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1
作者 金剑飞 何林华 刘德炎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下旬)》 CAS 2015年第8期55-56,共2页
目的:观察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智力,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 目的:观察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抽取腰椎间盘突出患者86例,将其按照治疗方法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患者接受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智力,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开放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相应的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均明显,其中观察组腰椎生理功能恢复正常时间、手术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发生显著缩短,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围术期并发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在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中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压与重建稳定平衡手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手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 被引量:3
2
作者 胡豇 曾建成 +1 位作者 宋跃明 刘仲前 《四川医学》 CAS 2003年第4期333-335,共3页
目的 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 分析 1 981~ 1 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者 1 2 6例 ,其中椎体肿瘤前路切除后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7例 ,椎体间植骨与椎体钉固定术 1 4例 ,椎体间骨水泥填塞与椎体钉固定 36... 目的 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脊柱稳定性的重建。方法 分析 1 981~ 1 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脊柱稳定性者 1 2 6例 ,其中椎体肿瘤前路切除后行椎体间植骨融合术 7例 ,椎体间植骨与椎体钉固定术 1 4例 ,椎体间骨水泥填塞与椎体钉固定 36例 ,人工椎体转换术 7例 ;椎弓肿瘤后路切除Luque环固定术 2 4例 ,双Harrington撑开棒与椎板下节段钢丝固定 2 1例 ,经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 7例。椎体与椎弓肿瘤后路切除Harrington棒与Luque环和椎板下节段钢丝固定各 3例 ;行全脊椎肿瘤切除 ,前方椎体间植骨 ,后方Harrington棒或CD棒固定术 4例。平均随访 5 3年 ,通过临床与影像学检测脊柱重建的稳定性。结果 脊柱稳定性良好者 1 0 8例 (85 7% ) ,其中无瘤生存 37例 ,带瘤生存 9例 ,死亡 62例 ;稳定性丧失 1 8例 (1 4 3 % ) ,其中内固定器松动移位 9例 ,内固定器折断 7例 ,植骨块移位 2例。结论 维持或重建脊柱的稳定性是治疗脊柱肿瘤的一项重要措施 ,可明显提高生活质量。重建稳定性的丧失与肿瘤复发 ,内固定器选择不当 ,安放不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肿瘤 脊柱 胸腰椎 外科手术 重建稳定
下载PDF
颈椎管内肿瘤切除并稳定性重建
3
作者 王琛 萧扬飞 赵兴举 《中国医药指南》 2011年第25期293-295,共3页
目的观察颈椎管内肿瘤切除并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23例,术前诊断:髓外肿瘤15例,髓内肿瘤8例,肿瘤位于C0~C12例,C1~C22例,C2~C33例,C3~C46例,C4~C56例,C5~C64例。术前JOA评分:8.5分(5-13分)。术前Fr... 目的观察颈椎管内肿瘤切除并稳定性重建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患者共23例,术前诊断:髓外肿瘤15例,髓内肿瘤8例,肿瘤位于C0~C12例,C1~C22例,C2~C33例,C3~C46例,C4~C56例,C5~C64例。术前JOA评分:8.5分(5-13分)。术前Frankel分级:A级3例,B级5例,C级8例,D级6例,E级1例。结果术后5例患者出现一过性上肢麻木或疼痛,对症治疗后症状逐渐消失。未出现术后症状明显加重、脑脊液漏、高热等并发症。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D级4例,E级19例,复查MRI未见肿瘤复发。结论颈椎管内肿瘤手术切除并稳定性重建手术疗效满意,完整切除后复发率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管 肿瘤切除 重建稳定
下载PDF
胸腰椎肿瘤手术中稳定性的重建
4
作者 胡云洲 饶书城 +4 位作者 胡豇 曾建成 宋跃明 屠重棋 裴福兴 《西藏医药》 1999年第S1期93-93,共1页
