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Delaunay剖分的二维非规则重力建模及重力计算 被引量:23
1
作者 张岭 郝天珧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877-884,共8页
针对计算截面为任意形状的非均匀密度二度体的重力问题,提出了二维情况下的非规则重力建模方法,即利用二维Delaunay剖分方法,将其截面分割为若干三角形,将该二度体分解成为若干三角棱柱的组合;通过求取变密度的三角棱柱体的重力异常,并... 针对计算截面为任意形状的非均匀密度二度体的重力问题,提出了二维情况下的非规则重力建模方法,即利用二维Delaunay剖分方法,将其截面分割为若干三角形,将该二度体分解成为若干三角棱柱的组合;通过求取变密度的三角棱柱体的重力异常,并将其累加,最后得出了截面为任意形状的水平无限延伸的二度体的重力计算公式.以千米桥油田的一条实测重力剖面为例,用该方法进行了反演计算,并将反演结果与常规方法做了分析比较,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规则重力建模 DELAUNAY剖分 变密度 二度体 重力异常
下载PDF
基于3D Delaunay剖分算法的重力建模与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李振海 罗志才 钟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2259-2267,共9页
地质体的重力建模是正确解释和应用重力资料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非规则形状变密度的三度体,本文提出了基于3DDelaunay剖分算法的重力建模方法.采用3DDelaunay剖分算法将三维目标地质体分解为若干变密度四面体体元,推导了基于四面体体元... 地质体的重力建模是正确解释和应用重力资料的关键问题之一.针对非规则形状变密度的三度体,本文提出了基于3DDelaunay剖分算法的重力建模方法.采用3DDelaunay剖分算法将三维目标地质体分解为若干变密度四面体体元,推导了基于四面体体元的重力正演公式,建立了剩余密度值与重力异常值的线性方程组;以变密度的长方体和倾斜台阶组合体为例,比较分析了常规块体算法和3DDelaunay剖分算法应用于重力正演的有效性,并采用共轭梯度法加密度约束条件对非规则形状变密度的倾斜台阶组合体进行了密度反演.计算结果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基于3DDelaunay剖分算法的重力建模可应用于存在褶皱、断层、裂缝等复杂地质体的重力正反演计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 Delaunay剖分算法 重力建模 三度体 重力异常
下载PDF
基于航空重力梯度数据重建高分辨率局部重力场的径向基函数方法
3
作者 吴怿昊 何秀凤 +3 位作者 罗志才 吴云龙 许闯 宛家宽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913-1926,共14页
基于径向基函数技术,研究了利用航空重力梯度数据重建局部重力场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和航空重力梯度张量之间的解析关系.以频率域变换和等效源方法为例讨论了不同梯度分量转换方法对重力场建模的影响,分析了基函数埋深... 基于径向基函数技术,研究了利用航空重力梯度数据重建局部重力场模型的方法,建立了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和航空重力梯度张量之间的解析关系.以频率域变换和等效源方法为例讨论了不同梯度分量转换方法对重力场建模的影响,分析了基函数埋深深度对建模的影响.以澳大利亚珀斯Kauring试验场为例,采用实测航空重力梯度垂直分量构建了高分辨率重力场模型.结果表明,局部地形扰动对建模的影响较大,即使在平原或丘陵区域,也要考虑其影响.此外,不同梯度分量转换方法对于区域重力异常恢复的影响较小.再者,基函数埋深深度对建模影响较大;相比于采用重力数据建模而言,基于航空重力梯度数据求解时,基函数的适宜埋深深度更浅.联合航空重力梯度数据求解能显著提高重力场模型在高频和甚高频波段的分辨率和精度.与实测航空重力数据对比表明,利用航空重力梯度数据可构建分辨率约为0.15 km、精度优于1 mGal的重力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空重力梯度测量 垂直重力梯度 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 局部重力 航空重力数据
下载PDF
基于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融合多源数据的局部重力场建模 被引量:17
4
作者 吴怿昊 罗志才 周波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52-864,共13页
融合多源数据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局部重力场建模是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径向基函数融合多源数据的局部重力场建模方法,利用Monte-Carlo方差分量估计实现了不同类型的观测数据的合理定权,引入了最小标准差法... 融合多源数据的高精度、高分辨率的局部重力场建模是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本文研究了基于径向基函数融合多源数据的局部重力场建模方法,利用Monte-Carlo方差分量估计实现了不同类型的观测数据的合理定权,引入了最小标准差法确定基函数的适宜网络,分析了地形因素对于基函数网络确定及局部重力场建模精度的影响.以泊松小波基函数为构造基函数,结合残差地形模型,融合实测的陆地重力异常、船载重力异常及航空重力扰动数据构建了局部区域陆海统一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引入残差地形模型平滑了地形质量引入的高频扰动信号,简化了基函数的网络设计;并提高了重力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平原地区其精度提高了4mm,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其精度提高了约5cm.总体而言,基于"三步法"构建的局部重力似大地水准面在荷兰、比利时及德国相关区域,其精度分别达到1.12cm、2.80cm以及2.92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 泊松小波基函数 残差地形 局部重力 重力似大地水准面
下载PDF
融合多源数据的局部重力场建模中线性化误差的研究
5
作者 吴怿昊 罗志才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76-480,共5页
