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3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宏其 王昱翔 +6 位作者 唐明星 郭超峰 刘少华 邓盎 高琪乐 吴建煌 刘金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2139-2143,共5页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 [目的]探讨大重量Halo-股骨髁上牵引辅助一期后路手术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月~2012年2月本院实施587例脊柱侧弯矫形术,对其中行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且临床资料完整的35例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14~72个月(平均42个月)。Halo-股骨髁上牵引治疗结束后侧凸Cobb角平均(49±11)°,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纠正率达平均(40.9±9.3)%。后路矫形术后侧凸Cobb角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侧凸矫正率为平均(52.6±8.2)%。术后矢状面后凸Cobb角为(34±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后凸矫正率平均(51.9±9.3)%。末次随访时冠状面Cobb角平均达(37.6±12)°,与术前冠状面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矢状面后凸Cobb角平均(33±10)°,与术前矢状面后凸Cobb角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躯干移位经牵引后从平均(12.5±3.8)mm矫形至(6.94±4.6)mm,平均改善65.7%。1例患者牵引过程中Halo松动,予以更换,无其他明显牵引并发症发生。矫形术后无瘫痪、死亡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未出现内固定松动或断裂。[结论]Halo-股骨髁上牵引在治疗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结合单纯一期后路矫形手术,可大幅度提高重度非特发性脊柱侧凸畸形矫正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alo-股骨髁上牵引 重度僵硬型非特发性脊柱侧凸 后路手术治疗
原文传递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2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上端融合椎的选择对Lenke 5C型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
3
作者 代杰 阿不都乃比·艾力 +3 位作者 朱旭 买买提艾力·尼亚孜 斯刊达尔·斯依提 马原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6期824-830,共7页
目的评估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上端融合椎(The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为上端椎(The upper end vertebra,UEV)和UEV+1对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 目的评估Lenke 5C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上端融合椎(The upper instrumented vertebra,UIV)为上端椎(The upper end vertebra,UEV)和UEV+1对患者术后肩平衡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2月48例Lenke 5C型AIS患者的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后路矫形选择性胸腰椎融合术,根据UIV和UEV之间的关系,将UIV作为UEV的设定为UEV组,将UIV作为UEV+1的设定为UEV+1组,比较两组影像学参数和临床结果的异同。结果48例患者均随访2年以上,UEV组26例,UEV+1组22例。UEV+1组术后末次随访时TL/L矫正率明显高于UEV组(73.14%vs 63.71%,P<0.05),UIV倾斜度明显降低,影像学的肩高度差(RSH)绝对值显著增加(7.63 mm vs 0.72 mm,P<0.05),冠状面失衡绝对值显著增加(12.02 mm vs 4.81 mm,P<0.05)。UEV+1组术后肩失衡(RSH≥20 mm)发生率明显高于UEV组。两组在矢状位排列和患者预后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当UIV选择为UEV+1时,TL/L矫正率提高,但增加了肩和冠状面失衡的风险,临床应尽可能选择UEV作为UIV,以维持AIS患者肩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5C 上端固定椎
下载PDF
Lenke5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腰椎与骨盆参数的相关性
4
作者 侯俞彤 黄承兰 +9 位作者 杨云霄 李娅 郭培武 于文强 赵宇 王赞博 曾红 马振江 鲁德志 王金武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6期5753-5758,共6页
背景:目前对于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研究仅局限于冠状面及矢状面,尚未明确侧弯与骨盆间的三维关系。目的:分析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侧弯对骨盆的影响,研究腰椎与骨盆三维空间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 背景:目前对于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研究仅局限于冠状面及矢状面,尚未明确侧弯与骨盆间的三维关系。目的:分析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侧弯对骨盆的影响,研究腰椎与骨盆三维空间位置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3D打印接诊中心2019年1月至2023年9月收治的60例Lenke5型主腰弯脊柱侧凸患者的影像学数据,包括Cobb角、冠状骨盆倾斜、腰椎前凸角、左右骨盆髋骨宽度比值、脊柱旋转角度、骨盆倾斜、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冠状畸形角比率、矢状畸形角比率、C7铅垂线与骶骨中垂线的距离、椎体顶点平移、冠状骶骨倾角,将信息汇总为数据库,运用SPSS 22.0软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和线性回归分析Lenke5型主腰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腰椎与骨盆的相关数据。