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6
1
作者 何彪 邱振华 +1 位作者 许发珍 张灿 《实验与检验医学》 CAS 2015年第1期66-68,共3页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对溶栓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AMI患者分成三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12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组13例(B组)、尿激酶溶栓开通组22例(C组)...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血清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的浓度对溶栓再通的诊断价值。方法47例AMI患者分成三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未开通组12例(A组)、急性心肌梗死经冠状动脉介入组13例(B组)、尿激酶溶栓开通组22例(C组)。分别在病人入院时和行梗死血管再通术后2h内检测血清中H-FABP浓度。结果 A组、B组、C组H-FABP浓度入院时和再通术治疗后水平依次为(70.36±10.23)μg/L、(69.89±9.65)μg/L、(71.34±8.99)μg/L和(74.89±4.98)μg/L、(158.65±18.98)μg/L、(197.18±20.02)μg/L,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均显著(P<0.05),且治疗后C组与A组、B组对比差异亦显著(P<0.05);ROC曲线诊断灵敏度为85.9%,特异性为92.3%。结论因心肌细胞存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的成功再灌注可导致血清中脂肪酸结合蛋白明显增高。因此脂肪酸结合蛋白可作为判断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的临床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型脂肪酸结合蛋白 急性心肌梗死 重复灌注
下载PDF
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人体中心动脉压的影响 被引量:4
2
作者 曹金强 任长虹 +1 位作者 吉训明 周冀英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4611-4613,共3页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 目的探讨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健康自愿者,给予单侧肢体5次缺血/再灌注进行缺血适应,选取实验前、每次肢体缺血中、再灌中及操作结束后30 min共12个时间点测量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增强压及增压指数。结果每个时间点上,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对中心动脉舒张压、收缩压有降低的趋势,对增强压及增压指数无明显影响。结论通过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适应对中心动脉压无不利影响,是一种安全易行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肢体缺血再灌注 中心动脉压 增强压 增压指数
下载PDF
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过程中白介素β转化酶mRNA转录水平动态变化研究
3
作者 李巍 李华军 +1 位作者 徐忠信 饶明俐 《中国老年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689-691,共3页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β转化酶(ICE)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过程中额叶皮层及海马区转录水平变化。方法利用血管性痴呆模型,RTPCR技术检测全脑重复缺血再灌(IR)后ICEmRNA的表达。结果额叶皮层重复缺血再罐注3h时ICEmRNA...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β转化酶(ICE)在实验性血管性痴呆小鼠迟发性神经元坏死过程中额叶皮层及海马区转录水平变化。方法利用血管性痴呆模型,RTPCR技术检测全脑重复缺血再灌(IR)后ICEmRNA的表达。结果额叶皮层重复缺血再罐注3h时ICEmRNA表达增多,6h后呈下降趋势,再灌注14d时再次形成高峰。海马区神经细胞转录水平略迟于皮层,3h已有较高表达,7d达高峰,28d下降至对照组水平结论在细胞凋亡与迟发性神经元坏死发生、发展过程中,ICE伴随着全过程,ICEmRNA表达的增多使细胞凋亡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缺血再灌注 自细胞介素1—β转化酶 迟发性神经元坏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