目的: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稳定性重建的价值和重建方式的选择,提高对脊柱肿瘤稳定性的认识和稳定性的重建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1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稳定性者126例,其中椎体瘤前路切除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7例,椎间植骨与... 目的:评价胸腰椎肿瘤术中稳定性重建的价值和重建方式的选择,提高对脊柱肿瘤稳定性的认识和稳定性的重建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981-1997年胸腰椎肿瘤术中重建稳定性者126例,其中椎体瘤前路切除后行椎间植骨融合术7例,椎间植骨与椎体打固定术14例,椎间骨水泥填塞与椎体钉固定36例,人工椎体置换术7例;椎弓肿瘤切除后路Luque环固定术24例,Harrington棒与推板下节段钢丝固定21例,经根弓根螺钉系统固定术7例。椎体与椎弓肿瘤后路切除Harrington棒与Luque环和推板下段钢丝固定各3例,前方椎间植骨,后方Harrington棒或CD棒固定术4例,平均随访5.3年,通过临床与影像学等检测脊柱重建的稳定性。结果:脊柱稳定性良好者108例(857%),其中无瘤生存37例,带瘤生存9例,死亡62例;稳定性丧失18例(14.3%),其中内固定器松动移位9例,内固定器折断7例,植骨块移位2例。结论:维持或重建脊柱稳定性可缓解症状、增加活动、预防和改善瘫痪,提高生活质量,是一项不可忽视的治疗措施.前、后路手术用不同内固定器重建脊柱稳定性都各有其适应证和局限性,前路手术推荐椎体钉和椎体钢板,后路手术推荐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和CD棒加节段钢丝。重建稳定性的丧失与肿瘤复发、内固定器选择不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 内固定器 肿瘤手术 重建稳定 HARRINGTON棒 脊柱稳定 固定术 椎间植骨 医科大学 后路手术
下载PDF
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镜下表现与稳定重建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朱文辉 王予彬 +3 位作者 李南楠 卢亮宇 程晏 李靖龙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801-804,共4页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 目的探讨异体肌腱重建治疗踝外侧不稳定的临床效果,总结踝关节外侧不稳定关节内病变特征。方法对2006年7月-2013年10月踝关节外侧不稳定患者36例进行手术治疗,关节镜下观察到踝关节滑膜炎16例,游离体5例,滑膜嵌顿15例,距骨软骨损伤9例,胫骨前缘骨赘增生5例,采用滑膜清理、游离体取出、骨赘磨除、软骨下骨微骨折术等对症处理,异体肌腱结合Femoral INTRAFIX技术固定重建外侧稳定结构。术后管型石膏固定踝关节3周,同时实施康复计划。结果术后随访15-96个月,平均38个月,32例踝关节前抽屉试验阴性,4例从强阳性转为弱阳性。反复扭伤现象消失,均恢复工作和运动。AOFAS评分从术前的(36.7±0.9)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时的(85.4±1.6)分(t=52.361,P=0.000)。术后MRI显示:外侧副韧带未见异常信号,8例韧带信号稍增粗;胫骨前缘骨赘增生消失4例;未见关节内游离体和异常滑膜信号。结论异体肌腱、Femoral INTRAFIX重建踝关节外侧副韧带临床效果肯定。重视关节内病变并及时微创处理对术后临床症状改善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踝关节 外侧不稳定 关节镜手术 稳定重建
下载PDF
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8
6
作者 侯煜 田少辉 +5 位作者 许磊 孙强 卜宏建 武士科 冯建刚 孟德光 《山东医药》 CAS 2014年第27期76-77,共2页
目的观察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例,采用经后正中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2.70±7.31)、(8.33&... 目的观察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在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的效果。方法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患者9例,采用经后正中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手术前、后ODI评分分别为(32.70±7.31)、(8.33±2.76)分,JOA评分分别为(11.01±2.56)、(25.10±1.47)分,两两比较,P均<0.05。无脊髓神经损伤、硬脊膜撕裂、脑脊液漏、切口感染、肺炎、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用于下腰椎退行性病变手术治疗中疗效较好,且无并发症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 微创技术 腰椎退行性病变
下载PDF
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 被引量:10
7
作者 邱满乐 连小峰 +1 位作者 李浩 徐建广 《国际骨科学杂志》 2014年第3期193-195,204,共4页
目的 探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1-49岁,平均26.5岁.载荷分布评分(LSS)均≥7分.所有患... 目的 探讨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研究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收治的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患者20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例,年龄21-49岁,平均26.5岁.载荷分布评分(LSS)均≥7分.所有患者均接受经后路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治疗:后路经椎弓根伤椎次全切除、环脊髓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加钛网椎间植骨融合.记录评估手术前后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比例、神经功能恢复及椎间植骨融合情况.