引入高阶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场,削弱局部重力场逼近中线性化误差的影响。以实测的陆地重力异常、船载重力异常及航空重力扰动为基础数据,基于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分析不同参考场对局部重力场逼近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高阶全球重力场模... 引入高阶重力场模型作为参考场,削弱局部重力场逼近中线性化误差的影响。以实测的陆地重力异常、船载重力异常及航空重力扰动为基础数据,基于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分析不同参考场对局部重力场逼近的影响。结果表明,引入高阶全球重力场模型代替GRS80参考椭球正常场作为参考场,能更为准确地逼近真实的重力场,有效削弱线性化误差的影响。相比于基于GRS80正常场构建的似大地水准面模型,基于DGM1S重力场模型为参考场构建的似大地水准面的精度,在地形起伏较大的德国、英国及挪威区域分别提高了1.5mm、3.3mm和9.0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重力 线性化误差 泊松小波基函数 全球重力
下载PDF
基于局部重力场建模的Tikhonov正则化点质量核径向基函数方法 被引量:1
6
作者 冯进凯 王庆宾 +1 位作者 黄炎 范雕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69-577,共9页
针对点质量核径向基函数应用于局部重力场建模中的设计矩阵严重病态问题,本文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传统点质量核径向基函数方程进行改造,建立了相应的正则化模型。通过模拟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以传统格网化方法作为对比试验,利用"... 针对点质量核径向基函数应用于局部重力场建模中的设计矩阵严重病态问题,本文引入Tikhonov正则化方法对传统点质量核径向基函数方程进行改造,建立了相应的正则化模型。通过模拟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以传统格网化方法作为对比试验,利用"标靶法"确定两种模型的最优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正则化点质量核径向基函数可以直接利用离散数据进行局部重力场建模。在两种模型的最优结构下,当实测数据无污染时,正则化方法达到与传统格网化方法相当的精度;当实测值中加入3 mGal的高斯白噪声时,正则化方法的精度获得了27.9%的提升。这说明本文方法可以应用于局部重力场建模中,且模型结构更优,抗干扰能力更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重力 径向基函数 点质量核基函数 TIKHONOV正则化 Kriging格网化
下载PDF
Civil 3D参数化重力坝建模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7
作者 程国锋 丁靖琼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年第6期135-137,共3页
Civil 3D软件是面向对象模型设计的建筑信息解决方案,其部件编辑器对重力坝结构进行参数化模型编辑,在地形曲面中对模型进行装配,生成三维重力坝模型,并根据要求生成不同部位坝体横断面,计算不同材料分区的横断面面积及累计体积。通过... Civil 3D软件是面向对象模型设计的建筑信息解决方案,其部件编辑器对重力坝结构进行参数化模型编辑,在地形曲面中对模型进行装配,生成三维重力坝模型,并根据要求生成不同部位坝体横断面,计算不同材料分区的横断面面积及累计体积。通过调整模型参数,重力坝三维模型、横断面及工程计算相应联动调整。Civil 3D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将大幅提高水利工程重力坝设计的效率及减轻设计人员的工作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IVIL 3D 部件编辑 三维重力 水利工程设计
下载PDF
广义残差地形模型及其在局部重力场逼近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吴怿昊 罗志才 周波阳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531-537,559,共8页
研究了残差地形模型中的非调和性问题,比较了基于棱柱体和球冠体的积分模型,提出了基于球冠体积分的广义残差地形模型。以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为构造基函数,结合广义残差地形模型,融合多源实测重力数据构建了局部区域重力场模型。研究结... 研究了残差地形模型中的非调和性问题,比较了基于棱柱体和球冠体的积分模型,提出了基于球冠体积分的广义残差地形模型。以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为构造基函数,结合广义残差地形模型,融合多源实测重力数据构建了局部区域重力场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棱柱体积分的残差地形模型精度较低,在山区可能引入毫伽级以上的误差,建议采用更为接近真实地形表面的球冠体积分模型。相比于原始的残差地形模型,基于球冠体积分的广义残差地形模型能更为精确地逼近局部重力场模型中地形因素引起的高频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差地形 调和改正 泊松小波径向基函数 似大地水准面 局部重力
下载PDF
两尺度径向基函数法构建沿海地区重力场模型
9
作者 马志伟 边少锋 +1 位作者 陈永冰 纪兵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9-53,共15页
针对地球重力场在复杂沿海地区精度欠佳问题,采用两尺度带限球面径向基函数(SRBF)建模技术,构建了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州沿海地区高精度的局部重力场模型。利用纯卫星重力场模型数据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约束,构建了研究区域中尺度的融合... 针对地球重力场在复杂沿海地区精度欠佳问题,采用两尺度带限球面径向基函数(SRBF)建模技术,构建了加利福尼亚和俄勒冈州沿海地区高精度的局部重力场模型。利用纯卫星重力场模型数据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约束,构建了研究区域中尺度的融合重力场模型(第一次SRBF建模)。在移去低频和中频重力场模型信号以及残余地形模型信号的基础上,利用残余多源重力数据实施了细尺度(高频)SRBF建模过程(第二次SRBF建模)。通过与GPS/水准数据比较,两尺度SRBF模型在陆地区域的大地水准面精度为0.095 m,比单尺度SRBF模型、EGM08和XGEOID17RefB模型分别提高了0.035~0.043、0.050和0.032 m,显示了两尺度SRBF建模方法的优越性。两尺度带限SRBF建模技术不仅有效提升了复杂沿海地区重力场模型的精度,而且能够为其他复杂地区重力场模型的构建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限径向基函数 双尺度SRBF 局部重力 多源重力数据融合 复杂沿海地区
