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诗性正义:文学在消费时代重建社会关系的首要价值 被引量:2
1
作者 向荣 《社会科学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39-147,共9页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诗性正义是诗化的正义精神,是文学在消费时代的首要价值,是文学继革命叙事之后的正义叙事。文学只有重返知识分子立场,担当弘扬诗性正义的社会使命,才可能真正进入公共生活,重建文学与社会的审美关系。现代...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诗性正义是诗化的正义精神,是文学在消费时代的首要价值,是文学继革命叙事之后的正义叙事。文学只有重返知识分子立场,担当弘扬诗性正义的社会使命,才可能真正进入公共生活,重建文学与社会的审美关系。现代意义上的诗性正义是广义的诗性正义,不仅涵纳了三种空间形态和四个叙事维度,更重要的是要使诗性正义成为文学叙事的一种基本价值和原则立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义原则 诗性正义 首要价值 重建社会关系
原文传递
社会断裂与社会支持:失独老人社会关系的重建 被引量:55
2
作者 方曙光 《人口与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9-94,109,共7页
社会政策、传统文化、经济等因素使得失独老人面临着社会保障、经济困顿、养老、医疗、社会心理恢复等问题,表现为与他人、社区之间社会关系的"断裂"现象。对安徽省合肥市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支持网络作了实证研究。失独... 社会政策、传统文化、经济等因素使得失独老人面临着社会保障、经济困顿、养老、医疗、社会心理恢复等问题,表现为与他人、社区之间社会关系的"断裂"现象。对安徽省合肥市失独老人生活现状及社会支持网络作了实证研究。失独老人对现状不满意,社会关系"家庭化",存在社会支持方面的缺失。影响失独老人社会关系重建的主要因素为性别、教育程度、收入、失去独生子女的时间和社会政策。从多元的视角,提出建立失独老人社会支持体系,重建失独老人社会关系、融入社区的操作性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独老人 社会断裂 社会支持 社会关系重建
下载PDF
灾后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的路径探索——基于Q安置社区社会工作介入的实践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昱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6,共6页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具有过渡性、环境退化、居民的异质性和疏离性、灾情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基础性、原有组织体系破坏、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通过社... 安置社区是为了解决灾难发生后受灾群众的居住及生活问题由政府采取的一种安置措施。具有过渡性、环境退化、居民的异质性和疏离性、灾情文化、问题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基础性、原有组织体系破坏、管理难度大等特点。在此情况下,通过社会关系的恢复和重建,为受灾群众充能和增能,形成受灾群众的互助体系和社会支持体系,达到预防社会问题(特别是社会冲突)的产生、构建和谐社区的目的,应是社会工作介入的最佳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置社区 社会关系恢复与重建 社会工作
下载PDF
小组工作运用于板房安置点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以勤俭人家“和谐巷”居民自我管理弄堂会为例 被引量:1
4
作者 蔡屹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19-23,25,共6页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华理服务队作为援建项目之一,率先进入了都江堰勤俭人家板房安置点。服务队的工作目标为过渡性板房安置点内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我们实施了五次"居民自我管理弄堂... "5.12"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上海社会工作服务团华理服务队作为援建项目之一,率先进入了都江堰勤俭人家板房安置点。服务队的工作目标为过渡性板房安置点内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我们实施了五次"居民自我管理弄堂会"小组服务方案。"和谐巷"的诞生更是标志着社工服务在满足居民事务性需要的同时,成功实现了受灾群众社会关系的重建,特别是水平性社会关系——邻里关系和垂直性社会关系———管委会至居民之间的关系。此小组服务给予我们的反思是:(1)小组社会工作是在过程中实现受灾群众社会关系重建的工作方法。(2)开展小组服务前,社工要重视对不同巷内受灾群众需要的调查。(3)安置点受灾群众现阶段需要的满足可以是小组服务设计的切入点,并以此为基础,逐步发展其他新的社会关系。(4)小组工作可以与其他社工服务相结合,寻找板房安置点受灾群众社会关系重建的最优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社会工作 板房安置点 社会关系重建
下载PDF
老年失独妇女自我认知失调及社会关系重建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方曙光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8年第3期89-95,共7页
独生子女的死亡改变了家庭的稳定结构,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失独妇女来说,个体的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期望等认知因素发生中断或变化,形成自我认知的失调或冲突,其行为表现为个体社会关系的中断。基于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 独生子女的死亡改变了家庭的稳定结构,对于60岁以上的老年失独妇女来说,个体的观念、信仰、价值观、态度、期望等认知因素发生中断或变化,形成自我认知的失调或冲突,其行为表现为个体社会关系的中断。基于对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社会地位老年失独女性的个案访谈,能够分析影响其认知失调的主要因素,并从社会政策、社区、个体的优势视角等视域完善其社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失独女性 自我认知失调 优势视角 社会关系重建
下载PDF
社会再适应、参与式重建与反脆弱性发展——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启示录 被引量:17
6
作者 李宏伟 屈锡华 严敏 《社会科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7,共7页
从受灾群体的主位角度来说,汶川地震的主要危害在于,它迫使受灾群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受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从而导致了受灾群体原有社会关系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灾后重建是受灾群体进行社会再适应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社会... 从受灾群体的主位角度来说,汶川地震的主要危害在于,它迫使受灾群体在极短的时间内遭受了一系列社会生活的剧烈变动,从而导致了受灾群体原有社会关系被破坏。从这个意义上讲,灾后重建是受灾群体进行社会再适应的过程,其核心内容是社会关系的重建。因此,灾后重建必须凸显和实现受灾群体的主体性价值,亦即受灾群体必须以主体的身份参与灾后重建,在参与式重建中实现社会关系的重建和社会再适应。而灾后重建的最终目标,不仅在于修复因地震所致的破坏,恢复到震前的社会生活状态和社会经济秩序,更重要的是着眼于未来,实现受灾地区的反脆弱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再适应 社会关系重建 参与式重建 反脆弱性发展
