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自身对照临床试验方案 被引量:2
1
作者 侯煜 杨雯 +5 位作者 杨帆 卜宏建 王林杰 梁志兴 孙博 申志坤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4期6661-6666,共6页
背景:有研究表明,对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采用前路或后路病灶内固定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缺乏前瞻性、长期随访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客观数据支持。目的:观察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计:研究... 背景:有研究表明,对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采用前路或后路病灶内固定治疗均有良好疗效,但缺乏前瞻性、长期随访的病例对照研究的客观数据支持。目的:观察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设计:研究为前瞻性、单中心、自身对照、开放性试验方案,在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完成。纳入试验的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患者84例均进行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修复的诊断治疗标准,其中胸椎结核52例实施后入路28例,前入路24例,根据Frankel法分级:C级8例、D级31例和E级13例;腰椎结核32例实施后入路16例,前入路16例,根据Frankel法分级:C级7例、D级14例和E级11例。试验的主要观察指标为植入前、植入后2年脊柱胸段Cobb角,评价胸段侧弯的角度变化;次要观察指标为植入前、植入后2年患者X射线平片或者MRI检查,评估患者内固定治疗后的椎体融合情况,植入前、植入后2年患者Frankel分级结果评价植入后脊髓损伤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其他观察指标为影响患者疗效相关因素的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植入后2年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试验经中国河北省保定市河北大学附属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制定的《赫尔辛基宣言》的要求。参与者对治疗方案和过程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讨论:(1)此次试验试图证实钴合金椎弓根螺钉植入内固定修复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有确切疗效;(2)同时分析前或后路入路哪种内固定入路方式更有利于治疗方法的选择;(3)为临床脊柱结核重度后凸畸形的内固定治疗提供长期随访的客观数据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工程 结核 脊柱 脊柱后凸 骨科植入物 脊柱植入物 临床试验 脊柱 脊柱结核 重度后凸畸形 X射线 MRI检查 COBB角 Frankel分级 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 影响因素 不良反应 自身对照试验
下载PDF
跳跃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矫治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疗效观察 被引量:4
2
作者 康麟 赵秋鹤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6年第11期156-157,共2页
以往通常采用脊柱后方结构截骨术与经椎弓根单脊椎楔形截骨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前种手术方法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后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后凸畸形的矫正有限[1]。研究显示跳跃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能够较好的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2]。笔者... 以往通常采用脊柱后方结构截骨术与经椎弓根单脊椎楔形截骨术对患者进行治疗,但是前种手术方法存在较大的手术风险,后种手术方法对患者后凸畸形的矫正有限[1]。研究显示跳跃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能够较好的矫正患者的后凸畸形[2]。笔者以我院收治的强直性脊柱炎重度后凸畸形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观察其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跳跃式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矫治 强直性脊柱炎 重度后凸畸形
下载PDF
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被引量:7
3
作者 张立 孙宇 +5 位作者 张凤山 刘忠军 潘胜发 刁垠泽 陈欣 周非非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698-704,共7页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 目的 :研究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手术矫形与单纯手术矫形治疗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疗效,探讨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大于40°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共32例,男24例,女8例。年龄5.9~63.4岁,平均19.5±12.2岁。根据治疗方案是否行牵引预矫形分为牵引组及非牵引组。牵引组26例,其中4例为颅骨牵引,22例为颈椎平衡悬吊牵引,6例先行颈椎松解手术、而后采用牵引预矫形,最后进行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非牵引组6例,单纯采用颈椎矫形内固定融合手术。测量及记录所有患者治疗前、矫形手术(前路、后路或前后联合入路矫形融合内固定手术)后出院前(术后2周左右)、末次随访时,以及牵引组患者牵引后(矫形手术前)不同时间点的颈椎后凸节段的后凸角、JOA脊髓功能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 :本组32例后凸角由治疗前73.5°±26.5°矫正至术后16.6°±17.2°,最终矫正率平均(79.8±19.0)%,术后与治疗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JOA评分11.9±4.5分,术后JOA评分15.2±2.9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牵引组的后凸角(77.9°±26.5°)明显大于非牵引组(54.7°±18.2°,P<0.05),但是牵引组的手术矫正率(81.7±17.9)%高于非牵引组(73.4±25.8)%,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采用平衡悬吊牵引的牵引预矫正率(70.3±18.7)%及手术后的最终矫正率(83.8±14.4)%与采用颅骨牵引的相应指标(52.2±21.8)%、(70.4±32.1)%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重度颈椎后凸畸形,采用颈椎牵引预矫形,结合前路、后路或者前后联合入路矫形固定融合手术,可以取得良好的矫形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牵引预矫形 融合 内固定
