从大都剧韵的角度探讨《中原》两韵并收字,由此得出的结论将是很有意义的。论文并且特别指出,并收字研究必须充分考虑曲韵宽窄等因素的潜在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原音韵》 实际语音 关汉卿 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现概率 杂剧 出现频率 重出字 文白异读 汉语语音史
原文传递
《广韵》重纽在古音构拟中的解释
11
作者 李开 《语言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76-84,共9页
《广韵》重纽反映在《韵镜》中有效例164例,在逐个作构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归纳出《广韵》重出字的条件在于上古主元音不同、介音不同、声纽不同、韵尾不同,还涉及上古等第的不同,并认为重纽研究有助于说明上古韵分部和上古音中的声转关... 《广韵》重纽反映在《韵镜》中有效例164例,在逐个作构拟分析的基础上,文章归纳出《广韵》重出字的条件在于上古主元音不同、介音不同、声纽不同、韵尾不同,还涉及上古等第的不同,并认为重纽研究有助于说明上古韵分部和上古音中的声转关系,有利于不同古音构拟系统间的互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纽 古韵分部 古音构拟 重出字的上古音音理 音转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