结果与结论:①Cobb角与冠状畸形角比率、椎体顶点平移距离、脊柱旋转角度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1,r=0.841,r=0.736);②冠状畸形角比率与椎体顶点平移距离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737),与C7铅垂线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14),与矢状畸形角比率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95);③腰椎前凸角与矢状畸形角比率呈高度正相关关系(r=0.942),与冠状畸形角比率呈中度负相关关系(r=-0.554);④Cobb角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冠状骶骨倾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22,r=0.534),C7铅垂线到骶骨中垂线的距离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7);椎体顶点平移距离与冠状骨盆倾斜角、冠状骶骨倾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07,r=0.506),腰椎前凸角与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512,r=0.538);矢状畸形角比率与骶骨斜率、骨盆入射角呈中度正相关关系(r=0.614,r=0.621);⑤结果发现腰椎与骨盆相对位置在水平面、矢状面、冠状面上息息相关,当腰椎出现侧凸、旋转时,骨盆的相对位置也会变化进行代偿,这表明矫正脊柱侧凸的同时,也不能忽略骨盆的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5 腰椎 骨盆 三维评估 相关性
下载PDF
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远端附加现象危险因素分析
5
作者 范嘉旺 郭伟 +3 位作者 杨万忠 李嘉鑫 郑任春 戈朝晖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24年第5期496-502,506,共8页
目的探讨不同最下固定椎(LIV)的选择对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远端附加现象(A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的Lenke 1、2型共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最下固定椎(LIV)的选择对Lenke 1、2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的疗效,进一步分析影响术后远端附加现象(AO)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1月行脊柱矫形手术治疗的Lenke 1、2型共94例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LIV与稳定椎(SV)的相对位置关系将患者分为3组:SV<-1组、SV-1组、SV≥0组。所有患者均在术前、术后即刻及末次随访时拍摄站立位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测量手术前后各影像学参数。根据末次随访时是否发生AO分为远端附加组和非远端附加组两组,采用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探讨影响远端AO的危险因素。结果94例AIS患者随访24~48个月,平均(30.40±5.59)个月,末次随访时13例(13.8%)患者发生远端AO,8例(44.4%)SV<-1、3例(10.7%)SV-1、2例(4.2%)SV≥0。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间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术后主胸弯顶椎偏距、术后躯干偏移、术后主胸弯Cobb角、术后及末次随访主胸弯Cobb角矫正率、末次随访腰弯Cobb角及其矫正率、末次随访影像学肩高度、Risser征、LIV-SV节段差距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Risser征(0~2级)及LIV-SV节段差距(LIV-SV<-1)是术后远端AO发生的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术前LIV+1偏移CSVL距离、Risser征及LIV-SV节段差距是影响Lenke 1、2型AIS矫形术后远端AO发生的危险因素,LIV选择至少在稳定椎近端一个椎体(SV-1)可防止远端AO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1、2 最下固定椎 远端附加现象
下载PDF
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30例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 被引量:2
6
作者 牟淑玲 《齐鲁护理杂志》 2014年第20期6-8,共3页
目的:探讨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中西医结合... 目的:探讨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行后路矫正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围术期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有效率、临床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术后有效率96.67%,临床满意度100.00%,并发症发生率3.33%;对照组患者术后有效率80.00%,临床满意度90.00%,并发症发生率20.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僵硬型重度脊柱侧凸患者行后路矫正手术后的中西医结合临床护理干预能显著提升患者术后有效率和临床满意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僵硬重度脊柱 后路矫正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
7
作者 马如龙 朱晓松 +2 位作者 李世和 张华 李国荣 《云南医药》 CAS 1996年第1期50-51,共2页
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马如龙,朱晓松,李世和,张华,李国荣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一期手术矫正难度大、矫正率低、并发症多。作者对该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平均矫正率达58.2%,无并发症,明显优于一期手术。我科近... 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的手术治疗马如龙,朱晓松,李世和,张华,李国荣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一期手术矫正难度大、矫正率低、并发症多。作者对该患者采用二期手术治疗,平均矫正率达58.2%,无并发症,明显优于一期手术。我科近10年来治疗僵硬型特发性脊柱侧凸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外科手术 僵硬
下载PDF
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效果 被引量:2
8
作者 经亚威 徐继胜 陈坤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2期4089-40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成人。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成人。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脊柱截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及总体平衡。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3%(1/33)]较对照组[18.52%(5/27)]低(P<0.05)。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 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 全脊椎截骨 影像学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26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杨贵成 赵胜 纪斌平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09年第B11期42-43,共2页