下载PDF
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机械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赵耀 漆龙涛 +4 位作者 徐贝宇 李淳德 于峥嵘 孙浩林 王诗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99-1007,共9页
目的:研究采用骶2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退行性胸腰椎重度后凸畸形于我... 目的:研究采用骶2骶髂(sacral-2 alar iliac,S2AI)螺钉固定至骨盆的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因退行性胸腰椎重度后凸畸形于我院行长节段矫形手术且远端采用S2AI螺钉技术固定至髂骨的23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21例,年龄60~84岁(68.0±6.5岁)。手术节段9.1±2.4个,随访32.2±6.2个月。记录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根据末次随访时患者是否发生机械性并发症将患者分为A组(无机械性并发症)和B组(有机械性并发症)。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腰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骨盆投射角(pelvic incidence,PI)、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腰椎前凸(lumbar lordosis,LL)、骨盆腰椎匹配值(PI-LL)、胸椎后凸(thoracic kyphosis,TK)、胸腰段后凸角(thoracolumbar kyphosis,TLK)、T1骨盆角(T1 pelvic angle,TPA)、矢状垂直轴(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冠状面侧凸角(Cobb angle,CA)、冠状面偏移距离(C7 plumb line-center sacral vertical line,C7PL-CSVL),矢状面全脊柱序列比例(global alignment and proportion,GAP)评分等。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评价术后1个月时矢状位参数对机械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判断机械性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未出现机械性并发症(A组),10例患者出现机械性并发症(B组);4例进行了翻修,翻修率为17.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指数、骨密度、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截骨方式、术中出血、随访时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两组患者VAS评分和ODI无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A组患者VAS评分为2.2±0.9分,ODI为(28.6±7.8)%,B组患者VAS评分为3.3±1.2分,ODI为(49.5±9.6)%,均较术前明显改善,且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术后1个月时LL为39.6°±6.7°,SS为28.8°±8.5°,PI-LL为11.4°±11.3°,GAP评分为6.9±2.0分。B组术后1个月时LL为24.4°±9.9°,SS为20.2°±8.6°,PI-LL为22.7°±12.5°,GAP评分为10.9±2.4分。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末次随访时A组LL为35.2°±8.5°,PI-LL为17.3°±9.6°,B组LL为16.3°±9.8°,PI-LL为30.0°±12.1°,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且均较术后1个月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个月时的SS、LL、PL-LL及GAP评分预测机械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2(P=0.035)、0.896(P=0.001)、0.754(P=0.041)和0.885(P=0.002)。最佳临界值分别为24.1°、32.8°、12.0°和9.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后1个月的LL值<32.8°是机械性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OR:48.0,95%CI:3.7~622.0,P=0.003)。结论:固定至骨盆的后路长节段矫形手术治疗老年重度后凸畸形术后仍存在较高的机械性并发症发生率,建议术后应使SS>24.1°、LL>32.8°、PI-LL<12.0°。GAP评分≥10提示术后机械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机械性并发症 S2AI螺钉固定 GAP评分
下载PDF
单节段与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重塑强直性脊柱炎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及术式选择 被引量:2
5
作者 李耀 钱邦平 +3 位作者 邱勇 王斌 孙旭 乔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983-991,共9页
