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被引量:5
1
作者 李海江 李超 +3 位作者 付青松 周宇 赵刚 于海洋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25-730,共6页
目的:评价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 目的:评价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的选择。方法:2007年4月~2010年3月收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1例,男4例,女7例,年龄14~22岁,平均17.1岁;半椎体均为单个完全分节型,T11 3例,T12 4例,L1 1例,L2 3例;术前侧凸Cobb角82°~125°,平均94.4°,侧凸柔韧性为17.4%~28.9%,平均24.8%;后凸Cobb角72°~145°,平均101.1°;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1.5~5.5cm,平均2.9cm。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1例合并脊髓拴系和脊髓纵裂者,术中一期行骨嵴切除,解除拴系。结果: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5.5~10.0h,平均7.7h;术中出血量1000~7000ml,平均3500ml。无脊髓神经损伤。1例术中切除肋骨小头时引起左侧胸膜撕裂,发生血气胸,行胸腔闭式引流,2周后痊愈;1例术后出现螺钉穿破背部皮肤,1枚螺钉钉尾外露,术后3个月取出该枚螺钉。术后侧凸Cobb角7°~54°,平均28.0°,平均矫正率为70.9%;后凸Cobb角20°~36°,平均27.8°,平均矫正率为71.7%;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cm,平均0.6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2~2.5cm,平均0.7cm;随访X线片证实植骨均融合,内固定物无松动、断裂。选择TV作为远端融合椎(lowest instrumented vertebrae,LIV)比选择稳定椎(stable vertebrae,SV)平均节省了1.09个椎体,未发现失代偿现象。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少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畸形 半椎体 重度脊柱侧后 后路松解 楔形截骨 融合节段选择
下载PDF
后路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阿尖措 李占银 《山西医药杂志》 CAS 2021年第7期1079-1081,共3页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为一类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变。随着受试者畸形角度的不断增加,会令其胸廓变形严重。此刻,病患大都合并多累其他器官以及系统病变。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进行程度严重、手术风险高。针对于此类疾病患者来讲,临...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为一类较为严重的脊柱畸形病变。随着受试者畸形角度的不断增加,会令其胸廓变形严重。此刻,病患大都合并多累其他器官以及系统病变。该疾病的主要特点为进行程度严重、手术风险高。针对于此类疾病患者来讲,临床中与之相对应的治疗方式较多,疗效不一。其有着各自的优劣势以及相关适用范围[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病变 脊柱畸形 胸廓变形 手术风险 优劣势 脊柱侧后畸形 重度僵硬 后路全脊椎截骨
下载PDF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3
作者 王东伟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3年第7期709-711,共3页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 目的探讨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2例,均行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手术时间5.4~10.3(7.3±2.1)h,术中出血量1 173.1~6 954.8(3 768.5±894.2)mL,术后24 h的伤口引流量297.1~628.5(392.6±57.4)mL,骨折愈合时间16.2~24.8(19.1±4.5)周。术后发生感染1例,内固定松动1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患者术后的后凸Cobb角、侧凸Cobb角、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均明显小于术前(P均<0.05)。后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2%,侧凸Cobb角的平均矫正率为70%,C7铅垂线和骶正中线距离的平均矫正率为79%。患者术后的躯干偏移明显小于术前,患者术后的身高明显高于术前。躯干偏移的平均矫正率为64%,身高的平均矫正率为5%。结论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指标,采用触及椎作为远端融合椎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融合节段,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术 先天胸腰段半椎体 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
下载PDF
3D打印技术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治疗中的辅助作用 被引量:14
4
作者 杨阳 刘林 +5 位作者 薛文 王增平 钱耀文 高学民 范立真 文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1期4959-4964,共6页
