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文化转向中的经典重构与价值传播——以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贾士秋 周仁玉 《新闻爱好者》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4-56,共3页
"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承载着鉴古知今、家国一体、继往开来的传播价值,映射出承载五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挖掘文本与演绎历史的双重建构下创新叙事、打破时空、引领价值。现从叙... "典籍"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承载着鉴古知今、家国一体、继往开来的传播价值,映射出承载五千多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文化类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在挖掘文本与演绎历史的双重建构下创新叙事、打破时空、引领价值。现从叙事转向下的电视转码与视听演绎、空间转向下的场域对话与仪式建构、电视媒介下典籍符号的传播价值出发,分析《典籍里的中国》的经典重构与价值传播,以期助推文化类节目的创新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转向 典籍里的中国 经典重构 价值传播 文化认同
下载PDF
自我视域中的他者与他者镜像中的自我——美国《文心雕龙》翻译文本中的“经典重构”问题 被引量:3
2
作者 谷鹏飞 《文艺理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6-55,共10页
经由跨文化翻译改写而完成的美国《文心雕龙》流传文本,是《文心雕龙》源文本在异质文化空间中全新的"经典重构"。正是通过施友忠、宇文所安、杨国斌等美籍学者在翻译实践中对源文本所作的语境还原、副文本形式重构与中西范... 经由跨文化翻译改写而完成的美国《文心雕龙》流传文本,是《文心雕龙》源文本在异质文化空间中全新的"经典重构"。正是通过施友忠、宇文所安、杨国斌等美籍学者在翻译实践中对源文本所作的语境还原、副文本形式重构与中西范畴互文性比堪,《文心雕龙》翻译文本才超越本土文学的"经典"身份而实现了在美国文学语境中的"经典重构"。这种"经典重构",既是异质文学交流中"边缘文学文本"抛弃"他者"身份而努力成就"自我"的技术策略,也是"中心文学文本"俯就"边缘文学文本"来延拓并创新自我的文化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源文本 翻译文本 经典重构
下载PDF
翻译与文学经典的重构——以鲁迅的《祝福》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胡牧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210-215,共6页
文学经典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出于特定的原因建构而成的,而符号是其建构的中介。雅各布森将符号翻译分为语际、语内、符际三类,这对文学如何由民族的成为世界的、文字的成为影像的等等,提供了重要的阐释途径。本文所谓翻译,即... 文学经典是由特定的人、在特定的时间、出于特定的原因建构而成的,而符号是其建构的中介。雅各布森将符号翻译分为语际、语内、符际三类,这对文学如何由民族的成为世界的、文字的成为影像的等等,提供了重要的阐释途径。本文所谓翻译,即指语际、语内、语符三项,而非仅仅语际一项。《祝福》的经典重构表明:经典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意象性通过符号所蕴含的可阐释性,召唤着对文本的重译、改编和表演,从而使经典由"今生"寻求到本雅明所青睐的"来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重构 《祝福》 重译 改编 表演
下载PDF
经典的重构:论《马戏团之夜》的互文性手法 被引量:3
4
作者 唐炯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109-113,共5页
著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创作成熟期所作的《马戏团之夜》中运用的互文性写作策略,彰显了她对传统文类范式,经典文学文本的利用和颠覆;再现了在官方文献中被抹去的历史。在经典的重构中,折射出她对于历史、社会、女性问题的... 著名英国女作家安吉拉·卡特在其创作成熟期所作的《马戏团之夜》中运用的互文性写作策略,彰显了她对传统文类范式,经典文学文本的利用和颠覆;再现了在官方文献中被抹去的历史。在经典的重构中,折射出她对于历史、社会、女性问题的深度问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拉·卡特 经典重构 互文性 《马戏团之夜》
下载PDF
经典重构 译介传播——以宇文所安中国古典文学译介为例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永亮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1期63-65,共3页
宇文所安通过语境还原、"话语体系"的建构、文本的互文并置及新经典作品的挖掘,复活中国传统文学、重构中国文学经典。翻译中,宇文氏秉承译释并举,采用丰厚翻译,使译文在"信"与"达"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 宇文所安通过语境还原、"话语体系"的建构、文本的互文并置及新经典作品的挖掘,复活中国传统文学、重构中国文学经典。翻译中,宇文氏秉承译释并举,采用丰厚翻译,使译文在"信"与"达"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宇文氏注重中西跨文化对话,以"他者的视角"和"世界的眼光"审视中国传统文化,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国际化"做了有益尝试。权威出版机构、主流媒体的参与和广泛的文学评论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学在英语世界的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文所安 经典重构 译介传播
下载PDF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食罪者》经典重构解读