下载PDF
基层社会治理新思路 被引量:3
7
作者 谢志强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3期77-77,共1页
克拉玛依区以机制创新和社会关系重建为主要抓手的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平安畅通区”、“全国社区养老服务先进区”、“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城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 克拉玛依区以机制创新和社会关系重建为主要抓手的基层社会治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先后荣获“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全国平安畅通区”、“全国社区养老服务先进区”、“全国社区睦邻文化建设工程示范城区”、“全国城市社会工作示范城区”、“国家生态区”等荣誉称号。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社会关系重建 社区养老服务 社区教育 示范城区 克拉玛依区 机制创新 建设工程
下载PDF
人工社会大规模人工人口生成方法综述 被引量:3
8
作者 葛渊峥 宋智超 孟荣清 《系统仿真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951-1959,共9页
大规模人工人口生成是以个体为核心的高分辨率人工社会演化的数据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典型人工人口构成要素、构建方法、演化规则等内容,对大规模人工人口构建的发展历程、人口数据库生成、时空关系建立、行为演化规则以及社会关系重建... 大规模人工人口生成是以个体为核心的高分辨率人工社会演化的数据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典型人工人口构成要素、构建方法、演化规则等内容,对大规模人工人口构建的发展历程、人口数据库生成、时空关系建立、行为演化规则以及社会关系重建的理论与实现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数据驱动、开放式人工人口架构的应用前景和未来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人口 人口数据库 行为演化规则 社会关系重建 数据驱动
下载PDF
灾后安置社区建设的路径探索与经验总结——以社工服务为视角 被引量:1
9
作者 吕雪峰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8期128-134,共7页
汶川地震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从实践来看,应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 汶川地震灾后安置社区建设,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应以社会关系的重构为核心主题。从实践来看,应以明确政社分工与合作为前提,融入灾后重建的核心领域;以统筹安排服务项目为依托,实现社区充能、增能;以建成信任机制为目标,强化社区团结纽带;以健全社工制度、培养本地人才为宗旨,实现社工服务的持续与深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安置社区建设 重建社会关系
下载PDF
应将社会工作纳入国家救灾和灾后重建体系
10
作者 范斌 《中国社会工作》 2016年第22期23-23,共1页
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久性治理难题。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而且在深层的心理、社会以及文化结构上留下了如何修复和重构的难题。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面对受灾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救灾方式显然已力不从... 灾害是人类社会面临的永久性治理难题。灾害不仅造成巨大的人员伤亡、房屋倒塌,而且在深层的心理、社会以及文化结构上留下了如何修复和重构的难题。中国是一个灾害频发的国家,面对受灾群众多样化的需求,传统的救灾方式显然已力不从心,而以助人自助见长的专业社会工作,在灾后个体创伤抚慰、社会关系重建、社会秩序恢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灾后重建 救灾 国家 体系 社会关系重建 人员伤亡 文化结构
原文传递
社工应成为拆迁救助的重要力量
11
作者 黄帝荣 《中国社会工作》 2014年第18期28-29,共2页
“拆迁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房屋拆除迁移中的困难群体或因此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援助,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在生活上得以妥善安置的助人服务活动,涉及法律维权、生活安排、生产和公益设施恢复、危... “拆迁救助”是指国家和社会依法对房屋拆除迁移中的困难群体或因此造成生活贫困的社会成员,提供一定的物质和精神援助,以保证其维持最低生活水平,在生活上得以妥善安置的助人服务活动,涉及法律维权、生活安排、生产和公益设施恢复、危机干预、心理疏导、社会关系重建等内容.我国城市棚户区改造和农村危房改造任务重、规模大,其中的难点工作是困难户的安置.而我国目前的拆迁救助方式单一、助人服务水平低,尚不能满足困难群众的需求,使征地拆迁成为社会矛盾最为集中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征地拆迁 救助方式 生活水平 力量 社工 社会关系重建 社会成员 服务活动
原文传递
为灾区“软实力”建设“点赞”
12
《中国社会工作》 2015年第4期1-1,共1页
这些年,在政府、社会组织和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灾害救助能力再上新台阶,如,从重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与心理救助兼顾;从重物理重建向物理重建与社会关系重建并举发展。但总体来说,灾区“软实力”救助在整个灾害救助中所... 这些年,在政府、社会组织和灾区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的灾害救助能力再上新台阶,如,从重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与心理救助兼顾;从重物理重建向物理重建与社会关系重建并举发展。但总体来说,灾区“软实力”救助在整个灾害救助中所占比重还太小太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实力” 灾区群众 灾害救助 社会关系重建 物质救助 社会组织 心理救助 物理
原文传递
大山深处的民宿小组与生态体验
13
作者 欧阳令芝 《中国社会工作》 2013年第6期23-24,共2页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 广东绿耕社会工作发展中心-四川社工站(原中山大学一香港理工大学映秀社工站),是由2008年6月24日在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板房区成立的广州社工站发展而来,至今已经扎根灾区四年多。当时,在广州市民政局的支持下,社工站主要在资源链接、心理抚慰、妇女生计能力建设、羌藏刺绣文化传承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灾区紧急救援向社区恢复重建过渡,社工站开始回应社区中的生讥文化、社会关系重建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体验 大山 香港理工大学 社会关系重建 文化传承 2008年 发展不平衡 中山大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