背景:脊柱严重畸形,解剖不规则,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需要术前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的置钉及截骨方案设计以降低手术风险。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 背景:脊柱严重畸形,解剖不规则,截骨矫形手术风险极高,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需要术前制定个体化的、精准的置钉及截骨方案设计以降低手术风险。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应用在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中的疗效。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32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纳入研究,其中16例在3D打印技术辅助下行截骨矫形手术的患者作为试验组,即术前利用3D打印技术重建脊柱模型,在此基础上精确设计合理的截骨方案。其余16例在X射线常规影像学检查指导下行截骨矫形的患者为对照组。记录所有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术后侧后凸畸形矫正效果、椎弓根螺钉置钉准确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等相关指标。结果与结论: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侧凸及后凸Cobb角等7个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置钉准确率及侧凸和后凸矫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说明3D打印技术,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截骨矫形术前制定了个体化的、更加精准的置钉及截骨矫形方案,可提高手术安全性,减小手术创伤,临床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畸形 3D打印技术 截骨术 侧后畸形 术前设计 安全 置钉 螺钉固定 成像 三维 脊柱 截骨术 组织工程
下载PDF
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
5
作者 戴冲华 马斌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2年第30期56-58,共3页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LIV)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 目的探讨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治疗的安全性和临床初步效果,并探讨其融合固定节段(LIV)的选择。方法选择我院2006年7月~2011年10月收治的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10例临床资料,均行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形手术,以触及椎(touched vertebrae,TV)(指站立前后位像上被骶正中线触及的最近端椎体)作为融合固定下端椎。结果本组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松解3.0个椎间隙;手术时间4.5~9.4 h,平均6.3 h;术中出血量680~10 000 mL,平均985 mL;术后侧凸Cobb角6°~32°,平均18.7°,平均矫正率为27.2%;后凸Cobb角-8°~22°,平均8.3°,平均矫正率为88.6%;C7铅垂线与骶正中线距离0.1~2.3 cm,平均0.6 cm,冠状位平衡平均矫正率为78.1%。随访14~35个月,平均23.4个月,末次随访侧凸Cobb角8°~57°,平均29.7°,丢失率为7.3%;后凸Cobb角22°~38°,平均29.9°,丢失率为7.7%。结论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矫治先天性胸腰段半椎体并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安全有效,选择TV作为LIV可以减少融合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胸腰段半椎体 僵硬脊柱侧后畸形 经后路松解楔形截骨术 融合节段选择
下载PDF
3D打印导板技术联合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 被引量:2
6
作者 张之栋 祁家龙 +3 位作者 裴少保 马力 王善松 刘艺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22-926,共5页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 背景:近年来,随着3D打印技术的发展,使得外科手术走向个性化、精准化。3D打印导板技术可实现术前规划、术中导航,使得外科手术更加精准。临床中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矫形术中仍面临置钉准确性不高导致螺钉松动甚至引起神经并发症的问题,现有关于3D打印导板技术指导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弯术中置钉的研究不多。目的:评价3D打印导向模板技术联合后路多次去旋转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D打印导向模板椎弓根螺钉置入后联合施行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脊柱侧凸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手术时年龄15-23岁,平均(18.17±3.49)岁。分析术后2周和术后18个月时脊柱侧弯相关参数的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结论:(1)手术时间280-540 min,平均(340.83±102.20)min,术中出血量1000-4000 mL,平均(2000.00±1073.70)mL,固定节段9-14个椎体,平均(11.83±1.72)个椎体,矫形过程中未出现螺钉松动;(2)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术后2周全脊柱正侧位片显示冠状位主弯的cobb角、冠状面C_(7)铅垂线和S1正中线的距离、矢状面C_(7)铅垂线和S1后缘的距离、顶椎偏移、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均获得明显矫正,主弯的cobb角平均矫正率62.22%,术后18个月随访各参数较术后2周无明显变化,矫形效果满意,无感染和内固定断裂;(3)围术期切口延迟愈合1例,经过换药处理瘢痕愈合,未出现神经并发症;(4)结果表明3D打印导向模板结合后路多次转棒去旋转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畸形安全有效,矫形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 去旋转 3D打印导板技术 肋骨切除术 CT三维重建
下载PDF
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 被引量:8
7
