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滴重力碰并增长近似公式的研究
1
作者 栗珂 《陕西气象》 1990年第3期38-41,共4页
一、引言在降水机制或滴谱形成理论的研究中,无论是积状云还是层状云;无论在均匀条件下或是起伏环境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水滴重力碰并增长问题。在许多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中,考虑水滴重力碰并增长过程,都要用水滴增长到某种大小所... 一、引言在降水机制或滴谱形成理论的研究中,无论是积状云还是层状云;无论在均匀条件下或是起伏环境中,都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水滴重力碰并增长问题。在许多理论研究和模拟实验中,考虑水滴重力碰并增长过程,都要用水滴增长到某种大小所需的时间。但由于水滴下落末速度与其直径间的解析关系至今不明确,因而,在重力碰并下,水滴增长到某种尺度所需的时间也不能用解析式表达。这给降水机制,滴谱理论等的深入研究造成一定的困难。例如,在起伏条件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碰并 积状云 近似公式 层状云 增长过程 模拟实验 解析关系 云物理学 滴谱 数值积分
下载PDF
吸湿性催化剂人工消暖雾大型雾室试验及机理研究
2
作者 郑鹤鹏 解妍琼 +7 位作者 张云 余婷 黄梦宇 田平 毕凯 丁德平 余昊翔 葛攀延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20-628,共9页
雾给现代交通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人工消雾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关于消雾机理仍存在一定争议,关于催化剂粒径的选择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15 000 m3大型雾室,开展了不同粒径催化剂颗粒对暖雾清除效果的研... 雾给现代交通和人类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人工消雾对于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价值。但目前关于消雾机理仍存在一定争议,关于催化剂粒径的选择也具有较大不确定性。本研究基于15 000 m3大型雾室,开展了不同粒径催化剂颗粒对暖雾清除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A催化剂(粒径为75μm)具有良好的消雾能力,消雾时间约为自然沉降的20%;B催化剂(粒径为100μm)消雾时间约为自然沉降的40%,消雾效果相比A催化剂偏差。为验证和计算最优催化剂粒径,本研究利用重力连续碰并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消雾催化剂的最优粒径。结果表明:催化剂颗粒过小,捕获的雾滴少,碰并耗水少,消雾时间长;催化剂颗粒过大,下降速度快,消雾时间短,但捕获的雾滴少,碰并耗水少。综合来看,最优的催化剂颗粒直径为40~80μm。本研究结果可为外场消雾试验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雾室 消雾试验 吸湿性催化剂 重力连续碰并增长模型 能见度
下载PDF
漫话人工增雨与人工减雨
3
作者 张学军 《农村青少年科学探究》 2016年第12期32-33,共2页
一、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即人工降雨,最早始于1946年的美国。我国最早的人工增雨试验是在1958年,这年夏季吉林遭受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增雨获得了成功。什么是人工增雨呢?即用人工使还没有达到降雨阶段的云变成雨降下。具体地说,就是根... 一、人工增雨人工增雨,即人工降雨,最早始于1946年的美国。我国最早的人工增雨试验是在1958年,这年夏季吉林遭受60年未遇的大旱,人工增雨获得了成功。什么是人工增雨呢?即用人工使还没有达到降雨阶段的云变成雨降下。具体地说,就是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性质,以飞机或火箭等为载体,将适当的化学药剂(如食盐、干冰或碘化银等)播入云中,作为凝结核、冰核或冷冻剂,使云层中的水滴或雪花能增大到一定程度,降落到地面,形成降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增雨 凝结核 雨降 冰核 过冷云 云中 人工影响天气 过冷却 上风方 重力碰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