原文传递
利用Abel-Poisson径向基函数模型化局部重力场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志伟 陆洋 +2 位作者 涂弋 朱传东 郗慧 《测绘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019-1027,共9页
多种类型高分辨率重力场数据的不断增加,使得在局部范围内精化重力场模型成为了可能。本文采用Abel-Poisson核将重力场量表示成有限个径向基函数线性求和的形式,对局部区域的多种重力场数据进行联合建模。为了提高运算速度,运用了基于... 多种类型高分辨率重力场数据的不断增加,使得在局部范围内精化重力场模型成为了可能。本文采用Abel-Poisson核将重力场量表示成有限个径向基函数线性求和的形式,对局部区域的多种重力场数据进行联合建模。为了提高运算速度,运用了基于自适应精化格网算法的最小均方根误差准则(RMS)来求解径向基函数平均带宽。以南海核心地区为例,联合两种不同类型、不同分辨率的重力场资料(大地水准面起伏6'×6'、重力异常2'×2'),构建了局部区域高分辨率的重力场模型。所建模型表示的重力场参量达到了2'×2'的分辨率,对原始的重力异常数据(2'×2')拟合的符合程度达到±0.8×10-5m/s2。结果表明,利用径向基函数方法进行局部重力场建模,避免了球谐函数建模收敛慢的问题,有效提高了模型表示重力场的分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重力 重力异常 径向基函数 数据自适应 最小均方根误差准则
下载PDF
极端冰灾天气架空线路荷载风险模型建立探讨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守文 周志军 +2 位作者 周丽 杨洁 赵凯 《甘肃电力技术》 2013年第1期39-43,共5页
在寒冷的气候下,高架输电线路会发生绝缘子冰闪,导线覆冰舞动等问题,从而导致线路跳闸、断线等。这严重影响了电力的提供,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冰灾天气情况下架空线路荷载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电力的稳定输出具有重大的... 在寒冷的气候下,高架输电线路会发生绝缘子冰闪,导线覆冰舞动等问题,从而导致线路跳闸、断线等。这严重影响了电力的提供,给电力系统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研究冰灾天气情况下架空线路荷载的稳定性对于提高电力的稳定输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已有的几种覆冰建模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研究了一种估算高架线路荷载受力的方法,即在最小二乘法的基础上依据数据及经验建立一种覆冰重力模型,这对于高架线路导线的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通过计算分析,结果表明了该方法能够有效的估算高架线路荷载及覆冰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极端冰灾 高架线路 覆冰重力估算 最小二乘法
下载PDF
首都圈地区精细地壳结构——基于重力场的反演 被引量:27
12
作者 姜文亮 张景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646-1661,共16页
本文以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首都圈地区重力场进行了有效分离,应用Parker位场界面反演法及变密度模型对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构建了两条地壳密度结构剖面模型,对该区精细地壳结构进行了深入研... 本文以地质与地球物理资料作为约束条件,利用小波多尺度分析方法,对首都圈地区重力场进行了有效分离,应用Parker位场界面反演法及变密度模型对莫霍界面进行了反演分析,并构建了两条地壳密度结构剖面模型,对该区精细地壳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首都圈地区受多期构造运动的改造,形成坳、隆相邻,盆、山相间,密度非均匀性,壳内结构与莫霍面埋深相差比较大的地壳分块构造格局.受华北克拉通岩石圈伸展、减薄以及岩浆的上涌底侵作用,首都圈地区莫霍面起伏比较大,莫霍面区域构造方向呈NE—NNE方向,在盆地向太行山、燕山过渡地带形成了莫霍面陡变带;盆地内部莫霍面形成东西向排列、高低起伏的框架,最大起伏约5km,但平均地壳厚度比较小,北京、唐山地区地壳厚度最小约29km,武清凹陷地壳厚度最大约34km.在重力均衡调整作用下,西部太行山区地壳厚度较大,但地壳密度小于华北裂谷盆地内部;中上地壳重力场特征与地表地形及地貌特征具有很大的相关性.受新生代裂谷作用影响,首都圈中上地壳结构非常复杂,形成了NNE方向为主体的构造单元,断层多下延至中地壳;下地壳发生明显的褶曲构造,表现出高低密度异常相间排列的典型特征;首都圈地区地壳密度具有明显的非均匀性.研究认为首都圈地区地震的发生与上地幔顶部及软流层物质的上涌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首都圈地区 地壳结构 布格重力异常 密度界面 重力建模
下载PDF
小行星重力场全球及局部球谐系数计算与仿真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延宁 李晓宇 +1 位作者 马广富 崔祜涛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3-19,共7页
为得到高精度的全球球谐系数,总结提出了检验点选取方式和多面体模型划分策略,定量分析表明了均匀取点和等面积划分法的优越性.提出了局部球谐系数概念,集中在小行星探测器任务规划中的主要活动区域选取检验点进行计算,通过构建一种新... 为得到高精度的全球球谐系数,总结提出了检验点选取方式和多面体模型划分策略,定量分析表明了均匀取点和等面积划分法的优越性.提出了局部球谐系数概念,集中在小行星探测器任务规划中的主要活动区域选取检验点进行计算,通过构建一种新的性能指标说明了局部球谐系数的有效性.局部球谐系数可有效提高特定区域的重力场建模精度,克服传统意义球谐函数法无法在布里渊球域内使用的缺陷,显著提升了球谐函数法的应用范围.最后,以小行星Eros433为实际算例,计算了全球及局部球谐系数,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行星 局部球谐系数 重力 多面体 Eros433
下载PDF
联合作战战役防空布势的重力学分析
14
作者 余勇 张明权 +1 位作者 蔡少荣 杨前 《兵工自动化》 2006年第5期10-11,共2页