作者 司泽兵 吴继功 +7 位作者 马华松 陶有平 邵水霖 姬勇 高博 李海侠 张乐乐 陶飞飞 《颈腰痛杂志》 2015年第6期453-458,共6页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 目的探讨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脊髓畸形的截骨手术治疗及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04-2014-04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18例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合并脊髓畸形患者。根据患者术前影像学中脊髓畸形特点及临床经验,采用一期骨嵴切除、终丝切断、后颅窝减压术,二期经后路全脊椎截骨治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做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进行。术后2周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平均矫形率分别为55.4%、53.9%、58.9%、56.2%,与术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随访16.3个月,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及矢状面主弯Cobb角、冠状面及矢状面平衡与术后2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期间患者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矫形效果未见明显丢失。结论根据成人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复杂脊髓畸形的类型和特点,一期进行脊髓畸形的处理,二期进行全脊椎截骨手术矫形,可达到满意的早期临床效果和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 脊柱侧后 脊髓畸形 截骨
下载PDF
1例重度僵直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治疗 被引量:1
8
作者 刘祖德 张清港 +2 位作者 王长峰 田纪伟 袁文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7期1354-1355,共2页
关键词 脊柱侧后畸形 僵直 脊柱胸腰段 治疗 半椎体切除术 进行加重 腰背部 脊柱畸形 18岁
下载PDF
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评估
9
作者 李唯 陈锴 +2 位作者 邵杰 石志才 白玉树 《骨科》 CAS 2023年第2期138-143,共6页
目的 评估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病人,其中21例采用术中CT导航系统辅助置钉(421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导航组,22例采用传... 目的 评估CT导航系统在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矫形术中的置钉准确性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4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病人,其中21例采用术中CT导航系统辅助置钉(421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导航组,22例采用传统徒手置钉(386枚螺钉)的病人纳入徒手组。收集两组病人的一般资料、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矫正率、置钉数量以及顶椎区域置钉数量。采用Gertzbein和Robbins分级分析两组病人术后CT图像,以评估置钉准确性。结果 两组病人手术前后主弯Cobb角及矫正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较之徒手组,导航组置入于顶椎区域的螺钉数量更多[(7.37±1.12)个vs.(6.45±0.96)个],手术时间更长[(376.19±56.26) min vs.(331.36±50.92) 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出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病人总体置钉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6);但在顶椎区域,导航组置钉准确率显著高于徒手组(96.1%vs.89.4%,χ^(2)=5.051,P=0.025)。此外,术中CT导航系统明显降低了椎弓根内侧穿孔率(χ^(2)=5.122,P=0.024)。结论 CT导航系统可有效提高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顶椎区域的置钉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畸形 术中CT导航 置钉准确 临床疗效
下载PDF
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效果 被引量:2
10
作者 经亚威 徐继胜 陈坤峰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0年第22期4089-4091,共3页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成人。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 目的探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9年6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所选患者均为成人。按照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全脊柱截骨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治疗。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及总体平衡。记录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6个月,两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术前,观察组主弯Cobb角、次弯Cobb角和总体平衡均小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3.03%(1/33)]较对照组[18.52%(5/27)]低(P<0.05)。结论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后凸患者应用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的治疗效果较好,术后并发症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特发脊柱侧后 多节段非对称Ponte截骨 全脊椎截骨 影像学指标 并发症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术前及术后护理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莹莹 《实用骨科杂志》 2010年第6期478-480,共3页
