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小驳骨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英文)
被引量:
3
1
作者
廖咏梅
熊英
+3 位作者
罗荡平
王忠文
袁高庆
周传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5-89,共5页
在小驳骨锈病的冬孢子堆上发现一种重寄生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病斑表面可见到一层白色菌丝体。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被寄生的柄锈菌菌丝和冬孢子断裂、变形和退色。18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重寄生菌为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
在小驳骨锈病的冬孢子堆上发现一种重寄生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病斑表面可见到一层白色菌丝体。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被寄生的柄锈菌菌丝和冬孢子断裂、变形和退色。18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重寄生菌为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本文首次报道刀孢轮枝菌寄生柄锈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寄生现象
柄锈菌
刀孢轮枝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国荣
康振生
+1 位作者
黄丽丽
王瑶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91-91,共1页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ofHyperparasiteofPucciniaStriiformisWestbyCladosporium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ofHyperparasiteofPucciniaStriiformisWestbyCladosporium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重寄生现象
电镜观察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研究初报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云
叶华智
+2 位作者
严吉明
秦芸
叶茂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1,共4页
首次报导了重寄生菌寄生黄柏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 Kom)的重寄生现象。重寄生菌寄生在黄柏鞘锈菌的夏孢子堆上,在不同的程度上阻碍了鞘锈菌夏孢子堆的发育和夏孢子的释放,寄生严重时甚至不能形成夏孢子。调查表明,黄...
首次报导了重寄生菌寄生黄柏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 Kom)的重寄生现象。重寄生菌寄生在黄柏鞘锈菌的夏孢子堆上,在不同的程度上阻碍了鞘锈菌夏孢子堆的发育和夏孢子的释放,寄生严重时甚至不能形成夏孢子。调查表明,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在7月底8月初开始发生,9月中下旬达到高峰,该重寄生菌在雅安周边县(区)的黄柏鞘锈菌上自然寄生很普遍,在一些黄柏林地,自然重寄生率高达100%,重寄生指数为60-90。经鉴定,黄柏鞘锈菌的重寄生菌为柱隔孢菌(Ramularia s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柏
黄柏鞘锈菌
重寄生
菌
重寄生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对贴梗海棠锈病菌的寄生及控病作用
被引量:
16
4
作者
黄云
陈幼林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病菌上的寄生形态特征、侵入及控病作用。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产孢结构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以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病菌上的寄生形态特征、侵入及控病作用。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产孢结构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以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和锈子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7个小时。潜育期8~9天。用重寄生菌孢子悬浮液,在性子器成熟时喷雾接种防治贴梗海棠锈病,重寄生率从5月初的37.4%逐渐上升至7月中旬的9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贴梗海棠
锈病
重寄生
菌
重寄生现象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被引量:
3
5
作者
黄云
刘紫英
董宝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97-298,307,共3页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瓜锈病
梨胶锈菌
重寄生
菌
重寄生现象
防治
药用作物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绿色木霉TR-8菌株对尖镰孢的拮抗机制
被引量:
37
6
作者
纪明山
李博强
+2 位作者
陈捷
谷祖敏
王英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对绿色木霉TR 8菌株抑制尖镰孢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生长快于尖镰孢FO G1,接触后FO G1生长停止,TR 8继续生长,覆盖FO G1的菌落并大量产孢,但不形成抑菌圈。观察了TR 8对FO G1的重寄生现象,TR 8菌丝首先...