联合作战战役防空布势借用物理学重力分析原理,只分析兵力强度和火力强度问题。兵力强度模型按照战术要求有重点的环形梯次部署,即类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建立。火力强度模型则通过以特定兵力密度分布在本区一分钟内抗击饱和进袭的敌空袭... 联合作战战役防空布势借用物理学重力分析原理,只分析兵力强度和火力强度问题。兵力强度模型按照战术要求有重点的环形梯次部署,即类似概率分布密度函数建立。火力强度模型则通过以特定兵力密度分布在本区一分钟内抗击饱和进袭的敌空袭兵器的数学期望值建立。并由此确定战区防空力量分布和防空战役布势火力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战役防空 联合作战 重力 兵力强度 火力强度
下载PDF
基于卫星重力场模型约束的航空重力数据建模方法研究
15
作者 马志伟 边少锋 +2 位作者 秦永志 刘杰 陈洋 《测绘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78-89,共12页
针对地形复杂地区航空重力数据的有效利用及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化问题,该文利用径向基函数(SRBF),提出了采用纯卫星重力场模型(GGM)数据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约束,进而构建研究地区高精度的中短波重力场模型的方法。模型构建过程中综合考... 针对地形复杂地区航空重力数据的有效利用及大地水准面模型的精化问题,该文利用径向基函数(SRBF),提出了采用纯卫星重力场模型(GGM)数据对航空重力数据进行约束,进而构建研究地区高精度的中短波重力场模型的方法。模型构建过程中综合考虑了SRBF建模的多种影响因素,包括径向基函数展开阶次、径向基函数格网、边缘效应、参考重力场模型移去阶次及剩余地形模型移去阶次等。实验结果显示,参考重力场模型的移去阶次与径向基函数展开阶次对建模结果有显著影响,在建模前确定出最佳的参考场移去阶次及重力数据的展开阶次显得非常重要。通过与单独由航空重力数据建立的重力场模型相比,融合重力场模型的大地水准面精度提高了约0.7~2.2 cm。另外与同等频谱范围的EGM08模型相比,所构建融合重力场模型的大地水准面分布与前者高度相关,表明了约束建模方法的可靠性,适用于地形较为复杂的山区和沿海地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向基函数 重力 航空重力数据 卫星重力数据
原文传递
ROBOTIC DYNAMIC MODEL ON LOAD SWING OF SLEWING CRANE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帮峰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2000年第1期10-14,共5页
This paper sets up a robotic manipulator model on slewing crane. The model can synthetically describ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load of slewing crane in rotating, elevating and hoisting motions. The dynamic equation... This paper sets up a robotic manipulator model on slewing crane. The model can synthetically describe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load of slewing crane in rotating, elevating and hoisting motions. The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system are recursively derived by a Newton Euler method. The dynamic behavior of the load of slewing crane in rotating motion is simulated on a computer. The method of robotic dynamics to derive the dynamic equations of the swing of load is accurate and convenient and it has good regularity. The result of the study provides a base in theory on design of crane and an accurat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controlling the swing of lo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 CRANE dynamics modeling swing of load computer simulation
下载PDF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建设进展
17
作者 刘跃龙 周泽兵 +2 位作者 范继 胡忠坤 罗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10,共10页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PGMF)是“十二五”期间国家优先支持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设施以具备全球毫伽级、基准微伽级的重力数据获取、评估与应用能力为目标,着力建成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的研究设施,并使之发展...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PGMF)是“十二五”期间国家优先支持的16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该设施以具备全球毫伽级、基准微伽级的重力数据获取、评估与应用能力为目标,着力建成国际一流、综合指标国际领先的研究设施,并使之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力测量科学中心.本研究综述了PGMF的总体建设进展,重点介绍了工艺平台建设过程中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包括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高精度基准型冷原子重力仪、空间惯性传感器、地球重力场精细建模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重力测量研究设施 万有引力常数 冷原子重力 空间惯性传感器 地球重力场精细
原文传递
The distribution of deep source rocks in the GS Sag:joint MT-gravity modeling and constrained inversion 被引量:6
