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矫正: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新范式 被引量:1
1
作者 杨涵 张凯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22年第3期85-95,共11页
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监控”与“矫正”这两种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传统范式均为针对“犯罪倾向”设计,对于“机会”的犯罪生成机制关注不够充分。“环境矫正”理论则主张关注犯罪机会以重... 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是社区矫正工作的核心目标之一。“监控”与“矫正”这两种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传统范式均为针对“犯罪倾向”设计,对于“机会”的犯罪生成机制关注不够充分。“环境矫正”理论则主张关注犯罪机会以重塑重新犯罪预防理念,评估犯罪机会以明确重新犯罪预防指向,监督引导社区矫正对象规避、抵制犯罪机会以实现重新犯罪预防标本兼治,有望成为我国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新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矫正 犯罪机会 社区矫正对象 重新犯罪预防
下载PDF
预防重新犯罪的重点与难点——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问题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志强 李贺江 《武汉公安干部学院学报》 2004年第3期62-65,共4页
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是预防重新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择业主体的自主性决定了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应该以过渡性安王与帮助、引导、扶持相结合。但是从预防重新犯罪的角度着眼,使刑满... 做好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是预防重新犯罪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的一个难点。市场主体的自主性和择业主体的自主性决定了刑满释放人员的就业工作应该以过渡性安王与帮助、引导、扶持相结合。但是从预防重新犯罪的角度着眼,使刑满释放人员就业并非唯一手段,还必须与帮教和重点控制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满释放人员 就业 预防重新犯罪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视野下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探究——以福建厦门市某区为样本
3
作者 蔡国水 《河南司法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5-38,共4页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 《刑法修正案(八)》首次从法律上明确肯定了社区矫正制度,对社区矫正服刑人员的矫正工作从此有了法律依据。目前暂予监外执行罪犯已基本纳入社区矫正,随着非监禁刑监管方式的变化,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呈现出新的特点,从社区矫正工作的角度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的原因进行分析,对预防社区矫正对象重新犯罪,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和社会和谐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创新 社区矫正 重新犯罪预防
下载PDF
对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再思考
4
作者 葛炳瑶 单云生 《法治研究》 2009年第11期39-43,共5页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监狱机关必须坚持把教育人、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衔接机制,认真落实帮教安... 刑满释放人员重新犯罪,严重危害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要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监狱机关必须坚持把教育人、改造人放在第一位,努力把罪犯教育改造成为守法公民。地方政府要建立和完善衔接机制,认真落实帮教安置工作,运用法制、经济、社会等多种手段,通过加强群防群治,预防和减少刑释人员重新犯罪,为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重新犯罪 改造质量 帮教安置
下载PDF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庭审教育之初探——以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为视角
5
作者 刘敬娟 马杰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22年第4期44-50,共7页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庭审教育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庭审教育制度对于感化、挽救失足少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近... 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审判工作是人民法院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庭审教育则是我国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实践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完善的庭审教育制度对于感化、挽救失足少年、有效预防未成年人重新犯罪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本文结合近年来我国庭审教育的实践状况,初步分析了庭审教育的内容、价值取向、功能、现状与问题,并尝试指出了需要完善的几个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 庭审教育 预防重新犯罪
下载PDF
预防重新犯罪一体化机制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丛淑萍 《法学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138,共7页