对绿色木霉TR 8菌株抑制尖镰孢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生长快于尖镰孢FO G1,接触后FO G1生长停止,TR 8继续生长,覆盖FO G1的菌落并大量产孢,但不形成抑菌圈。观察了TR 8对FO G1的重寄生现象,TR 8菌丝首先向FO G1趋性生长,然后紧贴FO G1菌丝平行生长或穿入菌丝生长,最后FO G1菌丝瓦解。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FO G1菌丝原生质凝结,菌丝上有孔洞出现。发酵7d,TR 8发酵液中β1,3 葡聚糖酶的活性为20 15U/ml,几丁质酶的活性为11 67U。发酵原液对FO G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抑制作用,但TR 8的挥发性分泌物对病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TR 8分泌物的培养基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5 0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拮抗机制
尖镰孢
菌株
3-葡聚糖酶
抑制作用
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重寄生现象
对峙培养
扫描电镜
几丁质酶
分泌物
抑菌圈
原生质
β-1
发酵液
挥发性
培养基
抑制率
活性
病菌
趋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非洲哈茨木霉LMNS-M9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藜麦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
5
7
作者
田淼
彭玉飞
+4 位作者
吕红
秦楠
任璐
殷辉
赵晓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8-3865,共18页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和平板倒扣等方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内生菌株对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菌株LMNS-M9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30℃、pH 5.0和镁离子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和产孢;葡萄糖、乳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葡萄糖、硝酸铵、磷酸氢二钾适宜菌株LMNS-M9产孢。菌株LMNS-M9对Botrytis cinerea、Ascochyta caulina、Fusarium citri、Alternaria alternata和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率分别为12.53%、51.96%、52.38%、59.25%和62.04%,挥发物的抑制率分别为35.86%、61.54%、33.33%、41.95%和59.09%。菌株LMNS-M9可接触或缠绕病原菌(B.cinerea、A.caulina、F.citri、A.alternata)的菌丝,致使其断裂、消解。盆栽试验发现,菌株LMNS-M9可促进藜麦种子提前2 d萌发,并使幼苗根长、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71.88%、104.66%和68.89%。【结论】从藜麦种子中分离的内生真菌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能抑制5种病原菌,同时可促进藜麦出苗和根系生长,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内生真菌
病原菌
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
抑制率
重寄生现象
固态发酵
原文传递
题名
小驳骨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英文)
被引量:
3
1
作者
廖咏梅
熊英
罗荡平
王忠文
袁高庆
周传明
机构
广西大学农学院
广西大学林学院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S1期85-89,共5页
基金
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桂科自0640012,9912015)~~
文摘
在小驳骨锈病的冬孢子堆上发现一种重寄生菌。被重寄生菌寄生的病斑表面可见到一层白色菌丝体。光学显微镜下发现,被寄生的柄锈菌菌丝和冬孢子断裂、变形和退色。18S rDNA PCR扩增及测序结果表明,重寄生菌为刀孢轮枝菌(Lecanicillium psalliotae),本文首次报道刀孢轮枝菌寄生柄锈菌。
关键词
重寄生现象
柄锈菌
刀孢轮枝菌
Keywords
hyperparasitism
Puccinia sp.
Lecanicillium psalliotae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
被引量:
1
2
作者
魏国荣
康振生
黄丽丽
王瑶
机构
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91-91,共1页
文摘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ScanningElectronMicroscopyofHyperparasiteofPucciniaStriiformisWestbyCladosporium魏国荣,康振生,黄丽丽,王瑶(西北农业大学植保系陕西杨陵7...