目的总结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制定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唤醒试验,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 目的总结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矫形术的护理经验。方法对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相应护理,制定系统全面的护理计划,术前心理护理,呼吸功能训练,唤醒试验,完善各种术前准备。术后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脊髓神经功能观察,胃肠道反应,做好引流管及翻身的护理,重视功能锻炼及出院指导,这些都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结果 14例术后患者侧凸Cobb′s角15°-71°,平均31.3°,纠正率71.9%;后凸22°-48°,平均34.9°,纠正率59.3%。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7-31个月,平均12.7个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侧后畸形 手术 护理
下载PDF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 被引量:32
12
作者 海涌 陈晓明 +7 位作者 吴继功 邹德威 夏平 陈志明 刘玉增 姬勇 彭军 周立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3期183-186,共4页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 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矫形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1998年1月 ̄2004年1月,对26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患者行手术治疗,男10例,女16例,年龄9 ̄37岁,平均17.4岁。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后凸14例,特发性脊柱侧后凸7例,脊柱侧凸术后翻修5例。术前侧凸Cobb角76° ̄151°,平均98°,后凸92° ̄153°,平均106°,躯干偏移2 ̄7.9cm,平均3.6cm。其中5例存在不同程度的下肢神经症状,18例存在中、重度限制性呼吸功能障碍。所有患者均行后路一期经顶椎全脊椎截骨、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所有患者安全接受手术,手术时间3.5 ̄5.5h,平均4.2h,术中出血量920 ̄2100ml,平均1120ml。术后1周左右戴支具下地,5例术前神经损害者有不同程度的恢复。无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侧凸Cobb角30° ̄79°,平均52.3°,矫正率61.1%;后凸42° ̄86°,平均52.3°,矫正率51.6%;躯干偏移0 ̄1.9cm,平均1.2cm,矫正率71%;身高增长6 ̄11.5cm,平均7.2cm。所有患者随访1年以上(1 ̄5.2年),1例术后9个月发现假关节及固定棒断裂,经过再次手术换棒、植骨后融合。末次随访时96%患者对治疗结果表示满意。结论: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治疗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可安全实施,矫正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 侧后 重度僵硬 全脊椎截骨术 后路一期全脊椎截骨术
下载PDF
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的神经并发症分析
13
作者 隋文渊 邓耀龙 +5 位作者 杨靖凡 张伟 黄紫房 范恒伟 王其飞 杨军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20年第5期379-384,共6页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 背景:无前柱支撑后路全椎体切除术(posterior vertebral column resection,PVCR)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尚未明确,对神经并发症的充分认识有助于对该手术方式的深入理解。目的:分析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脊髓功能I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神经并发症发生原因。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3月至2019年2月无前柱支撑PVCR治疗的36例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患者的术中电生理监测资料。男15例,女21例;年龄12~51岁,平均(17.6±6.1)岁。手术前,所有患者均无脊髓神经功能障碍,MRI均未显示脊髓发育异常。术中采用体感诱发电位、运动诱发电位、下行神经源性诱发电位的联合监测模式。评估术中诱发电位变化数据资料,分析神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结果:所有36例患者均成功接受无前柱支撑PVCR手术并获得满意的手术矫形效果,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32.5±8.2)个月。术中电生理监测无假阴性发生,共出现电生理阳性事件10例(27.8%,10/36):7例发生于截骨阶段,置钉、矫形、矫形后各出现1例。通过系统排查并采取相关处理措施后按照评价标准确定真阳性6例(60%,6/10)、假阳性4例(40%,4/10)。2例(5.6%,2/36)患者表现为术后神经功能障碍,均发生于截骨阶段。1例在随访期间表现为持久性神经功能障碍;1例出现术后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在术后9个月随访期间内神经功能障碍完全恢复(ASIA E级)。结论:无前柱支撑PVCR是治疗脊髓功能Ⅰ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有效方式。本组患者神经并发症发生率为5.6%。70%神经电生理阳性事件发生于截骨阶段,主要为截骨阶段的平均动脉压过低、血红蛋白过低及机械性刺激所致。多模式诱发电位监测在无前柱支撑PVCR矫形手术中可有效地发现并辅助降低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侧后畸形 术中电生理监测 神经并发症 后路全椎体切除术
下载PDF
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后路矫形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7
14
作者 刘少强 陈伟 +2 位作者 吴彬彬 廖忠 梁珪清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127-1130,共4页