6
作者 刘玉梅 方莎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100-104,共5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其作品的一大特点在于对经典文本的拆解、重构,对源文本的故事结构翻新,她在经典重构这条文学创作道路上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她的每一部小说的主题是非常...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国际上享有盛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其作品的一大特点在于对经典文本的拆解、重构,对源文本的故事结构翻新,她在经典重构这条文学创作道路上取得了令人仰慕的成就。无论是长篇还是短篇,她的每一部小说的主题是非常压抑的,《食罪者》就是以死亡为主题的一部短篇小说。她对人的"生存"是一种深切的关怀,是对世界处在弱势群体的关怀,她的文学精神不仅是加拿大的,也是整个世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重构 食罪者 基督故事 死亡与生存
下载PDF
柳下惠“坐怀不乱”与经典的重构
7
作者 张甲子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64-68,共5页
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的柳下惠受到后世儒家的大力推崇,"坐怀不乱"故事的广为流传,更是将他塑造成一位道德完人。然仔细分析典籍记载,从孔孟对其的赞许,到《毛传》的传说故事,再至《孔子家语》中的基本定型,佛教典... 被孟子誉为"圣之和者"的柳下惠受到后世儒家的大力推崇,"坐怀不乱"故事的广为流传,更是将他塑造成一位道德完人。然仔细分析典籍记载,从孔孟对其的赞许,到《毛传》的传说故事,再至《孔子家语》中的基本定型,佛教典籍内的短暂征引,最后至明清小说中"坐怀不乱"成为一个成语典故,故事乃是由后世逐步演绎而出,而并非历史事实。其出现的原因,一在于后世对儒家典籍的误读,二在于儒家自身理论建构的内部需要,三在于汉代儒家传经解经的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古代文学 柳下惠 坐怀不乱 伦理道德典范 成语典故 经典重构
下载PDF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英译传播中的经典重构 被引量:3
8
作者 尹飞舟 王佳娣 《中国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8-196,共9页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的英译传播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传播者、译者及读者共同推动的结果。传统译作通过新媒介被再传播、再解读和再创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媒介译作以全新解读、多元参与、网络出版等方式成为《道德经》英译传播... 媒介融合时代《道德经》的英译传播是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的传播者、译者及读者共同推动的结果。传统译作通过新媒介被再传播、再解读和再创作,焕发出生机与活力。新媒介译作以全新解读、多元参与、网络出版等方式成为《道德经》英译传播的新力量。传统媒介与新媒介的冲突与融合给《道德经》的翻译文学经典化带来了新挑战,一方面使《道德经》的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和文化价值得以在当代重构,同时也给《道德经》的翻译文学经典化带来一些负面影响。《道德经》的跨文化经典重构是文学价值在翻译传播中的再现,也是古今文化融通、中西文明互鉴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介融合 《道德经》 英译传播 经典重构
下载PDF
空间转向视角下文博短视频经典重构与价值传播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蔡莹莹 黄坤相 《传媒论坛》 2022年第2期43-45,52,共4页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物"又是中华悠久历史的最生动体现。而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文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结合当今受众媒介使用习惯更好地传播文物价值,成为文博领域研究的新... 历史是一个国家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物"又是中华悠久历史的最生动体现。而当今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给文博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如何结合当今受众媒介使用习惯更好地传播文物价值,成为文博领域研究的新方向。本文结合亨利·列斐伏尔提出的空间理论,以短视频"博物馆说"为例,分析文博短视频传播过程中的经典元素构建与价值传播引领,以期助推文物类短视频的传播创新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弘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视频 经典重构 价值传播
下载PDF
典籍英译与经典重构——基于刘殿爵《论语》英译本个案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莹 《怀化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108-110,共3页
民族的经典要成为世界的经典,必然要经历经典化、译介以及翻译文学经典重构的过程。翻译文本能否在目标语言文化中实现经典重构或再度确认,决定了典籍传播的成功与否。在众多《论语》英译本中,刘殿爵译本享誉海内外,被西方称为"企... 民族的经典要成为世界的经典,必然要经历经典化、译介以及翻译文学经典重构的过程。翻译文本能否在目标语言文化中实现经典重构或再度确认,决定了典籍传播的成功与否。在众多《论语》英译本中,刘殿爵译本享誉海内外,被西方称为"企鹅经典"。基于该译本,本文从审美价值、主流意识形态以及赞助人三处着眼,探讨影响经典重构的多重因素,并对典籍英译与经典重构的进程加以分析,力求实现翻译文学的再经典化,并给典籍英译之路以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籍英译 经典重构 译本审美价值 主流意识形态 赞助人