目的:分析单节段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80°)患者中重塑其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 目的:分析单节段和双节段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pedicle subtraction osteotomy,PSO)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后凸Cobb角≥80°)患者中重塑其腰椎前凸曲线的效果,探讨两种术式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接受PSO手术治疗的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其中44例接受单节段PSO治疗,24例接受双节段PSO治疗,随访时间为36.50±15.07个月。所有患者均在术前及末次随访时填写Osweste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测量术前、术后及末次随访时的胸腰椎后凸Cobb角(global kyphosis,GK)、矢状面躯干偏移(sagittal vertical axis,SVA)、胸椎后凸角(thoracic kyphosis,TK)、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LL)、骨盆倾斜角(pelvic tilt,PT)和骶骨倾斜角(sacral slope,SS)。将68例分别接受单节段和双节段PSO患者对比分析后,根据患者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位置分为两组,腰椎前凸顶点在L3或L4组(30例),腰椎前凸顶点在L5或其他腰椎组(38例),比较两组腰椎曲线的大小及形态。将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定义为术后腰椎前凸顶点位于L3或L4水平,进一步筛选出30例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的患者,再将其分为单节段PSO组(20例)和双节段PSO(10例)组,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这两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的术前影像学参数的最佳临界值(cut-off值)。结果:在68例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患者中,接受单节段PSO组与双节段PSO组患者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双节段PSO组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失血更多、固定节段更长(P<0.05)。术后腰椎前凸顶点在L5或其他腰椎组患者术后的LL和SS均显著小于L3或L4组(P<0.001),而两组患者术后的GK、SVA、TK和PT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截骨水平及截骨术式对术后腰椎前凸顶点的分布均无显著影响(P>0.05)。在30例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的患者中,术后除TK外的所有脊柱骨盆参数较术前明显改善,ODI、VAS评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随访过程中也未见明显的矫正丢失;其中,双节段PSO组术前的GK、SVA和LL明显大于单节段PSO组(P<0.05),其余的术前参数两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GK的cut-off值为94.50°,SVA的cut-off值为19.35cm,LL的cut-off值为12.00°。单节段PSO组并发症包括2例截骨椎脱位、1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和1例术中硬脊膜撕裂,双节段PSO组并发症包括2例体位性臂丛神经麻痹、1例截骨椎脱位和1例随访期间内固定棒断裂。结论:单节段和双节段PSO均能为AS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的患者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术式的选择取决于患者术前后凸畸形的严重程度。对于GK<94.50°、SVA<19.35cm及LL<12.00°的患者,首先考虑单节段PSO以实现良好的腰椎前凸曲线重塑;相反地,对于脊柱矢状位失衡更严重(GK≥94.50°、SVA≥19.35cm及LL≥12.00°)的患者,双节段PSO是重塑良好腰椎前凸曲线的更佳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重度胸腰椎后凸畸形 经椎弓根椎体截骨术 腰椎前曲线
下载PDF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病人平衡悬吊牵引的护理
6
作者 朱曼 王丹 +3 位作者 周非非 马雯 高嘉敏 金姬延 《骨科》 CAS 2021年第4期366-369,共4页
目的总结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病人平衡悬吊牵引的护理措施,探讨平衡悬吊牵引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术前接受平衡悬吊牵引预矫形的17例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牵引过程中,对病人采取不良反应的... 目的总结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病人平衡悬吊牵引的护理措施,探讨平衡悬吊牵引的护理经验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0年7月,术前接受平衡悬吊牵引预矫形的17例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病人的临床资料。牵引过程中,对病人采取不良反应的观察与处理、平衡悬吊牵引管理、心理疏导和舒适护理等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病人牵引前后后凸Cobb角、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改善情况和牵引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本组病人顺利完成平衡悬吊牵引,牵引时间为(8.6±7.1)d;牵引前后凸Cobb角为82.5°±39.9°,牵引后后凸Cobb角为41.9°±2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矫正率为50.6%±14.9%;牵引前后的NDI(7.1%±4.3%vs.6.2%±8.0%)和JOA评分[(15.5±4.2)分vs.(16.1±3.8)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牵引过程中,出现重症不良反应1例,轻症不良反应6例,经护理干预后缓解。结论平衡悬吊牵引可有效地改善重度颈椎后凸畸形病人的颈椎后凸角度,通过系统地护理干预,可以保证牵引安全,改善病人不良反应,提高牵引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衡悬吊牵引 重度颈椎后凸畸形 护理
下载PDF
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围手术期临床护理体会
7
作者 赵薇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文摘版)医药卫生》 2017年第2期178-178,共1页
总结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对我科脊柱重度后凸畸形21例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得到大部分改善,前视及呼吸,身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该组病例进行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及实施,使患者安全度... 总结重度脊柱后凸畸形围手术期临床护理。方法:对我科脊柱重度后凸畸形21例围手术期临床护理进行分析。结果:术后脊柱后凸畸形得到大部分改善,前视及呼吸,身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对该组病例进行个体化护理方案制定及实施,使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缩短了康复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脊柱后凸畸形 矫形术 护理
