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余英时中国文化重建思想述略 被引量:1
1
作者 侯宏堂 《学术探索》 CSSCI 2008年第5期121-127,共7页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对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之重建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着深刻的思考。余英时认为,中国问题乃是一个"全面的社会重建"的问题,而"社会重建同时也还是文化问题"... 余英时先生是当今最有成就、最有影响力的中国史研究大家,他对中国学术文化传统之重建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并有着深刻的思考。余英时认为,中国问题乃是一个"全面的社会重建"的问题,而"社会重建同时也还是文化问题"。考察余英时的中国文化重建思想,对推动现阶段中国和谐社会之构建以及中国现代文化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余英时在其著述与论说中,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文化重建任务,即重建价值系统,重建人文学术,重建社会重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重建 余英时 中国文化重建 价值系统 人文学术 社会重心
下载PDF
中西人文精神的会通及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唐君毅论中国人文精神(下)
2
作者 何仁富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40-48,共9页
唐君毅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及中国未来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在自作主宰的基础上于学理上、精神上、观念上、思想上将中西方文化精神全盘打通、涵盖融摄,再综合创造。大体上,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建立起自己立根立足的... 唐君毅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精神的重建及中国未来文化的创造,必须是在自作主宰的基础上于学理上、精神上、观念上、思想上将中西方文化精神全盘打通、涵盖融摄,再综合创造。大体上,这样几个方面的工作是极其重要的:建立起自己立根立足的超越理想和理性心灵;明了各种西方文化精神形态赖以成立的共同理念基础;反求诸己以寻找我们欲学习的西方文化精神的内在根据以达合内外之道;充量理解西方文化精神的基础上重建中国纯粹精神文化、中国社会文化精神以及中国社会生活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中西会通 中国文化精神重建
下载PDF
中国文化重建的迫切性与海内外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 被引量:2
3
作者 卢新华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4期5-10,94,共6页
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文化上自立,那肯定是不行的。有没有自己的文化,这文化又能不能走出去且让别人感兴趣并接纳,这不仅关乎到中国、中华民族的形象,也决定了中国、中华民族在文化的层面和精神的... 中国要对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要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没有文化上自立,那肯定是不行的。有没有自己的文化,这文化又能不能走出去且让别人感兴趣并接纳,这不仅关乎到中国、中华民族的形象,也决定了中国、中华民族在文化的层面和精神的层面对世界能有怎样的影响力。中国文化的重建也已经到了一个机不可失、时不我待的关键节点。要重新收拾人心、阻止一个时代和社会迅速滑向沉沦,文化的重建也就显得特别的必要和迫切、契合天道、平衡人欲——这才是人类、人生应该追求的目标,应该遵循的方向,也是中国文化重建应有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重建 契合天道 平衡人欲
下载PDF
重建中华民族伦理精神的有益探索──读《再铸民族魂──中国伦理文化的诠释和重建》
4
作者 马庆玲 《天府新论》 1998年第4期93-93,共1页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伦理精神 《再铸民族魂--中国伦理文化的诠释和重建 书评 逻辑结构 伦理价值 方法论原则 监督机制
下载PDF
刘梦溪研究员主讲:《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5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3-13,共1页
关键词 刘梦溪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学术讲座 多元文化形态 “天人合一”思想 民间文化
下载PDF
“文化中国”的规范塑造——以清代民间法中的“家法”“乡约”和“行规”为例 被引量:2
6
作者 谢晖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7-48,199,共13页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 坚守“文化中国”的路向,是中华文明得以生生不息、延绵不断之关键,也是从士大夫到普通民众中国认同之基础。但“文化中国”的生成、维系和发展,并非离开规范技术的支撑即可成就;反之,理念上的“文化中国”必须技术上的“规范(法制)中国”承载、规范、保障并型塑,才有绵延不绝的条件,才能不断引导、修正并型塑“文化中国”。其中,民间法作为非正式制度,在基层社会型塑着“文化中国”的基础。有清一代,无论是“家规”“乡约”还是“行规”,都表达、规范并型塑着“文化中国”的使命。当下“文化中国”的传统内容尽管无法复原,但在这一理念下,我们面临着“文化中国”之重建的使命。这一重建过程,与“法治(规范)中国”互为表里。故通过民间法与官方法的多元文化互动,对推进“文化中国”之重建,自有其独特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中国 清代民间法 规范(法制)中国 文化中国重建
下载PDF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研讨会
7
作者 宗棣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4期19-19,共1页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于1993年6月25日下午,在研究所举行“佛教文化与现代化”的小型专题研讨会。教授与学者们就如何真实理解佛教文化、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佛教文化与当代中国文化重建及佛教与当代社会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与会者认为:佛教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 传统文化 佛教思想 现代化 上海大学 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重建 文学院 研讨会
下载PDF
辜鸿铭中国文化重建的思想理路
8
作者 韩星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6-92,共7页
辜鸿铭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文化的近代危机是以儒学的危机为内因,以西学西教的传入为外因而展开的。辜鸿铭以其道德文明观对中西文明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以与当时的西化思潮相抗衡,突显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认... 辜鸿铭是一个学贯中西的文化保守主义者。中国文化的近代危机是以儒学的危机为内因,以西学西教的传入为外因而展开的。辜鸿铭以其道德文明观对中西文明进行了多角度、多方面的比较,以与当时的西化思潮相抗衡,突显中华文明的独特价值,认为中国文化中包含着可以治疗西方现代化社会弊病的良方,只有中国文明才能力挽西方文明于既倒。辜鸿铭不是顽固守旧人物,他重建中国文化的思路是以中国文明为主体,整合西方文明,中西融合,探索人类文明的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辜鸿铭 文化保守主义 中西文明比较 重建中国文化
原文传递
可与现代化通融的佛教文化
9