由于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柔韧性差、畸形矫正困难、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容易发生失代偿及矫正度数丢失、内固定容易松动、断裂等问题,仅靠器械矫形固定,很难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 由于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柔韧性差、畸形矫正困难、神经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后容易发生失代偿及矫正度数丢失、内固定容易松动、断裂等问题,仅靠器械矫形固定,很难达到满意的临床效果。我院自2005年2月至2009年3月,采用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26例,临床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截骨治疗 重度僵硬脊柱 脊椎 后路 僵硬 并发症发生率 临床效果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前及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莹莹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目的总结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制定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唤醒试验,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 目的总结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制定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唤醒试验,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脊髓神经功能观察,胃肠道反应,做好引流管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这些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 14例术后患者侧凸Cobb′s角15°-71°,平均31.3°,纠正率71.9%;后凸22°-48°,平均34.9°,纠正率59.3%。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7-31个月,平均12.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畸形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11
11
作者 李超 周宇 +2 位作者 付青松 于海洋 赵刚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82-187,共6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 目的:评价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早期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5月-2007年10月采用经后路胸膜外松解凸侧胸椎间隙、顶椎区楔形截骨、凹侧肋椎关节松解及椎弓根螺钉固定矫正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年龄14-39岁,平均18.9岁。术前侧凸Cobb角89°-132°,平均10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3-5.7cm,平均4.1cm;侧凸柔韧性为16.1%-29.6%.平均24.2%:12例合并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56°-89°,平均67°。结果:平均松解椎间隙5.2个,楔形截骨平均2.1个椎体。手术时间平均8.9h,术中出血量1200-4700ml,平均3100ml。无脊髓损伤。1例术中发生血气胸,术毕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第4d并发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采取禁食水、持续胃肠减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左侧卧位,术后2周痊愈。术后侧凸Cobb角矫正至12°-59°,平均24.1°,矫正率为77.5%;12例后凸Cobb角22°-46°,平均35.6°,矫正率为46.9%;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3-1.3cm,平均0.7cm。随访8-41个月,平均17.2个月,末次随访时侧凸Cobb角15°-67°,平均27.9°,丢失3.6%;12例后凸Cobb角25°-51°,平均39.4°,丢失5.7%: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0.4-1.6cm,平均为0.9cm。所有患者植骨愈合良好,内固定无断裂及松动。结论:经后路胸膜外松解、脊椎楔形截骨与胸廓成形及后路脊柱矫形使用同一个手术切口,创伤小,节省了前路经胸的手术时间,对心肺干扰小,降低了手术风险。应用此方法治疗重度特发性脊柱侧凸安全性好,能获得较好的脊柱三维矫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脊柱 后路胸膜外松解 楔形截骨 重度 僵硬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严重程度和弯型与SRS-22问卷评分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伍伟飞 朱泽章 +5 位作者 邱勇 刘臻 钱邦平 孙旭 杨宗 闫煌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09-913,共5页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 目的:探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不同弯型及不同Cobb角与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的相关性。方法:对2010年6月~2011年7月在我科就诊且填写SRS-22简体中文版问卷的272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女性AIS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冠状面Cobb角将所有患者分为小Cobb角(20°~39°)和大Cobb角(40°~75°)两组,并根据弯型特征将每组患者分为单胸弯、单胸腰弯/腰弯、双胸弯、胸腰双弯四个亚组。对同一Cobb角组内不同弯型亚组间和不同Cobb角组间同一弯型患者的SRS-22问卷各维度评分差异均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小Cobb角组单胸弯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自我形象、精神健康评分明显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双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和总分均显著优于大Cobb角组的患者(P〈0.05)。在小Cobb角组中,单胸弯患者的功能活动评分显著高于单胸腰弯/腰弯和胸腰双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和单胸腰弯/腰弯患者(P〈0.05)。在大Cobb角组中,胸腰双弯患者的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单胸弯患者(P〈0.05);自我形象评分双胸弯患者明显低于其他三种弯型患者(P〈0.05)。结论:在轻中度女性AIS中,Cobb角大小及弯型特征对患者的SRS-22问卷评分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 其中双胸弯对患者的自我形象评分的影响尤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SRS-22问卷 重度
