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类学视角下的祠堂重建——以江西某村落为个例 被引量:3
1
作者 傅慧平 《新余高专学报》 2009年第2期34-35,共2页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祠堂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团结了族人,强化了宗族意识,在... 从人类学的视角出发,从社会结构等方面进行探讨和分析,可以发现祠堂重建不是一个简单的社会行为,而是社会经济发展与权力博弈的产物。它不仅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帮助人们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团结了族人,强化了宗族意识,在村落之间也有利于树立本族的新形象、提高本族的声誉。从本质上说,祠堂重建并非一种传统文化的有意识的保护,而是当下社会人们的一种积极选择,这种选择有意无意间促进了村落内部的团结与和谐,同时,也让人们在物质增长的基础上得到更多的精神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重建 人类学 社会结构
下载PDF
现代化视角下的祠堂重建——以闽东坂中村为例
2
作者 阮滢玲 《地方文化研究》 2014年第5期75-79,共5页
祠堂的重建不仅影响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帮助村民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从而团结族人强化宗族意识,提高本族在地方社会的形象和声誉。文章通过探讨闽中坂中村的三个宗族2005—2008年间祠堂重建过程以及祠堂功能之演化,试图解... 祠堂的重建不仅影响乡村民众的日常生活,也帮助村民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从而团结族人强化宗族意识,提高本族在地方社会的形象和声誉。文章通过探讨闽中坂中村的三个宗族2005—2008年间祠堂重建过程以及祠堂功能之演化,试图解释祠堂重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族复兴现象之一,隐含着村落中各个宗族精英带领下的民间竞争;这种民间竞争表明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依然深深地扎根在人们的内心深处,并根据人们的需求不断被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传统 重建祠堂
下载PDF
现代化视角下的祠堂重建——以闽东坂中村为例
3
作者 阮滢玲 《青年与社会(下)》 2014年第9期234-235,共2页
祠堂的重建能帮助村民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从而团结族人强化宗族意识,提高本族在地方社会的形象和声誉。文章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探讨闽东坂中村在三个宗族精英领导下于2005——2008年间竞相重建各家祠堂的社会现象,说明... 祠堂的重建能帮助村民寻找以祖先崇拜为基础的归属感,从而团结族人强化宗族意识,提高本族在地方社会的形象和声誉。文章从现代化的视角出发,探讨闽东坂中村在三个宗族精英领导下于2005——2008年间竞相重建各家祠堂的社会现象,说明民间力量通过对传统文化进行再创造从而保持地方社会结构均衡,同时使传统文化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化 传统 重建祠堂
下载PDF
新时期乡村公共空间的生产与重构——以皖南X村祠堂为例 被引量:4
4
作者 洪舒华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24-130,共7页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社会空间及精神文化场域,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下,乡村传统的公共空间面临着活动萎缩、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近年来,祠堂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得... 乡村公共空间是村民进行交流和互动的社会空间及精神文化场域,对乡村社会的整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城市化和市场化的双重冲击下,乡村传统的公共空间面临着活动萎缩、功能弱化等诸多问题和挑战。近年来,祠堂作为乡村公共文化空间得以重建,这是值得学界重视的乡村社会文化现象。鉴于此,以皖南X村为例,分析祠堂的重建对乡村公共空间的文化记忆、交往维系、秩序整合等诸多方面所发挥的积极功能。以地方党委和政府引领、村民主体参与、文化传承创新的多重发展机制,可以有效重构乡村公共空间,共同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祠堂重建 乡村公共空间 文化记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