根据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20例患者均获得6-36个月随访,平均30个月.术后伤椎高度丢失比例、后凸Cobb角、椎管占位比例较术前有明显改善(P<0.05).9例Frankel脊髓损伤分级由术前的A级恢复到术后C级,2例恢复到D级,其余9例无恢复.钛网植骨均获得良好骨性融合.结论 经后路胸腰椎前中柱稳定性重建术通过单一后方入路能同时完成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复位、减压、前中柱稳定性重建,较好地恢复脊柱正常生理曲度,实现早期活动及功能操练,是一种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理想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腰椎骨折 后侧入路 稳定重建 钛网
下载PDF
脊柱肿瘤手术后稳定性重建与康复 被引量:6
8
作者 郭奇峰 徐中和 温世锋 《中国临床康复》 CSCD 2003年第14期2045-2046,F003,共3页
目的为改善脊柱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脊柱肿瘤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术后康复的方法。方法1994/2002脊柱肿瘤患者28例,采用手术加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康复功能训练。手术方式:局部姑息切除1例,局部姑息切除加前路或... 目的为改善脊柱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探讨脊柱肿瘤手术后脊柱稳定性重建和术后康复的方法。方法1994/2002脊柱肿瘤患者28例,采用手术加放疗加化疗综合治疗方案并进行适当的康复功能训练。手术方式:局部姑息切除1例,局部姑息切除加前路或后路重建17例,全椎切除加前后路重建10例。结果除2例3个月死亡外,26例获6个月至6年零5个月随访,25例脊髓功能损害患者,脊髓有Frankel功能1级以上恢复,10例全椎切除后路重建病例术后恢复快,神经功能由FrankelC级恢复到FrankelE级,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脊柱肿瘤全椎切除后前后路重建脊柱稳定性效果最理想,术后进行合理的康复训练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手术后 康复 手术方式 脊柱稳定重建 功能训练 放疗 化疗
下载PDF
3D打印全骶骨假体在全骶骨切除患者腰-髂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3
9
作者 尉然 郭卫 +3 位作者 杨荣利 汤小东 杨毅 姬涛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811-819,共9页
目的:评估3D打印全骶骨假体在全骶骨切除患者腰-髂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全骶骨切除术的42例患者资料。根据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假体重建组(14例)采用3D打印全骶骨假体重建,联合... 目的:评估3D打印全骶骨假体在全骶骨切除患者腰-髂稳定性重建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于我中心接受全骶骨切除术的42例患者资料。根据重建方式将患者分为3组:假体重建组(14例)采用3D打印全骶骨假体重建,联合重建组(19例)采用包含前方椎体重建的联合重建方案,脊柱骨盆(SPF)重建组(9例)采用单纯SPF重建。比较三组患者的腰-髂稳定性(疼痛及运动功能评分)、内置物生存情况(内置物失败率及生存期)、手术安全性(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33.6±14.2个月。假体重建组手术平均耗时394.6±128.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250.0±1711.4ml,共2例患者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末次随访时,13例患者无需拐杖等辅助行走,12例患者无需使用止痛药。共4例患者发生影像学内置物失败,其中2例需行二次手术,1例因严重疼痛并伴有肿瘤复发接受二次手术,术中因假体与周围骨融合牢固而未取出假体;1例因严重疼痛及运动功能明显受损接受二次手术取出假体。假体重建组平均内置物生存期为49.3(95%CI 40.8~57.9)个月。相较于其他两组患者,假体重建组患者的腰-髂稳定性、内置物生存情况均与联合重建组相近(疼痛评分2.4±0.8 vs 2.3±0.7,P=0.59;运动功能评分2.4±0.6 vs 2.2±0.7,P=0.44;内置物失败率14.3%vs 5.3%,P=0.56;内置物生存期49.3 vs 59.4个月,P=0.28),并显著优于SPF重建组(疼痛评分2.4±0.8 vs 1.7±1.0,P=0.028;运动功能评分2.4±0.6 vs 1.3±0.7,P=0.001;内置物失败率14.3%vs 66.7%,P=0.023;内置物生存期49.3 vs 28.6个月,P=0.01),且不显著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结论:在全骶骨切除患者中应用3D打印全骶骨假体进行重建能够取得理想的腰-髂稳定性以及满意的内置物生存情况,同时不会增加手术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骶骨切除 3D打印 假体 腰-髂稳定重建
下载PDF