下载PDF
Lenke 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 被引量:7
13
作者 江华 钱邦平 +5 位作者 邱旭升 孙旭 蒋军 朱泽章 王斌 邱勇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06-710,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并有2年以上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 目的:探讨不同上端融合椎对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1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 )患者术后双肩平衡的影响。方法:选取2006年6月-2009年6月在我院行后路主胸弯融合术并有2年以上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的32例Lenke1型AIS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表现为双肩水平,其中男6例,女26例,手术时年龄13-19岁,平均14.9岁,上胸弯Cobb角平均为23.7°±8.0°(10°-36°),主胸弯Cobb角平均47.5°±6.9°(40°-62°)。按照上端融合椎不同将AIS患者分为两组:A组,上端融合椎为T3,19例;B组,上端融合椎为T4,13例。A组患者的手术时年龄、Risser征、上胸弯及主胸弯柔韧度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上胸弯及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影像学肩关节高度差(radiographic shoulder height, RSH)、喙突高度差(CPH)和锁骨角(CA)。结果:A组随访时间2-4.5年,平均3.6±1.3年;B组随访时间2-4.8年,平均3.1±2.1年,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A组患者的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RSH、CPH及CA与B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A、B两组患者术后1年和末次随访时的上胸弯Cobb角、主胸弯Cobb角、顶椎及躯干偏移距离、RSH、CPH、CA分别与术前比较均有显著性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的上胸弯Cobb角及RSH、CPH、CA较术后1年均显著减小(P〈0.05),均获得较满意的双肩平衡。结论:对于术前双肩水平的Lenke1型AIS患者,上端融合椎为T3或T4对重建术后双肩平衡的疗效无明显差别;对此类患者上端融合至T4即可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和满意的双肩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1 双肩平衡 上端融合椎
下载PDF
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胸弯融合术后附加现象的原因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耿翔 王孝宾 +4 位作者 吕国华 王冰 李晶 卢畅 康意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622-627,共6页
目的:分析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弯融合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原因,探讨远端固定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UV)的选择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54例... 目的:分析Lenke 1A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胸弯融合术后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原因,探讨远端固定椎(10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UV)的选择方法。方法:2007年1月~2010年12月,对54例Lenke1A型AIS患者采用后路椎弓根螺钉系统矫形固定,女43例,男11例,平均年龄14.4岁。平均随访3.2年,在末次随访时的站立位全脊柱正位X线片上观察融合远端附加现象,主胸弯下端椎(lowest end vertebra,LEV)向远端移动且Cobb角增加50以上或LIV远端椎间隙成角5°以上为发生远端附加现象。将发生远端附加现象可能的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4例患者中有12例(22.2%)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纳入病例组;未发生附加现象的42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单因素变量分析发现两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因素包括:术前LIV偏离骶骨中线(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SVL)距离、LIV与LEV相距节段数、uv与中立椎(neutral vertebra,NV)相距节段数、LIV与稳定椎(stable vertebra,sv)相距节段数以及Risser征;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LIV偏距超过10mm、未固定到NV(NV—LIV〉0)、Risser征2级以下是发生远端附加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远端固定椎选择不当和骨骼发育程度低是术后发生附加现象的重要原因;固定到NV是最佳选择,当选择Nv-1作为LIV时,术前UV偏离CSVL的距离超过10mm容易发生附加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LENKE 1A 内固定 附加现象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脊柱-骨盆矢状面特点分析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辉 郑召民 +6 位作者 李思贝 王华锋 王建儒 李翔 王华 李泽民 李秉学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91-698,共8页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 目的:探讨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脊柱-骨盆矢状面平衡特点。