18
作者 Shi Yan-Ling Hu Zu-Zhi +4 位作者 Huang Wen-Hui Wei Qiang Zhang Sheng Meng Cui-Xian Ji Lian-Sheng 《Applied Geophysics》 SCIE CSCD 2016年第3期469-479,579,共12页
The coal-bearing strata of the deep Upper Paleozoic in the GS Sag have high hydrocarbon potential.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seismic data, we use electromagnetic (MT) and gravity data jointly to delineate the distri... The coal-bearing strata of the deep Upper Paleozoic in the GS Sag have high hydrocarbon potential. Because of the absence of seismic data, we use electromagnetic (MT) and gravity data jointly to delineate the distribution of deep targets based on well logging and geological data. First, a preliminary geological model is established by using three-dimensional (3D) MT inversion results. Second, using the formation density and gravity anomalies, the preliminary geological model is modified by interactive inversion of the gravity data. Then, we conduct MT-constrained inversion based on the modified model to obtain an optimal geological model until the deviations at all stations are minimized. Finally, the geological model and a seismic profile in the middle of the sag is analysed. We determine that the deep reflections of the seismic profile correspond to the Upper Paleozoic that reaches thickness up to 800 m. The processing of field data suggests that the joint MT-gravity modeling and constrained inversion can reduce the multiple solutions for single geophysical data and thus improve the recognition of deep formations. The MT-constrained inversion is consistent with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in the seismic section. This suggests that the joint MT and gravity modeling and constrained inversion can be used to delineate deep targets in similar basi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Joint MT-gravity modeling constrained inversion deep target
下载PD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modelling in health and disease 被引量:4
19
作者 Dong-Hua Liao Jing-Bo Zhao +1 位作者 Hans Gregersen Hans Gregersen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SCIE CAS CSCD 2009年第2期169-176,共8页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is the system of organs within multi-cellular animals that takes in food, digests it to extract energy and nutrients, and expels the remaining waste. The various patterns of GI tract fu... The gastrointestinal (GI) tract is the system of organs within multi-cellular animals that takes in food, digests it to extract energy and nutrients, and expels the remaining waste. The various patterns of GI tract function are generated by the integrated behaviour of multiple tissues and cell types.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GI tract requires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cells, tissues and gastrointestinal organs in health and disease. This depends on knowledge, not only of numerous cellular ionic current mechanisms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s, but also of large scale GI tissue structures and the special distribution of the nervous network. A unique way of coping with this explosion in complexity is mathematical and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providing a computational framework for the multilevel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of the human gastrointestinal anatomy and physiology.