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塑现代”的政治合法性及其艺术悖论——论“十七年”电影中的现代文学改编 被引量:1
1
作者 穆海亮 《艺术探索》 2017年第4期123-128,共6页
"十七年"电影对现代文学的改编,是一种"重塑现代"的话语行为,政治合法性是其中凌驾于一切艺术因素之上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本位和以"新"塑"旧"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基础,强化阶级立... "十七年"电影对现代文学的改编,是一种"重塑现代"的话语行为,政治合法性是其中凌驾于一切艺术因素之上的决定性因素。政治本位和以"新"塑"旧"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基础,强化阶级立场和新旧对比是"重塑现代"的合法性策略。然而,这样意图明确、主动迎合的改编策略,终究不具备将"现代"与"当代"之间的意识形态沟壑彻底填平的作用力,且往往导致艺术的扭曲或自我阉割。影片由此遭到的境遇错位和意义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七年”电影 现代文学改编 重塑现代 政治合法性 艺术悖论
下载PDF
中国文心的现代重塑——王尧散文随笔的特点及其意义
2
作者 王兆胜 《扬子江文学评论》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8-85,共8页
当下学人越来越走向学科化、专门化、技术化,但也有另一倾向逐渐生成,即“学者作家化”。王尧是学者作家的一个代表,也是特色比较鲜明的一位。在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之余,王尧不断探索散文随笔写作与小说创作,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形成... 当下学人越来越走向学科化、专门化、技术化,但也有另一倾向逐渐生成,即“学者作家化”。王尧是学者作家的一个代表,也是特色比较鲜明的一位。在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之余,王尧不断探索散文随笔写作与小说创作,取得了相当丰硕的成果,形成了广阔富饶的文学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散文随笔 王尧 文心 文学批评 学科化 学者作家 专门化 现代重塑
下载PDF
乡村文化治理:中国乡村文明的现代性重塑
3
作者 吴荣顺 赵志妍 《古今农业》 2023年第4期1-7,29,共8页
乡村文化治理实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与乡村文明的交互建构。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精神生活方式、人地关系以及农业劳动力经历了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这些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体现了乡村文明转型发展的复杂性,也规定和定... 乡村文化治理实质上是国家治理体系与乡村文明的交互建构。从农耕文明到现代文明转型的过程中,农民精神生活方式、人地关系以及农业劳动力经历了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这些现代性的结构性转换体现了乡村文明转型发展的复杂性,也规定和定义了当下及未来乡村文化治理的深刻内涵及其变革更新的现实生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文化治理 中国乡村文明 现代重塑
下载PDF
军人形象的现代重塑——以电视连续剧《亮剑》为例 被引量:2
4
作者 冯源 孔明玉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0,共4页
在新世纪以来的以表现战争题材为主导的电视连续剧中,《亮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李云龙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以及构成这种意义的诸多因子的分析,深刻透析此典型人物形象塑造中所体现... 在新世纪以来的以表现战争题材为主导的电视连续剧中,《亮剑》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文以其为研究对象,试图通过对剧中主要人物李云龙形象所具有的典型意义以及构成这种意义的诸多因子的分析,深刻透析此典型人物形象塑造中所体现出的现代美学观念和崭新的艺术建构,揭示电视剧艺术在当下所表现出的创新意义和审美特质,并以此促进我国电视剧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视连续剧 《亮剑》 军人形象 现代重塑
下载PDF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枢纽 被引量:3
5
作者 余品华 《江西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7-14,共8页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和转型的枢纽,奠定了今天以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民族精神的基础。民族精神既是贯穿于民族发展中的一种带持久性、长期性的精神,有较稳固的内容和结构;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和转型的枢纽,奠定了今天以民族复兴为主题的民族精神的基础。民族精神既是贯穿于民族发展中的一种带持久性、长期性的精神,有较稳固的内容和结构;又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在不同历史时代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形态。空前规模、空前惨烈、空前胜利的抗日战争,必然呼唤、孕育和提升着民族精神,成为民族精神创造性转化的枢纽;而空前复苏和觉醒的民族精神,又成为抗日战争中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文章分两部分:一、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地位,决定它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历史契机和枢纽;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对民族精神的论述,奠定了中华民族精神现代重塑的理论基础,构成了今天党对中华民族精神概括的基本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日战争 中华民族精神 现代重塑 枢纽
下载PDF
中国古代乡约道德教化精神的理性审视及现代性重塑 被引量:1
6
作者 韩玉胜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46-150,共5页
以道德教化思想展开的历史逻辑之主线对中国古代乡约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进行总体回顾,就会发现其在历史上遭遇了道德情感与实践理性难以调适的价值困境,由于无法摆脱这一价值困境致使其日渐凸显、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乡约不复存在。对... 以道德教化思想展开的历史逻辑之主线对中国古代乡约的理论演进与实践发展进行总体回顾,就会发现其在历史上遭遇了道德情感与实践理性难以调适的价值困境,由于无法摆脱这一价值困境致使其日渐凸显、愈演愈烈,并最终导致乡约不复存在。对此,应给予古代乡约以"解构"的而不是"消解"的理性审视,从"德刑之辩"的历史镜像中剥离出在关系中把握伦理价值与法律价值的乡村社会情理法则。在此基础上,通过批判现代农村生活可以实现对古代乡约的现代性重塑,即积极探索现代生活背景下的"新乡约",使其成为应对当前农村社会种种亟需调整的失范行为和失范现象以及亟待解决的各种现实道德问题的一种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代乡约 道德教化 价值困境 理性审视 现代重塑