在刑事一体化视角下,预防重新犯罪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基础分为三个层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社会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罪犯矫正政策;预防重新犯罪一体化机制具有总体统筹性、内部统筹性、部门协作性、社会支持性... 在刑事一体化视角下,预防重新犯罪一体化机制的政策基础分为三个层次,社会管理综合治理的社会政策、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惩罚与改造相结合的罪犯矫正政策;预防重新犯罪一体化机制具有总体统筹性、内部统筹性、部门协作性、社会支持性等特性。针对目前预防重新犯罪一体化机制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应进一步加强监狱矫正社会化、社区矫正规范化、安置帮教多元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新犯罪 预防重新犯罪 一体化机制
原文传递
市场经济条件下预防重新犯罪的思考
7
作者 江伟人 《中国监狱学刊》 2000年第1期25-27,,45,,共4页
关键词 市场经济 重新犯罪预防 刑释人员 监管改造工作
原文传递
以“法”守护,一路生“花”
8
作者 张好武 《河南教育(教师教育)(下)》 2024年第5期83-83,共1页
对身心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未成年学生,加强保护并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 对身心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强、自我保护能力较弱的未成年学生,加强保护并为其营造健康的成长环境,是学校教育的应有之义。为此,我国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以下简称《未成年人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以下简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以“法”守护明方向最新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一共有七个章节,坚持教育保护、及时防治、综合治理、科学性四大原则,凸显干预不良行为、矫治严重不良行为、预防重新犯罪三大内容,明确了未成年人成长的底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未成年学生 《未成年人保护法》 自我保护能力 预防重新犯罪 严重不良行为 四大原则 未成年人
下载PDF
一部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法律: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几点认识
9
作者 樊凤林 《青少年犯罪研究》 2000年第1期65-68,共4页
关键词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法律依据 重新犯罪预防
原文传递
缓刑适用和执行中的热点问题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本刊编辑部 王洪伟 冯爱冰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 2007年第3期16-28,共13页
缓刑作为一种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行刑方式,是我国刑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缓刑制度在促使罪犯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减少司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法律对缓刑适用和执行缺乏明确、具体的规... 缓刑作为一种附条件不执行原判刑罚的行刑方式,是我国刑罚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缓刑制度在促使罪犯改过自新、预防重新犯罪、减少司法成本、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但由于法律对缓刑适用和执行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相关配套措施尚未跟进,工作运行机制尚不完善,执行环境有待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刑适用 法官自由裁量权 预防重新犯罪 维护社会稳定 工作运行机制 执行环境 行刑方式 刑罚制度 司法公正 司法成本 配套措施 缓刑制度 缓刑执行 组织性 成效性 罪犯 公众 法律
下载PDF
狱内职业技术教育创新发展的基本思路——切实提高未成年犯回归社会的就业能力
11
作者 李康熙 《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 2011年第5期73-78,共6页
社会就业安置市场化、就业方式多渠道化,给狱内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改革和创新狱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模式,尽力使未成年犯至少掌握一门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其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能力,是提高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 社会就业安置市场化、就业方式多渠道化,给狱内职业技术教育工作提出了严峻挑战。改革和创新狱内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模式,尽力使未成年犯至少掌握一门生产劳动技能,增强其回归社会后就业谋生能力,是提高改造质量,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的重要举措,实现“教学员一门技术,还社会一个人才”的教育培训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防重新犯罪 教育培训 就业谋生能力
下载PDF
未成年犯罪记录“应封尽封”
12
作者 郭鹏 《民生周刊》 2022年第13期68-69,共2页
以帮助教育和预防重新犯罪为目的,实现未成年人罪犯“无痕”回归社会。“孩子上高中时犯了盗窃罪,会不会影响他以后上大学、找工作、结婚?”这是朱红霞一直揪心的问题。身为母亲,她生怕儿子因为此前一时失足而终身被贴上犯罪的标签,其... 以帮助教育和预防重新犯罪为目的,实现未成年人罪犯“无痕”回归社会。“孩子上高中时犯了盗窃罪,会不会影响他以后上大学、找工作、结婚?”这是朱红霞一直揪心的问题。身为母亲,她生怕儿子因为此前一时失足而终身被贴上犯罪的标签,其学业、工作和生活都会受到负面影响,很难回归正常社会。朱红霞告诉《民生周刊》记者,她始终不敢去为孩子办理无犯罪证明,“一旦查出案底,不知该如何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未成年犯罪 盗窃罪 预防重新犯罪 未成年人罪犯 负面影响 回归社会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