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面沉降地区重复重力测量资料使用探讨
1
作者 董运洪 杜雪松 +3 位作者 韩月萍 刘峡 塔拉 陈阜超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6-19,23,共5页
用首都圈2001、2005和2009年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计算出该区域2001—2009年因地面沉降引起的重力点高程变化量,通过此高程变化量,利用重力布格改正公式计算出该网2001—2009年重力点位因地面沉降产生的重力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精... 用首都圈2001、2005和2009年的精密水准测量资料,计算出该区域2001—2009年因地面沉降引起的重力点高程变化量,通过此高程变化量,利用重力布格改正公式计算出该网2001—2009年重力点位因地面沉降产生的重力变化值。计算结果表明:使用精密水准资料,可以准确计算重力测量点因地面沉降产生的重力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重复重力测量 水准测量 布格改正 高程变化量
下载PDF
从重复重力测量资料中提取河西—祁连地区的地震特征的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张伯宏 祝意青 《高原地震》 1996年第3期30-36,共7页
利用富里叶分析法分离出了河西—祁连地区重力变化的长波项和短波项,并结合该区的几次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初步认识:1.长波项图象特征表明,地震前地壳深处物质的迁移性运动是地震活动的背景性因素;短波图象则是地震发生... 利用富里叶分析法分离出了河西—祁连地区重力变化的长波项和短波项,并结合该区的几次地震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以下初步认识:1.长波项图象特征表明,地震前地壳深处物质的迁移性运动是地震活动的背景性因素;短波图象则是地震发生前的异常表现。2.无论是长波项,还是短波项,在地震前其图象都有高梯度带,但其物理意义不同:长波图象的高梯度带是由于地壳深部的结构不同,使物质迁移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档所致;短波图象的高梯度带则是未来地震的危险地带。3.河西—祁连地区的垂直力源的局部性和短暂性的根源在于形成力源的地壳深部物质迁移的局部性和短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复重力测量 物质迁移 孕震过程 高梯度带
下载PDF
重力重复测量资料预处理的可视化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杜燕林 秦建增 +1 位作者 李德庆 杨磊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08期57-60,共4页
通过完备的数据关系和功能模块实现了数据的编译,建立了重力重复测量资料预处理系统。试验及实践结果表明:该系统处理数据速度快、计算正确、汉显与各项技术功能稳定可靠、操作简捷方便,能较好地实现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预处理。
关键词 重力重复测量 数据预处理 数据库 可视化 模块
下载PDF
北京及其周围地区重力重复测量资料的研究 被引量:5
4
作者 马丽 李志雄 《地震地磁观测与研究》 1994年第5期10-17,共8页
针对北京及其周围地区重复重力测量资料所进行的重力非潮汐信息的处理程式,对该区1984-1988年期间重力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变化是1984-1988年期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影响重力重复测量的主要因素... 针对北京及其周围地区重复重力测量资料所进行的重力非潮汐信息的处理程式,对该区1984-1988年期间重力变化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地下水位的变化是1984-1988年期间北京及其周围地区影响重力重复测量的主要因素。校正后的重力资料显示出,1987-1988年在北京以西地区重力变化比东部地区的变化幅值大。据分析,这种变化可作为研究1989年大同地震的地震孕育场的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力重复测量 地下水位 孕震 地震
下载PDF
现代大地测量学中的垂线偏差 被引量:5
5
作者 丁一帆 李月锋 丁行斌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15-119,共5页
从大地测量学的角度论述了垂线偏差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比较全面地探讨了现代垂线偏差的含义和测定方法。通过对垂线偏差量级和误差大小的具体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长周期的、幅度较小的非潮汐变化要小于潮汐变化,但短周期的、... 从大地测量学的角度论述了垂线偏差概念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和演变,比较全面地探讨了现代垂线偏差的含义和测定方法。通过对垂线偏差量级和误差大小的具体分析,得出结论一般长周期的、幅度较小的非潮汐变化要小于潮汐变化,但短周期的、幅度较大的非潮汐变化则可能与潮汐变化相当,个别地区甚至还会超过潮汐变化,这种情况完全可以用重复重力测量的方法检测到,这也说明重复测量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大地测量 垂线偏差 测定精度 重复重力测量 重力场的时空变化
下载PDF
丽江7.0级地震前后地壳密度动态变化三维反演 被引量:3
6
作者 玄松柏 申重阳 李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20,共7页
利用滇西实验场1994—1996年6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得到重力场差分动态变化,运用块体生长模式和遗传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区地下物质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地下物质密度变化图像基本反映了丽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南部区域地下... 利用滇西实验场1994—1996年6期重复重力观测数据,经平差处理得到重力场差分动态变化,运用块体生长模式和遗传反演方法反演了该区地下物质密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该区地下物质密度变化图像基本反映了丽江7.0级地震前后震中南部区域地下物质密度动态演化过程;近震中区地震前后密度变化趋势为减小-加速减小-减速减小-发震-增大-加速增大;震源区南部地震前后密度变化经历了相对稳定-增大-减小-加速减小-发震-增大的过程,证实了震前存在扩容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丽江地震 重复重力测量 密度变化 三维反演 扩容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