下载PDF
法家治国与国家治理:从统治逻辑到治理逻辑的现代性重塑
7
作者 张茂一 《社科纵横》 2018年第3期45-51,共7页
先秦法家鲜明的统治逻辑奠定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专制政治理论的基石,后世的制度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表现出一种路径依赖,传统的统治逻辑不可比避免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过去与现在。中国正在经历从统治逻辑向治理逻辑的嬗变,厘清法家的统... 先秦法家鲜明的统治逻辑奠定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专制政治理论的基石,后世的制度文化在历史的演进中表现出一种路径依赖,传统的统治逻辑不可比避免地影响着中国政治的过去与现在。中国正在经历从统治逻辑向治理逻辑的嬗变,厘清法家的统治逻辑内在机理,剥离其中的痼弊,从逻辑的起点、哲学基础、主体、手段、国家社会关系结构等方面进行现代性重塑,有利于构建中国特色的国家治理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家统治逻辑 国家治理逻辑 现代重塑
下载PDF
壮族董永行孝唱本的德育思想价值及其现代性重塑研究
8
作者 蓝长龙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21年第5期23-28,共6页
壮族《董永和仙女歌》是壮汉两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之一。该唱本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壮族村寨,是因为其蕴含的儒家思想对壮族的生产生活起到规范制约和德育教育的作用,对完善“四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唱本... 壮族《董永和仙女歌》是壮汉两族文化交流交融的结晶之一。该唱本之所以能够广泛流传于广西红水河流域的壮族村寨,是因为其蕴含的儒家思想对壮族的生产生活起到规范制约和德育教育的作用,对完善“四德”建设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唱本的儒家德育思想进行现代性重塑的过程中,需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为理论指导,结合时代发展特征和社会需求现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在实现现代化转变的同时能够适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新时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族董永唱本 德育思想 现代重塑
下载PDF
论当代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重塑
9
作者 鲁玉杰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3年第2期124-124,共1页
法律文化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作为一个泊来概念备受人们重视,也是当前众多法律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新课题。然而中国传统法律文明却是自我国奴隶制社会建立以来而形成并且开始繁衍存续的过程。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复杂... 法律文化源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其作为一个泊来概念备受人们重视,也是当前众多法律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和新课题。然而中国传统法律文明却是自我国奴隶制社会建立以来而形成并且开始繁衍存续的过程。泱泱华夏,五千年的历史文明孕育了复杂而又系统的法律文化。进入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发展和全球化大潮打破了以往传统文化缓慢的冲突、碰撞、交流、融合的渐进式惯性,使当代中国所有文化都处于一个激变转型的状态,法律文化更是首当其冲。本文在综述中国近代以来传统法律文化的变迁轨迹的基础之上,深入揭示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特征,通过中西法律文化的逻辑、价值取向等方面的差异比较,论述了当代我国法律文化重塑的必要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法律文化 法魄 和而不同 现代重塑
下载PDF
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与新农村建设的再组织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曹海林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77-84,共8页
在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不同历史场景中,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历史形态,并对乡村社会发展产生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效应。深入分析社会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社会动因,有利于理解、归纳乡村权力结构演变的特性。乡... 在中国乡村社会变迁的不同历史场景中,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呈现出各具特色的历史形态,并对乡村社会发展产生着截然不同的社会效应。深入分析社会转型期乡村权力结构的演变趋势及其社会动因,有利于理解、归纳乡村权力结构演变的特性。乡村权力结构的现代重塑已成为新时期乡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乡村社会的再组织化不但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而且成为实现新农村建设总体目标的根本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权力结构 演变趋势 现代重塑 新农村建设 再组织化
下载PDF
转型期新生代农民工传统性断裂与现代性重塑 被引量:2
11
