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先秦重孝与楚人伍尚
1
作者 蒋波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9年第10期165-167,共3页
在我国先秦阶段,关于"孝"以及"重孝"的话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几乎自传说时代开始,孝的意识就萌生并被发展、传承下来。夏、商、周三代,"孝"经历了自发、自觉和系统化的演变,逐渐稳固,并为诸子百家所推崇... 在我国先秦阶段,关于"孝"以及"重孝"的话题,有着丰富的内涵。几乎自传说时代开始,孝的意识就萌生并被发展、传承下来。夏、商、周三代,"孝"经历了自发、自觉和系统化的演变,逐渐稳固,并为诸子百家所推崇。春秋战国的楚国一般讲究先忠后孝,但伍尚是个特例。伍尚在生死关头选择了忠孝两全的做法,是"重孝"的极致表现,令人深思,给人启示。先秦的孝道以及伍尚的特殊个案所蕴涵的孝道思想,对于新时代的我们仍具有较强的现实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重孝 伍尚 意义
下载PDF
魏晋南朝时期“重孝”文化心态探论
2
作者 张宏慧 《许昌师专学报》 2002年第4期51-53,共3页
魏晋南朝时期 ,社会上盛行“重孝”之风。大量文献记载足以说明此时“重孝”之风的普遍性和社会性。这种风气形成的原因 ,既有社会的因素 ,又有政治、思想方面的影响。
关键词 魏晋南朝时期 文化心态 土族 "重孝"风气 门阀政治 门阀统治阶级 孝道
下载PDF
孔子“三重孝道”思想探析
3
作者 黄琦 《民族论坛》 2014年第3X期70-72,81,共4页
孔子通过"以孝释仁",将西周时期专属于贵族阶层"尊祖敬宗"的宗教等级孝道观转变为春秋末期平民阶层"奉养爱亲"、"孝慈则忠"、"泛爱众"的宗法伦理孝道观。孔子以充满血缘亲情的"... 孔子通过"以孝释仁",将西周时期专属于贵族阶层"尊祖敬宗"的宗教等级孝道观转变为春秋末期平民阶层"奉养爱亲"、"孝慈则忠"、"泛爱众"的宗法伦理孝道观。孔子以充满血缘亲情的"家庭孝道"为基础,通过"孝与为政"的相联进一步扩充到存在于政治领域中的"国家孝道",接着通过具备普遍意义的"仁爱原则"进升到存在于社会领域中的"社会孝道"。孔子"三重孝道"思想其整个伦理思想体系的根基,并为之后曾子、孟子、荀子等儒家孝道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子 重孝 家庭孝道 国家孝道 社会孝道
原文传递
传统孝道的困惑与现代对策 被引量:3
4
作者 吴锋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9年第6期99-103,共5页
重孝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本文首先论述我国历史上重孝传统的形成,进而阐述了传统之孝在现代所受到的冲击、以及所引起的困惑。孝跨越生死,中国文化传统中从生到死皆渗透着孝的影响,就此文章提出孝之本质在于对父母的爱,而不在形式。
关键词 重孝 宗法制 困惑
下载PDF
传统儒学情理逻辑悖论探究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小燕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5-59,共5页
情理逻辑也就是由情及理的逻辑,它既是情扩充和延伸的逻辑,又是理的生长逻辑。这一逻辑的充分发展导致了情理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此即是情理逻辑悖论的具体内涵。这一悖论使得传统儒学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之中。尽管传统儒家为克... 情理逻辑也就是由情及理的逻辑,它既是情扩充和延伸的逻辑,又是理的生长逻辑。这一逻辑的充分发展导致了情理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此即是情理逻辑悖论的具体内涵。这一悖论使得传统儒学陷入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困境之中。尽管传统儒家为克服这一悖论和走出理论与实践的困境作出了自觉的努力,但由于它是传统儒家伦理文化的本质使然,所以,这种努力最终归于失败,而这也就决定了情理圆融的境界只能成为传统儒家永远无法实现的理想境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儒家 情理逻辑 悖论 重孝 重仁派
下载PDF
孟子哲学中孝道思想的再阐释 被引量:1
6
作者 朱小明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3期101-108,共8页
以孟子的孝道观为主要参照,分别从发生学、诠释学的角度探究孝道观得以产生的历史土壤和文化渊源,探讨孟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理论表现和思想特质,客观评价孟子孝道观对于个人修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道德教化、宗教意识的积极作用,... 以孟子的孝道观为主要参照,分别从发生学、诠释学的角度探究孝道观得以产生的历史土壤和文化渊源,探讨孟子孝道观的主要内涵、理论表现和思想特质,客观评价孟子孝道观对于个人修养、家庭和谐、社会稳定、道德教化、宗教意识的积极作用,及其历史局限性,分析孟子孝道观与政治、法治之间的思想联系,指出孟子孝道观对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影响与启示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儒学 孟子 孝道思想 重孝
下载PDF
梅山古童谣初探
7
作者 刘曼君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82-84,共3页
梅山古童谣是梅山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童谣的传教、吟唱,梅山人寓教于乐,体现出梅山人的率真、明理、明礼、粗犷等特性。试就教诲童谣、知识童谣、游戏童谣等3种类型,对梅山古童谣进行探析。
关键词 梅山 古童谣 重孝明理 认知教育 启智娱乐
下载PDF
《老子道德经想尔注》孝道思想管窥
8
作者 周山东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7-71,共5页
《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对"道"的神化为中心,改造《老子》的自然主义孝道观,认为尽孝是大道流通的产物,是人性至真的感情流露;主张孝道教化切勿过分倚重世俗社会的力量,而应借助于天道的威力,初步构建起道教的孝道理论体系。... 《老子道德经想尔注》以对"道"的神化为中心,改造《老子》的自然主义孝道观,认为尽孝是大道流通的产物,是人性至真的感情流露;主张孝道教化切勿过分倚重世俗社会的力量,而应借助于天道的威力,初步构建起道教的孝道理论体系。但《老子道德经想尔注》有明显的重孝抑忠倾向,为农民起义和封建割据所利用,引起了统治者的戒备。道教要想获得发展的空间,必须协调与主流社会孝道观念的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想尔注 孝道 天道 重孝抑忠
下载PDF
明清徽州伦理思想的双重指向
9
作者 韩旭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年第2期136-139,共4页