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symptomatic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可导致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脊柱术后少见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1.0%[1~6]。脊柱术后SSEH的发生与高龄、长节段手术、术中失血量大... 脊柱术后症状性硬膜外血肿(symptomatic spinal epidural hematoma,SSEH)可导致术后神经功能恶化,是脊柱术后少见但会造成严重后果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率为0.1%~1.0%[1~6]。脊柱术后SSEH的发生与高龄、长节段手术、术中失血量大等因素有关[4、7、8],而成人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常合并上述这些危险因素。因此,对此类患者进行分析,总结脊柱术后SSEH的原因十分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侧后畸形 硬膜外血肿 矫形术后 症状 成人 脊柱术后 治疗 诊断
下载PDF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王迎松 解京明 +6 位作者 赵智 张颖 李韬 毕尼 施志约 蒋文斌 彭丰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5-61,共7页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围手术期主要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0月~2013年12月来自单中心的105例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均接受了一期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对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相关信息,围手术期及末次随访影像学资料,和围手术期非神经并发症进行统计并分析其相关因素。结果:患者手术时平均年龄18.9±8.1岁。主弯侧凸Cobb角术前为108.9°±25.5°,末次随访时为37.2°±16.8°;节段性后凸术前为89.8°±31.1°,末次随访时为30.4°±15.3°。手术平均切除1.31个椎节,固定涉及13.6±2.8个节段。至末次随访时,冠状面平衡矫正70.9%,矢状面平衡矫正53.4%。共24例患者(22.9%)发生了31例次非神经并发症事件:13例患者发生16例次呼吸系统并发症;7例患者发生9例次心血管不良事件;1例恶性高热;1例单眼失明;3例创口感染;1例神经纤维瘤病患者术后1d死亡。早期进行手术的患者(14/49),以及切除T6或者以上节段椎体的患者(4/10),显示了较多的非神经并发症的趋势。此外,非特发性畸形,超过150°的极度重度脊柱侧凸,术前用力肺活量和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低于预计值40%,以及术中失血量超过5000ml是非神经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经后路全脊椎切除矫形的患者,围手术期中非神经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并与患者肺功能状况不佳及术中失血量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畸形 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术 并发症
下载PDF
头盆环牵引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103例报告 被引量:6
16
作者 黄春明 罗绍坚 +1 位作者 黎超伟 邓桂彬 《现代医院》 2003年第3期7-9,共3页
目的 利用头盆环缓慢牵引的作用,将难以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变成容易治疗的轻中度脊柱侧凸,再根据具体情况,行矫形加内固定术。方法 以髂前上棘上2~4厘米为进针点,以髂后上棘稍偏内约0.5厘米为出针点,在骨盆上穿两根4毫米的骨圆... 目的 利用头盆环缓慢牵引的作用,将难以治疗的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变成容易治疗的轻中度脊柱侧凸,再根据具体情况,行矫形加内固定术。方法 以髂前上棘上2~4厘米为进针点,以髂后上棘稍偏内约0.5厘米为出针点,在骨盆上穿两根4毫米的骨圆针连接盆环,用四根螺丝钉将头环固定在颅骨板外层,接上四条力柱作为支撑棍,平均每天撑高0.2~0.5厘米。结果 通过29~62天的缓慢牵引,103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除1例神经纤维瘤病牵引无明显效果外,其余102例均增高5~23厘米,平均每例增高11.35厘米,脊柱畸形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头盆环持续、缓慢地撑开牵引,既可避免脊髓不可逆损伤,又能取得单纯内固定矫形所无法取得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盆环牵引 治疗 重度僵硬脊柱 矫形内固定术
下载PDF
关于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谭海宁 冯帆 +4 位作者 李星野 林友禧 陈崇 李政 沈建雄 《中国骨与关节外科》 2017年第3期181-186,共6页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 背景: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治疗具有挑战性,目前众多的治疗方法,如牵引、前路松解、截骨等,也是疗效与问题并存,需要探索新的治疗方式。目的:探讨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10月于我院接受后路Ⅰ期矫形手术的8例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测量手术前后及末次随访时主弯Cobb角、柔韧性、顶椎偏距、躯干偏移、胸椎后凸、腰椎前凸等影像学指标。手术均在主弯凹侧采用长短双棒进行撑开矫形,在凸侧放置第3根棒加压矫形。结果:主弯Cobb角术前100°~131°,平均118.5°±12.0°,柔韧性0%~18.2%,平均11.6%±5.6%;术后40°~94°,平均60.1°±16.8°,较术前明显改善(t=9.3,P<0.001),矫正率26.5%~66.6%,平均49.1%±13.2%;末次随访46°~91°,平均62.6°±14.7°,较术前明显改善(t=13.2,P<0.001)。手术时间230~385 min,平均(302.5±45.5)min;出血量600~1300 ml,平均(962.5±272.2)ml;置入物密度43.3%~69.2%,平均55.5%±8.2%。术中脊髓监测无异常,术后无神经损伤、内固定失败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后路三棒固定(凹侧双棒)治疗重度僵硬性脊柱侧凸能获得良好的矫形效果,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棒 凹侧双棒 重度僵硬脊柱