作者 张红霞 江立华 《中国青年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28,共6页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生存的需要由农村来到城市就业,远离乡村文化场域,脱离农村生活实践,造成这一群体传统性的断裂。城市生活的边缘地位、非正规的就业部门、社会交往的隔离等一系列社会结构的安排使得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呈碎片化的特征。... 新生代农民工由于生存的需要由农村来到城市就业,远离乡村文化场域,脱离农村生活实践,造成这一群体传统性的断裂。城市生活的边缘地位、非正规的就业部门、社会交往的隔离等一系列社会结构的安排使得这一群体的现代性呈碎片化的特征。传统性的断裂与现代性的碎片化将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的未来。重塑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性既需要增强这一群体的生存资本,又需要在政策上推进这一群体的城市融入和现代性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传统性断裂 现代重塑
原文传递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师形象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乔羽娇 《当代教育与文化》 CSSCI 2014年第2期85-88,共4页
作为东西方教育的源头,孔子和苏格拉底所呈现的教师形象带来了后世东西方教师形象的差异,从师表形象、师道形象和师职形象三方面解构比较二者在教师形象上的异同,在中西方文化的矛盾和冲突中寻找价值认同,思考其对教师形象现代重塑的启示。
关键词 孔子 苏格拉底 教师形象 现代重塑
下载PDF
传统固守与现代重塑——毛乌苏沙漠中的敖包祭仪及其音乐 被引量:1
13
作者 杨红 《中国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39-142,共4页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的古老传统。地处毛乌苏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更是以"敖包之乡"遐迩闻名。本文基于对乌旗陶勒盖镇茫哈图胡热呼敖包祭祀活动的田野调查,通过对祭仪过程的描述与解析,展示了当下敖包祭仪的文化生态和鲜活样式,以... 敖包祭祀是蒙古族的古老传统。地处毛乌苏沙漠腹地的乌审旗,更是以"敖包之乡"遐迩闻名。本文基于对乌旗陶勒盖镇茫哈图胡热呼敖包祭祀活动的田野调查,通过对祭仪过程的描述与解析,展示了当下敖包祭仪的文化生态和鲜活样式,以及传统重塑和发展,进而阐释其当代的音乐实践和文化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敖包祭仪 鄂尔多斯音乐 传统固守 现代重塑
原文传递
中国现当代文艺视野下的“国家形象”建构 被引量:1
14
作者 杨华荣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21年第6期124-135,共12页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古典中国形象的破灭,中国文学开始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断寻找与重建。这种重建既是危机中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中国的审美性想象,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在遭遇西方文明入侵时,被迫选择新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来看... 自20世纪以来,随着古典中国形象的破灭,中国文学开始了对中国“国家形象”的不断寻找与重建。这种重建既是危机中的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对理想中国的审美性想象,同时也是中华文化在遭遇西方文明入侵时,被迫选择新的发展道路。从本质上来看,这是中国文化传承与复兴的内在需求,也是中国社会推进实现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艺批评视野 中国“国家形象” 现代重塑
下载PDF
回顾与展望:“师道”研究二十年
15
作者 黄仰栋 吴黛舒 《教育导刊(上半月)》 2020年第11期5-12,共8页
新世纪以来,有关“师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道的概念、发展历程、衰落和现代重塑等方面,涉及尊师与重道、道统与政统、师道尊严等相关范畴。师道的概念本身难以清晰,对师道和相关词语的运用也多有歧义。随着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传统师... 新世纪以来,有关“师道”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师道的概念、发展历程、衰落和现代重塑等方面,涉及尊师与重道、道统与政统、师道尊严等相关范畴。师道的概念本身难以清晰,对师道和相关词语的运用也多有歧义。随着时代发展与教育变革,传统师道因为逐渐失去其存在的现实依据而衰落。对师道的研究和继承应致力于明确师道的现代内涵:立足于教师职业属性,从教师的职业素养、职业规范等角度定义“从师之道”;另外,在恪守职业规范和提升职业素养的前提下,需要从人格平等、职业平等、劳动价值平等的意义上,朴素地理解“师道尊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 师道 师道尊严 现代重塑
下载PDF
文明对话:伊拉克战争的哲学解读(学术笔谈) 被引量:1
16
《河北学刊》 2003年第5期19-20,共2页
关于文明对话或文化对话的问题,已经成为“冷战”后国际社会(或者用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家罗尔斯的术语来说“世界社会”[world sociery])最为紧迫的中心课题之一。十年前,美国哈佛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一时间... 关于文明对话或文化对话的问题,已经成为“冷战”后国际社会(或者用当代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和伦理学家罗尔斯的术语来说“世界社会”[world sociery])最为紧迫的中心课题之一。十年前,美国哈佛学者亨廷顿提出“文明冲突”理论,一时间让国际学术界失去平静,各种见解聚讼于斯。与此同时,政治家们也开始寻求“后冷战时代”料理国际关系的各种替代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解读 伊拉克战争 正义性与合法性 文明对话 现代文化精神重塑 文化多元主义与相对主义
下载PDF
论王德威建构中国现代性的途径——从写实与抒情谈起
17
作者 韩昀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8-12,共5页
近年来,两岸文学研究交流与对话日益增多。王德威作为美国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王氏的文学、美学研究这些年来一直围绕"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不断地对中国自晚清以来的文学文本、形... 近年来,两岸文学研究交流与对话日益增多。王德威作为美国汉学界中国现当代文学领域的第三代领军人物,其影响力不可小觑。王氏的文学、美学研究这些年来一直围绕"现代性"这一核心概念,不断地对中国自晚清以来的文学文本、形式、理论进行探索与研究,其重点可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探讨文学层面上的写实主义与革命、历史之吊诡;另一方向则是其近年来新提出的中国抒情传统与现代性的相关研究。而这两方面其实又可作为王德威想象中国现代性的途径与方法。本文试图从王德威建构中国现代性的两条途径——写实与抒情为出发点,探讨王德威"现代性"的论述来源,从而对王德威的现代性论述做出更为深入的对话与辨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德威 重塑中国现代性图景 写实主义 抒情主义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