关键词
小麦
条锈菌
重寄生现象
电镜观察
分类号
S435.121.4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研究初报
被引量:
4
3
作者
吴云
叶华智
严吉明
秦芸
叶茂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四川农业大学森林保护系
出处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118-121,共4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5A016)
文摘
首次报导了重寄生菌寄生黄柏鞘锈菌(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 Kom)的重寄生现象。重寄生菌寄生在黄柏鞘锈菌的夏孢子堆上,在不同的程度上阻碍了鞘锈菌夏孢子堆的发育和夏孢子的释放,寄生严重时甚至不能形成夏孢子。调查表明,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在7月底8月初开始发生,9月中下旬达到高峰,该重寄生菌在雅安周边县(区)的黄柏鞘锈菌上自然寄生很普遍,在一些黄柏林地,自然重寄生率高达100%,重寄生指数为60-90。经鉴定,黄柏鞘锈菌的重寄生菌为柱隔孢菌(Ramularia sp.)。
关键词
黄柏
黄柏鞘锈菌
重寄生
菌
重寄生现象
Keywords
Phellodendron amurens
Coleosporium phellodendri
hyperparasite
hyperparasitism
分类号
S476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对贴梗海棠锈病菌的寄生及控病作用
被引量:
16
4
作者
黄云
陈幼林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植保系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年第1期10-13,共4页
基金
四川省教委资助
文摘
本文报道了梨胶锈菌的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病菌上的寄生形态特征、侵入及控病作用。重寄生菌在贴梗海棠锈菌的性子器旁及性子器相对叶背发生重寄生现象。描述和测量了重寄生菌产孢结构的形态及大小。重寄生菌以分生孢子萌发形成芽管,经性子器口和锈子器口侵入(不能直接侵入),完成侵入所需最短时间为7个小时。潜育期8~9天。用重寄生菌孢子悬浮液,在性子器成熟时喷雾接种防治贴梗海棠锈病,重寄生率从5月初的37.4%逐渐上升至7月中旬的94.6%。
关键词
贴梗海棠
锈病
重寄生
菌
重寄生现象
Keywords
ymnosporangirm asiaticum Tuberculina vinosa Chaenomeles speciosa hyperparasitism
分类号
S436.8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被引量:
3
5
作者
黄云
刘紫英
董宝成
机构
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
出处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4期297-298,307,共3页
基金
四川省教育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预研项目(2003C006)。
文摘
在木瓜锈病(Gymnosporangiumasiaticum)发生期,利用梨胶锈重寄生菌(Tuberculinavinosa)的分生孢子孢悬液喷雾接种于木瓜锈菌性子器发生了重寄生现象。该重寄生现象发生于锈病病斑叶背锈子器处,紫色、半球状。被重寄生病斑无毛管状物产生。切片镜检重寄生菌产孢结构,其分生孢子座弧形平铺,大小平均直径为790 5μm;分生孢子梗栅状排列、近无色、平均为18 5μm×3 33μm;分生孢子无色、球形和椭圆形、平均大小分别为7 93μm和9 26μm×7 53μm。
关键词
木瓜锈病
梨胶锈菌
重寄生
菌
重寄生现象
防治
药用作物
Keywords
floweringquince
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Tuberculina vinosa
分类号
S435.67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绿色木霉TR-8菌株对尖镰孢的拮抗机制
被引量:
37
6
作者
纪明山
李博强
陈捷
谷祖敏
王英姿
机构
沈阳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4-108,共5页
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002043)
文摘
对绿色木霉TR 8菌株抑制尖镰孢的拮抗机制进行了研究。平板对峙培养结果表明,绿色木霉生长快于尖镰孢FO G1,接触后FO G1生长停止,TR 8继续生长,覆盖FO G1的菌落并大量产孢,但不形成抑菌圈。观察了TR 8对FO G1的重寄生现象,TR 8菌丝首先向FO G1趋性生长,然后紧贴FO G1菌丝平行生长或穿入菌丝生长,最后FO G1菌丝瓦解。在扫描电镜下可以看到FO G1菌丝原生质凝结,菌丝上有孔洞出现。发酵7d,TR 8发酵液中β1,3 葡聚糖酶的活性为20 15U/ml,几丁质酶的活性为11 67U。发酵原液对FO G1菌丝生长和孢子萌发均无抑制作用,但TR 8的挥发性分泌物对病菌孢子萌发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含有TR 8分泌物的培养基对病菌孢子萌发有很强的抑制作用,抑制率高达75 06%。
关键词