下载PDF
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前后护理探讨
18
作者 袁文秀 《医学信息(医学与计算机应用)》 2014年第12期361-362,共2页
目的探讨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选择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4例术后患者侧凸Cobb角15~71o,平均31.3o,纠正率71.9%,后凸22~4... 目的探讨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形手术前后的护理。方法选择14例重度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均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手段,观察护理对手术效果的影响。结果14例术后患者侧凸Cobb角15~71o,平均31.3o,纠正率71.9%,后凸22~48o,平均34.9o,纠正率59.3%,患者均获得术后随访7月~31月,平均12.7月。结论加强护理干预能够有效保障僵硬型脊柱侧后凸畸手术治疗效果,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侧后畸形 手术 探讨
下载PDF
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效果探讨
19
作者 李磊 贺芳芳 +3 位作者 郭晓辉 马俊杰 赵鹏飞 郑怀亮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20年第4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8年6月,选取94例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经后路截骨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经后路截骨... 目的探讨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在治疗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14年2月—2018年6月,选取94例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7例(采用经后路截骨治疗);观察组47例(采用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各项临床指标(侧凸Cobb角度、后凸Cobb角度以及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结果治疗后,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2.34,明显低于观察组95.74%(P<0.05)。观察组患者侧凸Cobb角度、后凸Cobb角度,均明显小于对照组,且C7中垂线与骶骨中垂线距离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僵硬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采用经后路截骨联合椎弓根内固定矫形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其各项临床指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后路截骨 椎弓根内固定矫形 僵硬脊柱侧后畸形 截骨
下载PDF
Halo重力牵引对伴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青少年患者肺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3
20
作者 隋文渊 刘瀚忠 +7 位作者 张伟 张鑫 邓耀龙 黄紫房 范恒伟 杨靖月 王其飞 杨军林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 2019年第1期30-34,共5页
背景:Halo重力牵引在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时间及二期手术矫形时机仍未完全清楚。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Halo重力牵引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为Halo重力牵引... 背景:Halo重力牵引在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型脊柱畸形中的应用时间及二期手术矫形时机仍未完全清楚。目的:回顾性分析伴有呼吸功能障碍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患者接受Halo重力牵引前后的肺功能情况,总结其变化规律,为Halo重力牵引后手术矫形时机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伴肺功能障碍患者48例,男19例,女29例,年龄7~16岁,平均(11.1±2.6)岁。术前侧凸Cobb角平均114.3°±9.2°,后凸Cobb角平均95.8°±18.9°。所有患者均行一期Halo重力牵引和二期手术矫正脊柱畸形。根据牵引前肺活量(VC)将所有患者分为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VC:40%~60%)和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VC<40%)。牵引前和牵引后3、6、12个月行肺功能检查,分析相关肺功能参数与牵引后恢复时间的关系,牵引前、牵引后患者自觉症状改善与牵引后恢复时间的关系,明确Halo重力牵引后手术矫形的适当时机。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12个月。牵引后3个月,患者的肺功能参数稍高于牵引前,动脉血气分析提示肺功能水平较牵引前略有改善,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牵引后6个月,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组和中度呼吸功能障碍组的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均显著高于牵引前(P<0.05);动脉血气分析均提示肺功能水平显著高于牵引前(P<0.05)。牵引后1年,所有患者的肺功能较牵引前、牵引后3个月显著改善(P<0.05),但与牵引后6个月水平相当(P>0.05);所有患者自觉症状均得到改善,动脉血气分析基本恢复正常。牵引后各项肺功能参数变化率、患者自觉症状改善率均与恢复时间成正相关。结论:重度僵硬性脊柱畸形的青少年患者行Halo重力牵引后6个月和12个月的肺功能显著高于牵引前和牵引后3个月,特别是牵引前表现为重度呼吸功能障碍的患者。牵引后6~12个月是二期矫形手术的适当时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僵硬脊柱畸形 呼吸功能障碍 Halo重力牵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