方法:本研究纳入79名正常志愿者(正常组)、83例轻中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60°)以及69例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Cobb角>80°),再根据主弯部位分为胸弯组及胸腰弯/腰弯组,测量各组冠状面参数包括主弯Cobb角、冠状面偏移(CB)以及顶椎偏移(AVT),矢状面参数包括矢状面偏移(SVA)、胸椎后凸角(TK)、胸腰后凸角(TLK)、腰椎前凸角(LL)、骨盆入射角(PI)、骨盆倾斜角(PT)和骶骨倾斜角(SS)、骨盆厚度(PTH)、骶骨股骨距离(SFD)、骶骨骨盆角(PRS1)、PI与LL差值(PI-LL)、PT与PI比值(PT/PI)以及C7铅垂线与骶骨中心距离(HA-C7PL)。比较各组间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的特点及各参数间的相关性。相关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不同疾病组同一参数间的对比研究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q检验。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的LL、TLK、TK及PRS1显著增大,PI、PT、PTH、SFD及PI-LL显著减小,重度胸腰弯/腰弯组的SVA显著增大而SS显著减小,但SVA在平衡范围内。正常组与轻中度胸弯组,冠状面及矢状面参数间无相关性。在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Cobb角与TK、TLK具有相关性。在所有组中,LL与TK、LL与TLK、PI与PT及PI与SS均具有相关性。在正常组、重度胸弯组及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TK与TLK具有相关性。轻中度胸腰弯/腰弯组CB与PT具有相关性;重度胸弯组中,CB与TLK、SS具有相关性;重度胸腰弯/腰弯组,冠状面Cobb角与LL及CB与PT、SS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胸腰弯/腰弯组中,LL与SVA具有相关性。在重度脊柱侧凸组中,TK与SVA具有相关性。结论:重度成人特发性脊柱侧凸矢状面排列具有自身特点,表现为TK、TLK、LL的显著增大与PI、PT的显著减小;冠状面参数中冠状面主弯Cobb角与TK、TLK及CB与SS均具有相关性,矢状面参数中TK、TLK与LL三者之间及TK与SVA之间均具有相关性;骨盆发生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狭长水平的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脊柱 重度脊柱 矢状面平衡 骨盆参数 成人
下载PDF
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杨阳 仉建国 +7 位作者 沈建雄 赵宇 于斌 邱贵兴 王以朋 王升儒 张延斌 林莞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95-500,共6页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 目的:评估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0年5月~2014年3月于我科接受双生长棒技术治疗的8例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患者(男2例,女6例),平均年龄为7.4±1.4岁(5~9岁)。通过复习病历,对患者年龄、撑开次数及并发症进行记录;同时对影像学资料进行测量分析。测量指标包括侧凸主弯Cobb角、胸后凸、腰前凸、T1-S1长度,对畸形的矫正情况以及脊柱、胸廓的生长指标(Campbell′s space available for lung ratio,SAL)进行评估。结果:所有患者平均随访时间为36.9±13.5个月(24~64个月)。8例患者共接受41次手术,其中33次为撑开手术,平均每位患者经历4.1次撑开手术。冠状面主弯Cobb角术前为75.4°±26.4°,术后矫正至31.6°±10.8°,末次随访时为30.9°±11.4°。T1-S1长度从术前的30.0±4.4cm增至术后的35.1±4.0cm,末次随访时为39.9±3.5cm,平均年增长率为1.66±0.43cm/y。术前SAL为0.92±0.10,术后改善至0.99±0.02,末次随访时为1.00±0.05。有3例患者发生了5例次并发症,主要为内固定相关并发症(4例次);无感染以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结论:双生长棒技术治疗早发性1型神经纤维瘤病营养不良型脊柱侧凸安全有效,可有效地控制脊柱畸形的进展,保留脊柱的生长潜能,同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矫正患者的胸廓畸形,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并无明显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神经纤维瘤病 发性脊柱 营养不良 双生长棒技术 非融合技术 并发症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 被引量:4
17
作者 钱文伟 邱贵兴 +5 位作者 吴志宏 刘勇 王以朋 仉建国 翁习生 杨新宇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8-142,共5页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Western... 目的比较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Ⅰ型胶原的表达。方法选取11例AIS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HE染色观察顶椎关节突的病理改变。分别培养从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获得的成骨细胞,鉴定后,In-cellWestern法比较患者顶椎凸、凹侧下关节突成骨细胞合成分泌Ⅰ型胶原的差异。结果AIS患者顶椎关节突关节软骨呈现退变征象,软骨下骨形态学无明显改变。顶椎凹侧关节突成骨细胞分泌的Ⅰ型胶原(112.00±7.26)较凸侧(106.36±8.63)多(P<0.05)。结论AIS患者顶椎凸、凹侧关节突中成骨细胞基因表达存在差异,值得进一步从基因水平进行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关节突 胶原
下载PDF
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合并肩部失平衡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8
作者 孙旭 陈忠辉 +4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钱邦平 朱泽章 俞杨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89-694,共6页