下载PDF
单纯经后路全脊椎切除治疗胸段治愈型结核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 被引量:7
8
作者 张宏其 王瑶 +5 位作者 刘少华 唐明星 王昱祥 刘金洋 吴建煌 葛磊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0年第11期972-974,共3页
目的探讨病变胸段治愈型结核合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胸段治愈型结核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7例,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加椎间植骨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脊柱Cobb角、侧位片上C7~S1的水平距离... 目的探讨病变胸段治愈型结核合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自2003年5月~2008年10月收治胸段治愈型结核并重度角状后凸畸形7例,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加椎间植骨术,术前术后分别测量脊柱Cobb角、侧位片上C7~S1的水平距离及神经功能AISA分级;定期行放射学检查和临床评估。结果切口均一期愈合。Cobb角术前平均97.4°,术后平均为38.0°,平均矫正59.4°,矫正率61.0%。C7~S1距离术前平均50.2 mm,术后平均18.3mm,矫正率63.4%。术前7例伴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改善。所有病例均获得良好骨性愈合,无明显矫正丢失。结论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加椎间植骨术外科治疗效果显著,应注意防止手术并发症的发生,规范治疗是减少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后凸畸形 结核 全脊椎切除 并发症
原文传递
VCR、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马涌 欧勇 马原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6年第3期11-13,共3页
目的:比较全脊椎切除术(VCR)、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VCR手术组(n=17)和... 目的:比较全脊椎切除术(VCR)、脊柱去松质骨截骨(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2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35例强直性脊柱炎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VCR手术组(n=17)和VCD手术组(n=18),分别行VCR、VCD手术治疗,以术后1周的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颌眉角、C7铅垂线评价矫正效果,评估患者满意度、记录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VCR组治疗后全脊柱最大后凸Cobb角(33.5±6.7)°、颌眉角(10.1±6.5)°、C7铅垂线(11.7±5.8cm)与治疗前相比,VCD组治疗后3项指标分别为(29.4±6.8)°、(9.8±5.7)°和(12.2±5.6)cm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患者末次随访时VCD患者总满意度明显高于VCR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均轻微,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CR和VCD治疗强直性脊柱炎后期并发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很高,但VCD患者的总满意度显著高于VCR组,提示VCD的长期效果可能优于VC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直性脊柱炎 重度车轮状后凸畸形 全脊椎切除术 脊柱去松质骨截骨 疗效
原文传递
多发颈椎不连综合征的影像学特点与外科诊疗策略
10
作者 夏天 孙宇 +7 位作者 潘胜发 周非非 刁垠泽 陈欣 赵衍斌 张凤山 张立 王少波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72-1077,1105,共7页
目的:分析多发颈椎不连综合征(multilevel cervic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MCDS)的影像学特点及外科诊疗策略。方法:2004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MCDS患者共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46岁(中位年龄12岁)。7例MCDS患者中,平均椎体... 目的:分析多发颈椎不连综合征(multilevel cervical disconnection syndrome,MCDS)的影像学特点及外科诊疗策略。方法:2004年3月~2021年6月,我院收治MCDS患者共7例,男性3例,女性4例;年龄5~46岁(中位年龄12岁)。7例MCDS患者中,平均椎体发育不良节段数3.6±1.3个节段,平均椎弓不连节段数5.7±1.5个节段,局部后凸角平均-92.2°±20.2°,C2-7 Cobb角平均-68.6°±31.0°,T1倾斜角(T1 slope,T1S)平均-12.5°±12.5°,后凸顶点位于C4节段1例,C5节段5例,T1节段1例;术前改良日本骨科学会评分(mJOA评分)8.5~14分(平均12.6±2.1分),其中1例患者伴有吞咽困难。记录患者预矫形方式及手术方式,入院时、预矫形后、术后及末次随访影像学参数,神经功能及并发症。结果:1例术前接受颅骨牵引,3例接受平衡悬吊牵引,3例接受联合牵引,经术前牵引预矫形后,局部后凸角矫正率为60.8%。1例接受手术松解、Halo-vest外固定治疗,1例接受前路矫形内固定手术,1例接受后路矫形固定融合术,4例接受前-后联合手术治疗,手术固定6.0±2.1个节段,2例患者出现术后神经系统并发症,接受翻修手术。术后随访时间6~84个月(41.2±32.0个月),末次随访局部后凸角平均-27.9°±11.6°,矫正率69.7%,C2-7 Cobb角平均-13.3°±28.4°,T1S平均4.9°±17.9°;术后mJOA评分10.5~17分(15.7±2.3分),改善率78.3%。对比手术前后临床及影像学指标,mJOA评分、C2-7后凸角、局部后凸角及T1S有统计学差异。结论:MCDS影像学上主要表现为前方椎体发育不良伴多节段椎弓不连,继发严重后凸畸形。治疗策略可采取术前牵引预矫形并前路多节段椎体切除重建、后路长节段固定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度先天性颈椎后凸畸形 牵引预矫形 多发颈椎不连综合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