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侯煜 卜宏建 +2 位作者 田少辉 冯建刚 武士科 《河北医药》 CAS 2014年第20期3097-3099,共3页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 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表投影点间3 c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 目的介绍经后路双侧微创技术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治疗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所致椎间失稳引发顽固性腰背痛的临床方法。方法 3例患者均以双侧椎弓根外侧缘体表投影点间3 cm切口沿内侧的多裂肌与外侧的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的肌间隙完成置入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结果患者术后3 d即可带腰围下地活动,切口区疼痛均可耐受,无症状出院。3例患者术后ODI、VAS评分均明确改善,术后3例随访相邻节段退变引发症状均消失。结论由于该手术方式采用更微创的办法明确改善了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椎弓根钉的置入方式,最大限度避免了因椎间融合造成的纤维化椎旁肌的再次损伤,为临床解决大切口坚强固定引起的邻近节段退变提供了微创、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动态稳定重建系统 微创技术 椎间融合术后相邻节段退变
下载PDF
外科切除与稳定性重建治疗脊柱肿瘤 被引量:3
11
作者 乔永东 王自立 +3 位作者 陈军 丁惠强 赵浩宁 司建炜 《宁夏医学杂志》 CAS 2007年第6期511-512,共2页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36例脊柱肿瘤病人,进行全身的检查,查找肿瘤的原发灶,并在CT监视下行病椎穿刺活检,确定肿瘤性质,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良性肿瘤病人9例,全部行病椎外科切除同期行脊柱重... 目的探讨脊柱肿瘤的合理手术方法。方法对收治的136例脊柱肿瘤病人,进行全身的检查,查找肿瘤的原发灶,并在CT监视下行病椎穿刺活检,确定肿瘤性质,制定治疗方案。结果行手术治疗的病例中,良性肿瘤病人9例,全部行病椎外科切除同期行脊柱重建,恶性肿瘤病例15例,全部行全脊椎切除。先期后路固定切除椎体附件,然后前路行病椎完全切除,取髂骨或钛网植骨前路内固定。所有手术病人术后随访1-5年,死亡3例,复发3例。18例全部存活,能够正常生活和工作。结论良性脊柱肿瘤,同期行病椎外科切除并重建脊柱稳定性,可以完全治愈;脊柱恶性肿瘤经过术前、术后化疗、放疗再行病椎全脊柱切除、重建脊柱稳定性,明显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5年生存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切除 脊柱肿瘤 稳定重建
下载PDF
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恩惠 刘新宇 +4 位作者 杨志平 李昕 丰荣杰 刘文广 李建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512-515,共4页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 目的:探讨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稳定性重建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1999~2005年在我院骨科手术治疗且得到随访的18例切除单侧关节突关节的颈椎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男10例,女8例;年龄16~72岁,平均46岁。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10例,VAS评分2~8分,平均4.2分;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8例,ASIA分级C级5例,D级3例。均采用颈后路患侧关节突关节、侧块切除,完整切除肿瘤组织,其中10例行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8例行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结果:随访3~60个月,平均20个月,1例透明细胞癌肺转移患者死亡,余存活无复发。10例神经根受压表现为主者术后疼痛VAS评分0~4分,平均1.6分。8例脊髓压迫表现为主者,5例术前C级者术后C级2例、E级3例,3例术前D级者术后D级2例、E级1例。双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术后3个月4例出现骨性融合(其中1例3个月后失访),6个月7例达到骨性融合,内固定无断裂、松动、移位,无颈椎不稳。单侧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者,1例术后5个月出现颈部疼痛;9例在术后9个月骨性融合;1例12个月时仍未能骨性融合,螺钉松动。结论:颈后路侧块钢板固定植骨融合可以实现颈椎肿瘤单侧关节突关节切除后的颈椎稳定性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肿瘤 关节突关节 侧块钢板 稳定重建
下载PDF
颈椎肿瘤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及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资兵 曾荣 +5 位作者 魏劲松 林颢 钟环 吴少科 孙欣 郑鸿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14期2196-2197,共2页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颈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2006~2009年间,我院骨科15例同时累及脊柱前、中、后柱的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全... 目的探索手术治疗颈椎肿瘤有效方法。方法 2006~2009年间,我院骨科15例同时累及脊柱前、中、后柱的颈椎肿瘤患者采用前后路联合全脊椎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 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8个月,平均19.6个月。全部病例植骨均在3~6个月内获融合。术后颈肩剧烈疼痛症状消失。有神经症状者,神经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恢复。结论前后路联合全脊椎肿瘤切除并通过植骨及内固定重建脊柱稳定性是治疗累及颈椎三柱的颈椎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肿瘤 前后路联合手术 全脊椎切除 稳定重建