目的:评估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合并肩部失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VEPTR技术治疗的8例EOS合并肩部失衡的患者... 目的:评估纵向可撑开型人工钛肋技术(vertical expandable prosthetic titanium rib,VEPTR)治疗早发性脊柱侧凸(early onset scoliosis,EOS)合并肩部失衡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行VEPTR技术治疗的8例EOS合并肩部失衡的患者,其中男6例,女2例。初次手术年龄5.0±3.4岁(3~10岁),撑开间隔时间为6~12个月,随访3年以上。比较初次术前、初次术后以及末次随访时的侧凸Cobb角、顶椎偏移、喙突高度差(coracoid height difference,CHD)、锁骨角(clavicle angle,CA)、锁骨倾斜角差(clavicular tilt angle difference,CTAD)和躯干偏移距离(trunk shift,TS)。结果:VEPTR术后随访56±8个月(43~70个月)。全部患者共接受手术46次,平均5.8次/例;共进行撑开延长手术38次,平均4.8次/例(3~6次),平均10个月行撑开延长一次。初次术前、术后和末次随访时的主弯Cobb角分别为82°±19°、49°±19°和52°±18°,顶椎偏移分别为48±17mm、32±12mm和36±12mm,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胸椎高度由术前13.2±2.1cm增加到术后15.0±2.2c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18.3±2.4cm;T1-S1高度由术前24.3±3.7cm增加到术后27.8±4.8cm,末次随访时增加至33.8±5.1cm。CHD初次术前为25±5mm,初次术后减至19±6mm(P=0.001),末次随访时为11±4mm(P〈0.001)。CA、CTAD初次术前分别为9°±2°和13°±4°,初次术后分别降低为6°±4°和11°±4°(P〈0.05),末次随访时则分别降低至5°±4°和9°±4°(P〈0.05)。术前的CHD与TS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二者存在显著性正相关(r=0.716,P〈0.05)。TS初次术前为31±13mm,初次术后减至14±7mm(P=0.011),末次随访时为16±7mm(P=0.007)。结论:VEPTR技术作为一种非融合性矫形技术,依靠纵向撑开力可有效控制EOS患者主弯畸形的进展,维持脊柱的生长,还可促进肩部平衡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性脊柱 纵向可撑开人工钛肋技术 肩部平衡
下载PDF
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顶椎终板软骨的共表达及意义 被引量:4
19
作者 马兆龙 邱勇 +3 位作者 朱锋 朱泽章 王守丰 吴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8期621-626,I0001,共7页
目的:观测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2例AIS患者,每例在前路手术时截取顶椎终板软骨1份,每份标本均包... 目的:观测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在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患者顶椎终板软骨中的表达,探讨其与AIS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12例AIS患者,每例在前路手术时截取顶椎终板软骨1份,每份标本均包含凸侧与凹侧。切片行HE染色观察其组织细胞形态;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观测凸侧与凹侧的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累积光密度(IOD),并计算这4个因子表达的相关性。结果:HE染色显示终板软骨有类似四肢长骨骺板样软骨内成骨组织形态,与凹侧比较凸侧显示了更强的软骨细胞活性。凸侧SOX9、L-SOX5、SOX6及Ⅱ型胶原表达的阳性细胞数和前三者的IOD值均明显大于凹侧,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凸侧Ⅱ型胶原表达的IOD值与凹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4个因子表达的阳性细胞数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6~0.91(P<0.05),IOD之间为0.64~0.98(P<0.05),均呈正性相关。结论:AIS患者顶椎凸侧与凹侧终板软骨的组织形态学及SOX9、L-SOX5、SOX6和Ⅱ型胶原的表达均存在差异,其可能是脊柱不同部位间机械应力差异下的继发性变化;4个因子的共表达异常触发AIS的可能性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软骨内成骨 SOX9 L—SOX5 SOX6 胶原
下载PDF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植入物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及模型构建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世昊 邓强 +1 位作者 荀传辉 盛伟斌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CSCD 2014年第9期1362-1367,共6页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上影响青少年身体外观的常见病,但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来分析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目前尚缺乏报道。目的:探讨Lenke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 背景: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是目前临床上影响青少年身体外观的常见病,但通过Logistic回归方程来分析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目前尚缺乏报道。目的:探讨Lenke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的原因。方法:对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脊柱外科2001年1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141例Lenke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进行多个变量的单因素比较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导致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与结论:141例患者中有30例出现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占全部受试患者的21.28%。对于LenkeⅡ型特发性脊柱侧弯畸形患者,固定前顶椎3-4级Nash-More椎体旋转、4-5级Risser征、主弯矫正率/柔韧性>1、下胸弯Cobb角>70°等易引起固定后冠状面失平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椎体旋转、Risser征、主弯矫正率/柔韧性、下胸弯Cobb角等是LenkeⅡ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固定后发生冠状面失平衡的独立危险因素。预测模型为Y=1/[1+exp(-1.182X1+1.228X2+1.671X3-0.71X4+0.4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数字化骨科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 失平衡 LENKE 冠状面 危险因素 内固定 并发症 融合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