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describe the current status of biomechanical modelling work of the GI tract in humans and animals, which can be further used to integrate the physiological, anatomical and medical knowledge of the GI system. Such modelling will aid research and ensure that medical professionals benefit, through the provision of relevant and precise information about the patient's condition and GI remodelling in animal disease models. It will also improve the accuracy and efficiency of medical procedures, which could result in reduced cost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strointestinal tract Computational modelling BIOMECHANICS REMODELLING DISEASE
下载PDF
One-dimensional Dynamic Modeling and Simulation of a Planar 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 被引量:2
20
作者 康英伟 李俊 +3 位作者 曹广益 屠恒勇 李箭 杨杰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 EI CAS CSCD 2009年第2期304-317,共14页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a planar 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 (DIR-SOFC) comprehensively. A one-dimensional dynamic model of a planar D1R-SOFC is first developed... This article aim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ient behavior of a planar 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solid oxide fuel cell (DIR-SOFC) comprehensively. A one-dimensional dynamic model of a planar D1R-SOFC is first developed based on mass and energy balances, and electrochemical principles. Further, a solution strategy is presented to solve the model, and the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 benchmark test is used to validate the model. Then, through model-based simulations, the steady-state performance of a co-flow planar DIR-SOFC under specified initial operating conditions and its dynamic response to introduced operating parameter disturbances are studied. The dynamic responses of important SOFC variables, such as cell temperature, current density, and cell voltage are all investigated when the SOFC is subjected to the step-changes in various operating parameters including both the load current and the inlet fuel and air flow rate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rapid dynamics of the current density and the cell voltage are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gas composition, particularly the H2 molar fraction in anode gas channels, while their slow dynamics are both dominated by the SOLID (including the PEN and interconnects) temperature. As the load current increases, the SOLID temperature and the maximum SOLID temperature gradient both increase, and thereby, the cell breakdown is apt to occur because of excessive thermal stresses. Changing the inlet fuel flow rate might lead to the change in the anode gas composition and the consequent change in the current density distribution and cell voltage. The inlet air flow rate has a great impact on the cel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long the cell, and thus, is a suitable manipulated variable to control the cell tempera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lid oxide fuel cell direct internal reforming PLANAR dynamic model SIMULATION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