下载PDF
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被引量:2
14
作者 周伟 尚静波 +4 位作者 李仁波 孟庆涛 于洪德 聂晶鑫 杨光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第7期50-51,共2页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 目的分析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对颈胸段脊柱肿瘤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24例颈胸段脊柱肿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全脊椎切除术,同时对患者脊柱予以重建。结果 24例患者手术成功率100%,伤口一期愈合,无切口感染、切口延期愈合、胸腔积液、肺部感染者。术前VAS评分(7.68±1.23)分,术后(2.69±0.54)分;术后Frankel分级恢复至E级,手术前后相比,P<0.05。随访至今,无局部复发,内固定无松动,CT显示植骨融合。结论全脊椎切除及脊柱稳定性重建可有效治疗颈胸段脊柱肿瘤,临床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相应全脊椎切除术,实施合理的脊柱重建,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脊椎切除 脊柱稳定重建 颈胸段脊柱肿瘤
下载PDF
脊柱结核病灶的彻底清除与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4
15
作者 阮狄克 《中国骨伤》 CAS 2010年第7期481-482,共2页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的主要组成部分,据1956至2004年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6140例骨关节患者统计,脊柱结核为4555例,占74.19%[1]。近年来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国内的增多,骨关节结核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目前也有部分学... 脊柱结核是骨关节结核的主要组成部分,据1956至2004年北京市结核病研究所6140例骨关节患者统计,脊柱结核为4555例,占74.19%[1]。近年来随着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在国内的增多,骨关节结核发病率又有抬头的趋势,目前也有部分学者对该疾患进行了研究[2-6]。因而,作为一名脊柱外科医师,对提高脊柱结核的诊治应有一个新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脊柱 外科手术 病灶清除 稳定重建
下载PDF
家庭支持对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 被引量:2
16
作者 梁金镇 陈霞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年第16期4-6,共3页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50例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采用家庭支持量表、中文版CD—RISC韧性量表和改良Bart... 目的:探讨家庭支持对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心理韧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月50例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两组患者均在出院时采用家庭支持量表、中文版CD—RISC韧性量表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后,对照组按照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出院护理常规进行护理;试验组给予6个月的家庭支持干预,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出院6个月时家庭支持、心理韧性和MBI评分情况。结果:出院6个月时试验组家庭支持、MBI、心理韧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柱肿瘤术后稳定性重建患者在出院后居家护理中加强其家庭支持干预,能有效提高其心理韧性,促进功能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肿瘤 稳定重建 家庭支持 心理韧性
下载PDF
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对武警战士训练性下腰痛的康复治疗效果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长军 《解放军医药杂志》 CAS 2017年第8期79-82,共4页