绿色木霉
拮抗机制
尖镰孢
菌株
3-葡聚糖酶
抑制作用
孢子萌发
菌丝生长
重寄生现象
对峙培养
扫描电镜
几丁质酶
分泌物
抑菌圈
原生质
β-1
发酵液
挥发性
培养基
抑制率
活性
病菌
趋性
Keywords
Trichoderma viride
Fusarium oxysporum
biocontrol
antifungial mechanism
分类号
S435.7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TQ925.9 [轻工技术与工程—发酵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非洲哈茨木霉LMNS-M9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藜麦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
5
7
作者
田淼
彭玉飞
吕红
秦楠
任璐
殷辉
赵晓军
机构
山西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
出处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3848-3865,共18页
基金
山西省重点研发计划(2022ZDYF117)
山西省基础研究计划(20210302123419)
+1 种基金
山西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2023CYJSTX03-32)
杂粮病虫草害综合防控技术集成与示范(TYGC23-03)。
文摘
【背景】藜麦作为风靡全球的功能性食品,其种子内生非洲哈茨木霉的研究尚未见报道。【目的】从藜麦种子中筛选出有抑菌活性的内生真菌,分析其抑菌和促生作用。【方法】通过形态学及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等方法对筛选出的内生真菌进行鉴定;采用平板对峙和平板倒扣等方法测定内生真菌的抑菌活性;利用盆栽试验测定内生菌株对藜麦生长的影响。【结果】综合形态学特征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确定菌株LMNS-M9为非洲哈茨木霉(Trichoderma afroharzianum)。30℃、pH 5.0和镁离子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和产孢;葡萄糖、乳糖、蛋白胨、磷酸二氢钾适宜菌株LMNS-M9菌丝生长;葡萄糖、硝酸铵、磷酸氢二钾适宜菌株LMNS-M9产孢。菌株LMNS-M9对Botrytis cinerea、Ascochyta caulina、Fusarium citri、Alternaria alternata和Trichothecium roseum的抑制率分别为12.53%、51.96%、52.38%、59.25%和62.04%,挥发物的抑制率分别为35.86%、61.54%、33.33%、41.95%和59.09%。菌株LMNS-M9可接触或缠绕病原菌(B.cinerea、A.caulina、F.citri、A.alternata)的菌丝,致使其断裂、消解。盆栽试验发现,菌株LMNS-M9可促进藜麦种子提前2 d萌发,并使幼苗根长、地下部鲜重和地下部干重分别增加71.88%、104.66%和68.89%。【结论】从藜麦种子中分离的内生真菌鉴定为非洲哈茨木霉(T.afroharzianum),能抑制5种病原菌,同时可促进藜麦出苗和根系生长,具有较好的生防潜力。
关键词
藜麦
内生真菌
病原菌
ITS、tef1和rpb2基因序列
抑制率
重寄生现象
固态发酵
Keywords
quinoa
endophytic fungi
pathogens
ITS,tef1,and rpb2 gene sequences
inhibition rate
mycoparasitism
solid-state fermentation
分类号
S519 [农业科学—作物学]
S476.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小驳骨锈病的重寄生现象及重寄生菌鉴定(英文)
廖咏梅
熊英
罗荡平
王忠文
袁高庆
周传明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小麦条锈菌被重寄生现象的电镜观察
魏国荣
康振生
黄丽丽
王瑶
《西北农业学报》
CSCD
1996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黄柏鞘锈菌重寄生菌研究初报
吴云
叶华智
严吉明
秦芸
叶茂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对贴梗海棠锈病菌的寄生及控病作用
黄云
陈幼林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1997
1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梨胶锈菌重寄生菌(Tuberculina vinosa)对木瓜锈病菌的重寄生
黄云
刘紫英
董宝成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绿色木霉TR-8菌株对尖镰孢的拮抗机制
纪明山
李博强
陈捷
谷祖敏
王英姿
《中国生物防治》
CSCD
北大核心
2005
3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非洲哈茨木霉LMNS-M9的鉴定、生物学特性及其对藜麦的促生作用
田淼
彭玉飞
吕红
秦楠
任璐
殷辉
赵晓军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
5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