在儒家思想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清时期的徽州铸就了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其中,以重孝道和明人伦为指向的徽州伦理思想,书写了徽州伦理的历史意义,彰显了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新时代下,传承这一伦理思想对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 在儒家思想和地理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明清时期的徽州铸就了它特有的文化内涵。其中,以重孝道和明人伦为指向的徽州伦理思想,书写了徽州伦理的历史意义,彰显了徽文化的独特魅力。新时代下,传承这一伦理思想对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美丽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徽州 伦理思想 重孝 明人伦
下载PDF
从《味兰书屋》匾探析林则徐君子之义
10
作者 蒋小薇 《福建文博》 2015年第2期42-45,共4页
林则徐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更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的政治理想体现于一生为国尽忠,为民尽心。他的书法成就集中于《味兰书屋》匾,透过这块珍贵的匾额,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林则徐精湛的书法技艺,更能从这块匾额背后的故事体会林则徐... 林则徐不仅是政治家、思想家、诗人,更是杰出的书法家。他的政治理想体现于一生为国尽忠,为民尽心。他的书法成就集中于《味兰书屋》匾,透过这块珍贵的匾额,我们不仅能欣赏到林则徐精湛的书法技艺,更能从这块匾额背后的故事体会林则徐的君子之义。他以君子心待人,以君子义处事,他明孝悌,重情义,严律己,宽待人,砺志笃行,堪称时代楷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味兰书屋 君子 重孝 重友 廉政 治学
下载PDF
幽默的赵君
11
作者 余永靖 《大众电影》 2002年第12期56-57,共2页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李冉冉桃李满天下,赵君也是她的得意门生。她这样评价赵君: “从形象上看,赵君没那么帅,但他素质好,尤其具有幽默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小品训练,他和娜仁花扮演一对恋人,小青年企图偷吃禁果。谁料爹妈突然回家。惶急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李冉冉桃李满天下,赵君也是她的得意门生。她这样评价赵君: “从形象上看,赵君没那么帅,但他素质好,尤其具有幽默感,刚入学的时候,进行小品训练,他和娜仁花扮演一对恋人,小青年企图偷吃禁果。谁料爹妈突然回家。惶急之下男方把女友塞进大衣柜。这个动作是赵君的独特设计,当时就逗得在场的师生捧腹大笑。那时我就觉得赵君是个演喜剧的苗子。奇怪的是,二十年了,赵君一次喜剧也没演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警察 当演员 喜剧 电影学院 影视圈 药王 专业户 大衣柜 血色 重孝
原文传递
Multiple Social Networks in Grassroots Governance in Rural China 被引量:4
12
作者 徐林 宋程成 +1 位作者 王诗宗 龚华燕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18年第3期26-45,共20页
Existing research on grassroots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adopts a network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social vehicles including clans,clan clusters and popular beliefs in improving village governan... Existing research on grassroots rural governance in China adopts a network perspective to explore the role of traditional social vehicles including clans,clan clusters and popular beliefs in improving village governance.However,most of this research has concentrated on analyzing the way in which horizontal network relationships lead to effective village governance.It has thus to some extent neglected the basic reality of the overlapping interconnections between the "top-down" administrative system and the informal structure of village governance.In fact,an analysis that proceeds from the features of the government's own organizational network,the social structure of the village itself and the position of its elites in order to focus on modes of interaction within the village under the intermixture of(formal) system design and(informal) social relations,shows that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sition of the government's promotional networks resulting from the traits of keyofficials affect the speed of policy dissemination as well as the government's mode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village elites.Moreover,differences in these modes of interaction further influence the subsequent operation of self-organization based on social traditions("filial piety" or "morality").At the same time,structural elements,including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relations of the village itself,determine whether self-organization will improve the quality of governance in the long term.This finding can serve as a reflection on and critique of the theories of "strong government" and "tradition" current in academi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ultiple social networks village elite filial piety fund policy dissemination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