下载PDF
经典重构与晚明追忆——晚清民国的李香君书写 被引量:2
11
作者 彭敏哲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42-50,共9页
作为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晚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美貌深情、忠贞气节历经明清文人的不断渲染和创造开启了文学想象的空间。晚清以后,关于“李香君”的集体记忆和文学想象蕴含着性别话语变动、晚明记忆重构的复杂意涵。这些各怀因由的阐释... 作为一位真实的历史人物,晚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美貌深情、忠贞气节历经明清文人的不断渲染和创造开启了文学想象的空间。晚清以后,关于“李香君”的集体记忆和文学想象蕴含着性别话语变动、晚明记忆重构的复杂意涵。这些各怀因由的阐释与重构取决于人们各自的利益期待和现实关怀,表现出隔代演绎的文学政治性。“众声喧哗”的李香君书写经历由“青楼烈女”“反清女杰”“艺界典范”的形塑到文化怀古的表征,展现了文学形象的经典重构与政治话语、女性解放、遗民书写之间的关联,揭示了文化记忆与社会变革的互渗机制,为理解晚清民国的性别文化政治提供了一个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重构 晚明追忆 李香君 反清女杰 女性典范 文化重构
下载PDF
传统文化元素经典重构与国产动漫强势崛起 被引量:4
12
作者 郭朝暾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77-81,共5页
国产动漫的崛起得益于动漫制作人员的精湛技艺、强势特效、国家政策的正确导向、市场投入的保证、受众阶层的广泛化等。但更离不开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动漫提供了珍贵素材和创新源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部国... 国产动漫的崛起得益于动漫制作人员的精湛技艺、强势特效、国家政策的正确导向、市场投入的保证、受众阶层的广泛化等。但更离不开独具匠心的故事情节,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元素为动漫提供了珍贵素材和创新源泉,本文通过对比、分析两部国产动漫对“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重构,剖析传统文化元素在动漫产业中具备的核心竞争力,以及对国产动漫强势崛起与未来可持续发展所起的助推作用。传统文化元素的经典重构与国产动漫的强势崛起互为支撑,是相辅相成的,须谨慎对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产动漫 传统文化元素 经典重构 创新式继承与发展
下载PDF
新《画皮》叙事:娱乐导向下的经典重构
13
作者 钟林巧 《电影文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83-84,共2页
新版《画皮》的票房堪称2008年至今中国影坛最大一匹黑马,引发了业界与公众的关注与热议。究其商业成功之根源,除了该片颇受赞誉的营销推介模式,我们还可从其文学叙事角度入手展开分析。作为"故"事"新"拍,该片叙事的一大特色在于其... 新版《画皮》的票房堪称2008年至今中国影坛最大一匹黑马,引发了业界与公众的关注与热议。究其商业成功之根源,除了该片颇受赞誉的营销推介模式,我们还可从其文学叙事角度入手展开分析。作为"故"事"新"拍,该片叙事的一大特色在于其大众娱乐消费导向下的经典重构手法。影片在故事框架、主题诠释角度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无一不呈现出这一特点,通过对公众热点话题的运用和叙事元素的娱乐化组合,为最终的票房成功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画皮》 经典重构 文学叙事 大众娱乐
下载PDF
经典重构视角下国产动画电影的融合与反叛——以《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 被引量:1
14
作者 司铉琦 《青年记者》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9-70,共2页
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逐渐繁荣,相较之前低龄化的受众群体,愈发体现出全民共赏的一面,其中动画电影更是实现了不小的突破。我国现阶段动画电影大多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解构与重塑,本文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后现代语境... 近年来,我国动画产业逐渐繁荣,相较之前低龄化的受众群体,愈发体现出全民共赏的一面,其中动画电影更是实现了不小的突破。我国现阶段动画电影大多对传统、经典文本进行解构与重塑,本文以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为例,分析后现代语境下动画电影对经典的重构与继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画电影 经典重构 后现代语境 受众群体 哪吒 动画产业 低龄化 经典文本
下载PDF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经典重构”与“政治性”
15
作者 张传霞 《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4期64-67,共4页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其作品的特点之一在于充满了对经典文本的借用和改写。阿特伍德作品形式上的经典重构在后现代主义解构文化的语境下与其"政治性"相关联,即阿特伍德通过重构历史上的文学经...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是享有崇高国际声誉的加拿大女作家,其作品的特点之一在于充满了对经典文本的借用和改写。阿特伍德作品形式上的经典重构在后现代主义解构文化的语境下与其"政治性"相关联,即阿特伍德通过重构历史上的文学经典,质疑经典背后的权力关系,让处于边缘的"他者"借助文学的形式走到"中心",传达了其为弱势群体谋求"生存"的"政治"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经典重构 政治性 生存