作者 李向平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3年第5期72-74,共3页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 佛教文化是根植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它至今尚活在当代社会及你我他的心中。所以,在研究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内在联系及当代中国文化重建等问题时,切不可忽略了佛教文化这一重要传统。最近一个时期,上海大学文学院中国文化研究所承担了《中华佛教文化书系》的主要写作任务,并编纂有学术辑刊《佛教与当代社会》(第一辑),对于佛教文化与现代化之内在联系问题,正在进行认真的探讨。这里刊发的,是该所关于这一问题的某些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佛教文化 中国文化研究 中国历史 佛教哲学 文化信仰 学人 传统信仰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 大乘佛教 中国文化重建
下载PDF
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基本理路及当代价值
10
作者 陈雅雯 《南方论刊》 2023年第3期44-46,82,共4页
面对现代化浪潮,梁漱溟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刻反思了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梁先生提出以民族精神和礼俗乡约架构新乡村、以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乡村文化建设和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激发农... 面对现代化浪潮,梁漱溟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并深刻反思了乡村建设运动兴起的原因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缺陷与不足。进而,梁先生提出以民族精神和礼俗乡约架构新乡村、以工业化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撑乡村文化建设和以知识分子为主导激发农民的主体自觉等的乡村建设思想。就其思想体系而言,不仅展现出其以“文化复兴中国”的基本志向,同时也展现出个人的理性觉醒和团体的伦理情谊相统一的基本特质。最后,梁漱溟乡村建设思想的丰富内涵对于新时代坚持走中国特色乡村振兴道路、以系统思维统揽乡村振兴、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及发挥新乡贤的引导作用等具有重要的启示和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 乡村建设思想 中国文化重建 乡村振兴
下载PDF
刘梦溪主讲《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11
作者 李薇薇 《文艺理论与批评》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142-143,共2页
关键词 《百年中国: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 刘梦溪 学术讲座 现代文明体系 文化事业
原文传递
傅伟勋“中西互为体用论”评析
12
作者 黄见德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41-46,共6页
“中西互为体用论”是傅伟勋提出的一个文化命题。本文从它的提出、它与中国文化重建、它与中西文化交流三个方面又析又评了这个命题的内涵。
关键词 中西互为体用 中国文化重建 中西文化交流
下载PDF
试论梁漱溟的乡村建设理论及当代价值
13
作者 施锋矫 《山东工会论坛》 2015年第3期79-81,共3页
在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乡农学校、乡村组织和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三个关键性问题。乡农学校是梁漱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实现文化重构的组织依托;社会组织"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乡村组织解决中国... 在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中,乡农学校、乡村组织和农村经济建设问题是三个关键性问题。乡农学校是梁漱溟"沟通调和"中西文化、实现文化重构的组织依托;社会组织"以伦理情谊为本源,以人生向上为目的";乡村组织解决中国农村的三大问题,即乡村经济破坏问题、乡村腐坏问题和乡村自力问题;农村经济建设解决农村自力问题,其关键是发展农村经济,不断促进农业发展。梁漱溟先生提出的乡村建设的理论,试图从文化传承和改造的角度,通过教化、礼俗和自力来解决农村问题,该理论中的许多观点对于当代中国的农业现代化依然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漱溟乡村建设理论 中国文化重建 乡村自治
下载PDF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续)
14
作者 龙佳解 《哲学动态》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9期37-43,共7页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续)龙佳解(湖南大学)二、中国文化重建的哲学省察傅伟勋自叙其尝试中国文化重建课题的哲学省察的直接成果是:一是获致了“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的结论,作为中国文化重建的立场;二是... 海外及台湾部分学者论新儒家及文化重建(续)龙佳解(湖南大学)二、中国文化重建的哲学省察傅伟勋自叙其尝试中国文化重建课题的哲学省察的直接成果是:一是获致了“中国本位的中西互为体用论”的结论,作为中国文化重建的立场;二是构想出“生命的十大层面与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文化重建 中国哲学 新儒家 傅伟勋 中西互为体用 “创造性转化” 蔡仁厚 当代新儒学 价值取向 西方哲学
原文传递
胡适与“全盘西化论”
15
作者 经传方 《黄山学院学报》 2000年第2期29-31,共3页
在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由于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积贫积弱的中华古国愈益显露出文化上的落后与衰微。广大的中国人民在痛感列强侵逼之危的同时,又复觉得振兴民族文化、富国强种之迫切。于是,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向西方、向东洋、向俄国去... 在20年代到30年代期间,由于新文化运动的猛烈冲击,积贫积弱的中华古国愈益显露出文化上的落后与衰微。广大的中国人民在痛感列强侵逼之危的同时,又复觉得振兴民族文化、富国强种之迫切。于是,许多有识之士纷纷向西方、向东洋、向俄国去寻求真理,向国内推介现代的科学与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盘西化论 胡适 “全盘西化” 中西文化 “充分世界化” 中国文化重建 本位文化 寻求真理 资产阶级 近代文明
下载PDF
集团订阅服务方案
16
《文化纵横》 2010年第6期129-129,共1页
内容构成探讨中国历史文化的当代意义。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重大议题。对西方主流价值的再评价。阐发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与主张。发掘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实践将其总结和升华至文化建设的高度。定位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和价值... 内容构成探讨中国历史文化的当代意义。处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重大议题。对西方主流价值的再评价。阐发中国对世界的看法与主张。发掘当代社会生活中具有生命力的文化实践将其总结和升华至文化建设的高度。定位致力于中国文化重建和价值重生,在时代变迁和世界秩序变动中展现中国新的文化形象和自我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订阅 集团 服务方案 定制 个性 精神价值 中国历史文化 当代意义 发展道路 中国文化重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