目的探讨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对训练性下腰痛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训练性下腰痛武警战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物... 目的探讨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对训练性下腰痛的康复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武警四川总队医院收治的96例训练性下腰痛武警战士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两组均给予常规物理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同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背(或腿)疼痛与功能障碍量表(ODI)对两组治疗前后的腰部疼痛程度及功能障碍情况进行评估,采取等速肌力测试对腰背伸肌力学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60°/s以及120°/s角速度状态下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均高于治疗前(P<0.01)。观察组治疗后VAS、ODI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60°/s以及120°/s角速度状态下峰力矩和平均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肌内效胶贴联合脊柱稳定性重建治疗训练性下腰痛,可有效缓解疼痛症状,减轻功能障碍,改善腰背伸肌力学性能,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内效胶贴 脊柱稳定重建 下腰痛 康复 治疗
下载PDF
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与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6
18
作者 罗文正 唐廷波 谢光辉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08年第1期62-64,共3页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方法与稳定性重建手术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21例,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行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以JOA评分系统评价神... 目的:分析创伤性下颈椎不稳的诊断方法与稳定性重建手术适应证、方法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12月,手术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性损伤21例,以前路手术为主,对于难复性颈椎脱位,行后路手术或前后路联合手术;以JOA评分系统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损伤节段的水平移位评价复位情况,White标准评定颈椎的稳定性,Bohlman的X线片标准判定植骨融合情况。结果:JOA评分术前平均为6分,术后16分;按Bohlman标准3个月时植骨融合率为80%,6个月时为100%。水平移位由术前的平均4.0mm减小到0.5mm,稳定性评分术前平均8分,术后平均<5分。结论:稳定性重建治疗创伤性下颈椎不稳定具有改善神经功能、恢复颈椎序列、恢复椎间高度及生理曲度、可早日下床活动等优点,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是否有致压因素及颈椎稳定性等综合考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下颈椎不稳 稳定重建
下载PDF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中的脊柱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2
19
作者 董黎强 田纪伟 +1 位作者 曹根洪 王昌兴 《中医正骨》 2007年第9期23-24,共2页
关键词 胸腰椎脊髓外硬脊膜内肿瘤/手术 脊柱稳定重建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 被引量:1
20
作者 杜开利 彭焰 +3 位作者 张良明 张新亮 梁安靖 黄东生 《中国骨科临床与基础研究杂志》 2010年第3期212-217,共6页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方式。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38例,其中椎体切除13例16个节段,后弓切除7例8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1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7例。根据不同肿瘤切除范围,采... 目的探讨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稳定性重建方式。方法收集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手术治疗的脊柱原发性恶性肿瘤38例,其中椎体切除13例16个节段,后弓切除7例8个节段,全脊椎切除11例12个节段,其余类型7例。根据不同肿瘤切除范围,采取椎体重建、前方椎体内固定、后路植骨内固定或联合运用等稳定性重建方式。观察植骨融合、上下节段终板间距离、内固定断裂等情况,比较末次随访与术前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神经功能Frankel评分和SF-36评分。结果随访12~89个月,平均29.7个月。6例于随访过程中死亡,5例因肿瘤复发而再次行手术治疗。术后末次随访时VAS评分明显优于术前([6.2±2.2)分vs(1.8±1.3)分;t=-17.080,P=0.000],疼痛改善优良率达86.8%;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改善一级21例,改善二级8例,无明显改善1例;SF-36评分亦明显优于术前([30.7±7.2)分vs(58.3±16.5)分;t=19.037,P=0.000]。除复发外,植骨全部融合,无植骨骨折,5例伴有植骨吸收,终板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沉,术中、术后无严重神经损伤并发症。结论根据WBB分期及三柱理论,结合肿瘤切除范围的大小选择相应的重建方式,可恢复脊柱稳定性,促进植骨融合,中短期疗效满意。重建方式应综合考虑节段、预后和骨强度等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椎肿瘤 脊柱融合术 骨移植 内固定 稳定重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