下载PDF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生态与经典重构
16
作者 王向辉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71-75,共5页
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兴起,引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引发了文学生态的裂变。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场域更加多元,文学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变化显著。经典重构面临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 以网络和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的兴起,引领社会进入新媒体时代,引发了文学生态的裂变。在新媒体时代,文学场域更加多元,文学生产机制和传播方式变化显著。经典重构面临着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深层冲突,因而,现代文化需要从适应新生态、价值坚守和批判性思维三个方面构建与当下文化环境相适应的文学经典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体 文学生态 文化冲突 经典重构
下载PDF
创伤表达与经典重构:吉尔莫·德尔·托罗电影的个人化风格
17
作者 张馨月 《电影评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0期41-44,共4页
“墨西哥三杰”之一的吉尔莫·德尔·托罗在电影创作中实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进而形成和确立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迄今为止他的十部长片取得了不凡的战绩,其电影风格也在好莱坞众多导演中显得独具一格。童话漫游、爱的... “墨西哥三杰”之一的吉尔莫·德尔·托罗在电影创作中实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进而形成和确立了鲜明的个人风格。迄今为止他的十部长片取得了不凡的战绩,其电影风格也在好莱坞众多导演中显得独具一格。童话漫游、爱的抉择与回归是其作品中反复出现的主题,残酷的现实世界与奇幻温情的童话故事相糅合的叙事策略,违背传统童话故事主人公形象出现的“怪物”是其作品中举足轻重的角色,题材多元角度多变,吉尔莫凭借着自己深厚的电影基础及导演功力,通过精细的视听语言策略,多维度、全方位地展示出他的个人风格和精神思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听语言 经典重构 电影风格 童话故事 电影创作 个人风格 主人公形象 多元角度
下载PDF
概念整合视阈下的文学经典重构——以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为例
18
作者 姜洁 王洪刚 《安顺学院学报》 2017年第2期26-29,共4页
文章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运作机制,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为例,对该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反童话主题进行认知分析,以期证实概念整合理论对此类经典重构的文学作品的解释力,同时为读者理解和品析美国... 文章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基本概念整合网络模型运作机制,以唐纳德·巴塞尔姆的《白雪公主后传》为例,对该作品中展现出来的反童话主题进行认知分析,以期证实概念整合理论对此类经典重构的文学作品的解释力,同时为读者理解和品析美国其他后现代文学作品提供新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概念整合 《白雪公主后传》 经典重构
下载PDF
《哪吒之魔童降世》:经典重构的启示
19
作者 卢诗敏 《美与时代(创意)(上)》 2020年第2期77-80,共4页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票房成绩,是中国动画市场化实践道路上的里程碑。一方面,主创们在传统题材里,挖掘出迎合当下观众价值观与审美趣味的内容与形式,传统与当代元素有机结合是取得国内市场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作... 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票房成绩,是中国动画市场化实践道路上的里程碑。一方面,主创们在传统题材里,挖掘出迎合当下观众价值观与审美趣味的内容与形式,传统与当代元素有机结合是取得国内市场成功的关键。另一方面,作为本土经典题材的当代重构,影片依然受困于美日动画长期在中国市场筑起的"围城",导致整体风格略显杂糅。学习、借鉴、融合是中国动画在以数字技术突破为基础的审美裂变时代自成体系的必经之路,对本土美学风格与话语重构依然是中国动画面临的重要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重构 传统题材现代化 哪吒之魔童降世 民族化困境
下载PDF
传统建筑艺术的经典界面重构——以重庆万州鸽子沟老街风貌更新为例
20
作者 李超越 《住宅与房地产》 2023年第4期145-147,共3页
文章以重庆万州鸽子沟风貌老街为实践项目,从图像中梳理老万州“中西融合,折衷主义”的经典建筑界面,挖掘经典界面要素,通过对界面重构的设计方式,更新鸽子沟入口建筑风貌形象,构建具有万县特色的民居群形态。作为一个街巷更新的切入口... 文章以重庆万州鸽子沟风貌老街为实践项目,从图像中梳理老万州“中西融合,折衷主义”的经典建筑界面,挖掘经典界面要素,通过对界面重构的设计方式,更新鸽子沟入口建筑风貌形象,构建具有万县特色的民居群形态。作为一个街巷更新的切入口,打开万州旧城更新的窗口,致力于将鸽子沟老街打造成为万州建筑美学示范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典界面重构 建筑美学 建筑风貌 老城改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